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12.2
分式的乘除
年级
上册
数学
冀教版
分式
乘除
12.2 分式的乘除
1.使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会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
3.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化简分式或进行分式变形.
1.让学生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在分式乘除法的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
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3.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寻找解题的途径,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掌握分式乘除法运算.
【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第课时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法法则.
2.经历探索分式乘法法则的过程,体会分式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1.总结分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法运算,进一步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问题.
2.在分式乘法的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通过类比,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探究分式乘法法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和转化的思想.
【重点】 分式的乘法法则.
【难点】 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乘法.
【教师准备】 课件1~8.
【学生准备】 复习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和因式分解.
导入一:
用下面的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进行探索和交流.
【课件1】 观察下列算式:
,
回顾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法则.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猜一猜:=?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
导入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道计算题,你会做吗?(黑板出示).
生:.(教师黑板书写答案)
师:你能用文字来叙述出你做这道题的思路吗?
生:分子乘分子得到分子,分母乘分母得到分母.
师:对,这就是小学所学的分数的乘法,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分数的乘法法则.(多媒体出示分数乘法法则:两个分数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师:刚才我们做的是分数之间的乘法运算,那换成我们刚学过的分式,(黑板出示),大家来猜想一下应该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讨论)
师:对,分式的乘法与分数乘法类似,那你能说出分式乘法的法则吗?
[设计意图] 导入一和导入二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分式的乘法法则,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
导入三:
【课件2】 受节约能源宣传的影响,一向满不在乎的小刚也开始节约用水了,他想知道自己过去到底用了多少水,于是他通过调查资料得出一个信息:他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千克,而他自己的有效利用率为,他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每天实际有效利用多少水.你能告诉他吗?
列式为:·,提出问题:
(1)这个式子是分式的哪种运算?
(2)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的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引入,使学生会列分式的乘法算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为下面的学习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分式的乘法法则
[过渡语] 根据刚才导入的问题,我们不难得出:·.你能根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法则,总结出分式与分式相乘的法则吗?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并归纳、交流,得出分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归纳:语言表述:分式与分式相乘,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字母表述:·.
活动二:例题讲解
思路一
1.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是单项式的乘法
【课件3】
计算下列各式:
(1)·; (2)·.
〔解析〕 (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学生活动】 尝试独立完成,若有困难,再小组讨论解答.
说明: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
解:(1)·.
(2)·.
[过渡语] 刚才我们接触到的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是单项式的乘法,如果遇到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时候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回顾:(1)因式分解的概念;(2)因式分解的方法.
2.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法
【课件4】
计算下列各式:
(1)·; (2)·.
师:(1)中的x2-4x和(2)中的a2-4与a2+6a+9是否能进行因式分解?能分解成什么?
生:x2-4x=x(x-4);a2-4=(a+2)(a-2);a2+6a+9=(a+3)2.
师:下面请你独立完成.
解:(1)·=x.
(2)·.
强调: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项式如果能进行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然后再按照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3.教材第8页做一做
【课件5】 计算下列各式:
(1)-3xy2·; (2)·.
引导学生观察(1)这个分式怎样相乘.
生:-3xy2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整式,然后与后面的分式相乘.
解:(1)-3xy2·=-x2.
(2)·.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式乘法的两种形式,即一种是分子和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乘法;另一种是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法.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思路二
【课件6】
计算:·(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
【思路点拨】 应用分式乘法法则,转化成,然后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2xy,即,再约分即得.这里尽量不要各自字母约各自字母,容易漏约或丢失.
【教师活动】 操作投影仪,分析例3,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的分析,对每一步骤说出其依据,归纳运用法则的方法是:(1)运用分式乘法法则;(2)确定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3)约分;(4)检查结果是否最简.(小组讨论、归纳运用法则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应用法则,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归纳分式乘法运算的方法.
【课件7】
计算:·(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
【思路点拨】 由于各分式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因此,首先应将这些多项式能分解因式的分解因式,而且要注意分解彻底,然后再应用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师活动】 分析例4,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分解因式、分式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生活动】 参与教师分析,领会法则的应用,小组讨论、归纳分式运算方法:(1)分子、分母分解因式;(2)运用分式乘法法则;(3)约分;(4)检验分式的运算结果是否最简.
【教师点评】 实际上,今后对分式乘法运算熟练之后,分式运算中的乘法法则可以忽略,直接进行约分.
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例4,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分式运算的方法,感受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件8】 计算:(1)·; (2)·
解:(1). (2).
[知识拓展] (1)分式乘法运算结果如果不是最简分式,要进行约分.
(2)根据分式乘法法则有:①分式与分式相乘时,如果分子与分母是多项式,那么应先分解因式,看能否约分,再与分式相乘.②整式与分式相乘时,可以直接把整式看成分母是1的代数式,再与分式相乘.③分式的乘法实质就是约分,所以计算结果如能约分,应约分,或通过分解因式后能约分的也要约分,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设计意图]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讲评,以“暴露”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也让学生巩固了本节所学的知识.
1.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与分式相乘,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字母表述:·.
2.注意事项:
(1)在运算过程中,当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再计算;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能分解因式的要先分解因式,再约分、计算.
(2)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1.计算a3·的结果是 ( )
A.a B.a5 C.a6 D.a4
解析:原式=a3·=a.故选A.
2.计算·的结果为 ( )
A. B.
C. D.1
解析:原式=·.故选A.
3.化简·的结果是 ( )
A. B.a C. D.
解析:原式=·=a.故选B.
4.计算的结果是 ( )
A.- B.- C.- D.
解析:原式分子、分母分别立方,计算即可得到结果.原式=-=-.故选C.
5.计算·的结果是 ( )
A.-m-1 B.-m+1
C.-mn+m D.-mn-m
解析:原式=·=-m+1.故选B.
6.计算·的结果为 ( )
A.- B. C. D.-
解析:原式=-=-.故选A.
7.计算·,其结果为 ( )
A. B.
C. D.-
解析:原式=·=-.故选D.
8.(2015·宁德中考)化简·.
解析: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再进一步约分计算得出答案即可
解:原式=·.
9.计算·.
解析:先计算乘方,再计算乘法即可得到结果.
解:原式=-·=-.
10.计算.
(1)·; (2)·.
解:(1)原式=·b.
(2)原式=·.
第1课时
活动一:分式的乘法法则
活动二:例题讲解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1.教材第8页练习第1,2题.
2.教材第8~9页习题A组第1,2题.
【选做题】
教材第9页习题B组第1,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化简(a-2)·的结果是 ( )
A.a-2 B.a+2 C. D.
2.计算·的结果是 ( )
A.- B. C.- D.
3.计算·等于 ( )
A.6xyz B.-6xy
C.- D.6x2yz
4.化简·的结果是 ( )
A. B. C. D.
5.计算8x2y4··的结果是 ( )
A.-3x B.3x
C.-12x D.12x
6.化简·(n-m)的结果为 ( )
A. B.
C.- D.-
7.计算··的结果是 ( )
A.- B. C.- D.-
【能力提升】
8.计算(xy-x2)·= .
9.计算-·= .
【拓展探究】
10.计算.
(1)·;
(2)·;
(3)·.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原式==a+2.)
2.C(解析:原式=-·=-.)
3.B(解析:原式=-=-=-6xy.)
4.B(解析:·.)
5.C(解析:原式=-=-12x.)
6.C(解析:原式=·(n-m)==-.)
7.D(解析:原式=·=-.)
8.-x2y(解析:原式=-x(x-y)·=-x2y.)
9.ab4(解析:-·=-·=ab4.)
10.解:(1)··. (2)··. (3)··.
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复习、类比分数的乘法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出分式的乘法法则,加深了学生对分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分式的乘法常见形式的理解,并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和计算,培养了学生利用分式乘法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中教师清晰地分出两种情况进行教学,即分子和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乘法;另一种是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法,强调先因式分解再计算.为学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
(1)由于部分学生计算能力欠缺,或有些细节没注意到,计算上还出现问题.(2)时间安排不是太恰当,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设计的环节没完成.(3)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还差了些,在黑板上的板书不到位.
(1)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2)应加强细节的设置,提高课堂效率,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性.(3)本节课用到转化、猜想、归纳的数学方法,以后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数学方法的应用.
练习(教材第8页)
1.解:(1)·. (2)·.
2.解:(1)原式=·. (2)原式=·.
习题(教材第8页)
A组
1.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x2y.
2.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B组
1.解:(1)原式=14. (2)原式=··.
2.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分式的乘方的教学设计
思路一
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填空:
(1)·=( );
(2)··=( );
(3)···=(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师生再共同推导:
,即(n为正整数).
归纳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思路二
全班交流分析以下问题的求解思路,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板书.
(1)正方形的面积原来为1,每次剪去它的,第1次余下的面积为;第2次余下的面积为;第3次余下的面积为;…;于是,第n次后余下的面积为.若正方形的面积原来为1,每次剪去它的,则第1次余下的面积为;第2次余下的面积为1-;第3次余下的面积为;…;于是,第n次后余下的面积为,即为,同时可以得出,因此,.
(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1,每次剪去它的(a>b),则第1次余下的面积为;第2次余下的面积为;第3次余下的面积为;…;于是,第n次后余下的面积为,即为,同时可以得出,因此,.
引导学生归纳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计算.
(1); (2)··.
解:(1).
(2)····=-.
[解题策略] (1)分式乘方时,一定要把分式加上括号,不要把写成,还应把分子、分母分别看成一个整体,如≠. (2)分式乘方时,要首先确定乘方结果
的符号,负数的偶次方为正,负数的奇次方为负. (3)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含有分式的乘方、乘法时,应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有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第课时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除法法则.
2.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分式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加以计算.
1.经历分式除法转化为分式乘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式除法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分式的除法法则的掌握.
【难点】 能应用分式的除法法则正确加以计算.
【教师准备】 课件1~5.
【学生准备】 复习分式的乘法法则.
导入一:
【课件1】 大拖拉机m天耕地a平方千米,小拖拉机n天耕地b平方千米,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
学生讨论先分别得出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平方千米∕天,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平方千米∕天,进一步得出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
从上面的问题可知,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运用分式的除法.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式的除法运算.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分式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导入二:
复习提问:
1.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
2.什么是倒数?
学生计算并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除法,对于分式如何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分数的除法导入分式的除法,体现出了类比学习法的重要性.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探究分式的除法法则
[过渡语] 我们知道小学学过的分数的除法法则,它是将分数的除法转化为分数的乘法进行计算的.
思路一
【课件2】 观察下列运算:
.
说明:一个分数除以一个分数,是将除数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
猜一猜:=?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经观察、类比发现:
·.
与同伴交流,根据分数的除法法则,你能总结一下分式的除法法则吗?
进一步归纳分式的除法法则:
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教师适时板书,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知识拓展] 根据法则我们知道,分式的除法需转化为乘法,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变一倒”的过程,即除号变乘号,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猜想和小组讨论,归纳得出分式除法的法则.
思路二
师:请大家试一试:.
生:2=.
师:现在我们大家来试一试:·.
生:·.
师:如果上述的分式乘法改为除法,你会做吗?
生:·.
师:你能参照上面我们完成的分式的除法计算,猜想一下:=?
生:·.(教师书写学生的答案)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吗?
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吗?
生: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这个分式的倒数.
师:说得很好,分式和分数一样,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这个分式的倒数,也就是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然后再按照乘法运算来进行计算,大家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分式除法法则.
多媒体出示分式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类比分数的除法法则,自己总结出分式的除法法则,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也体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的思想.
活动二:例题讲解——应用新知
[过渡语] 根据上面我们的观察,可以知道分式的除法运算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来进行的.所以在进行分式除法运算时,只要将分式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然后再按照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课件3】
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注意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运算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解:(1)·=10y.
(2)·=2x+4.
(3)·.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地完成任务,适时加以指导.
归纳:分式的除法都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进行计算的,(1)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直接根据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2)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转化为乘法后,先要分解因式,然后再进行计算.
[过渡语] 下面来看一个分式的除法应用问题.
【课件4】
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长跑训练,小芳跑完1000 m用了t s,小华用相同的时间跑完了800 m.这次训练,小芳的平均速度是小华的平均速度的多少倍?
〔解析〕 小芳的平均速度是 m/s,小华的平均速度是 m/s,列式为.
解:小芳的平均速度为 m/s,小华的平均速度为 m/s.=1.25.
答:这次训练,小芳的平均速度是小华的平均速度的1.25倍.
【课件5】
(补充例题)如图所示,“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a>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m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 kg.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再交流.
【教师点拨】 因为a>1,所以(a-1)2-(a2-1)=(a2-2a+1)-(a2-1)=-2(a-1)<0,即(a-1)2<a2-1.
解:(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2-1)m2,单位面积产量是 kg,“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1)2m2,单位面积产量是kg.
因为a>1,所以(a-1)2>0,a2-1>0.
易得(a-1)2<a2-1.
所以.
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
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倍.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总结、归纳出进行分式除法计算的具体步骤.
1.分式的除法法则:
语言叙述: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字母表示:·.
2.注意事项:
(1)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2)因式分解在分式除法中的应用;
(3)步骤要完整,结果要化最简.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分母既可保持乘积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
1.化简的结果是 ( )
A. B. C. D.
解析:原式=.故选B.
2.计算a·的结果是 ( )
A.a B.a2 C. D.
解析:原式=a··.故选D.
3.计算-的结果为 ( )
A. B.- C.- D.-n
解析:原式=-=-n.故选D.
4.化简的结果是 ( )
A.m B. C.m-1 D.
解析:原式=·=m.故选A.
5.化简(ab+b2)的结果是 ( )
A. B. C. D.
解析:原式=b(a+b)·.故选A.
6.计算的结果是 ( )
A. B.
C. D.
解析:原式=··.故选C.
7.a÷bcd等于 ( )
A.a B.
C. D.ab2c2d2
解析:原式=a.故选B.
8.计算.
(1);
(2).
解析: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分式的乘法,然后按照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1).
(2)·.
9.由甲地到乙地的一条铁路全程为v km,火车全程运行时间为a h;由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全程为这条铁路全程的m倍,汽车全程运行时间为b h.那么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多少倍?
解析:根据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分别表示出火车与汽车的速度,即可得出所求.
解:火车速度为 km/h,汽车速度为 km/h,
则·,即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倍.
第2课时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探究分式的除法法则
活动二:例题讲解
例1
例2
例3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1.教材第10页练习.
2.教材第11页习题A组第1,2题.
【选做题】
教材第11页习题B组第1,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化简结果为 ( )
A. B.
C. D.
2.计算(x2+y)·的结果是 ( )
A. B.x2+y
C. D.
3.化简·,其结果是 ( )
A. B.2
C.-2 D.
4.若=3,则a4b4的值是 ( )
A.6 B.9 C.12 D.81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a+b)=1 B.=a+1
C.=a-1 D.2ab=3b4
【能力提升】
6.兵兵、芳芳、婷婷和杨辉在做课外作业时,对于“计算下列分式:·;;;,其结果是分式的有哪些?”得到下面四种不同的结果.
兵兵:只有①;芳芳:只有②;婷婷:①②③;杨辉:①②③④.
你认为结果正确的是 ( )
A.兵兵 B.芳芳 C.婷婷 D.杨辉
7.式子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x≠±2且x≠- B.x≠-2且x≠-
C.x≠2且x≠- D.以上都不对
8.下面的计算正确的是 ( )
A.8a2=4a2b2
B.(a-b)(a-b)2=a-b
C.(a-b)(a-b)2=(a-b)5
D.15a2
9.化简.
10.计算·.
11.计算x÷(x-2)·时,小虎给出了他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x÷(x-2)·=x=x÷1=x.
试说明小虎的求解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答过程.
【拓展探究】
12.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为负数?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原式=·.)
2.A(解析:原式=(x2+y)··.)
3.C(解析:原式=-··=-2.)
4.B(解析:因为·=a2b2=3,所以a4b4=(a2b2)2=32=9.)
5.C(解析:A.(a+b)=,所以A选项不正确;B.,所以B选项不正确;C.·=a-1,所以C选项正确;D.2ab=2ab·,所以D选项不正确.)
6.B(解析:·,为整式;·,是分式;·,是整式;·,为整式.故是分式的只有②.)
7.A(解析: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母不为0,除数不为0,可得x+2≠0,x-2≠0,且2x+3≠0.即x≠±2且x≠-.)
8.C(解析:A.原式=8a2·,故A选项错误;B.原式=(a-b)·(a-b)2·(a-b)2=(a-b)5,故B选项错误,C正确;D.原式=15a2·=5ab,故D选项错误.)
9.解:原式=·.
10.解:原式=··.
11.解:不正确,错误之处在于先算了乘法,再算除法.正确的解答过程是原式=x··.
12.解:原式=··(x+2)(x-2)=,由代数式·的值为负数,得3x+3<0,解得x<-1,当x≠-2时,原代数式有意义.所以当x<-1且x≠-2时,代数式·的值为负数.
分式的除法的教学是在分数的除法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让学生总结出分式的除法法则.同时呈现了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的除法,以及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除法.实际上分式的除法就是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进行计算,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学生对分式的除法计算掌握较好,同时通过分式除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分式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有了分式乘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学生学得较为轻松.
(1)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少,教师引导的太多,没有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2)有的题在完成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而是少部分学生代替了全部.
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千万不要小组合作完成.学生能做到的,一定要学生尝试做到,要相信学生.尤其是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分式乘法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每一道题的完成尽量全员参与,让每名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教师的讲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练习(教材第10页)
解:(1)·. (2)(2x-x2)=·. (3)·.
习题(教材第11页)
A组
1.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2.解:(1)设变化后的圆锥的体积为V',则V'=·S·ah=ahS,V'÷V=ahSSh=a,即变化后的圆锥的体积是原来的a倍. (2)根据题意,设变化后的圆锥的高是h',则体积为V=aSh'.而V=Sh,所以aSh'=Sh,即h'=h,所以变化后的圆锥的高是原来的.
B组
1.解:(1)原式=··. (2)原式=x(y-x)··=-y.
2.解:a2-a=a(a-1)=0,所以a=0或a=1.因为a2-1≠0,所以a≠1,所以a=0.原式=··(a+1)(a-1)=(a-2)(a+1)=a2-a-2.当a=0时,原式=-2.
计算.
(1)(x+y)2·;
(2)·;
(3)(9-x2).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x+3)(x-3)·=-x-3.
许老师讲完了分式的乘除一节后,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若x=-2016,求代数式·的值,一会儿,小明说:“老师这道题目中的x=-2016是多余的.”请你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
解:·
=··
=1,
即不论x为何值,分式的值都是1,
所以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某品牌汽车改进发动机技术后,平均每天可比原来节油,那么相同体积的油,改进发动机技术后使用的天数是原来的几倍?
解:设原来每天平均用油x升,改进发动机技术后,平均每天用油x升,
由题意得,
即改进发动机技术后,相同体积的油使用的天数是原来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