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3180099

大小:636.50KB

页数:2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9 浙江省 宁波市 中考 物理 试卷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2.(3分)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 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的热效应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3.(3分)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4.(3分)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土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A.5.5W B.55W C.550W D.5500W 5.(3分)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7.(3分)如图甲所示电路,分别把定值电阻R1、R2(R1>R2)接入A、B之间后进行实验,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画出A、B之间电阻的P﹣U图象,如图乙所示。如果把R1和R2并联后接入A、B之间进行实验,同理,可以在图乙中画出它的P﹣U图象③.则图象①所对应的电阻和图象③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R1和Ⅰ B.R1和Ⅲ C.R2和Ⅰ D.R2和Ⅲ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8.(6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3)该灯铭牌上标有“220V 70W~150W”等字样。如果某段道路上装有44盏这样的灯,该段道路路灯的电路中,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   A。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9.(9分)【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l,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l=800.0mm 次数 摆球 物理量 1 2 3 4 铅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cm﹣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思考1】(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不可忽略了。 10.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 (3)为了完成10Ω电阻实验,将滑片P移到C点,只要在原来电路的接线柱上再接上一根导线,就能继续完成实验。请你在答题卷的图中用笔画线补上这根导线。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11题8分,12题8分,13题10分) 11.(5分)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2.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   (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 13.(10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灯L1、L2上都标有“3V”字样,且灯丝阻值不变,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开关S2接1、2,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V1示数为3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②开关S2接2、3,电流表示数为0.4A;③开关S2接4、5,电流表示数仍为0.4A,电压表V2示数为2V。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灯L1、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多少? (2)小科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R1的阻值,分析如下: 操作①中,L1与R0串联,L1两端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大小为0.3A。 操作②中,L1与R1并联后(可看作一个阻值变小的电阻)与R0串联,通过L1与R1的总电流大小I为0.4A.假设此时L1两端电压为U1,通过的电流为IL1。 可求得R1====30Ω 老师指出:求解R1时,代入的“3V””0.4A”“0.3A”三个数据中有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数据:   ,并正确求解R1。 (3)当开关S2接4、5时,滑片P怎样移动才能使L2正常工作?(要求说明移动方向和变化的阻值大小)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分析】(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3)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 【解答】解: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说明了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A错误;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说明缝衣针被磁化。故B错误;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 D、图丁:把活塞迅速地压下去,浸过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棉花才燃烧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典型实验,是我们应该熟知的。 2.(3分)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 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的热效应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分析】解答从文本提取信息,然后跟选项进行对照即可: 文本: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铁在磁场会被磁化; 文本: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 文本:从而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电流的热效应。 【解答】解:从文本提取信息,然后跟选项进行对照即可: A、文本: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铁在磁场会被磁化;故A正确。 B、文本: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磁生电);故B正确。 C、文本:从而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电流流过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发热)﹣﹣电流的热效应;故C正确。 D、文本未提及,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学生能从本题题干抓取信息就能较容易得出答案。 3.(3分)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分析】根据探测器和月球的运动轨迹即可判断; 在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据此判定BC是否正确; 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所以在月球的背面是看不到地球的。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月球转动方向,由于探测器需要登陆月球背面,所以探测器应在月球的后面a或c点附近,但由于a点时月球背面没有太阳光照射,所以,适合的着陆时机是在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故A正确; B、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所以探测器不需要有防水设计,故B错误; C、探测器着陆前会减速,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会与大气摩擦会生热,故C错误; D、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所以在月球的背面是看不到地球的,故没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内能的方法,本题关键是了解地球与月球的运动轨迹和月球上的实际情况。 4.(3分)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土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A.5.5W B.55W C.550W D.5500W 【分析】首先估计人的重力,台阶高度大约15cm,根据功的公式W=Gh可以算出朱墨岩登台阶所做的功,知道做功时间,根据功率公式求功率。 【解答】解:朱墨岩的体重大约600N,女士的重力大约500N,60级台阶的高度h=60×0.15m=9m, 朱墨岩抱着晕倒的女土登台阶所做的功W=Gh=(600N+500N)×9m=9900J, 平均功率P===495W,与550W相差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了解与掌握,估测人的重力和台阶的高度是关键。 5.(3分)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是左右颠倒;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如图A;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B;不可能出现C中的图片; 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能出现D中的图片; 故选:C。 【点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透明的物品能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如:玻璃杯中盛满水、塑料大棚上的积水、远视镜片等都相当于凸透镜,能具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或所成像的特点。 7.(3分)如图甲所示电路,分别把定值电阻R1、R2(R1>R2)接入A、B之间后进行实验,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画出A、B之间电阻的P﹣U图象,如图乙所示。如果把R1和R2并联后接入A、B之间进行实验,同理,可以在图乙中画出它的P﹣U图象③.则图象①所对应的电阻和图象③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R1和Ⅰ B.R1和Ⅲ C.R2和Ⅰ D.R2和Ⅲ 【分析】分析此题主要依据乙图中图象,根据公式P=分析解答,两电阻并联之后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之路电阻; 【解答】解:根据乙图中①②图象可知,当两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后两端电压相同时,①中的功率大于②中的功率,即P1>P2, 又因为功率P=,以及R1>R2,当两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后两端电压相同时,电阻较小的R2功率大于电阻R1的功率,所以图象①对应的电阻是R2; 如果把R1和R2并联后接入A、B之间进行实验,首先根据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求解:=+,可得并联之后A、B间的电阻要小于R1,同时也小于R2, 同理,根据功率P=可知,在A、B间电压相同时,两电阻并联后电阻最小,那么此时的功率应该最大,则图象应该在①的上方,所以图象③所在的区域应在Ⅰ区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8.(6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漫反射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 (3)该灯铭牌上标有“220V 70W~150W”等字样。如果某段道路上装有44盏这样的灯,该段道路路灯的电路中,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 30 A。 【分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3)求得44盏这样的灯的总功率,利用P=UI可求得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 【解答】解:(1)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 (2)“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由灯的铭牌可知该灯的最大功率为150W, 44盏这样的灯的最大总功率:P=44×150W=6600W, 由P=UI可得,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I===30A。 故答案为:(1)漫反射;(2)直线;(3)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镜面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9.(9分)【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l,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l=800.0mm 次数 摆球 物理量 1 2 3 4 铅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cm﹣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思考1】(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空气阻力 不可忽略了。 【分析】(1)若直接测T,因时间很短,测量误差较大,据此分析; (2)比较实验1、3、4,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摆的周期与变化量的关系; 当摆球密度很小时,摆球体积较大,从考虑摆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分析。 【解答】解:(1)若直接测T,因时间很短,测量误差较大,故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从而得出每个周期T=; (2)比较实验1、3、4,摆长相同,摆球的质量不同,考虑到误差因素,T相同,故得出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了。 故答案为:(1)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无关;空气阻力。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能力及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方法。 10.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导体电阻 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4Ω≤RBC<5Ω 。 (3)为了完成10Ω电阻实验,将滑片P移到C点,只要在原来电路的接线柱上再接上一根导线,就能继续完成实验。请你在答题卷的图中用笔画线补上这根导线。 【分析】(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压和导体电阻有关关系,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实验步骤分析; (2)由题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分析确定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 (3)为了完成10Ω电阻实验,即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大于或等于5Ω,据此确定导线的连接。 【解答】解:(1)由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而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说明电阻丝AC是断开的,BC是连通的,用8Ω电阻实验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2V=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R滑1=×8Ω=4Ω; 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小于: R滑2<×10Ω=5Ω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4Ω≤RBC<5Ω; (3)为了完成10Ω电阻实验,即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大于或等于5Ω,因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Ω,而RBC的范围是 4Ω≤RBC<5Ω; 故可将电阻丝AC部分连入电路中进行实验即可,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1)导体电阻;(2)4Ω≤RBC<5Ω;(3)如上所示。 【点评】本题检验欧姆定律,考查控制变量法、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的运用,难度较大。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11题8分,12题8分,13题10分) 11.(5分)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分析】水蒸气遇冷液化,罐内的水蒸气减少,罐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将易拉罐压瘪。 【解答】答:可以看到易拉罐骤然被压瘪。 加热时易拉罐中的水汽化,当罐口有水汽冒出时,罐内充斥着水蒸气,大部分的空气被排出易拉罐,此时将易拉罐迅速倒扣于冷水中,罐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罐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罐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被压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以及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注意观察生活可顺利解答。 12.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 漂浮 (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 【分析】(1)已知物块M的边长,可求物块的体积,已知物块的重力可求物块的质量,根据公式ρ=可求物块的密度,再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物体的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由于方形容器在水平方向上放置,则液体对底部的压力等于容器里液体和漂浮物体的总重力,所以根据V=vt求出当t=140s时注入的水的体积,然后求出水的重力,最后根据F=G水+GM即可求出压力; (3)由乙可知:t=40s时,水的深度变化改变,即此时正好是物块M处于刚刚开始漂浮的状态,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物块浸没的深度即为此时水的深度a的值; (4)根据W=Fs分别求出即可。 【解答】解: (1)物块M的体积V=(0.1m)3=0.001m3; 物块M的质量:m===0.8kg; 物块M的密度ρM===0.8×103kg/m3<1.0×103kg/m3;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由图象可知:当t=140s时,水的深度为h=12cm,大于立方体物块M的边长为10cm; 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块在水中将漂浮; (2)当t=140s时,注入的水的体积V水=vt=5mL/s×140s=700mL=7×10﹣4m3, 则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7×10﹣4m3=7N; 所以液体对底部的压力F=G水+GM=7N+8N=15N; (3)当t=40s时,正好是物块M处于刚刚开始漂浮的状态,则F浮=GM=8N, 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 V排===8×10﹣4m3=800cm3, 所以深度a===8cm; (4)在0﹣40s阶段,由于物块M没有升高,则上升的高度为s=0,所以W=0J; 在40﹣140s阶段,物块M上升的高度为h′=12cm﹣8cm=4cm=0.04m, 则浮力对物体做功W=F浮h′=8N×0.04m=0.32J。 答:(1)漂浮。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15N; (3)图乙中a的值是8cm; (4)在0﹣40s和40﹣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0J;0.32J。 【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熟练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密度公式;准确分析图象中的信息,方可解答此题。 13.(10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灯L1、L2上都标有“3V”字样,且灯丝阻值不变,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开关S2接1、2,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V1示数为3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②开关S2接2、3,电流表示数为0.4A;③开关S2接4、5,电流表示数仍为0.4A,电压表V2示数为2V。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灯L1、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多少? (2)小科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R1的阻值,分析如下: 操作①中,L1与R0串联,L1两端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大小为0.3A。 操作②中,L1与R1并联后(可看作一个阻值变小的电阻)与R0串联,通过L1与R1的总电流大小I为0.4A.假设此时L1两端电压为U1,通过的电流为IL1。 可求得R1====30Ω 老师指出:求解R1时,代入的“3V””0.4A”“0.3A”三个数据中有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数据: 3V、0.3A ,并正确求解R1。 (3)当开关S2接4、5时,滑片P怎样移动才能使L2正常工作?(要求说明移动方向和变化的阻值大小) 【分析】(1)操作①中,开关S2接1、2,L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灯L1的额定功率; 操作③中,开关S2接4、5,L2与R0串联,电压表V2测L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P=求出灯L1的额定功率; (2)L1与R1并联后(可看作一个阻值变小的电阻)与R0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 此时,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将小于3V,通过L1的电流将小于0.3A,进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在操作①中,由欧姆定律得,灯L1的电阻,由于操作②和③中,电流表示数都是0.4A, 说明R1、L1并联后与L2对电路的影响是等效的,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特点求出R1的阻值; (3)在操作①和③中,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方程求出电压电压和R0的阻值,当开关S2接4、5时,R0与L2串联, 当L2正常发光,根据串联分压特点求出R0的阻值,进而得出R0阻值的变化及滑片P移动的方向。 【解答】解:(1)操作①中,开关S2接1、2,L1与R0串联, 电压表V1测L1两端电压为U1=3V,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1=0.3A, 则灯L1的额定功率:P1额=U1I1=3V×0.3A=0.9W, 操作③中,开关S2接4、5,L2与R0串联, 电压表V2测L2两端电压为U2=2V,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2=0.4A, 由欧姆定律得,灯L2的电阻: RL2===5Ω, 则灯L1的额定功率:P2额===1.8W。 (2)L1与R1并联后(可看作一个阻值变小的电阻)与R0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 此时,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将小于3V,通过L1的电流将小于0.3A, 故错误的数据是:3V、0.3A。 在操作①中,由欧姆定律得,灯L1的电阻: RL1===10Ω, 由于操作②和③中,电流表示数都是0.4A, 说明R1、L1并联后与L2对电路的影响是等效的, 即:R1、L1并联后的总电阻为5Ω, 则有:+=,即+=, 解得:R1=10Ω。 (3)在操作①中,电源电压:U=3V+0.3A×R0, 在操作③中,电源电压:U=2V+0.4A×R0,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R0=10Ω,U=6V; 当开关S2接4、5时,R0与L2串联,要使L2正常发光,即UL2=U额=3V, 则R0两端的电压:U0′=U﹣UL2=6V﹣3V=3V, 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即:=, 解得:R0′=5Ω, 所以,R0减小的阻值:△R=R0﹣R0′=10Ω﹣5Ω=5Ω, 故滑片应向左移动。 答:(1)灯L1、L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0.9W、1.8W; (2)错误的数据:3V、0.3A,R1的阻值为10Ω; (3)当开关S2接4、5时,滑片P向左移动,使其阻值减小5Ω才能使L2正常工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电路连接方式的变化,解题过程较为复杂,有一定难度。 第22页(共22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