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事业单位真题:2010年恩施事业单位笔试真题.doc
下载文档

ID:3182937

大小:42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北 事业单位 2010 恩施 笔试
2010年恩施事业单位笔试  一、单选    湖北恩施-2010-单选-1.是在( )年制定和实行的。    湖北恩施-2010-单选-6.这个观点是( )观点    湖北恩施-2010-单选-8.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面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D.由坏到好的转化    【答案】B    【题型】政治    【考点】哲学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本题选B。    湖北恩施-2010-单选-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湖北恩施-2010-单选-12.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本质在于( )    C.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D.我们国家经济能否上一个台阶    湖北恩施-2010-单选-16.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 ) 20,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是( )    湖北恩施-2010-单选-21.厦门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主题是( )    湖北恩施-2010-单选-24.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10年5月3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的是( )    A韩国总统李明博    B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    C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    D美国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克林顿    【答案】B    【题型】政治    【考点】时事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10年5月3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的是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所以本题选B。    湖北恩施-2010-单选-25.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5月1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金砖四国是指( ) 二、判断正误    湖北恩施-2010-判断-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案】错误    【题型】政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以本题错误。    湖北恩施-2010-判断-2.“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    【答案】错误    【题型】政治    【考点】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把“发展是硬道理”,仅仅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以致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甚至在经济领域也只强调速度,而忽视结构、质量、成本、效益等因素,结果出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不平衡。因此,对于科学发展观必须作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要避免囫囵吞枣式的照搬照抄。所以本题错误。    湖北恩施-2010-判断-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答案】正确    【题型】政治    【考点】时事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大。所以本题正确。    三、简答题    湖北恩施-2010-简答-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题型】政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湖北恩施-2010-简答-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题型】政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湖北恩施-2010-简答-3.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题型】政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原则(即六个“必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正确把握这些基本原则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加以正确把握。    湖北恩施-2010-简答-4.简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题型】政治    【考点】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一、确立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公平与正义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公平的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二、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要重视法治和民主政治,其次,政府要确实转变职能,由直接管企业、管生产和分钱、分物的微观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实现由管理主体向服务主体的转变,理顺、明晰权责关系,防止和反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再次是完善社会组织。三、提升社会道德和诚信水平。四、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生产力水平较高、人民生活富足的和谐社会。  四、论述题    湖北恩施-2010-论述-1.试述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题型】政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个方针,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以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二是由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主要以消耗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个方针是坚持走新型工业传统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首先,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仍会存在,因此,中国不应放弃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我们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出卖技术而不是劳动力。只有让我们的竞争优势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让保证我们的地位,从而使我们把握主动权,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当然,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一批“有技术含量的”人才。主要有: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努力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通过联合投资、联合生产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等手段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长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内在动力,使企业自觉地加强管理,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使实现集约型增长的有效手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体制转变: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建立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住房制度建设;健全规范社会中介机构,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基础条件,要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国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    我国还应当调整好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鼓舞国人消费,提高国人的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减小我国产业对外需的过度依赖。中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其他国家觊觎的市场,我们自己又怎能放过?经济制度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远不只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改革中许多问题都极其棘手,正如垄断行业的改革等等,都面临极大的阻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必须考虑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它需要政策的保障也需要有明确的纲领,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湖北恩施-2010-论述-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    【题型】经济    【考点】宏观调控    【作者】湖北华图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1.实施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现实依据: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展的实践看,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几次波动,这表明社会主义条件下搞经济建设,同样要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同样要应付价值规律调节的盲目性和破坏性。    2.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依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自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因此,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抑制通货膨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3.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宏观体系包括宏观调控手段和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体系以经济手段为主,计划、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宏观调控手段体系。宏观调控政策集中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健全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为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要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三是,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尤其是要加快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宏观调控实践:从“双积极”到“双稳健”的转变    4.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迹象,主要表现包括:一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如钢铁、房地产等行业;二是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三是能源供应紧张,尤其是煤炭和电能供应紧张。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务院于2004年4月发出通知,提高了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8日起提高人民币基准利率;四是年末财政部宣布将调整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而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控制国债规模),至此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双稳健”。    5.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启示:一是必须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从“双积极”向“双稳健”的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如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尤其要强调的是,宏观调控过程中各种调控手段必须相互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固然应当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但不能据此排斥行政手段在必要时发挥作用,而且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行政手段有时会更为直接有效(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 全套备考资料下载请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