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西省 南昌市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1 期中 联考 历史试题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卷 学校:南昌十中 命题人:戴小宝 审题人:王春丽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 1.《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A.自耕农阶层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 B.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C.地主阶级鼓励农耕的积极治世理念 D.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农业生产的特点 2.“在地方行政上,秦朝……把原来秦国的郡县制度推行到全国。开始分全国为36郡。……郡设郡守,掌管全郡政务,为一郡之长;郡尉掌军事,辅佐郡守,掌管地方治安和军事防御;监察史负责全郡监察事宜,监督郡长和郡尉,以及民情考察,形成三权鼎立的制约格局,监察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对上述现象评述正确的是 A.中国在秦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式政权机构的雏形 B.监察御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说明中央集权问题在秦朝已得到有效解决 C.郡县制的设立使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体制弊端得以解决,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秦朝的行政机构设计已经开始认识到机制内部互相制衡的必要性 3.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中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 B.唯才是举 C.打击贵族 D.程序严密 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7.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材料反映明朝 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 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 8.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要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弱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D.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9.马克思指出:“推动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B.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C.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D.列强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0.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的重大意义是 A.首次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 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D.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铁路修筑权 11.下表这张《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所示的经济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采取了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C.欧美由于经济危机的束缚无力控制中国市场 D.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资本有所发展 12.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①辛亥革命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突出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 C.轻重工业兼顾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4.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中美两国应该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B.美国仍然应该与中国维持冷战状态 C.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感到愤怒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15.“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 D.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 16.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B.维护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C.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D.使罗马人民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17.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分化 B.促使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C.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18.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曾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后来,推动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主要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统一的需要 B.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 C.德意志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D.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19.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长副署 20.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衰弱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弱”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机器大生产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C.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改革的需要 D.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扼杀了自由主义 21.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约180亿美元。以上材料反映了 A.非常时期行政和司法机关合作实施干预 B.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行为违反宪法 C.非常时期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扩大 D.罗斯福新政的干预政策导致了一些弊端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面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 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 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加先进 23.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④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A.②④⑤⑥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24.“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C.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 D.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扩大生产 25. 1919年9月,有人评论一场英国皇家协会的成果验证发布会说:“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这项被验证的成果应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力学 C.进化论 D.相对论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中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动”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福度提离,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率好“”。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传统科举以明经科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死板,无法验证真才实学,与关陇集团颇有渊源。为压制关陇,武则天逐渐降低对明经的重视,增加进士科的考试门类和难度,供非贵族子弟参与,为贫寒子弟入仕提供了制度保障;考试内容涉及儒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改革后,进士科地位提升,世人观念改变,激发了寒门学子政治热情。为了扶植自身力量、笼络人才,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以笔试为主,笔试后进行策问,考生在殿堂直接与皇帝交流,发表政见,提高了社会对科举关注。武则天时期,面临突厥、吐蕃威胁,开创武举,以满足国家军事需求;武举涉及枪、射、骑等实战技能,延续近1200年。 ——摘编自《关于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科举改革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改革进士科的社会意义。(7 分)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C B C A B D C B B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C B A C B C C B D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计50分) 26.(23分) (1)特点:精英领袖领导;自发组织;目标明确,强烈的爱国性(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群众基础 广泛(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广泛参与);采取“非暴力手段”;争取政府支持。(8分) (2)共同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实现贸易保护主义。(4分)影响:保护了国内市场发展;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6分) (3)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 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分) 27.(12分) 观点一: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 评析:①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②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论诤。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辛亥革命中,存在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斗争。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④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结论:略。 观点二: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评析:①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②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结论:略。 观点三: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评析:①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相对于 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属于封建顽固势力。②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又反对革命,成为“保守”势力。③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④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变法的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演变为保皇派,反对革命,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保守”与“激进”的转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结论:略。 28.(15分) (1)原因:明经科无法选拔真才实学;打击关陇集团,维护其统治;扶植自身力量、笼络人才;面临突厥、 吐蕃威胁,培养军事人才。(8 分) (2)意义:选拔了真才实学的治国人才,提高官员素质;改变了世人观念,激发了寒门学子政治热情;提 高了进士科地位和社会对科举的关注;有利于读书风尚和社会重学风气形成;为贫寒子弟入仕提供了制度保障。(7分) 第 7 页 共 7 页 高三历史试卷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