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
联考
2022
文综
历史试题
机密★启用前
姓 名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湘豫名校联考(2022年5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页,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天子以“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国人进行统治,“君父之命不校”便是周朝政体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材料说明周朝
A.代天牧民 B.家国一体 C.以民为本 D.以德治国.
25.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及后息民重农,民亦被其利。”材料表明
A.休养生息促进经济恢复 B.君主喜好影响国计民生 C.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形成 D.崇尚武力助推农业发展
26.北朱时,苏辙出使辽国,发现其兄苏轼在当地如雷贯耳,诗词文章亦广为流传。之后,他在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这表明
A.宋辽实现文化习俗一 B.文学成为民族交流的载体
C.诗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 D.苏轼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
27.徽州商人认为“义”与“利”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端,在经商过程中,商人完全可以做到“义利双行”“义中取利”,所以将“以义为利,利缘义取”作为他们经商道德中的-项重要内容。这表明徽商
A.继承传统,勇于担当 B.追求平等,为国聚财
C.义利兼顾,取财有道 D.勤于本业,贾儒合一
28.晚清时除传统的驿传制度外,又新建了以轮船.电报等为基础的通信电报系统。传统的驿站制度以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官府专用;新的通信电报系统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同时开放给官府和百姓使用。1906 年清廷专设邮传部,并于1912年废除驿传制度。由此可知
A.西学传播加剧清朝半殖民地化 B.经济变迁促进了制度的革新
C.政权的更迭有利于技术的改进 D.交通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
29. 1930年7月.红三军团一举攻下长沙.震惊全国。但之后遭到围攻.损失惨重被迫撤退。随后.红一,红三军团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再次攻打长沙.结果仍以失败告终。据此可知
A.红军没有攻打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 B.战术失误是其攻打未果的主要原因
C.主力部队的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 D.党内就革命道路的选择未达成共识
30.下图(图5)为1959年彩色连环画《人民公社多么好》的一页,该页中的注解写道:“哨子囑嚯响,大家进食堂,饭菜香喷喷,吃饭不要钱。”这说明人民公社
A.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建设农村的探索存在艰难曲折
C.成功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1.下面为1978、2012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对比变化表,出现表格中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二战后世界长期和平的有利时机
B.利用欧美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
C.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路线
D.长期坚持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方针
32.公元前370年前后.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部分城邦组成阿卡迪亚同盟.同盟内各城邦公民共享同盟公民权.同盟官员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并设立-位执政将军享有统兵大权。由此可知.古希腊地区
A.城邦体制走向终结 B.战争促进了国家意识的形成
C.公民权具有普遍性 D.出现了地区联合的有益尝试
33.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生活日趋错综复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靠社团或私人力量无法解决。所以在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进行了相关职能机构的改革。这表明
A.改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要求
B.加强国家干预已经成为时代需求
C.英美两国重视国家行政机构改革
D.社团或私人力量已不能发挥作用
34.罗伯特.莱特希泽曾担任里根政府副贸易代表,参与过与苏联的长期谷物协议的谈判.亦曾代表美国大公司进行贸易诉讼.为政府提供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议。2008 年,其在《纽约时报)上发文抨击自由贸易.称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无视失业、巨额贸易赤字、美元贬值,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罗伯特▪莱特希泽的观点
A.激化美苏之间的矛盾 B.推动经济区域合作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35.在西方现代派作家卡夫卡、贝克特等人看来,现在人变成了“虫”,肢体不全,住在垃圾桶里吞噬垃圾,而一些人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在习惯与本能的支配下打发他们屈指可数的日子。这折射出西方社会.
A.人文精神已荡然无存 B.作家水平大幅度下滑
B.工业文明已趋于末路 D.深陷空前的精神危机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兰克(1795-1886年)出生于德国一个信仰路德教的家庭,深受路德教影响。1818年,他从莱比锡大学毕业.担任法兰克福一所中学的教师。在此期间,因工作原因及前辈史学家尼布尔影响.对历史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凭借《拉丁与条顿民族史》一举成名。1825年,他被聘为柏林大学历史学副教授.之后又游学整个欧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并取得丰硕的史学成果。在他看来.信史出于第一手资料,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其次,历史要消灭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即“消灭自我”,以达到完全的客观性。为了通过可靠的史料以确实史实,他制定了完整的科学的“史料批判"方法,以此达到去伪存真。同时,兰克还认为,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他躲在历史舞台之后。“导演”着这多姿多彩的“人间戏剧”。
——摘编自李晓旭《傅斯年史学思想与兰克史学之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917 年,傅斯年随胡适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史。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傅斯年担任天安门集会游行总指挥。1923 年,入柏林大学就读,期间接触兰克学派相关学说。并深受影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他视史学为一门科学,“要把历史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成为“纯粹客观史学”。他认为首先要把材料整理好,其次在整理史料方面的时比较不同的史料,再通过比较不同的史料,使史实得以“近真”,达到“史学便是史料学”。
一摘编自王学典等《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与傅斯年作为杰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史学观点的局限性。(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以匈奴迁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95 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主持编练新式陆军,由德国军官构成核心教官体系,参照德国陆军制度进行编制。《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朝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共编练三十六个镇(师),从编制、兵种、军官的配备等,一律仿照德国军队模式。至清朝覆亡时,所有练成军镇中唯袁世凯的北洋六镇装备与训练最佳,其军官“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1896 年,张之洞以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基础,又选募新兵,参用德国军制,开始湖北新军的编练。至1907年,湖北新军成为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六镇的第二支强大军事力量。张之洞等还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和留学生,这给革命党人秘密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提供可能。武昌起义前全国新军约有24.1万人,其中北洋系14.5万人,南方新军9.6万余人。
——摘编自赵乐交《浅谈清末军事改革的影响》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19世纪末以来的军事改革的特点。(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以后清朝军事改革的影响。(9分)
4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协药国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压制中国国际地位.禁止中国参战。但是鉴于战事不利.国内人力资源匮乏。法国接受了中国“以工代兵”的参战战略。组织招工团赴中国招募工人。英法两国共招募华工约14万人.他们的主要从事维修营房。挖掘战壕,装卸弹药。救护伤员等战地后勤工作。之后随着北洋政府1917年8月对德宣战,部分华工加入法军,战争期间约有9 000华工阵亡或失踪。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顾维钧出席会议.在国联宪法修正案等许多问题上积极提供建议。并成为创始会员国。同时.中国代表团就和会裁决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据理力争,并在会议上直接提出山东问题,甚至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按照美英方案,在会外中日两国直接交涉,并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附件,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摘编自李会合《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人欧参战的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9分)
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玄宗治国的经济思想是在前代经济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他认为“为国之道莫不家给人足”,欲达到管子的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同时他十分重视农桑,从衣食本于农桑出发,多次强调“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指出必须以耕为本,辅之以织,使耕织并举粟帛兼顾。另外他还强调:“农桑之时不得妨夺,州县长官随时劝课”,如果劝教无效则辅之以猛。他也曾对辅臣说:“同归清净,共守玄默。”令士庶家藏《道德经》,并对辅臣训诚“清净之政,期诸相国”。
——摘编自赵克尧《唐玄宗经济思想与措施一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的经济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玄宗的经济思想。(9分)
文科综合试题 第 6 页(共 6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