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3182523

大小:268KB

页数:2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9 湖南省 湘西 中考 化学 试卷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分)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蔗糖溶解 3.(3分)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4.(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溶液 B.合金 C.石油 D.高锰酸钾 5.(3分)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氯化钠固体 D.过滤 6.(3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H2SO4+BaCl2═BaSO4↓+2HCl C.2H2O2H2↑+O2↑ D.CO2+H2O═H2CO3 7.(3分)“雾霾”是近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C.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8.(3分)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加点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9.(3分)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0.(3分)湘西“富硒桃柑”“富硒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我州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  ) 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单质 D.硒分子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12.(3分)很多物质或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D会引起夜盲症 B.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C.缺少钙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少碘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13.(3分)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 A.NH4Cl B.CO(NH2)2 C.Ca(H2PO4)2 D.KCl 14.(3分)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15.(3分)我国历史悠久,“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其中“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 D.SO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5个氢原子   ; (2)3个钠离子   。 17.(8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将物质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碳酸氢钠 B.稀有气体 C.氯化钠 D.活性炭 (1)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   ; (2)发酵面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3)用于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 (4)可用于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 18.(6分)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P点表示   ; (3)t1℃时,将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任写一种)。 19.(6分)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E中氢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2分)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G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标出)。 (1)写出G的化学式:   ; 2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然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3分)“稀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资源,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三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23.(3分)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每空l分,化学方程式2分) 24.(9分)以下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 (4)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F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F装置   端通入(填“a”或“b”),此处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5.(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五、计算题(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 26.(5分)实验室用40克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求: (l)40克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   克; (2)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求: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分)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蔗糖溶解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3分)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即可作答,氧气有助燃作用,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解答】解:氧气有助燃作用,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A、氧气有助燃作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 B、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错; D、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 故选:A。 【点评】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要牢记。 4.(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溶液 B.合金 C.石油 D.高锰酸钾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溶液、合金、石油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溶液中有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合金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3分)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氯化钠固体 D.过滤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3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H2SO4+BaCl2═BaSO4↓+2HCl C.2H2O2H2↑+O2↑ D.CO2+H2O═H2CO3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H2SO4+BaCl2═BaSO4↓+2H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雾霾”是近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C.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因为焚烧秸秆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B、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臭氧(O3)是一种单质,是氧化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3分)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加点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质量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3分)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面粉的粉尘、甲烷气体等,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粉尘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标志,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湘西“富硒桃柑”“富硒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我州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  ) 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单质 D.硒分子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解答】解:“富硒猕猴桃”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分析】A、根据植物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D、根据洗涤剂清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植物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10%,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涤剂清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稀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是两个不同的分类标准、溶液具有均一性、洗涤剂清具有乳化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很多物质或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D会引起夜盲症 B.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C.缺少钙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少碘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分析】根据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故错误; B.人体内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故正确; C.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错误; D.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学好化学知识,解决好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3.(3分)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 A.NH4Cl B.CO(NH2)2 C.Ca(H2PO4)2 D.KCl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C.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颜色来分析。 【解答】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可滴入相同多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所以可用灼烧法鉴别,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食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与食醋不反应,所以可用食醋鉴别,正确; D.黄铜与黄金均为黄色固体,无法通过颜色鉴别,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5.(3分)我国历史悠久,“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其中“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 D.SO2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5个氢原子 5H ; (2)3个钠离子 3Na+ 。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氢原子表示为:5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钠离子可表示为:3Na+。 故答案为: (1)5H; (2)3N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8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将物质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碳酸氢钠 B.稀有气体 C.氯化钠 D.活性炭 (1)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 C ; (2)发酵面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A ; (3)用于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D ; (4)可用于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B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食盐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故填:C; (2)碳酸氢钠是发酵面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A;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故填:D; (4)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故填:B。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6分)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P点表示 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t1℃时,将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增加溶质 (任写一种)。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P点表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将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故答案为:(1)40g; (2)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增加溶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6分)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 (2)E中氢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 ,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氖元素、钠元素、氯元素等3种元素; (2)E中氢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H2O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故填:3;1;+1。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0.(2分)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G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标出)。 (1)写出G的化学式: Fe2O3 ;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已知A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因此A是碳酸钙;G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因此G是氧化铁,F可用于中和硫酸厂的废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B是二氧化碳,C是氧化钙,D是碳,E是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F是氢氧化钙。 【解答】解:(1)G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因此G是氧化铁;故答案为:Fe2O3;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然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三 种情况。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银,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了没有剩余的铁,当铁只能部分置换银时,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是: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当铁恰好置换出银或只能部分置换部分铜时,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是: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当铁恰好置换出铜时,则溶液的中溶质只有硝酸亚铁。所以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 故答案为:三。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3分)“稀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资源,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三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分析】金属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发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可以有效的保护金属资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锈蚀,由于金属锈蚀而浪费的金属约占,要想方设法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原料、节省能源,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减少了金属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 防止金属的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3.(3分)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 【分析】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1)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故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是利用了隔绝氧气而灭火;故填: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每空l分,化学方程式2分) 24.(9分)以下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C或E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字母); (4)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F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F装置 a 端通入(填“a”或“b”),此处利用了浓硫酸的 吸水性 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4)根据装置特点和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名称是试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适用B作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C或E;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需要酒精灯,故选A发生装置; (4)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F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F装置a端通入;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 (1)酒精灯;试管; (2)C或E;2H2O22H2O+O2↑; (3)A; (4)a;吸水性。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5.(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  (填“>”、“=”或“<”)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①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 26.(5分)实验室用40克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求: (l)40克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 30 克; (2)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求: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