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下载文档

ID:3201243

大小:438.98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南省 创新 发展 联盟 2023 届高三 上学 起点 调研 考试 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华夷之辨”最初指的是对中原及其四周文化区系的空间划分,具有一定的种族色彩,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概念。“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萌芽 B.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急速消亡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D.部落联盟向世袭制国家的过渡 2.图1、图2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慕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图1 图2 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侵蚀了皇权的经济基础 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 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 3.著名的赋得吉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情此诗一举中第。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C.官员主导文学创作 B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 D.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 4表1所示是中国古代某次变法的部分改革措施,据此可知,这场改革 表1 领域 措施 经济 采购物资“徒贵就贱,用近易远” 设“市易务”,干预商品流通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民户可纳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清丈上地,分九等田收取赋税 军事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把农民编人保甲,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控制力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5.乾隆时期,尼泊尔的廓尔喀人趁西藏地区藏传佛教派系内斗之机人侵西藏。在清军击退廓尔喀人后,乾隆帝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犁签仪式进行确认,且报朝廷批准。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A.完善西藏活佛转世制度 B.落实因俗而治的政策 C.巩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 D.平息藏区的宗教纷争 6.表2为依据文献整理出来的洋务运动时期民用企业招股集资情况简表。表中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表2 企业 招股时间 拟招商股(万两) 实际招股(万两) 备注 轮船招商局 1873年 100 47.6 1876年续招39.7万两,实收仅8万两 开平矿务局 1877年 80 20 —— 漠河金矿 1886年 20 2.9 —— A.列强侵略的干扰破坏 B.民族资本发育的迟滞 C.封建衙门的肆意掠夺 D.中体西用思想的限制 7.1907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改用干支和公元纪年,仅发售37天就因故休刊。虽然复刊后附送的神州画报》上仍有不少讽喻时政的漫画,但每期画报都醒目地印有“(大清光绪)宜统×年×月×日神州日报附送”字样。这可用于说明 A.辛亥革命爆发的舆论条件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C.清末新政对传媒业的刺激 D.革命者对社会现实的妥协 8.1920年4月2日,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陈独秀在会上发表演说,宣扬“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并大声疾呼“盼望做工的人快快觉悟,陈独秀的演讲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为工人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 D.将新文化运动推入新阶段 9.表3所示为“一五”计划制定期间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工业化的两则观点,这两则观点所关注的焦点是 表3 张闻天(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 在开始时期如聘请专家墈测实际,定制成套设备,建立工人宿么、办公室厂房等。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我想,在充分动员群众的基础上,甚至以募捐或发公债的方法,也是可以解决困难的 毛泽东 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了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就要付出很多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只有增产节约这一条康庄大道 A.苏联援助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B.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的条件 C.改善劳动者生活品质的途径 D.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占63%,其中中国的占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占7%,其中中国的为0。这一对比反映出当前 A.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困境 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 D.中国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 1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数 B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 C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 战争冲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D 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 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 12.古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中有如下训示:“尽你该尽之责,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责任,哪怕其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对其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显了神权威严 C,宣扬了众生平等 D.蕴含着种姓思想 13.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系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的界限,从而使质疑与实验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两大利器。该学者意在说明,地理大发现 A.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D.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14.1873年,日本进行了地租改革,将江户时代由各领主分别收取实物的地租变为由中央政府收取现金的地租。这一举措 A.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B.迎合了扩军备战的需求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 15.表4所示为1940年及1955年苏联主要食物的人均产量与一战前(1913年)的对比。据此可推知,苏联 表4 年份 人均谷物产量(kg) 人均肉类产量(kg) 1913 540.2 31.4 1940 429.7 24.2 1955 524 31.8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B.人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 C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 D.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 16.参加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法国队23人名单中黑人球员达到15人,其中一人还荣膺本届(足球)世界杯最佳新秀。运动员肤色变“深”已是近年来席卷欧洲体有界的一股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全球化时代人口迁徙的结果 B.折射出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C.标志着欧洲人种族观念的消亡 D.有助于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表5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土地制度安排的探索。 表5 阶段 文物或情景资料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一 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 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雏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二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 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 息 三 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 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 开,决定没收地主土地,有步骤、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剩刚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 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采取积板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 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上地 公有制 五 四川广汉向和人民公社“撤社建乡”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 家庭永包制,航分结合,双层经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历程,并分析其历史启示。(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某一时段,围绕“社会矛盾与土地政策”展开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痛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一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契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仲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由国际法授权。1993年7月底,美国以“向伊明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桑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新正常航运一个多月。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 出:调查本身“不存在选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我措施却造反了其在WT0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腿的两条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被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实施的“长臂管辖”政策,并谈谈你对各国法律与国际法差异的认识。(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革”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主管科技教有工作。1977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恢复高考制度,全面整顿学校教有秩序,建立学位制度。他认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休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健在于教师”。在他的侣导下,1984年,我国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他曾站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上,强调”学校应谊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深刻地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83年,他在视察景山中学时提出了“教有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他还多次强调教育、计算机普及甚至足球要从址址抓起,并用自己的稿货救助失学儿童。 ——摘编自周济《高扬邓小平教育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重视学校教育工作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对我国新时期学校教有发展的历史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表6所示是某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所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事件中的三例”及其概况。 表6 对外贸易事件 概况 茶马古道贸易 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茶马古道贸易因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而兴,从唐及清不断发展,在二战中后期达到最大规模 出口外销瓷贸易 始于8世纪末,五代到宋初出现第一次高潮,宋元到明初不断发展,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的200余年被视为黄金时期,瓷器运销欧美 鸦片战争后的通商 口岸贸易 从1842年到1930年,包括通过不平等条约的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有100余个。加上列强租借地和非法窃据的地区,口岸贸易遍及10余省,尤以沿海、沿江的口岸为重 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从表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华夏认同观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春 秋战国时期,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孔子的观点即是其佐证,故选C项;中华文明是由华夏族和周边各族共同缔造的,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故排除A项;B项 说法绝对,故排除;中华大地上的部落联盟向世袭制国家过渡发生在距今5000~4000年前,且偏离材料主 旨,故排除D项。 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庄园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 料表明汉代豪强地主在生活上与“千户侯”旗鼓相当,且庄园带有独立和相对完善的军事防御设施,随着庄园 的发展,势必造成土地兼并加剧、小农经济被破坏、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受冲击,故选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小农的大量破产,会拉大贫富差距,故排除A项;庄园发展与政府重农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B项;汉代庄园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其产品很少进入市场,与商人并非存在竟争关系,故排除D项。 3.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虽 然唐代实行科举制,但进士只是获得授官资格,实际授官还需要由名门望族向皇帝引荐,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还存在障碍,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当时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社会重武轻文风气愈发浓厚,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学创作是否由官员主导,故排除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王安 石变法通过政府直接干预商品流通、组织民众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及编组保甲等做法,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王安石变法清丈土地,打击了大地主的偷税漏税行为,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故排除D项。 5.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乾隆帝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通过树立中央权威有效缓解了藏区的教派分歧,减少了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其目的在于巩固对包含藏区在内的西南边疆的统治,故选C项;A、B、D三项属于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并非其目的,故排除A、B、D三项。 6.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新政的局限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中的数家洋务企业在募股集资方面都遇到了困境,这一困境主要是国内民间资本不足,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官僚、大地主和传统钱庄缺乏对近代企业的投资冲动,故选B项;列强侵略对自然经济具有瓦解作用,客观上有利于民营资本的发育和股份制模式的运用,故排除A项;洋务企业都是官办企业,不存在被衙门肆意掠夺的情况,故排除C项;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阻碍人们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故排除D项。 7.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革命宣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进行反清宣传,但因在纪年方式上较为激进,容易遭到保守力量的打压,所以对现实进行一定的妥协,醒目地标注晚清的皇帝年号,故选D项;材料所给的仅是革命派的某一报刊,不足以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整体舆论环境,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期,故排除B 项;该报纸的创立并不是清末新政所导致的,故排除C项。 8.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 的能力。陈独秀利用上海某行业工会成立的机会,在讲话中强调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工人运动的具体方式和前途问题,故排除B项;当时共产国际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联系尚不密切,并没有对陈独秀的讲话进行理论指导,故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已经发生了转向,故排除D项。 9.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中国工业化启动时并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张闻天和毛泽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资金难题的办法,即如何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故选B项;毛泽东的观点并未涉及苏联援助和独立自主的关系问题,故排除A项;“劳动者生活品质”是两人考量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关注的焦点,故排除C项;两人的观点均不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D项。 10.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中国对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整体状况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故选B项;从材料中的数据看,目前世界自然和混合遗产保护状况总体较好,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新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有关信息,故排除C、D两项。 1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亚欧考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 埃及文物上的记载印证了战争冲突是古代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故选C项;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是在公元4世纪末,故排除A项;西西里岛距离爱琴海不远,不能说明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故排除B项;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的希腊、印度文化遗存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结果,与丝绸之路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12.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宗教与社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对不同种姓的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有严格的规定,材料所示训示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不 平等的种姓权利和义务的认同,故选D项,排除C项;《薄伽梵歌》所记载的内容不全是封建社会的内容,且训示本身并没有反映封建社会本质的信息,故排除A项;训示中没有关于神权的信息,故排除B项。 13.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新航路开辟使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圣经》的教条,同时海外探险助长了实验和实证的风气,这都有助于 民众的思想解放,故选A项;B、C两项与该学者观点主旨不符,故排除B,C两项;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4.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地 租收取的主体由地方领主变为中央政府,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需要农 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农民的负担有所加重,故排除A项;直接征收农产品更有利于在短期内扩军,故排除 B项;货币地租征收的数额以及支付能力都受到市场影响,无法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故排除D项。 15.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与1913年(一战前)相比,苏联的人均谷物和肉类产量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小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40~1955年,苏联已经成长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这表明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C两项;人均食品产量没有增长,并不意味着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升,故排除B项。 16.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的人口迁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受到经济全球化、国际劳动分工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大量具有运动天赋的非洲裔、拉美裔青年到 欧洲从事竞技体育行业,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人口迁徙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无法反映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故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故排除C项;欠发达地区的竞技体育人才向欧洲流动与多极化趋势不存在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 17.(1)历程:从试图建立土地国有制到实施农民土地私有制,再到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从鼓励发展自耕 农经济(“耕者有其田”)到引导农业集体化、规模化发展,再到因地制宜采取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3分,答出一点即可) 启示:土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须适时创新,不断完善;必须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应尊重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示例 所选阶段:阶段二。(1分) 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中央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和号召。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努力,1937年,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阶层紧密团结起来。随着抗战的长期持续,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从全民族抗战的大局出发,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也强化了一些开明士绅对边区政府的认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解决民族危机创造了重要条件。(5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探索,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于“历程”,自选一个或几个维度,对土地政策调整的方向进行概述, 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营方式等按时段逐一分析;关于“启示”,答案较为开放,从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可得出“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从土地政策实践遇到困难,可得出“从实际出发”“适时创新”等;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可得出“尊重劳动人民首创精神”等。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社会矛盾的变化必然影响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国近代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消长变化展开论述,中国现代的土地政策调整则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进行分析。作答时须先写明所选的阶段,论述部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18.(1)途径:对封建法权进行新的法律解释;按照理性原则颁布新的资产阶级法典。(2分) 原因:罗马法植根于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的体系设计和法学概念阐释具有普适性;罗马法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来源)。(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评述:其本质是一种霸权政策;不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践踏了 国际法原则;不利于当事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认识:适用范围上,各国法律一般只适用于主权国家范围内,国际法用于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域上,各 国法律所涉及的领域广于国际法;执行上,各国法律依托于国家暴力机关,具有强制性,国际法缺乏凌驾各 国之上的执行和监督机构,约束力较弱。(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古代法律与近现代国际法,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途径”,阅读材料一,可知近代西方以英国和法国(法兰西)为代表,在发展现代私法方面 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主要是对封建法律进行资产阶级化的诠释,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是参照罗马法制定新的法典。关于“原因”,从罗马法的时代性、罗马法理论和精神的永恒性以及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即可。第(2)问,关于“评述”,答案至少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长臂管辖”实质的认识,其次是对其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的分析。关于“认识”,结所学知识,从适用范围、涉及领域、强制力等方面加以比较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19.(1)原因:“文革”对教育的破坏;学校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重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作用:重建了学校教育的秩序和体系;营造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重新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 育方针;使学校教育方向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适应;为提高学校教育的普及率作出了现实贡献。(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与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 力。第(1)问,关于“原因”,抓住“历史转折关头”的提示,从此前学校教育存在问题、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本身的重要性等角度作答即可。第(2)问,关于“历史作用”,根据设问的提示,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概括。理论方面,可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发展方向等角度展开论述;实践方面,对恢复高考、提高知识分子待遇、资助失学儿童等做法的影响加以概括即可。 20.示例一 论题:茶马古道 维系大一统王朝的大动脉。(2分) 论述:对于古代的中原王朝而言,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所需的骡马常常供不应求。受气候变化、民族迁徙等 因素影响,中原王朝对长城以北、以西的牧区控制不甚稳定。我国滇藏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地盛产良马,对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有较大需求,资源禀赋的差异促进了互补性的茶马互市的兴起。这条国际性商路续写了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茶马古道贸易带动了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中国与邻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为大一统王朝减轻民众兵役和徭役负担提供了物质支撑。(10分) 示例二 论题:“厚往薄来”思想束缚着中国古代外贸的发展。(2分) 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历来具有“厚往薄来”的思想。封建统治者往往自诩“天朝上国”,故在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中,常常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用大量贵重的物品去交易外来的廉价物品,以换取周边小国前来朝贡的“忠诚”。自隋唐以来,瓷器就成为中国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贸易一度给国家带来大量收入,政府设立市舶司等机构加强管理。明朝时,倭寇一度猖獗,政府推行海禁政策,将对外贸易纳入政府管制,加之“厚往薄来”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严重压缩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利润受到严重压缩,这制约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市场发展的时代浪潮。(10分) 示例三 论题: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具有两面性。(2分) 论述:通商口岸既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见证,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近代化的窗口,口岸贸易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标志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通过领事官员裁决涉外案件,甚至把持海关大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还在通商口岸倾销商品、投资建厂、招募和掠夺华工,使中国经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在通商口岸,西方消费文化的流行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基于列强经商、修船等需要,一批早期民族工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坐电车、读报纸、发电报(打电话)等生活方式经由通商口岸被国人所认知;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和政治理论广泛传播;租界的存在给革命政党的活动提供了便利。(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商路与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时空定位,本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其次,审清答案要件,本题答案须包括论题和论述两个部分;再次,明确答题要求,论题须能体现材料中的一则或几则信息,论述须有可靠的史实依据;最后,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明和准确。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