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_袁娜.pdf
下载文档

ID:318881

大小:1.7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背景 创业 大学 区域经济 协同 发展 机制 构建 袁娜
产 学 融 合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181作者简介:1.袁娜,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经济法;2.王串,女,湖南益阳人,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袁 娜1 王 串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要:目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创业型大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将创业型大学科技文化优势和区域社会经济资源融合,将区域经济和创业型大学进行组合式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本文考虑到创业型大学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认真研究了创业型大学在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搭建起了创业型大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的平台。关键词:产教融合;创业型大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为了达成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对于专业对口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新标准的优质人才。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产教融合”已经变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产教融合相关领域研究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一、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必要性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载:“所有有远见的高等教育机制和机构应该在确定自己的职责时牢记这样一种远景(broader vision),即建立称之为进取性大学(Pro-active University)的新式大学”1。地方性高校的办学理念取决于当地的区域性特点,也就是说,地方性高校的存在是要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在地方性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主要职责是为当地经济输送具有实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还要不断增强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2。在现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大学要学会转换思维,适应社会变化,积极求变3。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称这种积极求变、不故步自封的大学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20 世纪末,创业型大学理论被引入中国4。本文认为,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大学形式,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包括将大学的新的理论成果投入生产与市场,这无疑能够使得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走上快车道。它是会主动抓住机遇并自觉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地方性大学。亨利埃茨科威兹指出:“创业型大学不仅有传统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的职责,还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职责,要将这二者有机统一5。”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与创业型大学协同发展既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形式和价值表现。(一)创业型大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源”1.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提供教育服务、大力培养人才、输出人力资本是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应尽的职责,创业型大学自然也包含在其中。创业型大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培育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这也是现在的高校所承载的关键职责。但是,从多个层面开展学术研讨、科学研究活动,就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业能力为重中之重,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展开差异化活动,开展各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活动6。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将科技研发成果通过自主创业投入生产和市场,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产 学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3.1 第2 期182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对于能够满足现时代要求的优质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创业型大学要主动跟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思路,仔细分析当地经济增长的导向、产业组成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协调各个专业的课程安排。在综合整理和升级传统专业的过程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也应运而生了。作为学术平台和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同时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始发站、传统技术改造的中间站,高等教育院校向来是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对于社会的积极反馈作用一向离不开当地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学院校自身规律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以此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一定要努力成为区域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和技术促进中心。(二)区域经济发展是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动力源”1.区域经济发展创造高校发展的宏观环境。第一,区域经济的腾飞不仅会增加该地的税收收入,同时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好转,会导致政府对当地高等教育的资助金额变多,反过来高校建设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第二,创业型大学坚持要反哺地方的办学理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也夯实了创业型大学生存的土壤,给予了创业型大学进一步前进的助力。2.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创业型大学发展需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良好推动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产品的需求会更多,对于产品的要求会更高。在此基础之上,公司将进行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在其中就会有一些工作由公司委托给大学或由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发。使高校的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二、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内源性制约因素1.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创业型大学承载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职责。在现代社会,全方位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供不应求,而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人才培育目的、人才培育质量以及课程安排与教学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与当地特色产业。2.高校专业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失衡。因为培育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导致了专业课程结构的整合从一开始就跟不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创业型大学没有足够的适应性和韧性来提升专业,致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创业型大学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有两个外在表现:一是热衷于申报热门新专业,对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敏锐度不高,反应较弱;二是急于增加专业,重复率高,缺乏长远目光和统筹性。3.创业型大学与外围市场互动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创业型大学存在参与市场活动力度不够,与地方企业、科技中心、科技园、技术转移组织之间开展合作的水平还较低、合作的范围较窄的问题;市场机制对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活动的影响还比较小,高校从市场与社会获得的教学、科研经费较少或者获得支持的比重较低。(二)外源性制约因素1.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地方政府、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的水平还较低、合作的范围还比较窄,当前我国创业型大学在参与市场活动的力度上也不够,区域内企业、市场机制尚未对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活动发挥明显作用,高校很难从市场与社会获得教学、科研经费或者获得支持的比重较低。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价值体现。科技成果转化是支撑和引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科技园、科研基金会、技术转移中心、产学合作委员会等中介组织机构的有关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目前没有被很合理地应用。3.政府、社会外部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国家教育资源会被首先供给来发展义务教育,然后才轮到非义务教育。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投资金额的层次结构都不太合理。世界各国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人均教育支出比率为 1:2:3,而中国的比率却达到了惊人的1:1.7:107。如果我国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得中国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变大,那么不可避免地就要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这将必然要求创业型大学要拥有多个融资渠道。在鼓励创业型大学采用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对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创业型大学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亟待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共同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其他相关服务。然而,当前社会尚未认识到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予以切实的政策保障。所以,创业型大学的整体发展缺乏规划,相关的保护政策和优惠条例太少。三、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的构建(一)构建面向社会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1.建立差异化、面向市场的学科专业体系。差异化错位发展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有意识地选择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特色的方式和路径来谋求发展8。首先,学科布局上着手建构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科设置上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与地方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联系起来,表产 学 融 合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183现地方高校的优势和特点。循着“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特色学科对接区位优势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路径,整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构建学科群。其次,专业设置上着力打造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构造。以当地人才市场为需求导向,积极整合改造学科专业,以适应当地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2.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业型大学在专业、学科论证时需要邀请地方、企业、教育、科技等行业的代表参加一些课程,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作为主题演讲人;第二,促进人才培育体系变革。应用“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育理念,拓宽课程选择面,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运用主修和辅修学习制度,鼓励那些有精力的学生辅助学习跨学科和跨专业的课程和第二学位;第三,施行第二课堂培训计划,把第二课堂中的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都囊括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二)构建多方协同共建的外部保障机制1.构建政府、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平台。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立由企业代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大学董事会(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人才培训专家委员会构成的产学研模式的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将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相整合,采取订单式、工学结合、“招生、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将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分担教学任务,共同建设校内外的产业实践基地。2.构建地方政府政策和财力保障机制。首先,政府对创业型大学的政策保障是关键。在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和保障至关重要。尽管创业型大学有很多融资方式,但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对于创业型大学的支持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创业型大学通常是地方性大学,在行政隶属方面,它们是“由省和市共同管理,主要由市管理”,而在资金方面,它们大多是具有公立性质的。地方政府有义务向“公立”大学提供财政支持。对于创业型大学,地方政府还应当提供一些支持,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资等2。地方政府还应为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政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指导和支持产学和研创新模式的运作;(2)制定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支撑;(3)建立专业的组织和可以进行合作、沟通、协调的一体化平台;(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优化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等2。(三)构建多样化的高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1.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现实的情况下,大多数创业型大学主要采用大学自我评价模型来评价其社会服务绩效,这是不开放的单项模型。所有创业型大学都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服务评价和评估体系。通过这种评估,才可以及时掌握自己学校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有效性,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改变服务方向,并利用评估指标体系找出学校未来社会服务的目标。为了解决创业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质量问题,有必要在教育体系之外引入评估主体,如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服务单位,评估创业型大学服务质量,如专业建设、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项目以及文化引导,以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