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少数民族
调研
报告
关于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何天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10-7-23 9:12:44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我于7月上旬深入中寨乡,采取访谈乡村干部、走访村民、查看实地等方式,对如何加快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寨乡基本概况
中寨乡位于巧家县东部,距县城49.2公里,东临崇溪,南接金塘,西与白鹤滩接壤,北同药山相连,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时由以上五个乡镇割补组建而成。全乡国土面积83.1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910亩,人均耕地面积1.04亩。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1个党(总)支部,129个村民小组,共2878户12392人。200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732万元,人均纯收入1973.95元,人均有粮349公斤。乡内以汉族为主,分布着少数彝族、苗族和布依族。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环境恶劣,可以概括为:交通闭塞、国土零碎、山高谷深、封闭偏僻,具体表现为:一穷二差三优势。一穷,即地方经济贫穷。二差,即一是基础设施差。交通闭塞,从县城到乡集镇所在地仅有49.2公里,但公路等级低,晴通雨阻,目前尚未通客运车辆,群众出行较难,且该公路属断头路,致使中寨乡封闭、偏僻。7个村的公路也是晴通雨阻。由于交通闭塞及供电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群众尚未从人背马驮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缺乏,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二是自给能力差。三优势。一是资源优势。煤矿资源储量大,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二是区位优势。随着中金公路改扩建的启动和中寨到药山镇法泥公路的建设,中寨乡将从交通死角变为交通要道,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是产业优势。中寨乡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适于发展蚕桑、烤烟、畜牧、核桃等产业。
二、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烤烟生产。中寨乡共有6个村种植烤烟,今年共种植1900亩,产值高达400万。
(二)蚕桑生产。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方式,抓桑园管理、蚕房建设、养蚕服务和蚕茧收购各个环节,目前已嫁接桑树14万株,养蚕220张,收购鲜蚕9.27吨,收购金额达21.468万元,单张产值975.8元,单张产量41.94公斤。
(三)计划生育工作。中寨乡已完成结扎任务72例,其中二孩结扎48例,完成一孩放环23例,收取社会扶养费30万元,计划生育率88%,新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4户。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寨乡农业人口13774人,截止于2010年6月30日,年满60周岁的农民已全部领取养老金,参保率为100%;全乡应参保人数7974人,已参保缴费6417人,参保金额651200元,参保率为80.47%,其中重症残疾57人已全部参保,享受国家代缴政策。
(五)“两基”工作。第一,中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3-15周岁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1%。第二,小学在校生1096人,学年内辍学8人,辍学率0.72%;初中在校生400人,学年内辍学7人,辍学率1.75%。青壮年文盲率严格控制在0.9%以内。第三、“两基”迎国检工作。中寨乡于2010年4月30日召开 “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成立了“两基”迎国检领导组,开展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报上级主管部门。认真整理“两基”档案,对适龄儿童及少年、成人技校、扫盲工作等表册进行了微机录入,规范了各项表册。第四,严格按照有关收费标准,按县教育局批准后公示收取,全乡无违反规定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发生。第五,周边环境更加和谐。对校园周边环境和食摊点进行定期不定期排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全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制约中寨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方面:条件较差、后劲不足、设施薄弱,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特别去冬今春百年一遇的旱灾,使小春遭受巨大损失,大春粮食生产及人畜饮水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交通设施方面:一是中金公路。等级低,属断头路,坑凹较大,雨后车辆极难通行,晴通雨阻情况时常出现。二是需列入通达工程改造项目2条。拖租村经鱼毕村至大岩洞公路,途经拖租村的石院子、村子等8个村民小组,鱼毕村的鱼毕卡、熊家村等5个村民小组,老店镇的大岩洞。全长23.1㎞,2个乡镇3个村14个村民小组2500余人受益。该公路修通后,将与昭巧二级路相接,贯穿巧大公路,形成交通主干线;乡政府驻地至吉兆村委会公路,全长13.3公里。三是岩脚村公路。该公路始于拖租村引荞水利工程取水口处(中寨乡拖租村煤厂小组),延伸到岩脚村炭棚小组,全长15㎞,两个村27个村民小组3000余人受益。该公路修通后,将贯穿白鹤滩镇的复兴、杨家湾等村直至县城。
四、加快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一)招商引资促煤资源开发。中寨乡是巧家县的“煤海”,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煤质好,燃率高。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寨乡党委政府在保护与开发上狠下功夫。县里招商引资探矿的江西德天公司,乡党委政府坚持“在发展中抓扶持,在扶持中求发展”原则,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的协调工作,打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公司的探矿全力搞好服务,同时,组织、指导、督促公司科学合理探矿,保护环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让入住企业立足三农,惠及民生。外来投资企业有好的投资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有力推动中寨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惠及三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煤炭资源乡的地位得以彰显,中寨将成为名符其实的煤炭资源乡。
(二)稳量增效促烤烟产业快速发展。中寨乡的烤烟关键是在精品、在科技、在效益上狠下功夫。重点是吉兆这个千亩大村和4个200亩以上科技种烟示范园。烤烟产业实现增量到提质转变,2008年烤烟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烤烟产值近400万元,烟农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2009年烤烟产业高标准种植1789亩,开始步入精品化道路,精品烤烟乡的效益明显显现。
(三)蚕桑产业加快发展。蚕桑产业是中寨强乡富民的支柱产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 “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布局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已建成“中寨蚕桑长廊”,呈现出“远看一大片,近看一条线”,精品桑园9100亩,平均单张产茧量和单位亩产值均居市县之首,分别达到45千克以上和3000元以上,被确定为县长样板桑示范基地和县委书记样板桑示范基地。中寨乡的蚕桑产业不但保持了水土,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而且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09年创收400多万元,1万元以上的蚕农40余户,全乡单养蚕户均收入就达到2500元以上。蚕桑产业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明显体现,精品蚕桑乡的品牌初具雏形。
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蚕桑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来扶持,形成了一盘棋的大格局。同时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多次深入到中寨乡蚕桑发展现场,为老百姓发展蚕桑产业鼓劲,乡班子领导不时深入到田间地块,与群众畅谈蚕桑产业发展大计,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强硬措施是抓手。蚕桑产业从起步开始至今,党委政府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采取政策鼓励,加大宣传,措施强“逼”,要求蚕农按党委政府的规划发展,禁止在蚕桑规划区域内种植其它作物。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中寨乡的蚕桑产业显现出崭新容颜。
配套政策是基础。在蚕桑产业发展中,有国家的退耕还林、好田好地栽桑等政策的支持,解决了群众吃饭的后顾之忧,群众可以放手大干。
比较效益是动力。按照“合理规划,优化区域,挖掘潜力,壮大规模”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坚持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的标准,选择最适宜蚕桑发展的下寨、中寨、付山、拖租4个村69个村民小组1880户农户作为蚕桑基地进行重点扶持。桑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养蚕数量逐年增加,产值快速提升,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积极性及其高涨。
保护价收购是保障。在蚕茧收购管理过程中,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收购不放开,价格不放开,经营不放开”的“三不”政策,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建立了蚕桑发展风险基金,从根本上防范蚕茧市场混乱及由此带来的折腾,从而合理兼顾企业、蚕农两者利益。
仍然有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存在:一是经营规模过小,蚕农重视程度低。蚕桑都是农户的副业,分户零星养殖,投入不足、管理放松、可养可不养思想存在。二是养蚕人员年龄老化,技术措施难以到位。大多数在家养蚕的都是老年人、妇女,中年人外出务工较多。老年人、妇女养蚕体力弱,最主要还是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消毒防病意识淡薄。三是蚕桑生产水平低,科技推广仍感乏力。桑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桑不养蚕,多桑少养蚕,养蚕设施原始落后,技术手段原始粗放,单张产茧量不高,桑园管理粗放,多数蚕农养蚕技术差,效益低,科技推广乏力。四是蚕房建设资金缺乏。五是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合力不足。乡、村两级对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尚不够统一,全乡抓蚕桑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面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不足,中寨乡应该在以下几面狠下功夫:
突出认识,在理清思路上狠下功夫。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尤其是与中寨乡相邻的乡镇发展蚕桑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给了中寨乡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深刻的启示,认识到必须把蚕桑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工程来抓,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布局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同时提出了“片桑为主,埂桑为辅,退耕还林相结合,用好田好地规模化、规范化建桑园和争取投入、强化科技、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把蚕桑产业作为该乡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
突出管理,在科技兴桑上狠下功夫。自2003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以来,中寨乡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蚕桑生产的动力,走科技兴蚕、科技强桑的路子,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一是科学种植。大力推广杂交良桑种植和“6215”、“5215”一步成园种植模式。二是科学管理。在冬管期间要组织工作组分别对桑区进行冬管工作培训,指导桑农做好锯除树枝枯巴、修枝、石灰或石硫合剂防甘、翻土、除草、烧毁落叶等工作。三是科学养蚕。强化小蚕共育管理,实行共育室与养蚕户责任挂钩,共育户对饲养、消毒要进行跟踪服务,同时技术人员蹲点分片包干服务。大蚕食用桑叶在投放前必须用石灰水清洗,保证桑叶清洁、新鲜供给饲养。大力推广纸板方格簇的使用,实行百分之百使用纸板方格簇上簇,确保了蚕茧的优质。四是科学指导。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下设产业办,落实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指导蚕桑产业发展。聘请养蚕能手,长期深入到蚕农家中,指导蚕农科学养蚕,提高了单产和蚕茧质量。
突出效益,在规模发展上狠下功夫。打破行政区划,坚持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的标准,选择了最适宜蚕桑发展的下寨、中寨、付山、拖租4个村69个村民小组1880户农户作为蚕桑基地进行重点扶持。
突出亮点,在样板桑种植上狠下功夫。要把好田好地栽桑作为蚕桑生产的重点和亮点来抓,通过深入调研,落实样板桑种植地块。
突出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乡党委政府要把水利、蚕房、蚕具等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效地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
关于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叙永县统战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7-20 查看次数:2278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8月,县委统战部一行三人,在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朱国庆的带领下,深入全县五个民族乡,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问题开展调研,听取了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就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行了座谈并交换了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20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24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其中苗族35527人,彝族5925人,回族712人。回族主要居住在县城,苗族和彝族主要分布在五个民族乡和南面乡镇。
在五个民族乡中,石坝彝族乡有少数民族170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0%。水潦彝族乡有少数民族人口47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0%。枧槽苗族乡有少数民族343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9%。白腊苗族乡有少数民族258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4%。合乐苗族乡有少数民族292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5%。
五个民族乡都分布在我县南面山区,都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主产烤烟、水稻、玉米、洋芋、生猪、肉牛等,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财政收入缺乏稳定来源。
五个民族乡基本上都是山高路险、坡陡灾重,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路等是制约民族乡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调研中了解到,尽管民族乡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欠缺,生活条件较差,但各乡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富有朝气和活力,针对各乡实际提出了各自发展的思路,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水潦乡、石坝乡公路硬化建设已经开工,预计明年底完工。明年合乐乡、枧槽乡、白腊乡公路硬化将开工并于年内完成。可以说,到明年底,五个民族乡的交通状况将从根本上大大改善。饱受交通条件制约的少数民族同胞对此感受颇深。在认真配合通乡公路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各民族乡对通村公路的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正在加紧列入计划和施工中,争取早日完工,以求彻底改变交通制约瓶颈。比如白腊乡今年启动了三条通村公路建设。石坝乡今年改造完成了赤石公路、坛子口人行通道、石林公路改造。合乐乡小岩至三河9.3公里公路路基全线贯通,平铺块碎石2.5公里,三河至四美村公路路面硬化即将施工。枧槽今年投资80多万元,修建了第一条通往苗族村寨的水泥路4.2公里,即将动工修建枧槽到采山通村水泥路。
2、开展优势优先战略。
五个民族乡在经济发展上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如何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成了民族乡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水潦乡盛产烤烟,出产有独特的冰脆李,还是三省边贸重镇,发展前途很大。乡政府根据其优势,发展烤烟10000多亩,现已建成上万亩甜橙基地,预计完全投产后年收入可达1800万元以上,人均可增收500元以上。干果业方面,全乡已种植核桃10500亩,待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以上。颇具特色的冰脆李目前已发展到了3000多亩,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石坝乡根据其立体气候的特点,在高山地区巩固烤烟生产,扩大肉牛产业,在河边村发展水果、干果,打造万亩优质甜橙基地和5000亩干果基地。枧槽乡狠抓烤烟7200亩、肉牛5000头、笋用林5000亩、茶果林5000亩和“丰岩乌骨鸡”10至30万只项目。合乐乡在公路两侧和水库周围大力开展造竹,狠抓休闲旅游业发展和竹产业。白腊乡在工业发展上提出了实业优先、工业项目优先、加工工业优先的工业强乡战略,狠抓以肉牛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和养殖业。
3、重视民族干部培养。
目前,五个民族乡乡长都由本民族公民担任,各乡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各乡都呼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不拘一格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人才。在合乐乡,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把去年毕业的一名大学生和今年毕业的一名大学生集中到乡上实习,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加招考公务员考试。
4、重视基础教育工作。
各民族乡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把教育作为科教兴乡的重要内容来抓。比如:石坝乡九年制义务学校初中部实行了上晚自习制度,争取到了石坝九校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项目,争取到了成都搜房集团投资修建回龙小学,对老师实行了以学生成绩确定教师在中心校和村小之间的流动。枧槽乡争取到了烟草公司120万元修建双河小学,争取到了30万元修建周永福小学综合楼。合乐乡对本乡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奖励1000元。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现在的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民族乡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民族乡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土地开发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农业生产相对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3、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不够。
目前,五个民族乡虽然建成和上马了一些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项目,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是小水电和小石粉厂等,长期效益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由于地理环境制约,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第三产业缺少发展空间,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4、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乡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欠帐多,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比如水潦乡的地形结构是一面坡,土壤极薄,植被极差,无法形成地下水,造成人畜饮水极端困难。在民族乡,山高、坡险、路陡,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了生产成本,形成了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极易形成因灾返贫的现象。
5、乡级财政负债累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乡财政欠债较大,税收主要来源于项目工程建设。因为无固定税源,乡财政运转完全依靠转移支付,加之每年还有还款任务,因此乡财政压力很大。比如石坝乡财政欠款达400多万。少数民族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因而乡村两级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6、干部队伍严重缺编、年龄老化。
自1997年实行公务员过渡和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直接分配进入行政机关后,从事业单位以事业人员身份进入行政单位成为公务员的口子也被堵上,所有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一律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实施这样的政策,客观上使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单一、视野狭窄,不利于人才的流动,限制了公务员队伍的发展和结构优化。近几年干部缺编,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加之民族乡都属南面高寒山区,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差,使得大多数人都不愿来民族乡工作。以民族乡现有的生活条件,不仅人才不愿来,而且人才都往北面条件好的平坝地区和县城流动。例如水潦乡缺编13个,石坝乡缺编13个,枧槽乡缺编16个,合乐乡缺编10个,白腊乡缺编6个。石坝乡共有14名公务员,平均年龄为48岁。合乐乡被县级单位借用出人员4名。
7、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缺乏,呈现青黄不接。
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乡加快发展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情况熟悉,与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相通,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白腊乡和合乐乡公务员中分别只有3名少数民族干部,水潦乡和枧槽乡公务员中分别只有6名少数民族干部,石坝乡公务员中只有5名少数民族干部。而且这些干部年龄偏大,五个民族乡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少数民族干部情况分别为合乐乡2名,石坝乡1名,枧槽乡1名,水潦乡和白腊乡没有,呈现青黄不接。因此,在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中,缺乏培养对象,缺乏后备干部。
四、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
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解放大思想,才能推动大发展,才能转变观念,焕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修建通村公路时群众不愿集资,认为这是政府应包干的事。因此,政府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投入的工作力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从“要我富”的观念向“我要富”的转变,毕竟“石头孵不出鸡”。
2、增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是制约民族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民族乡因财力不足,要通过自身努力从根本上摆脱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市、县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乡的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对民族乡进行倾斜。
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虽然五个民族乡现阶段发展条件差,困难很大,但同时却有着各自自身的优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制约条件正不断逐步消除,民族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将凸显出来,形成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比如水潦的冰脆李、石坝的干水果、枧槽的“丰岩乌骨鸡”、合乐的休闲旅游业等将迎来大的发展。因此,民族乡要抢抓机遇,以战略眼光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一乡一色、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4、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个民族乡的二三产业都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要发展二三产业。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农村新建房屋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外出务工收入。因此,要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为农户增加收入。要以小集镇建设为载体,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新建商业门点,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进城经商、流通贩运,实现二、三产业收入的增长。要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5、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农村适用技术人才。现阶段,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严重缺乏、民族乡干部年龄偏大、在职在编人员偏少,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迫在眉睫。目前,符合学历、年龄等要求的少数民族干部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教师队伍中,这就要求我们放开视野,加大教师队伍中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上挂、借用等形式,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对民族干部的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要以长远的战略目光从政治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在公务员招考中,继续对民族乡倾斜,专门划定名额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录考,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能脱颖而出。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出台民族乡工作干部的优惠政策,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吸引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创业发展。对德才兼备的企事业单位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应突破其“身份”限制,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工作,以解决民族乡的的少数民族干部青黄不接的矛盾。
关于蒙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唐 平
根据县委的安排,我于6月上旬深入蒙姑乡,与乡村两级干部座谈,走访干部群众,深入田间地角实地查看,就如何加快蒙姑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初步提出如下一些意见建议:
一、蒙姑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蒙姑乡位于巧家县最南端,素有巧家“南大门”之称。辖区内全年无霜,气候炎热,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0℃,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534毫米。最低海拔657米(金沙江畔橄榄坝),最高海拔为2764米(壁山马嘎梁子),相对高差2089米,立体气候突出。全乡国土面积124.17平方公里,有耕地12243.54亩,其中人均耕地0.69亩,有林地38082亩,荒山荒坡37402亩。居住着汉、彝、布依等民族,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38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108人,其中农业人口18719人,劳动力11340人。境内适宜种植烟、糖、桑、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和核桃、板栗、热区水果等多种经济林果;有丰富的石膏矿资源,目前已经探明的有70万吨。
近年来,蒙姑乡按照“坚持一个主题,抓住两个关键,打牢三个基础,实施六大战略,发展八大千万元产业的 12368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蒙姑,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第一镇——蒙姑古镇;抓住两个转变:转变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打牢工业园区,城镇建设,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党建领乡、开放活乡、交通水利立乡、科教兴乡、产业富乡和旅游强乡六大战略;着力发展烤烟、蚕桑、蔬菜、畜牧、经济林果、膏桐、旅游和劳务输出等八大千万元产业),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2009年,全乡实现年农业生产总值76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860元;粮食播种面积19279亩,实现粮食总产量518万公斤,人均有粮270公斤;肉蛋奶总产1325吨,畜牧产值为2274万元;种植烤烟4900亩,实现总产值达1155万元;发展栽桑1100亩,产茧99.2吨,实现产值达136万元;种植反季蔬菜45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总体看,产业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有力推进,新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
二、蒙姑乡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一是中央刚刚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将乌蒙山区作为重点投入的贫困地区之一,蒙姑乡同许多贫困乡镇一样有了在国家大盘子里切取更大“蛋糕”的希望;二是市里重新定位和规划全市的旅游业,提出打造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旅游规划,蒙姑作为这个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必将带动旅游业和集镇的发展;三是县上把工业园区规划在蒙姑十里坪,随着工业园区的启动实施,将带动集镇大发展,同时也将有力拉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一方面,蒙姑乡地处江边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特别适宜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热区水果,同时,明显的立体气候,又适宜发展烟、糖、桑、核桃、板栗等多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另一方面,蒙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蒙姑段家坪的石棺墓群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和清代雍乾年间发展起来的商业文化,为蒙姑的旅游奠定了文化基础,现存建筑又为蒙姑古镇的打造提供了条件,使蒙姑在对接市里提出的打造西部千里大峡谷旅游规划上大有可为。第三,巧蒙公路横穿境内,使蒙姑乡人流物流南上昆明,北下西昌、成都、重庆都相对便捷。第四,蒙姑全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有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为发展提供了主观能动条件。
(二)不利因素
一是由于上级投入少,自身又无力投入,致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特别是水利设施的严重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蔬菜、热区水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是集镇的规划和建设都十分滞后,承担不了作为工业园区后勤服务基地的重任,与旅游景点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
三是部分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漂浮,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方法简单,与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有差距。
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弱;特别是蒙姑村的部分农民由于历史原因,在产业发展中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守诚信的现象,应该引起乡村两级干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教育引导。
三、加快蒙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经济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蒙姑乡面临的发展机遇,深入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
因素,蒙姑乡在按照“12368发展思路”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十二五”期间,应重点抓突出抓经济建设。其思路可考虑为按照一村一品的布局,突出一条主线,立足两个基点,力争三个突破,抓实八个产业。
突出一条主线。
即突出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纵向比,蒙姑乡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横向比,蒙姑乡的最大实际是贫困落后,发展不足。因此,蒙姑乡必须树立牢固的发展意识,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把发展作为最最大的政治、根本的标准,有力有效地推动全乡的发展。
立足两个基本点。
一是立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基本点。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蒙姑乡已实现村级通公路,但仍然处于坡陡、弯大、路窄和晴通雨阻的局面,因此,必须争取资金和发动群众改善通村路况,构建通社路网,为农村经济活动的方便快捷提供保障。在水利方面,蒙姑地处干热河谷,许多地方又是砂质土壤,水成为农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许多地方成为炉房水库的灌区后,有效解决了缺水问题,但由于田间渠系不配套,致使水资源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覆盖面又较窄。因此,蒙姑乡应该把水利设施的建设作为十分重要的大事来抓,县上也应该把蒙姑作为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有效提高全乡的水利化程度,争取使蒙姑、新塘两村的坝区耕地得到全面覆盖,为蒙姑蔬菜产业和热区水果的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二是立足工业园区建设。县委政府把工业园区布局在蒙姑乡十里坪,这对于蒙姑乡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启动,大量商家进驻园区,随之带来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充分涌动,必将带动集镇建设、第三产业和蔬菜等农业产业的较快发展。因此,蒙姑乡应该把支持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组建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组,确保有人办事和有效办事;要在园区的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及时化解园区建设中与群众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园区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力争三个突破。
一是力争集镇建设取得突破。蒙姑的集镇建设有历史文化基础,又面临市里打造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机遇和工业园区带动的优势,因此,重新规划建设蒙姑的集镇建设是有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蒙姑的集镇建设可按照西部千里大峡谷第一镇——蒙姑古镇的定位进行规划建设,主要突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巧家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建成一个集工业园区后勤服务、参观旅游和商品集散为一体的精品小城镇。当前,重点是要做好规划。
二是力争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取得突破。蒙姑乡的蔬菜现已初具规模,据蒙姑乡政府的统计,2009年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尽管现在种植的蔬菜品种基本上属于白菜、莲花白、番茄等低端产品,只能进农贸市场,不能进超市,但其比较效益仍然与同区域的其它产业高得多。据测算,蔬菜的亩收入平均为8000元左右,比种植蚕桑养蚕的收入高4700元,高58.7%;比种植甘蔗的收入高6700元,高84%;与种植包谷、水稻相比,都高得多。因此,老百姓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也就是蒙姑乡蔬菜产业能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乡里要进一步壮大蔬菜产业,使蔬菜真正成为蒙姑坝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第一是要通过宣传在菜农中树立无公害的“绿色”意识,让菜农种菜多施农家肥,防治病虫多采取生物措施,使蒙姑的蔬菜不仅走进城市,还要打入超市,提高产值。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块作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否则难以取得实效。第二是要扩大规模,可采取政府规划、菜农联合或引进外商、承租反包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使规模出品牌、规模出效益。第三是试验种植一些市场价格高的新品种蔬菜,增加单位产值。第四是要搭建市场平台,主要是在集镇的规划建设中考虑建立蔬菜交易市场和冷藏设施,同时,应该加以引导,成立能发挥作用的蔬菜协会,使分散的生产对接变化的市场。
三是力争热区水果的引种取得突破,蒙姑乡平均气温21℃,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宜发展热区水果。目前,蒙姑乡已有蒙姑村的村民吴家明和李坤分别引进了海南葡萄桔和山东蜜枣进行试种,均已挂果。吴家明引种的葡萄桔因汁丰味美,坐地就卖5元/斤的价格,往往果子还挂在树上就被人订购完了,根本不用上市。2009年,吴家明不足3亩的葡萄桔实现3万余元的收入,亩收入1万余元。李坤种植的山东蜜枣售价10元/斤,一年能产两季,今年刚挂果,预计收入5000元左右,丰产后亩收入能达2万余元(根据蒙姑对面象鼻岭的情况分析),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效益。下步,蒙姑乡应以引种成功的葡萄桔和山东蜜枣为基础,可带领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外出考察,继续扩大引种规模和择优引种品种,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蒙姑打造为全县的一个热区水果基地。鉴于此项工作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议县政府及农业、林业部门将其作为全县发展农业的重点项目来规划和投入,确保取得实效,并带动金沙江一线热区水果的发展。
抓实粮、烟、糖、桑、蔬菜、畜牧、经济林果、旅游和劳务输出八个产业。要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抓好这八个产业,寻找突破口。粮食生产的重点是农技推广和稳定面积,确保产量不下降。烤烟的重点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推广一些种烟大户的经验,提高亩产值。蔗糖由于比较效益不断降低,目标只能是巩固面积。蚕桑是蒙姑的一个优势产业,其方向应向二半山区片桑和坝区埂桑发展,投入重点是建立服务体系,实实在在地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的水平,让蚕农得到实惠,提高积极性。林果主要是在二半山和高二半山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板栗和膏桐。畜牧主要是在改良品种、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和引导适度规模养殖上有一些突破。劳务输出主要是抓好宣传、信息传导和尽可能的素质培训等工作。旅游的重点是文化发掘、宣传造势、集镇建设、产品包装和基础设施建设。
蒙姑乡的产业发展,不仅要要有整体思路,还要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将几个农业产业布局到每一个村。根据海拔区域初步可以作如下布局:蒙姑、新塘两村重点发展蔬菜和热区水果,适度发展埂桑和甘蔗;牛泥、干冲和拖坑以烤烟、蚕桑为重点,兼顾核桃、板栗等林果产业;大朵以蚕桑为主,兼顾烤烟和膏桐等产业;碧山以发展烤烟为主,兼顾核桃、板栗。
(二)抓实社会事业,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事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经济建设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托起社会的健康发展。蒙姑乡的各项社会事业总体上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但在新形势新阶段,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各项社会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务必进一步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蒙姑乡的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有较大的工作难度,要进一步深入实际,从思想工作、政策扶持、重点突破入手,继续抓好一放二扎、查环查孕等工作,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率,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有针对性抓好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是配合县卫生行政部门抓好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管理,防止药品价格虚高,杜绝村医虚开处方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使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三是以保学控辍为目标抓好教育工作。一方面,要配合教育局抓好教育教学的管理,端正师德师风;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四是要抓好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当前,特别要以宣传入手抓好新农保工作,确保达到参合率。
五是要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不仅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更要享受到精神文明成果。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是各项事业改革、建设的领导力量。蒙姑乡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村级换届,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充实,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软弱涣散的情况。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健全学习机制,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乡村两级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是坚持以村党支部队伍建设为重点,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