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品
解析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中学
2023
届高三
上学
开学
摸底
历史试题
原卷版
兴县友兰中学(黄冈中学兴县学校)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中出土的鸵鸟蛋皮串珠,它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的。它展示出那时人们
A. 高超的绘画艺术 B. 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C. 渔猎的生活画卷 D. 艺术品加工的最高水平
2. 据《周礼》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以此类推,不能越级使用。1996年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郑国(西周末年分封侯国)祭祀遗址中,出土了九件螭纹铜鼎和八件窃曲纹铜簋。九鼎八簋在诸侯国出土,可用于说明
A. 诸侯国手工业发达 B. 分封制已土崩瓦解
C. 周王室的逐渐衰微 D. 青铜器得到了普及
3. 东汉和帝在诏书中说:“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 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B. 政府全面强化对盐铁的专卖政策
C. 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官员腐败是盐铁专卖被废的原因
4. 梁漱溟曾说:“中国老话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成国’之说,在法制上,明认家为组织单位。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亦即在此。”由此可知
A.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B. 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中国古代家国合为一体 D. 宗法制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
5. 春秋时期,齐桓公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会盟,周襄王派大臣参加;后晋文公召集诸侯会盟,周襄王亲自参加。这说明当时
A. 君臣关系十分融洽 B. 分封体制仍在有效运行
C. 政治局面比较稳定 D. 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6. 《礼记·哀公问》中记载,孔子与鲁哀公对谈。“(哀)公:‘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据此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应( )
A. 严格礼乐制度 B. 提高个人能力 C. 重视教化百姓 D. 注重以民为本
7. 有学者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故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利害,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秦人宗法观念比较淡薄 B. 传统秩序在春秋战国的秦国丧失的最早
C. 秦国高度重视生活质量 D. 秦统一的关键因素是重功利的价值取向
8.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其地东至海滨,西至临洮及差人居地,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界,与阴山并行东至辽东,并在北边以规模宏大的工程长城作为标界,这一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基本格局。这一格局的确定主要得益于
A. 秦始皇推行文化统一政策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秦朝统一规划了交通建设 D. 秦废除了分封制改设郡县制
9. 汉武帝时,“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这反映出,汉武帝时( )
A. 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特色 B. 尚未形成严密的选官体系
C. 注重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 D. 选拔人才体现了不拘一格
10. 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
A. 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 B. 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
C. 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 D. 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
11. 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且“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主要得益于( )
A. 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B. 劳动力和技术在区域间的交流传播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D. 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2. 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
A. 打击豪强势力 B. 促进人口增加
C. 缩小贫富差距 D. 加速汉化进程
13. 西汉初年,“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了汉文帝时期则出现“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募民能输及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这一.变化说明汉文帝时期
A. 统治者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民间工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D.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14. 《后汉书·杜诗传》中载:“……建武七年(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冶铁者为排吹炭,今激水鼓之也。”材料中所述发明( )
A. 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 体现了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
C. 表明东汉出现新的冶金材料 D. 直接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15. 东晋及南朝前期,州镇长吏通过征辟僚属,召募部曲等方式培植私人势力。到梁陈时期,朝廷实行“禄米”制度,规范了地方上名目繁多的科调杂敛;同时又规定“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台传仓库”。梁陈时期的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 解决了诸侯王之乱的流弊
C. 结束了地方财政混乱局面 D. 大大缓解了民族间的矛盾
16. 唐玄宗开元间,裴耀卿谈到江南漕运时说:“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人斗门。”杜甫《舟中)谈到他在长江中见到“连樯并米船”,《后出塞》中又云:“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这些反映出当时
A. 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 南方政府力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南方农户赋税负担十分沉重 D. 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17. 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讨论结果。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一人轮一天。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意见,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政事堂会议这种议事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 防止了丞相擅权加强皇权
C. 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 D. 有利于决策人员的稳定性
18.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咸通十一年,陕州大早,庄稼歉收,陕州农民没有饭吃,还得交租交税。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
A.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较丰盈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C. 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现象 D. 赋税制度亟需进行改革
19. 下面是宋代科举考试相关要求。这些要求
国于监,开封府举人有与发解官亲戚者,止两司更互考试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每秋赋荆差官考试官亲戚,谓之别头。至以锁厅人多,颇侵寒士解头,乃令府.监护选亲威,而专差官试锁厅人
《宋会要·选举》
诸州自今考试举人,并封弥卷首,乃委转运司所部选词学并公勤者为考试,监门.封弥官
《宋史》
A. 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正公平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教育的有效控制
C. 旨在强化对中央官吏的控制 D.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垄断的局面
20.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 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 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 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1.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
A. 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 B. 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 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22. “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为此,北宋儒学
A.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 B. 创立自己的宇宙观
C. 强调“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践行内省的认识论
23. 《中国雕板源流考》记载:“近有江陵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云是唐人雕本,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影漫池,不甚可辨。”这表明当时
A. 崇武抑文的世风仍然盛行 B. 重实用是传统科技的特点
C. 印刷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D.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阻力大
24.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 B. 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C. 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 D. 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革新的时代”“轴心的时代”。中华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确立;以注重对认识对象的直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在这一时期建构;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树立;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集结;“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形成。
——摘编自汤一介《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
材料二 战国时代,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宗族“礼法”逐渐松弛以至瓦解;政归大夫、政出家门,甚至“陪臣执国命”的事件层出不穷。这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士的社会地位,士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他们成为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最早的、基本的成员。
——摘编自《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士人阶层崛起的原因。
26.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宋朝)的对外贸易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对外贸易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常首先确立了内史(中书)省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街,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即“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省制形成的历程及体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中书省相比,元代中书省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的演变反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代和唐初
中唐及晚唐
北方水利
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
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
南方水利
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
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墓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