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下载文档

ID:3200979

大小:70.09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西省 南昌市 第八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1 月月 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读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阿Q的自轻自贱,阿Q的妄自为大,阿Q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无尽的宝藏。鲁迅曾评价《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最后,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集中在“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集中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观点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 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 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 《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 B. 文章从经典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 文章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进行论述,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 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中的人物塑造是否独一无二。 C. 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 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仁政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种质”,是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作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它蕴藏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作物的基因来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有三个基因影响了禾谷类作物驯化和改良的进程。 第一个是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野生稻的特性是种子成熟后就掉到土壤里,这对人类收获种子很不利。我们的祖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两个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并对这样的植株进行了驯化,最终培育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 第二个是矮秆基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的威胁。以诺曼·布劳格为代表的育种专家给作物引入了矮秆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变了茎秆叶片和种子的比例,提高了种子的产量。通过引入这个基因,很多粮食作物的品种得到了改良,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 第三个则是中国杂交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把一个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植株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转移到了栽培稻上,探索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制种方法,带来了一场杂交水稻革命,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 摘编自卢宝荣《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为什么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上观新闻2021年10月15日) 材料二: 据了解,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21年9月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库有三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保存能力从目前来讲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基本实现了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还可以保存试管苗和DNA,覆盖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技术达到或者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保存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以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来讲,我国种子的保存寿命在全球是最长的。 目前世界种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是农家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4.0时代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发达国家已进入种业4.0时代;而我国还在2.0至3.0时代之间。 ( 摘编自《打造世界一流种质资源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挖掘优质基因》,光明网2022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09年,我省依托辽宁省农科院建立了辽宁省种质资源库,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打造“诺亚方舟”。种质库参照国家库标准来建造,设计总库容25万份,其中,长期库6万余份,中期库约13万份;短期库约6万份。诞生伊始,即面向全省开展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收集、保存、评价等。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该库已收集入库3.1万余份资源,涵盖16种作物,成为我省保存作物种质资源种类最多、保存量最大的单位。 除此以外,还有活体资源库。在位于凤城市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生态柞园示范区内,记者看到,体色各异的柞蚕分外吸睛。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俊涛表示,彩色柞蚕与我们常见的青绿色柞蚕一样,都是天然野生品种,是稀缺的种质资源,蕴含潜在的特异性基因资源,也是柞蚕杂种优势研究不可缺少的宝贵素材。保存柞蚕种质资源的纯种是极其艰辛的工作,需每年两季野外放养,细心管护,严防混杂,同时,要严防恶劣天气及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危害,但科研人员几十年来仍然坚持通过放养的形式将其保存下来,为今后的柞蚕育种及遗传学研究保存重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与时间赛跑抢救农业“芯片”》,《辽宁日报》2021年8月11日) 材料四: 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作为育种“4.0时代”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近些年发展迅猛,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为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带动农作物育种进入“精准调控时代”,将对全球种业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格局产生革命性影响。 济南正在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积极抢占基因编辑产业高地,2018年,济南极具前瞻性地开始布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成立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布局基因编辑产业,为集聚生物育种上下游企业、打造基因编辑产业集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技术创新方面,作为国内首家拥有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CRISPR酶)的公司,舜丰生物围绕该技术系统布局了80多项专利。通过对基因编辑技术瓶颈以及衍生技术的研究,在基因组靶向修饰的精度与效率、降低脱靶效应、提高特异性、对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在农作物改良方面,舜丰生物建立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大豆、西红柿、生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在内的近20种作物高效基因编辑体系,并瞄准营养健康和轻简化这两大方向开展精准育种工作,目前已经创制成功包括高油酸大豆、高VC生菜、香味玉米、耐除草剂水稻等等在内的多项一代产品。 (摘编自《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济南为何看好基因编辑技术》,《齐鲁晚报》2021年6月208)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祖先偶然发现一两株野生稻植株因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具有了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于是对这种野生稻植株进行驯化,培育出了水稻。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育种专家利用矮秆基因,改良了很多粮食作物的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这对缓解当时的粮食危机作出了贡献。 C. 袁隆平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将野生稻株的雄性不育基因移植到栽培稻上,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规模制种,带来了一场杂交水稻革命。 D. 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蕴藏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可供人类改良作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种业发展相对落后,处于2.0至3.0时代之间,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时代。 B. 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已于2021年9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具有容量大、保存方式完备、技术先进等特点。 C. 柞蚕的天然野生种色彩丰富,不同色彩的柞蚕蕴含着特异性基因资源,研究人员已展开对该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D. 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的公司,已经成功培育出高油酸大豆等多项一代产品。 6. 辽宁省和济南市在农业“芯片”保护或开发方面的措施各有何特色?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盛放的百合 淡巴菰 世间所有的花,都是可爱的。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束,插在花瓶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百合花,无论是粉色、白色、黄色,皆喜。可是,近些年,我已经和百合花疏离得陌生且隔膜了。 我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买百合花是在7年前的那个初春,我回北京探望病重的父亲。与癌症抗争了8个年头的他,已经形销骨立,疼痛折磨得他连刷牙也要蹲在地上。这个当年在边境作战中用铮铮铁骨对抗枪林弹雨的军人,没有倒在前沿阵地,却被病魔击垮了。我们都明白,那个说“再见”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父亲一辈子爱花草植物,但凡能出门走走,都会举着我淘汰的那个尼康相机对着小区花丛和树木拍个不停。屋里更像是个小植物园,客厅卧室都是盆盆罐罐开花或不开花的植物。是预感到主人气数将尽吗?那个冬天,许多已经跟了父母多年的花草居然相继死掉了。望着那只剩下枯枝的破败景象,我决定去不远处的花卉市场买束鲜花,给萧瑟的屋里带来点生机。 买什么花,我知道根本不用问父母。他们从不挑剔。我买了一束粉百合,挑了花苞最大最饱满的几枝。那束“最好的百合”被插在花瓶里,最终一朵也没开。那鼓胀的花苞像一条条饥饿而死的蚕,没能挺过路上那半个小时的寒冷。 “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他眼里充满怜惜,似乎那花的生命比他的还金贵,似乎忘记了他自己也将油枯灯尽。 不久,父亲走了。当时窗外一树桃花开得正绚烂。他不仅彻底卧床,还瘦得脱了相。他早没力气说话了,微微摆摆手,拒绝了母亲想搀扶他去窗前看一眼那美丽桃花的建议。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甚至,每次看到它们,我都本能地转移视线。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症,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花和父亲,都提前结束了生命的旅程。 花被扔掉。父亲被埋在了土下,陪伴着那些青了又黄的小草。我们都还活着,故作平静,过着没有他的日子。渐渐的,好像他离去导致的那个黑洞已经被庸常事物填补得越来越小了。 一周前,我翻找驾照,在抽屉底部看到一个塑料袋裹着的东西,瘪瘪的、硬硬的。解开那死死打着结的袋子,里面却是父亲的黑白照片。我那五官俊朗、神态英气的父亲,似乎一点没在意被如此冷落,仍淡然而微笑地望着我。照片里的他穿着军装,四十出头的年纪。我知道那是他自己极喜欢的两张照片。看到父亲这样憋屈地被扣着关在抽屉里,我心里一阵疼痛。赶紧拿出来,擦干净,放在书架上。偶尔打扫除尘,或只是走过,我禁不住轻声呼唤他一声:爸爸!他只与我交换目光,微笑无语。 有时,我的心会咯噔一下,陡然疼几秒。有时,我只是望着他,唤他一声,然后走开,继续手头正做的事。我明白,这么多年来,父亲并未走远。 春天又来了。花儿们如期赴约。从公园跑步后回家,踟蹰着走进经常路过的那家花店,打量各路花神片刻,我突然上前,走近一堆粉色、白色、黄色的百合花。我选了黄色的两枝,各顶着四个花苞。 天上飘起了细雨。我快步走着,尽量不去想几年前的那趟买花之行。 换水、剪枝,去掉多余的叶子。我把它们插进一个细口大肚瓷瓶,放在客厅的书架旁。读书写字间隙,我不时默默地打量瓶中的花枝。是感觉到主人殷殷的目光吗?它们像懂事的孩子,晚上也不眠不休,趁我睡觉的时候,一朵朵悄然次第盛放。客厅里弥漫着馥郁的香气,经过它们时那芬芳更浓,热烈地扑过来,给我一个最厚实、最缠绵的拥抱。我不再担忧它们不开,而是忧心开得过快过猛。就像母亲,既期盼着孩子成长,又生怕他们太快长大。 每天早晨,从卧室走进客厅,我会先跟它们打个招呼:“孩子们,早上好!”三朵,五朵,八朵。再一数,居然是九朵!有一个细小到我都没留意的花苞,居然也奋力地开放了!父亲在书架上,正望向这一瓶铃铛一般挂满枝头的百合,那微笑仍是淡定而温暖的,似乎在说,不错。他一向是个寡言安静的谦谦君子。我突然顿悟,要报答那个老人几年前的悲悯之心,这些花儿原来是为父亲开的。 我感激得无以言表。这束世间最知心的百合花,它同时陪伴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另一个世界的父亲。 我俯下身,使劲嗅着每一朵花瓣,好让自己的身心都熏染上花香。我小心地触摸它们柔润的叶片,像触摸冬天里的第一场雪。面对着那纯洁脆弱的美,我也曾有过摇头叹息——我们,谁也不能逆时光而行。 世间万物,其实哪样可以久留?无论美丑垢净,不过弹指即谢。然而,我们依旧深怀感恩,努力前行。 忽然想起一个朋友去郊外踏青,眼高手低,拍了一组花红柳绿的照片,自知不尽如人意,配文云:你们尽力了,我也尽力了,足矣。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是的,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送给父亲的百合,花苞像“饥饿而死的蚕”,这个喻体表现了“我”对百合的惋惜,对买花未能给予父亲快乐的内疚自责。 B. “我”认为百合花盛放是回报父亲当年的悲悯之心,说明“我”走出了父亲去世带来的情感阴霾,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C. 作者描写照片中的父亲“五官俊朗、神态英气”,意在将壮年的父亲和老年的父亲构成对比,以突出父亲的衰老、病弱。 D. “我”对百合先喜爱后疏离再感激,这种情感变化构成了散文的情感线索,既展现了“我”对生命认识的变化历程,也使文章富有波澜。 8. “百合花”这个艺术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 朋友郊外踏青的照片配文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文本谈谈对“你们尽力了,我也尽力了,足矣”这句话含义及作用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 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 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 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 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5分 )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再次韵寄子由中① 黄庭坚 想见苏耽②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 骐驎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 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③? [注]①本诗创作于元丰四年(1081),黄庭坚外任吉州太和县令。前一年,苏轼遭“乌台诗案”之祸,谪居黄州。苏辙也受到牵连,被贬至筠州。黄庭坚的兄长黄大临与苏辙甚为友善,因而赠诗劝慰。黄庭坚步黄大临的诗韵写了几首诗,此诗即其中的一篇。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子由,苏辙的字。②苏耽,传说中汉末的仙人。③自圣颠,把自己当成是圣人的颠狂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运用生新刚健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有讽谕之意而又不锋芒毕露。 B. 首联把苏辙比作苏耽,并由此想象他所居之处,青山环抱,桑柘成林,寒烟阵阵。 C. 颔联首句化用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诗意,称赞苏辙胸怀大志,壮心不已。 D. 本诗选用“骐驎”“虎豹”“雄鸡”“朝菌”等品格志趣相似的比喻性意象来描绘友人。 15. 诗歌尾联应如何理解?请从诗意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写了桑树叶子未落之时的“___________”,和叶落之时的“____________”,用不同的景象,暗示了女主人公的遭遇。 (2)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句“_______,_______”,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表现了阿房宫的建筑参差错落,让人难辨方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优秀剧目展现和讲述了我们民族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和_________的抗争故事。( ),就会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_________,做中流砥柱,带领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戏曲为他们“树碑立传”,如杨家将的故事仅京剧就有《状元媒》《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等。戏曲对于那些_________与奸臣搏杀的忠臣的歌颂也是_________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等就是这样的人物。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在戏曲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我们浩荡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恰恰是因为中华民族漫长的拼搏奋斗史导致的结果。这些剧目,与民族品格相映照,弘扬抗争主旋律,是良好的教科书,让一代代中国人对先辈们的奋斗有了形象认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可歌可泣 力挽狂澜 铤而走险 全力以赴 B. 悲喜交集 扶危济困 铤而走险 全力以赴 C. 悲喜交集 扶危济困 挺身而出 不遗余力 D. 可歌可泣 力挽狂澜 挺身而出 不遗余力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每当外族入侵我锦绣河山,欲亡我民族之时 B. 外族每当入侵我锦绣河山、欲亡我民族之时 C. 每当外族欲亡我民族、入侵我锦绣河山之时 D. 外族每当欲亡我民族、入侵我锦绣河山之时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浩荡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的内容,恰恰是中华民族漫长的拼搏奋斗史导致的结果。 B. 我们浩瀚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的内容,恰恰是因为中华民族漫长的拼搏奋斗史。 C. 我们浩瀚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的内容,恰恰是由于中华民族漫长的拼搏奋斗史导致的结果。 D. 我们浩瀚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恰恰是因为中华民族漫长的拼搏奋斗史导致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以疏通中国文化之命脉、护持人道之尊严、坚守价值之标准,进而唤醒国人之意识为己任。 B.“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而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等文化遗产在当下更加弥足珍贵。 C.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让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 D.《人间乐》的故事虽然仍是由身体的欲念引起的,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古里果是如何将身体挺立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例句中“投我木桃,报之琼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中国用最务实的态度支援全球抗疫斗争,为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榜样。这是“投我木桃,报之琼瑶”的感恩回报,更是为人类前途命运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A. 掩着耳朵去偷铃,这个法子太“巧妙”了。 B.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C. 外国网友也有生动表达,“疫情下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D.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光片荧光显微术是活体生物成像的一场革命。通过将激发激光限制于显微物镜景深范围附近的光片薄层,既可以减少显微成像的离焦模糊,又可以减少光漂白和光毒性,从而① ,延长了生物样品的观测时间。 然而,光片显微术的成像性能受限于光片的光学属性,其成像分辨率受限于光片的厚度,② 。而光片的厚度和宽度因光波固有的衍射属性相互制衡。③ ,但衍射发散快、有效宽度窄,限制了成像视场;厚光片衍射发散慢,支持大视场成像,但限制了分辨率。光的衍射属性导致成像分辨率和视场构成一对天然矛盾。高分辨率大视场显微成像需要薄而宽的光片,这种光片具有无衍射性质,无衍射光片必然伴有旁瓣,旁瓣对成像构成离焦背景噪音。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可以用来设计一种叫做光瞳掩膜的衍射光学器件,以生成薄而宽的光片。该衍射光学器件通过调制振幅或相位,可以调控光片的厚度、宽度和旁瓣,从而突破高斯光束传播规律的限制,在仅使用廉价的柱透镜和掩膜板的基础上就实现了薄而宽的光片。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决胜高考,不负韶华,是每一个高三学子共同的梦想!但在距离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有些同学却略有困惑:有人认为,科学规化,精准复习,以实力备考最重要;有人认为,树立自信,无惧挫败,沉下心来从客应考最重要;有人认为,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多进行体育运动,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迎接高考最重要…… 作为一名高三学子,在此冲刺阶段,为了更好备战高考,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请综合材料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错误,从第1段中“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可知,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 B.“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错误,根据原文“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判断,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只是针对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并没有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选项无中生有。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错误,文中韦勒克的话无法得出他是在阐述阅读经典的原因,而是论证了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错误,“解决问题”在文章论述过程中并无体现,文章只是论述了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和经典地位不可动摇的原因;同时文章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的,结合“首先……其次……最后”的层次布局可知。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中的人物塑造是否独一无二”错误,一部作品能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需要塑造独一无二的形象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体现深刻的思想性等,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答案】4. A 5. A 6. ①辽宁省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收集、保存、评价等工作并建立活体资源库,保存活体种质资源。②济南市重点在基因编辑技术方向发力,进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成立相关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积极布局基因编辑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我们祖先偶然发现一两株野生稻植株因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具有了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错误。根据原文“我们的祖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两个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可知,我们祖先发现的是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却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正式投入使用”错误。根据材料二“2021年9月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可知,应该是“投入试运行”。 C.“不同色彩的柞蚕蕴含着特异性基因资源,研究人员已展开对该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错误。根据材料三“蕴含潜在的特异性基因资源”可知,“潜在”表示尚未为人所知或尚未为人所利用;另外,从“保存柞蚕种质资源的纯种是极其艰辛的工作……为今后的柞蚕育种及遗传学研究保存重要的物质基础”可知,研究人员展开了对该资源的保护,但并未提到“开发”。 D.“是国内唯一拥有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公司”错误。从材料四“作为国内首家拥有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CRISPR酶)的公司”可知,应是“首家”,而不是“唯一”。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三“2009年,我省依托辽宁省农科院建立了辽宁省种质资源库……诞生伊始,即面向全省开展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收集、保存、评价等……”“除此以外,还有活体资源库……”可知,辽宁省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收集、保存、评价等工作并建立活体资源库,保存活体种质资源。 从材料四“济南……积极抢占基因编辑产业高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布局基因编辑产业,为集聚生物育种上下游企业、打造基因编辑产业集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济南市重点在基因编辑技术方向发力,进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成立相关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积极布局基因编辑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答案】7. C 8. ①百合花是本文的物象线索。两次买百合花、百合花与父亲、对百合花的感情变化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②百合花的凋零与盛开蕴含着哲理。文章借百合花表达了“只要用力生活过,生命就是圆满的”的主题。③烘托父亲形象。百合花和父亲一样都曾认真地活过,两者的形象相得益彰。④百合花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9. 含义:我们应该对花的生长心怀感恩,对自然万物心存感恩,世间万物,转眼即逝,但只要努力前行,用心生活,也就圆满了。 作用:①深化文章主旨。借朋友对拍照片所持的态度“尽力了,足矣”,侧面印证自己对父亲人生的评价:用心活过就是生命的圆满。②丰富文章内容,朋友拍照的内容看似闲笔,实则丰富文章内容,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以突出父亲的衰老、病弱”错,此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没有必要再突出他的衰老、病弱,此时描写照片中的父亲英气俊朗,意在表明父亲曾经如同尽力盛放的花一样灿烂辉煌过。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 结合“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束,插在花瓶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百合花,无论是粉色、白色、黄色,皆喜”“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疤,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这束世间最知心的百合花,它同时陪伴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另一个世界的父亲”“我俯下身,使劲嗅着每一朵花瓣,好让自己的身心都熏染上花香”可知,文章从对百合的喜爱,到因父亲去世带给我的伤感,与百合疏离,到后来百合盛放,我从中得到了慰藉,百合是行文的线索,串联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表现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结合“面对着那纯洁脆弱的美,我也曾有过摇头叹息——我们,谁也不能逆时光而行。世间万物,其实哪样可以久留?无论美丑垢净,不过弹指即谢。然而,我们依旧深怀感恩,努力前行”“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可知,作者从百合花的凋零与盛中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表达了“只要用力生活过,生命就是圆满的”的主题。 结合“父亲一辈子爱花草植物”“我们买了一束粉百合,挑了花苞最大最饱满的几枝”“那束‘最好的百合’被插在花瓶里”“‘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他眼里充满怜惜,似乎那花的生命比他的还金贵”“我那五官俊朗、神态英气的父亲,似乎一点没在意被如此冷落,仍淡然而微笑地望着我”“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父亲爱花,爱百合,一如爱他自己的生命。百合的形象烘托父亲形象。百合花和父亲一样都曾认真地活过,两者的形象相得益彰。 结合“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居然是九朵!有一个细小到我都没留意的花苞,居然也奋力地开放了!父亲在书架上,正望向这一瓶铃铛一般挂满枝头的百合……这些花儿原来是为父亲开的”分析,父亲去世后从不买百合到又买了放在客厅待它盛放,和“父亲”一起观花,百合花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含义:“足矣”,就足够了,就满足了。这是一种感恩的心态,结合前文百合花的凋零和绽放,朋友自知不尽如人意的一组花红柳绿的照片,这都是我们应该感恩的,要对花的生长心怀感恩,对自然万物心存感恩,世间万物,转眼即逝,但只要努力前行,用心生活,也就圆满了。 作用:深化文章主旨。借朋友对拍照片所持的态度“尽力了,足矣”,引出“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侧面印证自己对父亲人生的评价:用心活过就是生命的圆满; 丰富文章内容,前文一直围绕父亲和百合花来展开内容,此处突然写朋友拍照的内容看似闲笔,实则有深意,都指向知足感恩的思想,多角度多侧面取材,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