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023版《万唯中考 真题分类》化学(答案详解).pdf
下载文档

ID:3195986

大小:15.11MB

页数:88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万唯中考 真题分类 【5】2023版万唯中考 真题分类化学答案详解 2023 中考 分类 化学 答案 详解
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分点练主题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一、物质的多样性1.B 2.C3.C【解析】乙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 正确。4.A 5.D6.D【解析】A 图所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因此表示化合物;B、C 图表示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D 图所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相同数目的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选 D。7.B8.B【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海水属于混合物,A 错误;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水属于氧化物,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B正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属于氧化物,氯化铁属于盐,C 错误;生铁为铁和碳组成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D 错误。9.D10.D【解析】生石灰是 CaO 的俗称,属于氧化物,A 错误;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B 错误;苛性钠是 NaOH 的俗称,属于碱,C 错误;铁粉和铝粉均属于金属单质,D 正确。11.C【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溶解性均属于物理性质,A、B、D 错误;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C 正确。12.D 13.B 14.A15.B【解析】实验室中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A 错误;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是由于熟石灰显碱性,B 正确;碳酸氢铵能用作化肥是因为其组成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C 错误;金刚石可用于制作钻头是因为其硬度大,D 错误。16.B 17.D18.(1)(2)(3)(4)19.(1)(2)(3)(4)(5)(6)二、空气 氧气1.D 2.B 3.B 4.B【解析】食物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导致其变质,因此氧气不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 B。5.B【解析】“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 21%,故选 B。6.A【解析】铁粉可以和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只有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铁粉和生石灰发生反应,故选 A。7.C【解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A 正确;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B 正确;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C错误;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D 正确。8.D9.(1)白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验证水蒸气的存在(2)2Cu+O2 2CuO(3)CO2(或二氧化碳)(4)吸收二氧化碳 氮气(或 N2)【解析】(1)根据题意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通入呼出气体后,A 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通过颜色变化,验证水蒸气存在。(2)装置 C 中的铜网变成黑色,说明金属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3)装置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4)装置 E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10.A【解析】图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即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是氧气,逐渐增多的物质是P2O5,故选 A。11.D【解析】酒精灯加热铜丝引燃红磷,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A 正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B 正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 1 处,C 正确、D 错误。12.B【解析】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A 说法正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试管内气压减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B 说法不正确;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C 说法正确;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胶塞,可减少测量误差,且不会造成污染,D 说法正确。13.(1)在教室内,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再拉动活塞至刻度为 V1毫升处并密封(2)3(V1+V2-V3)7V1100%(3)电解水实验中,氧气部分溶于水是次要因素(合理即可)1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解析】(1)在教室内,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再拉动活塞至刻度为 V1毫升处并密封,可收集到 V1毫升教室内空气。(2)分析题干信息,一氧化氮气体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且 4 体积一氧化氮与 3 体积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据此分析题干数据,可知所用教室内空气体积为 V1,所用一氧化氮气体体积为 V2,反应后量筒中剩余气体体积为V3,则 V1+V2-V3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与一氧化氮的体积之和,结合题意可知,反应中氧气与参加反应的氧气、一氧化氮体积和之比为 3 7,设参加反应的氧气体积为 x,则37=xV1+V2-V3,x=3(V1+V2-V3)7,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V1+V2-V3)7V1100%=3(V1+V2-V3)7V1100%。(3)在电解水实验中,一般不考虑氧气部分溶于水的因素,此为次要因素。【难点突破】该题的难点在于对教室内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所发生的反应,确定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氧气的总体积,结合反应中反应物一氧化氮、氧气的体积比以及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可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体积,用该体积与实验中所用空气体积之比即可计算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4.B 15.D 16.D17.C【解析】空气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A 正确;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B 正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C 错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D 正确。18.D19.C【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溶解性均属于物理性质,A、B、D 错误;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C 正确。20.C 21.B22.D【解析】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A 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B 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 错误;氧气可供给呼吸,D正确。23.A24.BC【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 点时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为 16%,氮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总和为 84%,A 错误;因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 b 点和 c 点容器中物质总质量相等,B 正确;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有剩余,其中红磷燃烧后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比蜡烛燃烧后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低,说明红磷耗氧量较多,C 正确;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蜡烛会在氧气体积分数为 14%时熄灭,红磷在氧气体积分数为 10%时熄灭,氧气体积分数不可能降至3%,D 错误。25.(1)火柴快燃尽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或高温熔融物溅到集气瓶壁)26.(1)蓝紫色 S+O2点燃 SO2(2)吸收生成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3)大于27.(1)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2)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现象明显(3)CO2+Ca(OH)2 CaCO3+H2O(4)C2H5OH【解析】(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完毕,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2)步骤操作中,最好是将烧红的木炭由瓶口缓慢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这一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现象明显,过快的伸入会导致瓶中氧气受热从瓶口逸出,使现象不明显。(3)步骤操作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H2O。(4)若取相同质量的 C2H5OH 和 C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酒精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46 96=23 48,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点燃 CO2,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232=38,等质量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木炭消耗氧气的质量较大,故消耗氧气的质量较少的是 C2H5OH。三、碳和碳的氧化物1.B【解析】选项正误分析A炭黑熔点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炭黑具有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常温下呈固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C 3.B2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4.D【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A 不正确;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不正确;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间隔,C 不正确;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D 正确。5.B【解析】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 错误、B 正确;1 个 CO2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C错误;CO2是由 CO2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D错误。6.C【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A 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B 正确;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C 错误;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 正确。7.B【解析】碳有多种单质,如呈无色透明的金刚石、呈灰黑色的石墨等,A 不正确;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与碳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B 正确;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的碳单质,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不正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D 不正确。8.B【解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A 正确;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本身可燃烧,B 错误;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C 正确;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D 正确。9.C【解析】二氧化碳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A 正确;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均通过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制冷,原理相似,B 正确;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 错误;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无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D正确。10.(1)Na2CO3+H2SO4 Na2SO4+H2O+CO2(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解析】(1)瓶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11.(1)CO2+2NaOH Na2CO3+H2O(2)(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 Na2CO3+H2O。(2)水倒吸入烧瓶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3)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溶液溶质一定有碳酸钠和酚酞,可能有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2.(1)试管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H2CO3 H2O+CO2(2)不能13.(1)澄清石灰水或 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酸性 C(3)氢氧化钠(或 NaOH)(4)产生气泡(合理即可)生成物的产生【解析】(1)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析图 1,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 pH 由等于 7 变为小于 7,说明混合后溶液显酸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段时间后溶液pH 几乎无变化,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已经达到饱和状态,C 正确。(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图 2,溶液 pH 由 12 逐渐减小至6,说明溶液不再显碱性,推测出反应后减少的物质是氢氧化钠。(4)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借助生成沉淀或产生气泡等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从验证反应物减少或验证生成物产生等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发生。14.(1)CO2+H2O H2CO3 密度比空气大(2)溶解性不同(3)产生白色沉淀(4)碳酸氢钠(或NaHCO3)(5)CO2+2KOH K2CO3+H2O(或CO2+KOH KHCO3)【解析】(1)探究一中观察到处纸花先变红,处纸花后变红,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纸花变红,处纸花比处纸花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探究二 C 中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为了验证沉淀不是溶液中水减少析出的氢氧化钙所致,可通过加入足量水后观察白色固体是否溶解进行验证,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这一性质,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为了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向 D 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由此验证反应生成了碳酸钠。(4)D 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D 中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经过滤后得到滤液,滤液显碱性,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由此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除了生成碳酸钠,还生成碳酸氢钠。(5)结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或碳酸氢钠,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或碳酸氢钾,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B【解析】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3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料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 不符合题意;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也会增大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 符合题意;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 不符合题意;日常生活倡导“低碳”生活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 不符合题意。16.D【解析】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A 错误;化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但不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B 错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但不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C 错误;碳、氧循环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 正确。17.(1)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温室(2)2NaOH+CO2 Na2CO3+H2O分子之间有间隔(3)CH4O a.H2CO3 b.紫色石蕊溶液【解析】(1)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呼吸等都会增加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使温室效应增强。(2)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 Na2CO3+H2O;由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加压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叮实现二氧化碳的封存。(3)CO2+3H2 催化剂 X+H2O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可确定出 X 的化学式:原子种类CHO反应物中原子个数162生成物中原子个数021X 中原子个数141X 的化学式CH4Oa.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气体中 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 H2CO3浓度增大所致。b.智能化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袋中盛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食品的智能化包装。18.(1)温室(2)化学(3)氮(4)AlH3+3H2O Al(OH)3+3H2(5)ACD【解析】(1)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尿素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4)AlH3和 H2O 反应生成 Al(OH)3和 H2,反应方程式为 AlH3+3H2O Al(OH)3+3H2。(5)积极参加绿色国土行动,建立绿色家园,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A 正确;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会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能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B 错误;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C 正确;积极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D 正确。四、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1.B2.B【解析】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 说法正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B 说法错误;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说法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D 说法正确。3.(1)集气瓶(2)2H2O2MnO2 2H2O+O2(3)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4)便于控制反应速率4.(1)烧杯(2)2KMnO4 K2MnO4+MnO2+O2(或)(3)棉花装置中的空气未完全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合理即可)【解析】(1)仪器是烧杯。(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组装收集装置需选用仪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组装收集装置需选用仪器。(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沿导管进入水槽,导致水变红;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未完全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等。5.(1)2KClO3MnO2 2KCl+3O2A将集气瓶装满水(2)D C 操作是否优化(合理即可)(3)检查装置气密性;用电子秤称取 a g 氯酸钾和 b g 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后装入试管,连接好装置并固定;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所用的时间;分别用等质量的氧化铁、氧化铝替换二氧化锰,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记录所用的时间;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所记录的时间;改变催化剂质量,重复实验(合理即可)【解析】(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KClO3MnO2 2KCl+3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选择4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A,用装置 C 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装满水,可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2)用 F 装置进行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细沙,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瓶壁湿润,不方便细沙的加入,所以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选择装置 D;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因此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即装置 C。由此可见,选择气体收集方法除了考虑气体的性质,还要考虑操作是否优化、是否便于进一步操作等。(3)要设计实验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对氯酸钾分解快慢的影响,需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进行实验,同时控制除催化剂种类以外的其他条件均相同,通过比较用排水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或通过相同时间收集气体的体积来判断反应速率,从而得出实验结论。6.(1)硫酸铜溶液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2)大于【解析】(1)要证明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还需证明硫酸铜溶液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2)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若步骤中缺少“洗涤、干燥”,则所称量沉淀物质量偏大,据此计算的硫酸铜质量偏大。7.(1)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3)(4)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解:设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x2KMnO4 K2MnO4+MnO2+O231632x0.96 g31632=x0.96 g x=9.48 g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9.48 g。【解析】(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的棉花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收集氧气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3)制取氧气操作时,先要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最后停止加热,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已知反应制取的氧气质量,据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需要的高锰酸钾质量,计算时注意化学方程式、格式等正确。8.(1)氧元素(2)物理(3)+7(4)B 2H2O2MnO2 2H2O+O2【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够用于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均含有氧元素。(2)方法 D 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3)方法 A 的反应物为 KMnO4,其中锰元素显+7 价。(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方法不需加热,操作简单,且利于节能环保,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故选 B。9.(1)B(2)液面上升(3)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3Fe+2O2点燃 Fe3O410.(1)2KMnO4 K2MnO4+MnO2+O2(或 2KClO3MnO2 2KCl+3O2或 2H2O2催化剂 2H2O+O2)(2)酒精灯 集气瓶 底部 向下倾斜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 试管刷(3)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合理即可)【解析】(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催化剂 2H2O+O2。(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除给定仪器外还需选择加热仪器 酒精灯和收集气体的仪器 集气瓶。试管中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可用纸槽将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抽出纸槽。给试管内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要在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洗涤试管时需使用试管刷刷洗。(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11.(1)2KClO3MnO2 2KCl+3O2 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AE(2)过滤G(3)Cl2(或氯气)第一步反应中有部分氯气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少,导致第三步中 K2MnO4没有完全转化成 MnO2,所以反应后 MnO2质量减小【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 2KCl+3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选择装置 A,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装置 E,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根据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流程分析,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因此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滤液中含有氯化钾,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钾固体。(3)分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过程,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5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气,由于第一步反应中有部分氯气逸散到空气中,使得产生氯气的质量减少,导致第三步中氯气与K2MnO4反应转化为二氧化锰时,K2MnO4没有完全转化成 MnO2,从而使反应生成的 MnO2质量减小,故加热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质量。12.(1)试管(2)伸到液面以下 D(3)熄灭(4)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1)仪器是试管。(2)选择 B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为防止气体沿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 D。(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4)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后,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13.(1)B(2)向长颈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液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3)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选 B。(2)检查装置 B 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液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因此用装置 C 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时,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要小。14.(1)CaCO3+2HCl CaCl2+H2O+CO2(2)除去 HCl b(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锥形瓶瓶口,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锥形瓶中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装置 A 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 B 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装置 C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水蒸气,b 正确。(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锥形瓶瓶口,木条熄灭,说明CO2已经集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锥形瓶中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降低。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导致充分反应后瓶内压强保持在 40 kPa。15.(1)长颈漏斗 ABD(2)盐酸浓度、大理石形状 B 11 14(3)合理;因为该实验是通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时间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对该实验无影响(合理即可)【解析】(1)仪器 A 为长颈漏斗。制备二氧化碳要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求添加盐酸无需拆开装置,需选择双孔橡皮塞带长颈漏斗的装置,故所需仪器有 ABD。(2)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该小组研究了盐酸浓度、大理石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要分析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选择除盐酸浓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对比实验,即实验 1、3、5中两组对比或 2、4、6 中两组对比,故选 B。由数据分析可知,颗粒大小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收集每瓶气体所需时间越短,相同盐酸浓度时,大理石形状为小颗粒时,收集每瓶气体所需时间越短,且随着收集瓶数增加,时间变长,所以实验所用时间 t 应大于实验2 第1 瓶收集气体时间,小于实验4 第2 瓶收集气体时间,则 t 的范围为 1114 之间。(3)装置内空气不影响气体收集,反应开始即产生气体,收集气体的体积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所以要依据收集一瓶气体所需时间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需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第 1 瓶气体。16.C【解析】可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A 正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 正确;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C 不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D 正确。17.C 18.A19.(1)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MnO2 2KCl+3O2)(2)(3)CO2;将澄清石灰水加入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或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20.(1)酒精灯(2)Cb(3)CaCO3+2HCl 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合理即可)【解析】(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因此选择装置 C 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需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置 D 收集,则氧气应从 b 端通入,密度较小的空气从a 端导管排出。(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 CaCO3与 HCl反应生成 CaCl2、CO2和 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6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方程式。与装置 A 相比,选用装置 B 制取 CO2时,可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从而控制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速率,因此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在图二所示装置中通入 CO2气体,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由于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因此可说明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说明 CO2已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但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CO2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 HCl气体,HCl 与石灰水优先发生反应,导致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21.(1)B 气密性(2)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或加快反应速率等,合理即可)(3)小(4)H2CO3【解析】(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 B,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3)D 装置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4)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使试纸变红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学式为 H2CO3。22.(1)分液漏斗(2)B(3)F E(4)bc(5)2H2O2MnO2 2H2O+O2【解析】(1)由图示可知,仪器为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固液常温型制气装置 B 作发生装置。(3)若要用 B 装置制取干燥的氧气,需将制得的氧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F,将气体干燥后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 E)收集。(4)若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装置 C)收集,则该气体不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a 不正确;该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也可能是该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采用排空气法无法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而收集到纯净的气体,故 b、c 正确。(5)若连接 B、G、H 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G 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 B 中制得的气体是氧气;装置 B 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接触制取气体,因此 B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H2O2MnO2 2H2O+O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 H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3.(1)B(2)锥形瓶(3)向上排空气(4)B(5)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解析】(1)图 1 球形干燥管内应盛放固体干燥剂碱石灰,B 正确。(2)装置 b 是锥形瓶。(3)装置 C 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4)根据图 2 干燥管中应该放较大颗粒或块状固体,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均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无法将二氧化锰粉末放置在干燥管中,因此无法用图示装置来制取氧气,故选 B。(5)图 2 装置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或弹簧夹或者上下移动干燥管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4.(1)向左(2)B(或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3)2KClO3MnO2 2KCl+3O2(4)a25.(1)2KMnO4 K2MnO4+MnO2+O2 b(2)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CaCO3+2HCl CaCl2+H2O+CO2CO2+Ca(OH)2 CaCO3+H2O(4)浓硫酸【解析】(1)实验室用加热 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同时生成 K2MnO4和 MnO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中,首先需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放置棉花并固定仪器(),点燃酒精灯,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集满氧气后将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最后熄灭酒精灯(),故选 b。(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为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实验前应预先在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的反应为 CO2+Ca(OH)2 CaCO3+H2O。(4)实验室里可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26.(1)2KClO3MnO2 2KCl+3O2 分解反应(2)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c 端口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解析】(1)A 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发生的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收集氧气时,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瓶口处,开始收集,集满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填。(2)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获得平稳气流,需通过分液漏斗控制7原创制作-公众号:中小学教辅电子资料 微信:412255978 微店:淳一教育中考精选 1000 题真题分类化学中考化学交流 QQ 群:869236129液体药品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最佳发生装置为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沿 b 端通入,空气沿 c 端导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c 端口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因此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27.(1)水槽(2)2KMnO4 K2MnO4+MnO2+O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D(3)块状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 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合理即可)Fe+2HCl FeCl2+H2(4)置换反应BE(或 BD 或 DF 或EF)b【解析】(1)仪器的名称是水槽。(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 A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不能用装置 D 收集氧气。(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其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