分享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下载文档

ID:3203050

大小:108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重庆市 缙云 教育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质量 检测 历史试题
★秘密·2022年8月19日17:45前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上)8月月度质量检测 2022.08 高三历史 【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该典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西周统治尚能维持 B.分封制趋于崩溃 C.中央集权统治强化 D.周幽王昏庸腐败 难度:一般加入试题篮|详情 2.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能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A.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中央军事指挥权力下移 C.宗族势力影响地方治理 D.地方政权存在失序风险 3.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 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 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4.“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 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5.朱熹十分关注农事,在今江西、福建地区任职期间,每逢春播时节,都要事先颁发《劝农文》,要求农民及时播种。他认为,是否及时播种直接关系到收成的好坏。这反映 A.宋代君主重视农业生产 B.程朱理学强调实事求是 C.南方地区得到较大开发 D.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6.丝绸生产中如纺织、养蚕、种桑等工序一直是妇女的工作,男性主要负责耕种土地。到了16世纪,江南地区的养蚕由家庭作业跃升为地区作业,除了妇女仍然为生产蚕茧而忙碌外,男性也在纺车前工作。这表明当时 A.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B.民营手工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革 C.市场扩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D.农业经营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 7.明代有医书传世的医家中,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八股取士阻断平民入仕道路 B.医药事业进步带动从医热潮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经世致用思想改变价值取向 8.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 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 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 9.明清时期,许多从事工商业的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由于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预,在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这就是永佃制。永佃制 A.推动了大土地制的产生 B.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C.推动了重农抑商的实行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0.据《论语·子张》载,孔子明确主张“学而优则仕”,认为士人学成之后,就应该做官,去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的这一思想 A.得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推崇 B.打破了诸侯国间的隔绝状态 C.体现了儒者的责任担当意识 D.加速了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 11.据传,棠樾鲍氏家族至鲍淑芳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鲍淑芳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为了让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曾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据此可知,该建筑 A.蕴含程朱理学观念和人文情怀 B.是官造民间祠堂的标志性建筑 C.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贫富分化 D.彰显了盐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12.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 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 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 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13.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结合评说历代制度和政治得失,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他强调 A.建立“天下之法” B.“经世致用” C.“众治”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15.诗、书、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们是艺术,同时也是历史。我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关注从诗歌的咏唱和书画的无声倾诉中折射出的时代光泽,学会从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捕捉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下列论述能符合上述观点的有 ①“草书圣手”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②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注重法度折射出唐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③宋代书法艺术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难求”。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④中国印章的刻制讲究“印宗秦汉”。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折射出秦王朝,一统天下,“以法为教”,继往开来的社会特征;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蕴涵着大汉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东汉史学家荀悦认为:古时候建国,有大有小,这是在考察了前朝的弊端之后加以变通的结果。夏、商时代,诸侯国不过百里大小,所以诸侯弱而天子强,桀和纣得以肆行暴虐。周朝建国,吸取前代的教训,诸侯国的规模很大,方圆在五百里以上,提高诸侯的地位,制约王室的权力。到了周朝末年,诸侯强大,互相攻伐,而王室衰微,祸难重重。秦朝吸取周代的教训,改易制度,然而矫枉过正,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以强权统治天下。因此,秦帝得以独断专行,无所顾忌,奢侈淫逸,暴虐天下,然而仅仅统治了十四年就灭亡了。汉朝建立,吸取周、秦之教训,兼用周、秦之制度,既行分封,也设郡县,然而也发生了七国之乱这样的事件。此后都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唐)赵蕤著;周苏平注译:《反经》 (1)材料中荀悦认为“此后都实行郡县制”是否符合史实?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作用。(4分) (3)材料中,历代王朝都在吸取前朝教训,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宋代土地交易频繁,草市、集市遍及各地,内外贸易限制大为减少。以李靓、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发展经济,扭转贫弱是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愿望。为巩固政权,政府的政策导向也避免与社会对立,在民事、经济立法上与前代相比有较大改变。“官中条令,惟(土地)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并规定卑幼未经尊长允许,典卖土地无效。关于遗嘱继承,条款复杂,序列完整,还出现遗嘱继承的真实详尽案倒。法律禁止各级官府借口官需勒索商人,强买强卖;禁止以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剥商人。市舶司在外商往来之际,慰劳送别,成为条例;鼓励外商投诉不法行为。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分析宋代民事经济立法改革的背景。(8分) (2)概括宋代民事经济立法内容的特点,并说明民事经济立法改革在经济上的意义。(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就是“天下大同”。所谓“天下”者,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所谓“大同”者,《礼记》中说:“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吕氏春秋》中说:“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基于“天下大同”,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民惟邦本”“国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贯彻实行“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却一直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和劳动人民在不断追求和长期实践斗争中传承下来。 ——摘编自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高三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