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解析: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3183649

大小:509.64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品 解析 2022 江苏省 宿迁市 中考 历史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如图中的言论来自(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孟子的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C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 打击了豪强地主。 B.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 解除了封国威胁 D. 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可知,材料反映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击了豪强地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了封国威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 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4.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金与南宋的对峙 C. 宋代商贸的繁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靖康之难”指北宋的灭亡,此后南宋建立,并“又一次促进南北经济差异扩大”,从而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金与南宋的对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代商贸的繁荣,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人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反映的是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与“文成公主入藏”无关,排除C项;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与“文成公主人藏”“宣政院”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 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科技巨著是《天工开物》,C项正确;《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B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7. “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所以题干中的现象,可能始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A项正确;《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排除B项;《北京条约》没有涉及上海,排除C项;《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 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 D.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井冈山、中央、鄂豫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B项正确;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A项;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C项;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与题干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的成立与题干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不符,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1978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如图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力争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D.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C项正确;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排除A项;中国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B项;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是在1972年前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 A. 艰苦创业精神 B. 自力更生精神 C. 团结协作精神 D. 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可知,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D项正确;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体现艰苦创业精神,排除A项;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体现自力更生精神,排除B项;材料中的事迹重点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团结协作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2. 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项正确;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主张君权神授 C.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 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 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也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由此可知,ABC项说法无误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15. 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B项正确;欧洲迈入近代社会不是最准确的概括,排除A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扩展指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工业革命之初,修筑公路为解决交通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四轮马车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工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下列发明较早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 蒸汽机车 B. 汽船 C. 内燃机 D. 汽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A项正确;汽船与“修筑公路”等无关,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排除B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17. 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这说明进化论( ) A. 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神创论 B. 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 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 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可知,进化论在哲学、生物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C项正确;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进化论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进化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没有体现进化论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8. 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 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相关,他对农奴制的态度是,维护或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表明俄国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与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9. 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 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苏联农业集体化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斯大林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没有涉及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玉米运动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0. 如图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调整农业政策 B. 推行“以工代赈”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修建大坝》、19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大型公共工程,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是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ACD说法无误,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 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组”。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答案】(1)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是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可知,《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可知,李大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根据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可知,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22.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懈追求,也是富强之梦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在当时遭到一片反对。奕诉深知会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事“无人敢主持”。反对者提出修筑铁路将“有碍民间车马及往来行人,徒滋骚扰”,还有人上奏说铁路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洋务派重要人物刘坤一以圆滑著称,知道反对修铁路者力量强大,所以上奏时模棱两可,认为修与不修各有利弊。最后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采煤、冶铁。石油和电力工业的总产量分别占到了56.8%,95%、100%和77.1%,在自来水、电车和煤气中的产量份额也分别高达50.7%、82.8%和100%。外资企业凭借自己在资本、经营乃至政治上的优势,常打压和兼并民族资本竞争对手,在1917-1931年间,有18家中资纱入,被外国资本以借款抵押等方式吞并。 ——许涂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数(以1978年为100) 1952 1958 1970 1977 1980 1990 2000 2010 2016 2020 钢 4.3 25.2 56.0 75.0 116.8 208.8 404.3 2005.1 2541.3 3350.4 原煤 10.7 43.7 57.3 89.0 100.3 174.8 161.5 523.5 551.9 631.1 原油 0.4 2.2 29.5 90.0 101.8 132.9 156.7 195.1 191.9 187.2 发电量 2.8 10.7 45.2 87.1 117.2 242.1 528.3 1639.6 2393.8 3031.6 ——资料来源: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1)据材料一,归纳“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制约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工业成就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原因:反对派(或顽固派)势力强大:洋务派意志不坚定:社会思想落后、迷信。 (2)重要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3)主要表现: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展很快:中国工业世界地位迅速提升。 (4)启示: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前提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李鸿章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在当时遭到一片反对。奕诉深知会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事‘无人敢主持’”可知反对派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一“洋务派重要人物刘坤一以圆滑著称,知道反对修铁路者力量强大,所以上奏时模棱两可,认为修与不修各有利弊”可知洋务派意志不坚定;根据材料一“反对者提出修筑铁路将‘有碍民间车马及往来行人,徒滋骚扰’,还有人上奏说铁路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可知反对派社会思想落后、迷信。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采煤、冶铁。石油和电力工业的总产量分别占到了56.8%,95%、100%和77.1%,在自来水、电车和煤气中的产量份额也分别高达50.7%、82.8%和100%。外资企业凭借自己在资本、经营乃至政治上的优势,常打压和兼并民族资本竞争对手”可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制约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数(1978年为100)”可以看出“钢、原煤、原油、发电量”与1978年相比发展速度很快,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工业在世界地位迅速提升。 【小问4详解】 本题是开放项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回答在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70—1871年,西方服饰、太阳历法,以及星期天休假日就已经被采用了。1872年11月,一项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1876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双排扣长礼服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 1803年时,日本只有550个学校,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用以满足大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1872年,一份国民教育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三级公共学校网络。 ——马里乌斯·B.詹森主编《剑桥日本史(第5卷)19世纪》 材料二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成为主导力量。至1880年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等也是武士出身。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东条英机一上台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统治到达了顶点。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加速了其军事扩张走向了终结。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答案】(1)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或“文明开化”) (2)积极影响: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崛起。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或大量封建武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弱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 (3)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可知,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有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 (2)根据材料“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可知,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是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崛起。消极影响是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或大量封建武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弱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缓解了民族危机,走向强国之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由此我们得到的经验是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是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二战后,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1140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成员国除西方七国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 200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已大体与美国相当,成为在经济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 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秩序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冷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的军事手段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 【答案】(1)实质: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新秩序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军事手段:建立北约。 (3)主要趋势:多极化趋势。影响: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4)关键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力量对比变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质:根据材料一“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实质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名称: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秩序名称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可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根据材料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可知材料体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军事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的军事手段是建立北约。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美国、欧盟、中国等可知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多极化。影响:根据材料三“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可以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来回答对美国的影响。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中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现。两级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可以看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是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力量对比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