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物
第十六
新高
泰华中学复习部高三生物暑假作业 内容:第16套 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不要轻言放弃, 把努力进行到底,为自己赢得一片
组编:赵丽梅
校对:徐健
审核:
高三生物作业
第16套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耕是农业生产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疏松表层土,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硝化细菌将亚硝酸转变为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B.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对根系造成伤害
C.促进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更多能量
D.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可能导致局部大气CO2浓度升高
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B.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
C.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竞争强度较弱 D.标志重捕法是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原因是( )
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 B.营养级的层级与消费者的级数相同
C.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种的生物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
4.下图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上述三个物种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乙→丙
B.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乙种群
C.最接近“J”型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D.甲、乙、丙环境容纳量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降低
5.科学家在加勒比海格兰德特雷红树林中腐烂的树叶表面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可长到2厘米。与大多数细菌不同,这种单细胞生物体包含两个膜囊,其中一个包含所有DNA,核糖体也位于其中;另一个囊中充满了水,占其总体积的73%,有助于保持细胞内容物紧贴细胞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华丽硫珠菌的细胞核中含有DNA和核糖体
B.华丽硫珠菌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在膜囊中进行,由线粒体供能
C.富含水的膜囊增大了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D.华丽硫珠菌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如图所示。大量捕捞花鲢后,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也将有所变化。下列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的是( )
A.绿藻的数量增多 B.白鲢的数量增多 C.水蚤的数量增多 D.乌鱼的数量增多
7.下面的图l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迁入这个生态系统后,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Y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9.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图是能量流经蝗虫和粉红椋鸟两个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蝗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B中能量包含流入粉红椋鸟的能量
C.D中的能量也属于蝗虫的同化量 D.一只粉红椋鸟捕食180只蝗虫后,能量传递效率为15%
10.研究人员为研究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给玉米施加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素,一段时间后在甲、乙、丙三种动物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情况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来自单一元素,则该元素可能是15N
B.图中甲动物可能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C.该放射性元素经过的食物链可能是玉米→乙→甲→丙
D.放射性元素经代谢排出是甲、乙、丙放射性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11.某养殖四大家鱼的人工池塘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草鱼的同化量可以用c—f表示
C.f的存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c/a表示
12.某人工鱼塘繁育鲢鱼,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而且易被鲢鱼捕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净光合固定的能量及人工饵料的能量
B.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C.调查该鱼塘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D.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的形状可能上宽下窄
13.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田鼠的种群密度不受到大豆生长周期的影响
B.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设置模拟树桩改变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设置模拟树桩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14.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B.生活区域不同的生物,食性也一定不同
C.A、B种群在竞争中都没有灭亡,最终都适应环境而共同发展进化
D.c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流入A、B
15.如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4条食物链
B.图中仅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粪肥还田”有利于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农作物、家禽、家畜和人之间,能量循环流动
16.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两者同时进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B.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散失的热能,导致温室效应
C.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可能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若某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大于该系统散失的能量,则该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17.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 CO2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流动的过程
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具有单向递减特征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渠道是食物链(网),可以在生物之间双向传递
D.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促进物质循环, 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1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鸣蝉、蛙声属于物理信息,有助于同物种个体间求偶交配
B.在“树→蝉→鹊”食物链中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采用“稻蛙共养”模式后,提高了稻田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D.青蛙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9.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a
B.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C.图中的正反馈调节是抵抗力稳定性的基础
D.当某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时,图中的输入等于输出
20.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B.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C.生活在相同空间内的两个种群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较易被淘汰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21.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是分解者,且都不能独立生活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中心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22.生态位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下列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食草昆虫减少,则猫头鹰将增多,但猫头鹰的生态位不变
B.该食物网中同时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的生物只有蛇与猫头鹰
C.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据3个不同的营养级
D.群落层次研究的问题包含种间关系、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23.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四个环节。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图中W1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100%
D.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1
2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虫的鸟大量死亡后蝗虫数量增加,吃草籽的鸟和鼠数量减少
B.第二营养级除牛以外其他生物的重量减少500kg可以使人至多增重500kg
C.提高草对太阳能的同化率可以提高输入此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鹰增重1kg需要消耗草125~1000kg,鹰粪便中的能量可来自于第三、四营养级的同化量
25.如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kJ/(m2·a)
C.“未利用”就是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4.6%
26.捕食信息素是指由捕食者释放的,能够引发猎物产生反捕食反应的化学信号。研究发现,斑鳟鱼对以斑鳟鱼为食的水貂粪便有明显的反捕食行为,而对以鸡肉为食的水貂粪便反应不明显。下列关于捕食信息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信息传递及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水貂捕食斑鳟鱼时存在物理信息的传递,物理信息包括斑鳟鱼外观、声音和气味
C.水貂对斑鳟鱼所释放的捕食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在水貂和斑鳟鱼之间双向传递
D.斑鳟鱼对捕食信息素的反应可能是降低群体的活动频率、改变活动时间或产生规避行为
27.如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为能量流经昆虫时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的能量是其他各生物成分能量之和
B.鼠和植物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是因为植物的根系未被食用
C.根据鸟和昆虫摄入能量的比值可确定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b中的能量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28.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曾经受到过严重破坏,之后很多年是一片高原荒丘。近几十年经过当地人的努力,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生态系统逐渐稳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B.近几十年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森林植被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光能,有效地提高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D.这一演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29.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在草场放牧后,草场恢复的过程体现其抵抗力稳定性
B.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C.草场退化即草场的结构、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
D.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赖以生存的前提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都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
D.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系成一个整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综合题
31.了解珍稀动物种群的密度及其分布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础。水鹿是国家 Ⅱ级 重点保护野生林栖动物,主要以各种禾草、树叶为食。科研人员为研究某自然保护区内 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对水鹿种群密度及其分布的影响,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其种群 进行调查, 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海拔高度/m
居民
水鹿平均密 度/只• km-2
A
约 2800
少且集中
0.35
B
约 2400
较少且集中
0.25
C
约 1150
多,较分散
0.09
(1)水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___ (成分),其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_________ (过程)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水鹿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的优点是 _________ 。根据现存粪便 密度计算水鹿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_________ 、 _________ 。
(3)与 C 区相比,A 区水鹿种群密度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当海拔超过 3600m, 水鹿的分布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
(4)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水鹿能循着浓烈臭鸡蛋味寻找臭水沟,以舔舐盐土补充矿物质。 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 功能,臭水沟土壤中矿物质相对 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 。
(5)请根据本研究,提出可以提高保护区水鹿种群 K 值的措施。 _________ 。
32.我国南方水乡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格数据表示从桑树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
蚕吃掉桑叶所含能量
419
蚕沙(蚕粪)含有的能量
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①
54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
(2)农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则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____的形式流向鱼。鱼、蚕等粪便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_____作用才能作为肥料用于培育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 kJ,表中①表示_____的能量。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它实现了_____。
33.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___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______性质,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_;③表示的是___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__________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___________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
34.“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弃耕地群落
→
草丛群落
→
灌木丛群落
→
阔叶林群落
荒草草丛
野菊艾蒿草丛
荆条灌木丛
杂木丛
一年蓬草丛
结缕草草丛
酸枣荆条灌木丛
麻栎纯林
(1)图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
(2)在阔叶林阶段,调查杂木林中栎树种群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法,一调查还可以知道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3)区别上述四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
(4)某种动物新迁入该地,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又缺乏天敌,一段时间内该动物种群增长呈现___________型曲线,若第一年种群数量为20,增长率为200%,则第三年其数量为:___________。
(5)下图是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kJ/m2·a)。
图中A代表_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由计算可知,图中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35.研究人员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森林灌草层动植物的组成、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的多样性等进行了相关调查。请回答:
(1)调查公园气候条件、人为干扰因素以及马鹿、梅花鹿等顶级消费者(东北虎、东北豹)的捕食对象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等,可确定国家公园内东北虎、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园环境逐年改善,相较于其他动植物,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总数仍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草层是有蹄类动物取食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根据林木覆盖程度可分为郁闭林和开阔地两种主要地形。收集并检测几类常被取食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现开阔地生物积累量显著高于郁闭林,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区别开阔地、郁闭林中不同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该生态系统中,东北虎捕食摄入体内的能量,其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尸体残骸流向分解者。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国家公园内丛林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丛林鼠的记忆力较强,会导致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研究公园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的多样性,研究人员在1月到12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其应用原理涉及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信息。
②调查时杀虫灯需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和关闭,据图调查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导致个体总数的增加 B.趋光性昆虫在4月份时增长速率最大
C.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季节性变化
第16套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1.(10分,每空1分)
(1)
(2)
(3)
(4)
(5)
32.(6分,每空1分)
(1)
(2)
(3)
(4)
33.(14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7)
34.(11分,每空1分)
(1)
(2)
(3)
(4)
(5)
35.(10分,每空1分)
(1)
(2)
(3)
(4)
第16套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5.DCCDC 6-10.CCDBA 11-15.CACCC 16-20.BDCCA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21.ABC 22.BC 23.ABD 24.AC 25.ACD
26.AD 27.ABC 28.CD 29.CD 30.ACD
三、简答题(共50分)
31.(10分,每空1分)
(1) 初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2) 对水鹿没有伤害、对其生活干扰小 水鹿平均日排便堆数 粪堆存留时长
(3) 人类干扰较少(自然资源丰富) 气温低、缺少食物
(4) 维持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土壤中分解者较多,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
(5)改善水鹿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32.(6分,每空1分)
(1)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 有机物 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
(3) 200 (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33.(14分,每空1分)
(1)线粒体 (2) 无机盐(碳酸盐) HCO3 (3)全球性
(4)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养型 生物群落
(6)红外(热)辐射 温室 (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烧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34.(11分,每空1分)
(1) 次生演替
(2) 样方法 群落
(3) 物种组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 J 180
(5)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逐级递减 5×103kJ/m2·a 15.6%
35.(10分,每空1分)
(1) 环境容纳量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种群的数量也就越少
(2) 光照充足 物种组成 水平
(3) 粪便排出、用于自身呼吸消耗 偏大
(4) 物理、化学 定时 AB
高三生物作业 第21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