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江西省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docx
下载文档

ID:3198718

大小:92.3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3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4 江西省 联盟 一轮 复习 联考 历史 试卷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考古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 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C.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致  B.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 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2.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部分是由西周王室所建立的。商王室除了要求被征服者尽纳贡与服役的义务外,基本上使被征服者原来的组织未经改变而保留下来。而在西周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商周的这一变化 A.避免了族群之间的冲突 B.推动了国家形态的完善 C.构筑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D.便利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3.下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反映了此时期 人物 看法 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 “有强执有命以说·······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 B.社会持续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 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4.下图为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从上至下,第一层:中间为西王母及两侧侍女;右侧为鸟、蟾蜍、玉兔捣药;左侧为龙和两个人首鸟身的羽人。第二层:刻远古帝王十人,各有榜题。第三层:皆为孝子故事。第四层:自左而右,分别为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曹子劫桓的故事。第五层:刻车马出行图。由此可知汉代祠堂 A.受到主流思想影响 C.绘画风格凸显意境  B.具有浓厚佛教色彩 D.意在保留历史遗存 5.自汉至隋,以他官居宰相职的现象很少见,然而到了唐朝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君主可以用各种名号使其他官员具有宰相的资格,如参掌机务、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这种名号较为随意,并不统一和固定。这表明当时 A.地方官员升迁渠道拓展 C.皇帝试图强化君主专制  B.中央行政制度日趋完善 D.政府决策效率不断提高 6.从贞观至开元的一个多世纪里,定居西域的康氏,其基志铭书写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郡望从康国改为内地,埋葬地点亦由临近康国之陇右(如武威)改为中原(如洛阳),而且悄然奉周朝康叔为其得姓始祖。这种变化 A.缘于边疆民族不断内迁 C.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B.反映了族群认同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疆域的扩展 7.安史之乱后,全国户口从九百万户骤减到一百九十余万户,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形成“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 A.标志唐朝由盛而衰 C.使得均田制被废除  B.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D.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8.宋代涌现出一批驰名商标,如杭州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寿慈宫前熟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灌肺;开封也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史家瓠羹等等。两宋时期,这种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这反映了宋代商业 A.经营方式多元化 C.竞争意识的增强  B.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D.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人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 A.重文抑武社会风气 C.周边民族政权并立  B.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D.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10.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优待儒士的传统。至蒙元时期虽然采取了优待儒士的政策,但显然有意控制儒户的规模;明初延续了元朝这些优待政策并且发展扩大了优待对象的范围,提升了儒士阶层的地位。这一变化是由于 A.理学逐渐官方化 C.选官制度的变革  B.社会思想环境的变迁 D.官方政治文化的不同 11.中国瓷器享誉古代世界。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清时期出现纹章瓷,它是外销瓷的一个种类,是中国工匠按照西欧商人提供的纹饰图案(如下图)专为当时西欧贵族烧制的特殊瓷器。据此可知 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C.中外交流丰富瓷器品类  B.中国瓷在欧洲已经普及 D.西欧封建贵族沉迷享乐 12.江南制造局的造炮厂、造枪厂、造弹厂等重要工厂,厂长均由外国人担任。军工产品“以剿内寇尚属可用,以御外患,实未敢信”。德人日意格把持船政局期间,“督造苟简,且故意将火药舱与机器船相连”,稍遇炮火,全船顿毁。这说明,当时 A.早期现代化陷入停滞 C.洋务派受到列强排挤  B.洋务企业管理弊端丛生 D.西方科技尚未得到认可 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年) 1840 1860 1894 1913 1920 1936 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 597.33 604.71 589.16 497.20 552.32 352.98 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担) 751.26 760.55 740.99 582.61 594.65 443.95 土布用机纱量(万担) 3.03 4.28 173.54 452.51 352.63 337.13 机纱量占用纱总量(%) 0.40 0.56 23.42 77.67 59.30 75.94 土布用土纱量(万担) 748.23 756.27 567.45 130.10 242.02 106.82 土纱量占用纱总量(%) 99.60 99.44 76.58 22.33 40.70 24.06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B.合理的棉纺织业布局已经被构建 D.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 14.孙中山在1912年3月修改的《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取消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然而,他在1919年所写的《三民主义》一文中却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有“消极目的”和“积极目的”,推翻清朝只是达到了“消极目的”,而“积极目的”则是使整个中华民族“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C.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B.受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 D.找到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15.阅读下表“民国初年党派党章所示宗旨摘录”,这反映出当时 中国社会党 社会主义欧美极盛,在中国则本党实最初惟一团体机关,其宗旨在于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 中国自由党 天赋人权,自有生以来,即予以完全自由之幸福,·····今于此人权发达之期,社会进步基于自由之催促,吾党人愿以毕生之脑力、腕力供我同胞奔走运用之劳,同归自由而已 中华民国工党 促进工业发达,开通劳工智识,解决工人困难,提倡工人尚武,主持工界参政 A.马克思主义政党纷纷建立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社会改良思潮活跃 C.政党政治逐渐成熟 16.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主,如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红军兵源改善主要得益于 A.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C.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 D.反围剿的斗争获得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这种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亦为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生长提供了现实政治条件。 -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 明朝延续了元朝的一些政策,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鉴于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在整个明朝都延续了这种政策。到清朝时期,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在历经固始汗家族、噶伦时期、颇罗鼐家族的统治之后,格鲁派也逐渐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同以往其他教派相比,宗教参与政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朝中央政府将权力全部下放给格鲁派。 -摘编自秦红利《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联合”制度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对西藏管理与元朝的不同之处,指出“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表现。(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157年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唐初人口仅有2500万,至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960年,估计人口只有4000万。1100年,人口超过1亿。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明初人口不足6000万,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1655年,人口估计已降至1.2亿。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材料二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摘编自[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著······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抉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田亩起丁(丁银),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 -摘编自[清]吴永芳《嘉兴府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至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清代人口“很快破2亿大关”的原因及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梁启超主张中国需要大变革才能自存,同时又反对革命派把革命仅视为推翻中央政府。为了与革命派相区别,他才如此重视对“革命”意义的辨析。“改革”不同于改朝换代,它和“革命”的主要差异在于“改革”往往由当权者及社会精英自上而下推动。自清末至民初,由当权者(清廷或绅士)推动的改革有戊戌变法、新政、立宪。 下图所示为1890-1926年梁启超著作中“革命”及“维新”(含“改革”“改良”)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梁启超对中国革命模式探索及其失落》 选取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或部分,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问题上的论战从未间断。五四前后,关于东西文化的论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延续10余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东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关于新旧文化能否调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采用何种文化、走什么道路等。在这场论战中,“东方文化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西方文明的彻底破产,主张用东方文化去拯救走向没落的西方文化。对此,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庄。” -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文化派”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并指出此种态度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6分) 海量资源免费下载公众号《良学小屋》 √书虫致力于提供高考名师课程和全国各地名校试卷 √收费群仅在公众号进行售卖进群,其他平台购买均属倒卖,倒卖有断更、更新延迟、遗漏等问题不提供售后服务 扫码关注良学小屋 领取免费资源 如果搜索不到可以搜索微信号:lxxw647878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