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
背景
高校
思政课
教师
辅导员
育人
共同体
构建
思想理论研究832023.14_“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陈艳艳 王 璐(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务。本文对各地各高校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要真正强化两支队伍团队协作,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建立共同育人平台;凸显实践的特点,打造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共同育人机制。关键词:大思政 思政课教师 辅导员 育人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简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各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大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打造让两支队伍深度融合的模式和平台,对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一、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必要性(一)本质上育人目标一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之所以需要构建共同体,其原因在于两者具有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负责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层面”;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工作管理者,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与指导,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实践层面”。两支队伍所从事的教育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总体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所以,高校要确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的核心理念,真正促进两支队伍融合,构建两支队伍育人共同体,把共同育人的宗旨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全过程。(二)过程中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政策认识、思想意识和情感认知。坚定“四个自信”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提高中完善、在优化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思政课教师是经过完整的、成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虽然理论水平比较扎实,但缺乏与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而辅导员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其优势是与大学生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他们“密切接触”,获取大量的、生动的、真实的材料。但是,目前辅导员大多年轻、经验并不丰富,再者其专业背景亦有不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所以这两支队伍的优缺点往往会更好地相互弥补、深度融合,从而使两支队伍的合作成为一种内在的发展动力。1(三)效果上互相促进、提升质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担负着培养大学思想理论研究84_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二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可以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育人服务。同时,思政课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塑造;而辅导员则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着眼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全面。二者不同的关注点互补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育人需求。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同合作,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育人服务。综上所述,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是提高高校育人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探索及不足(一)积极搭建平台,但整合度不足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必须主动提供各种服务。各高校纷纷展开实践,并从中寻到了有益的途径,获得了效果,力求在课堂内外、线上与线下、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上均能够完美结合,从而做到“共同育人”2。目前,高校的校园实践活动大多是通过两大平台进行。第一,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如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讲思政课、专题征文、手抄报、阅读等实践性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常的运行机制,采取每次确认一个专题、每次推荐一本书、每次讲一段红色故事等方式,将校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平台。第二,以校园网络为育人平台,形成共创融通的思政格局。在网络时代,网络的通识化已然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抑或是交流都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平台必然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学习场所”,也更能够促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能成为师生接触的纽带。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必须“携手”共创融洽的“教育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必须齐头并进、有效衔接,形成正向交互、互通有无、往来频繁的“教学格局”。在实践过程中持续系统地实施开放式办思政课,是一项亟须整合力的活动。如果没有有效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制度保障,把思政课实际理论知识教育融合到社区探索行为、志愿服务活动等实际活动之中,就无法持续有效地发挥好大思政课的平台作用。如一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探索活动,但正是因为没有持续的制度保障,良好的平台犹如昙花一现,未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与社区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未能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由学校进入社区,未能实现课程思政理论教育的走心、走实。(二)创新共同育人方式,但协同力不足目前,针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共同育人,各高校主要形成了以下两种模式:第一,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目前大多高校组织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劳动教育”等课程的教学。第二,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将至少一年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作为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高校都积极贯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有效的大思政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必须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二者之间必须有一条切实可行的桥梁进行精准交流、双向发展,构建思政教育工作的“命运共同体”。辅导员具有组织活动能力强、在学生群体中更有号召力等优势;思政课教师具有理论能力强、思政教育经验丰富等优势。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使双方可以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单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努力还无法形成两个队伍之间的有效衔接。部分高校在积极发展学校辅导员兼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引导支持思政课教师参与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是要进一步促进两股力量的有机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加强协同效应,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共同教育形式科学落实为制 思想理论研究852023.14_度,再以制度来推进共同教育的效果。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一)聚焦整体育人格局,形成大思政育人长效机制1.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大思政育人工作的“三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突出特点。这要求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在各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一把手负总责,成立由学校各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领导为成员的共同教育的领导组织机构,聚焦机制创新、部门协调、组织建设、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提升大思政育人的工作“高度”。同时发挥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与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深度融合,进行整体化配置4,提升大思政育人的工作“广度”。在学校党组织的指导下,健全统筹与沟通体系,汇聚各种资源,并根据学校实际,进而提出创立新型的体制,为师生之间的日常互动提供平台,合力做好网上思政平台建设,全力深化推进“三全育人”,确保共同育人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大思政育人的工作“实度”。2.强化学习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的思想体系各高校需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根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项培训,同时组织两支队伍经常性进行专题研讨,提高这两支队伍对全员育人工作的认识,从而夯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的思想基础,营造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辅导资源和教师资源,增强各类群体合力推动共同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协同,构建大思政育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思想体系。(二)搭建创新平台,拓展共同育人载体1.适应时代需求,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目前互联网已经占据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它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影响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各高校需要搭建网络平台,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通过育人机制革新,实现“主网络平台”“主战场”的全面融入,并充分发挥其载体属性,有效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与效果的提高。探讨以网络平台为重点抓手的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高效融合机制,积极引导这两支队伍就有关思政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形成优势互补。2.结合实践项目,构建共同育人模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是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拓展,与“教学实践基地”衔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等平台的构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的内涵,以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辅导员要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培训、主题班会等实践中积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元素,让学生在思想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第三,让思想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推进,从而帮助学生把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和实践活动的体验有效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中坚持信念,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勇气。所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逐渐认识自我、逐渐成长进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融合,做到两支队伍在问题引导中共同成长,共同成为学生身边的思想引领者、行动引导者,做学生信得过的良师益友。5各高校也可以通过培育思政教学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发挥两支队伍中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构建共同育人的新模式。(三)开展“四在八同”,建立共同育人机制为了促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共同发展,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高校要实施两支队伍“共同育人”的工作模式,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实现两支队伍“思想引领上同心同德”“课程建设上同策同创”“实践行动上同向同行”“科研创新上同步同频”,从而促进两支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政工作能力的共同提升,助益思政课教师更加了解专业、了解学情,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助益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思想理论研究86_1.思想引领上同心同德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该有共同的育人理念和目标,这是构建育人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所以三者应该在育人目标、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共同体意识。高校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和育人方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研究思政育人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二者育人思想的统一和共识的形成。2.课程建设上同策同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定期参加形式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融合在一起;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将总结经验、观察实际、促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效果转变为工作积极性和实效。通过思政课集体备课为抓手,思政课教师担任主备,辅导员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参与教学素材的准备,并通过探讨深入学生中去,开展调研,积累教学资料,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统一。3.实践行动上同向同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共同组建工作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与学生的交流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收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一起解答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惑,共同指导学生暑期“三下乡”和理论宣讲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4.科研创新上同步同频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互通工作经验,强化教科研合作,根据研究兴趣和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共同申报课题和开展研究。6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联合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合作共同组建“课程思政工作坊”,在课程标准、课程思政案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方面,共同深入挖掘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结语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要。高校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等全面整合两支队伍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并根据学校需要和发展优势,把两支队伍的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批“红、专、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肩负起国家振兴重任的有生力量。参考文献:1 何娟,夏可灿.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育人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4):231-232.2 辛显华,李青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探索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1-104.3 王卫东.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协同育人探究 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9):74-75.4 邢鹏,张疏韵,王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育人机制研究 J.文教资料,2021(35):77-80.5 邬旭东.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J.蚌埠学院学报,2021(4):10-13.6 王永红.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88-92.基金项目:2021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大思政 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共同体建构研究”(2021SJB0403),2022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双向融合立体化教育人研究”(2022SJSZ04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