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考真题 历史(山东卷)(含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3179740

大小:857.01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0年高考真题 历史山东卷含解析版 2020 年高 考真题 历史 山东 解析
山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此时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选D项;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孟子“养浩然正气”强调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与“无礼义,则上下乱”不符,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礼为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与材料所述时间“战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 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商业的优势,故选B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步入低谷”无关,排除A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C项;儒家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步入低谷” 不符,排除D项。 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备君主顾问”“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等信息可知唐代翰林学士在草拟诏令、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反映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故选D项;根据材料“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可知唐代翰林学士参与决策,并非“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文官地位日益提高,与材料所述时间“唐代”不符,排除B项;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与材料主旨“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不符,排除C项。 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排除A项; “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项。 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选B项;“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这一论断反映的本质,并非其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崇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黄宗羲在论述本末的关系,主张工商皆本,并未涉及此时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这种进化的观点与19世纪末中国人的社会变革和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根据材料“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知这一理论对地质进化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并非“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排除A项;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可知其作用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与设问“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的主观原因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可知其作用为客观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并非主观上“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的原因,排除D项。 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促进其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故选C项;近代中国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并非“平民教育运动”的背景,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材料主旨“平民教育运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是革命的当务之急,并非“团结工农”,排除D项。 8.下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1906—1921年①国在华商号数量最多,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在华扩张,故选A项;根据图片可知,1906—1921年③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二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英国,由于之前其实力强大,侵华较早,在华势力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排除B项;根据图片可知,1906—1921年④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三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德国,由于之前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华势力较强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排除C项;根据图片可知,1906—1916年②国在华商号数量增长缓慢,1916年后在华商号数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俄国,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继续扩大对华输出,排除D项。 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时农运的中心位于湖南和湖北地区,西北地区无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摧毁北洋军阀在湖南的统治,使湖南的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客观上有利于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的发展,故选B项;辛亥革命时期未得到农民支持,此时农民运动并未发展,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时期,农运的中心位于江西瑞金地区,与图片所示中心“湖南和湖北地区”不符,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为解放战争时期,此时农民运动遍布全国,与图片所示“西北地区无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不符,排除D项。 10.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 D.发达的城邦教育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故选B项;决策程序是指科学地决策所应遵循的基本的逻辑步骤和阶段,与材料所述“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不符,排除A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排除C项;根据材料“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雅典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未涉及“城邦教育”的影响,排除D项。 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性地思考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人可以改造社会环境,故选B项;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是存在宗教迫害,与材料所述主旨“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性地思考社会环境的价值与作用,并非“科学的价值与作用”,排除C项;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人可以改造社会环境,并未涉及“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非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欧洲联合的思想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联合思想有利于提高欧洲实力,故选A项;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与“欧洲联合”无关,排除B项;“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为外因,并非欧洲联合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与“欧洲联合”无关,排除D项。 13.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方式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1928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传统手播和马拉播种分别占74.4%、25.4%,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占0.2%,到1932年手播比例依然最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选C项;1928年后新经济政策已逐步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农业播种方式,未涉及“工农业比例”,排除B项;根据表格可知,1928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传统手播和马拉播种分别占74.4%、25.4%,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占0.2%,到1932年播种方式变化不大,手播比例依然最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农业集体化发展阻力较大,并非“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排除D项。 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下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苏台德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于1938年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与纳粹德国之间围绕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的一次冲突,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④少数民族从邻国流散出来,故选D项;中东地区盛产石油,拥有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与材料所述“苏台德地区”不符,排除A项;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是德国霸权主义的表现,苏台德地区并未威胁到德国领土,排除B项;德国靠近波罗的海,不属于内陆国家,与“内陆国的走廊权”无关,排除C项。 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69年”“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美国鼓励对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此时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故选D项;“1969年”为冷战时期,美国同苏联关系紧张,并非“缓和”,排除A项;美国与西欧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欧竞争加剧”与材料“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无关,排除B项;“陷入侵越战争泥潭”是美国实力衰弱的原因之一,并非是“此时美国鼓励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答案 图一: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一为东汉(永和五年)。 图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二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图三: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三为唐代(天宝元年)。 17.(14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物 简介 詹天佑(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 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4分) 答案 (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 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 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 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 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 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 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 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12.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 ……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 《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7分)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答案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