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隐入尘烟
传统
乡村
美学
叙事
象征
电影
尘烟
解析
李宏
视野传统乡村美学的叙事与象征电影隐入尘烟解析李 宏“80 后”青年导演李睿珺已导演过多部电影:老驴头(2010)、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2)、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2014)、路过未来(2017)等。2022 年 隐入尘烟 在国内院线和线上视频平台上映,实现了票房上的逆袭,该影片入围第 72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隐入尘烟,在叙事上压抑对话,通过简约的语言,平缓的叙事,淡化戏剧化的情节冲突,以生活流式的结构,完成故事的叙述。通过情节上的象征与隐喻,开放式的结构,形成叙事整体,成功塑造了乡村普通人马有铁、曹贵英夫妇的喜怒哀乐与苦辣酸甜,传统乡村美学的叙事与象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传统乡村美学的构建与解构隐入尘烟 以马有铁和曹贵英为主角,这两个人物属于乡村世界的边缘人和“失语者”。他们的婚姻是被安排的,生活是被歧视的,但是他们仍然恪守乡村伦理规范,与人为善。在生活中,他们话不多,甚至很多时候是沉默讷言的,但他们却相濡以沫。即便是贫贱夫妻的平凡生活,也有浪漫的一面,马有铁用麦子为曹桂英种上麦花,这样她就不会走丢了。这种浪漫化的电影想象,体现了两人顺其自然而又怡然自乐的生存态度。导演用近乎纪录片式的镜头,记录着麦子从播下到抽穗发芽,一直到收获,对燕子什么时候归来都做过详细的考证。在导演看来,“农民是处理时间和生命问题的人,电影同样也是如此”。(1)导演甚至不厌其烦地将镜头对准依靠人力畜力的原始劳作生活。将原始建房筑屋的环节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营造出传统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一种与今天机械化耕作的乡村生活迥然不同的劳作方式,现代文明似乎还没有影响到这里,但乡村中国却已处于变革的前夜。首先,导演所着力思考的是乡土中国中人与土地的关系。不同于现代人带有流动性和人身自由的特征,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人,依附于土地,经营于熟人社会。马有铁一直在乡村生活,他已经习惯了乡村的一切,尽管他在乡村世界的风吹雨淋中不停地搬家,或面临种种生存困境,但让他搬进县城的居民楼,他却苦恼于驴子放在哪里,鸡鸭鹅怎么办?就像卸下缰绳的驴无所适从。人与土地的依附捆绑关系在影片中得到了强化。人是依赖土地而生活的,影片中的台词,“麦子它会诉说什么”“土地都不曾嫌弃我们”,这一系列的乡村生活哲学观,深刻地影响并自足于乡土中国的人物内心。其次,影片中的人物情感仍是以传统乡村伦理规范为基准的建构。旧式的婚姻是说媒说亲两方见面,谈拢就谈婚论嫁,带有着“包办”性质的婚姻,并非现代的自由恋爱。无论生活得好与坏,在传统的婚姻逻辑中,即使过得不幸福也不会离婚。导演虽然为我们展示了这对社会底层夫妻之间的浪漫爱情,但婚姻的危机仍然存在。电影展示了马有铁和曹贵英一起收麦子发生矛盾的情节。曹贵英颤颤巍巍地极力将麦子扶上驴车,但因为手抖,还是散了一地,她试了好几次都无果而终。马有铁颇为生气:“麦子都被你散光了,养你还不如一头驴呢。”责骂妻子后,马有铁一人收麦子,曹贵英在一旁孤立无助这是两人关系的裂痕。当曹贵英因意外去世时,马有铁却又伤心欲绝这对贫贱夫妻的一切情感都是真实的,虽有矛盾,却是相濡以沫的真爱,马有铁对妻子爱的缅怀和惋惜也都是出于真心。最后,稳定性乡村生活结构的解构。费孝通认为乡土中国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稳定性,但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与冲击下,传统的乡村生活无法避免地走向瓦解。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力的变革,国家和民族的隔阂被打破,一切文明都被席卷到世界市场中来。”(2)现代社会是以市场和商品经济自由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影片中老板张永福租种村里的土地,其子开着宝马车等情节的展现都是乡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体现。伴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到来,必然导致传统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方式的解体。隐入尘烟 的乡村生活架构在一种“前现代”的生活逻辑中,但现代文明的侵袭却导致这种结构日益瓦解。曹贵英死后,马有铁的侄子推倒了两人辛辛苦苦建筑起来的房子,再一次搬进了城市中。导演李睿珺在为185我们营造传统乡村生活美学图景的同时,却又体现了这种古老生活方式的瓦解,使观众沉浸在对乡土生活的缅怀与哀悼中。二、传统乡村美学叙事的呈现红高粱(1987)、活着(1994)、白鹿原(2012)等影片,虽然将土地与革命联结在一起,却是传统乡土叙事。人生(1984)、野山(1986)等影片,呈现的是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变迁。如果我们对比审视电影 隐入尘烟 的乡土生活时,就会发现与以往乡村生活不同,导演以生活流的叙事,不突出强调情节矛盾冲突,只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生活本真的模样。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情感得以净化。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认为,“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而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3)。马有铁和曹贵英这对平凡乡村夫妇的生活悲剧、命运悲剧,正是通过电影平稳的叙述,直至重新回归土地隐入尘烟,让观众感受到悲壮的力量。首先,体现的是乡村劳动者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马有铁和曹贵英是乡村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辛勤地用双手实现自己生活的需要。仔细探究人物形象,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没有 活着 中福贵的发家梦,从一只鸡到一只鸭,再到一头猪再到一头牛;也没有 人生 中高加林迫切想要进入城市,实现自我身份转换,成为体面有尊严“城里人”的理想;更没有 白鹿原 中白嘉轩般乡土伦理的恪守与捍卫者的使命与责任感。马有铁夫妇面对生活逆来顺受,甚至卑微可怜。面对生活所给予的苦难与困窘,他们没有拼搏向上的勇气,更多体现的是随遇而安的逆来顺受。不同年代电影的叙事策略与时代息息相关。电影 人生(1984)和 野山(1986),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民众对现代化有着迫切希望并真诚地期待改变,将现代文明看成是改变我们生活命运的良方。到 红高粱(1987)、活着(1994)的时候,中国已开始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对乡土文化传统重新进行审视。当下,人类面临着“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特别是疫情的影响,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隐入尘烟(2022)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日益被时代不确定性改变的体现。电影的前现代的美学架构,不仅仅是一种缅怀,当现代化日益冲击传统乡村之时,我们也在承受着它的反面。导演李睿珺在访谈中曾说:“当两个人离开的时候,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始缔造一种新的农村文明。”(4)其次,简约语言,拼贴叙事的电影手法。导演在设置人物时,多靠镜头来呈现人物和场景。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并不多,多是靠次要人物来形塑主要人物。马有铁、曹贵英,都是沉默寡言的,二人之间,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却有日复一日劳作中的相濡以沫。在筑屋的情节中,暴雨来临,两人抢救土坯砖,导演浪漫化地让两个人在苦中作乐,累得倒在雨地里,直到天明雨晴。电影没有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大的矛盾,观众会感觉这就是生活本身,而导演正是通过拼贴叙事,重新呈现给我们。最后,西北方言和非职业演员的使用。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导演在访谈中曾说,最开始是因为成本限制,请不起专业演员,后来也就成了一种自我文化规约。方言特质与非职业演员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拍戏时没有专业演员那么“用力”,甚至相当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故事讲述的口吻也与生活经历相贴合,这无疑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提倡的“创作的自我感觉只有在成为对演员来说自然的、正常的、唯一的东西以后,对他才有帮助”。(5)同时,影片故事以生活流的方式推进,淡化了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在简单平凡中给予生活以诗意,在点滴琐碎的谈吐中赋以浪漫。三、传统乡村的意象与象征影片 隐入尘烟,并非具体的真人真事,而是抽象出来的,虚构出来的人物故事,带有符号化、类型化的特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能指1862022.12和所指通过意指成为符号。意指具有象征功能,通过意象符号隐喻作者的思想理念。“艺术的最大特征是具象性,被赋予具象的时候,作品也就常常具有了象征。”(6)首先,由“人”到“城”:乡村为城市“输血”的象征。电影中村里首富收粮的老板张永福(并未在电影中出现)得了怪病,需要大量输血,但是全村是“熊猫血型”的偏偏只有马有铁。为了让老板病好起来,马有铁迫于乡亲们的道德压力,更希望老板还上拖欠全村人的粮钱,善良的他开始无偿给老板输血。尽管他整日劳作,营养跟不上,甚至没有很好地休息,却仍要一次次献血。因为除了他,没人能拯救通过大庄园式的经济耕作,将农作物包装成商品在市场售卖,获得资金周转的村民。“输血”这一情节,象征着乡村无偿为城市输血,发展壮大了城市,但乡村却并没有从中受益。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乡村原本廉价的土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日益上涨的同时,农产品的价格却始终维持稳定,农民的付出与收益并不匹配,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日益显现。其次,传统乡村伦理与现代契约关系相互扭结的呈现。乡村中的集会、喇叭、宣讲,是传统生活秩序的象征。当宗族、祠堂、戏台消失于乡村的时候,集会、喇叭、宣讲取而代之。宗庙祠堂消失于乡村,依附于其上的族权、神权、王权不复存在。集会、喇叭是公社集体的遗留产物,公社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开来,对于村民只能通过道德规约,但这种约束,时常面临失效的危机。家庭之间的集会,马有铁和曹贵英的婚事被说成确定;村民之间的集会,张永福住院,需要有人献血;村民到马有铁家中集会,希望他去献血;村民到张永福儿子处集会,领取玉米收成,结算租金。电影将传统的乡村伦理关系与现代契约关系的扭结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外出”与“无后”是乡土世界的空心化、老龄化隐喻。曹贵英的疾病与他们夫妻的“无后”,两者之间,象征着乡村生活某种难以言及的苦痛。两人成婚却并没有生育,生活的压抑感与痛楚油然而生。电影展现了村庄中的青壮年劳力早已南下打工,只剩下老人,却没有孩子的乡村社会现实。电视剧 人世间描写了对“光字片”的成功改造,可马有铁在旧居被拆除后,虽搬进了县城的居民楼,却身处城市,“在而不属于”,乡村无法回归,只存在于内心隐入尘烟 不仅展示了乡村人物的真情实感,以及他们真诚面对生活的勇气,面对逆境的坦然自得,更体现了传统乡村文化的自我调适。结 语导演李睿珺以简约明快的叙事,通过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呈现出西北苍凉大地上的乡村生活图景。图景中央的马有铁、曹贵英夫妇,虽然沉默寡言,生活在底层,时刻被命运安排和决定,但他们却生活乐观向上,怡然自得。说亲、拉家具、筑屋、献血、种小麦、收获小麦,依靠人力畜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情节,真实地还原了乡村生活场景。虽然两人感情上存在隔阂,但妻子曹贵英的意外落水身亡,打破了原本的日常生活。马有铁缅怀追思,最终离开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影片戛然而止,但其中的乡村美学及象征与隐喻,依然让人思考与回味。注释:(1)(4)李睿珺、王小鲁:隐入尘烟:高台叙事与土地史李睿珺访谈,电影艺术 2022 年第 3 期。(2)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35 页。(3)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8 年版,第 97 页。(5)夏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年版,第 43 页。(6)日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鲁迅译文全集 第二卷,鲁迅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40 页。(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吴景明)187视野传统乡村美学的叙事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