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片区级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北京大兴区凤河为例_李妍.pdf
下载文档

ID:317779

大小:1.63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市 片区级 遗产 廊道 构建 研究 北京 大兴区 李妍
第 39 卷 第 1 期2023 年 2 月北 京 建 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Vol 39No 1Feb 2023文章编号:2096 9872(2023)01 0027 09城市片区级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以北京大兴区凤河为例李妍1,汪长征1,王鹏1,2,王崇臣1,2(1 北京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44;2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摘要:遗产廊道可整合、利用特殊文化资源形成线性景观,为开展遗产综合保护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北京大兴区凤河流域沿线文化景观赋存丰富,是一处典型的城市片区级复合型文化遗产,在北京大力建设水城共融的背景下,为对其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展了遗产廊道建设适宜性评价,发现其综合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遗产廊道主题、构成要素等,形成了完整的遗产廊道构建途径,有助于地域特色文脉传承以及凤河文化带建设。同时,为突出线性空间与其所在区域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特殊性,提出以下构建建议:恢复地标,增加遗产可读性;传承地志,延续地脉;通过增设现代设施与载体化展示移民文化以提高生活关联度。关键词:遗产廊道;文化遗产;水文化;凤河;北京中图分类号:TU-984.119文献标志码:ADOI:10 19740/j 2096-9872 2023 01 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收稿日期:2022 10 11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LSA002)。第一作者简介:李妍(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通讯作者简介:王崇臣(197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水文化及水文化遗产等。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trict-Level Heritage Corridor:A Case Study of Fenghe iver in Daxing District,BeijingLI Yan1,WANG Changzheng1,WANG Peng1,2,WANG Chongchen1,2(1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2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Fuctional Materials fo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Abstract:The heritage corridor can use the special cultural resources to construct a linear landscape,inorder to provide new ways for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toward heritag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alongFenghe iver in Daxing District is abundant As a small-scale and typical composite cultural heritag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ijings efforts to build a water city,systematic protection is required and the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heritage corridor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and its comprehensive value is foundto be high On this basis,the theme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heritage corridor are determined,forming an overall way of heritage corridor construction,and it is helpful for heritage regional protectionand Fenghe iver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trude the cultural particularity of theinteraction,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made:restore landmark and increase the readability of the北 京 建 筑 大 学 学 报第 39 卷heritage,inherit regional cultural and characteristics,impro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ritage and lifeKeywords:heritage corridor;cultural heritage;water culture;Fenghe iver;Beijing“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正在由低质量向高质量迈进,提升空间品质、展现文化内涵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作为文化遗存中特殊的一类,水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快速升温,其理论与内涵不断丰富,但如何将其传承利用并与城市建设进行结合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在遗产保护区域化发展过程中,遗产廊道汇集了多重功能,如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生态维护等1,逐渐成为综合性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新途径。历史河流沿线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且河流故道作为水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很好的自然串联性,是连接其他文化遗产的现实纽带,十分 适 合 进 行 遗 产 廊 道 的 建 设,拓 展 其 文 化内涵2。我国遗产廊道的现有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区域级大型线性遗产上,如茶马古道、长城、大运河等3 4,其小尺度廊道研究则较为有限,且本土化理论研究较为欠缺。这就导致了现有遗产廊道构建中缺乏微观视角,与上位规划衔接不够紧密,因此可操作性更强的城市片区级遗产廊道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凤河形成于明初,历史悠久,流域一带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沿线遗产分布密集,形成了一处以历史河道为主体的典型复合型文化遗产,为构建遗产廊道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在大兴区水城共融建设背景下,水文化研究逐渐兴起,加上南中轴延长线与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飞速发展,凤河作为凤河文化带的主体及新国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遗产廊道建设有效整合河流沿线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特色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1大兴区凤河流域历史发展脉络1.1萌芽期(明初明末)元朝时,凤河流域大部分为沙漠地,明初期兴修水利,浑河(今永定河)南注,凤河才得以形成5。元末战乱过后,为充实人口,明初皇帝开始分批从山西、山东等地大量移民至北京地区,尤其以凤河流域为重点安置区6,每次动辄万户,并在凤河东岸采魏里村设置了蕃育署。同时,流域上游营建了南海子御苑,明朝盛期,凤河沿岸兴建了寺庙行宫等建筑,完善了内部景观。此外,凤河流域为畿辅重地,是京畿腹地与京南交往之咽喉,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适宜的水土条件、大移民与独特的区域位置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发展期(清初清中)清初期,政局相对稳定,为流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及雍正时期“摊丁入亩”两大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流域人口增长7。另外,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凤河流域被雍正作为水稻种植的重点区域,农业的兴盛,促进了流域市镇的发展。南苑作为皇家御苑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功能趋于多样化。永定河上游地势较陡,下游平缓,泥沙容易淤积,常泛滥横溢。为治理永定河,清中期先后多次对凤河进行疏浚,将其源头团泊大幅度拓宽,形成蓄水池,设闸以调节水量,并把原较直的河道,改挖成“之”字形的弯河道,减慢流速,使其起到蓄清刷浑的作用,大大减轻了永定河决口的危险8。清淤、拓宽源头、改道等人为干预不仅达到了防洪、养源、济运、清流的多重效果,也是之后凤河两岸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1.3兴盛期与衰败期(清末民国)清中期以后,凤河流域人口迅速增长,大兴区界内先后发展出采育镇、青云店等畿辅巨镇,清末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程度,这种繁华兴盛的景象从集市、庙会等民俗活动的蓬勃发展中得到验证。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繁荣,流域兴建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化建筑,如关帝庙、药王庙等。清末南苑在水系疏浚、建筑营建等方面趋于完善,苑内的凤河及沿岸承担着行游围猎、阅兵演武、外交祭祀、涵养水源等功能9,达到历史兴盛期。但嘉庆时期之后,清朝国力衰退,南苑停止营建修葺,逐渐废弃,市镇发展与经济增长停滞,流域进入衰败期。1.4污染期及治理期(1949 年至今)1949 年后,随着工业发展,河流两旁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凤河受到污染,水质逐渐变差,甚至局部断流,水环境安全受到威胁。近几十年凤河先后进行过 3 次现代化治理,82第 1 期李妍,等:城市片区级遗产廊道构建研究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裁弯取直,修建桥、闸、涵等设施,调整排涝标准为 20 年一遇,建设固定河床,并对位于大兴的旱河、岔河、官沟、通大边沟等凤河支流进行了治理10。同时,在新城内建设了与凤河相连的新凤河,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凤河逐步由自然河流转变为现代设施较为完备的城市型河流。随着大兴区新国门快速发展及凤河文化带建设,凤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势必成为片区发展的抓手。2大兴区凤河沿线文化遗存图 1南苑中凤河及周边遗迹一览Fig 1Fenghe iver and surrounding heritages in Nanyuan2.1南苑遗迹凤河上游位于南苑之中,这里经历了永定河几千年的冲击摆动,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涌泉与海子,海子与河流串联形成菏泽密布的湿地。历史上南苑注重自然风光的营建,建筑并不多,但在空间上表现出沿河岸密集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凤河沿线,文物遗存数量较多、等级较高、类型多元,有囿台、行宫等极具南苑特色的建筑(图 111)。此外,乾隆曾将“防洪、清流、济运、养源”作为主要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南海子水系治理,先后修建百余座水闸和十余座闸桥,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在大兴区重点打造城市苑囿风光的政策指向下,对南苑文化、凤河流域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十分必要。2.2连营遗存历史上凤河流域中段聚集了一大批村落、市镇,最早发源于唐朝,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以长子营、采育营等村庄为主要载体的文化聚集区。采育在明朝设蕃育署、建城后,衍生出“龟尾椿树、风河石桥、四大名山、晨钟暮鼓、文昌高阁、倒座观音、古寺石佛、三山一井”等八景,民间还有“三桥、四门、五台、八庙、七十二连营”之说,印证了文物遗存的丰富。但随着大兴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沿线以营命名的村落及依附于村落的民俗文化、建筑遗产日益受到破坏。2.3非物质文化遗产凤河流域凭借独特的自然地貌、悠久的历史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类民俗活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聚集区。尽管早期的流域移民传统文化出现92北 京 建 筑 大 学 学 报第 39 卷融合的趋势,但各个村落仍然传承、派生了强烈的地方性文化色彩,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 1),促进了大兴区文化多元化格局发展,成为地缘性固结的有效组织方式,也是流域乡土地缘与精神纽带的集中表现。表 1凤河沿线非物质类文化遗产Tab 1Non-materi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