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的“山”——崇礼中心设计与建造札记_康凯.pdf
下载文档

ID:317448

大小:3.73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里 崇礼 中心 设计 建造 札记 康凯
104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城里的“山”崇礼中心设计与建造札记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note of Chongli Center康凯 张一楠 Kang Kai Zhang Yinan关键词:大地景观;望城观山;所见即结构;清水混凝土;活力生活Keywords:earth-scape;viewing the city and mountains;exposed struc-ture;as-cast finish concrete;vital life 摘要:借冬奥会契机打造的崇礼中心,是集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广场一体的综合项目。设计借背山面城的天然场地,就势起“山”,顺“山”造境,清水混凝土肋柱以隐藏的逻辑与秩序隐于无形,与玻璃幕墙、反曲穹盖、广场景观台地,创造出可望城观山、融入生活的活力空间。Abstract:Chongli Center is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integrating mu-seums,libraries and cultural squares.The design takes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enviroment to create a scene along the mountain,while the fair faced concrete rib columns are invis-ible with hidden logic and order.With glass curtain walls,curved domes and square landscape plaorms,it creates a vital space.2015年7月,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中国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冬奥会雪上竞技项目主要赛区的崇礼,也迎来了城市建设和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七年之间,生态修复,旧建翻新,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加上冬奥会的知名度和雪场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至,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摇身变成世人向往的“冰雪天堂”。借冬奥会契机打造的崇礼中心是两馆一场的综合文化项目,包含冬奥和冰雪主题博物馆、崇礼区图书馆和一个大型综合文化广场。崇礼中心作为奥运会留给崇礼的重要文化遗产,既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窗口,也要兼具对地域特色的发掘和对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探索,并最终在城市日常性语境下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活力之源。1 城里的“山”项目位于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风景资源得天独厚。用地是一处宽200m、长400m的开阔坡地,地势东高西低,落差近30m。面对这片背山面城、有着强烈山地属性的场地,创造一处融于自然的大地景观似乎是题中应有之意。于是,在场地里创造一座“山”便成为方案的出发点。1.1 就势起“山”为了不让这座“山”成为单纯模仿自然地形的覆土建筑,而呈现出建筑与场地相互兼容、相互拟合之后“顺其自然”的状态。我们首先从周边的环境关系着手对场地进行布局,在不同方向上采用不同的态势和边界处理来塑造形体。用地东侧靠山的东环路是进入城区的快速路,平时鲜有人至,我们将建筑紧邻道路布置,使形体成为与用地边界连成一体的坡地造型,屋顶则作为自然山体的视觉延伸,从地面缓缓抬升延展至西南角高高扬起。南侧形成垂直于地面的断面,逐渐旋转打开的列柱形成礼仪性的入口。西侧的裕兴路靠近城市,是南北贯通的主要干道,也是人流的主要来向,于是我们将文化广场放在建筑与道路之间。屋顶舒展的曲线配合周边的大尺度环境,强化出“山”的轮廓,形体微微内凹,形成对广场的边界围合感。为了强化面向城市的开放性,我们用宽窄、疏密和偏转角度不同的肋柱在立面上排列出富有节奏感的韵律,随着观看视角的不同形成虚实过渡的变化,也随之化解了形体的厚重感。为了强化从高出场地10m的张承高速上远眺建筑的效果,我们在面山一侧的屋面嵌入了三个通透的玻璃厅,既能让充足的光线射入建筑深处,又能营造出富于震撼效果的第五立1康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第二设计室副主任。张一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第二设计室建筑师。建筑师说技艺architects own narrativeDOI:10.19953/j.at.2022.11.006105面。从空中俯瞰宛若三座巨大的冰晶从“山体”上破土而出。1.2 顺“山”造境当起伏的山地造型成为一个由外而内的环境策略,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让内部空间与其功能契合。我们顺“山”势将博物馆和图书馆功能放在面向广场的一侧,博物馆在下,图书馆在上。整个建筑不做地下室,车库、库房和机房等附属用房则利用场地高差嵌入临东环路一侧,形成可以通风和采光的半地下空间。主要功能平面由三角形单元首尾排列组成,三角形的几何空间逻辑从首层博物馆一直延续至上层图书馆并最终穿出屋面。上下一致的空间形态让结构墙体既实现了竖直方向的支撑,又在平面内与流线组织、空间表达关联在一起。在博物馆中,连续转折的结构墙体将展览空间依次切分成不同主题的展厅,形成了转折迂回的观展路径。两馆合一的入口大厅是夹在两片通高结构墙体之间的楔形空间,为了让进入大厅的人有走进“山”洞的感觉,将墙和顶以相同的界面来处理,整个空间浑然一体,呈现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纵深感。考虑到屋顶是逐渐抬起的缓坡,在图书馆中,如果竖向平层分区,为满足屋面最低位置的空间净高,各层楼板不可避免要大幅度内收,将大大降低空间使用效率。我们将楼板处理成不同角度的斜坡,上下层之间互为地面与屋顶,一方面形成了丰富奇特的空间变化,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观景视野,朝西俯瞰城市,朝东眺观山景。1.3 望城观山从大厅台阶往上走,即进入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对于未来城市生活而言不仅是一个藏书和阅读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人驻足忘返、交流互动、触发灵感和惊喜的空间。作为“山”里的图书馆,我们希望在这里看书的人都能感受到山的气息。层叠错落的坡地宛如一片片抽象的山地景观覆盖并渗透到整个图书馆空间,温暖的天然橡木条板包裹着地面和天花,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和舒适感。为了让阅读变得更有打卡的体验,我们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将台阶处理成可以落坐的台地,台地上分布着藏书、阅读和社交的功能区,通过半人高的书架将彼此的视线隔开。面向城市一侧,宽大的清水混凝土肋柱逐渐扭转阵列展开,光和景渗入馆内,同时有效屏蔽了西向的强光。拾级而上来到面山的台地,两侧纤细的白色钢柱撑起反曲屋面,通透的玻璃界面让远处的景色渗透室内,也将内部丰富的活动场景悉数展现给城市。为了让突出屋面的反曲穹盖无论从空间内部向外看还是通过玻璃界面向室内都足够轻巧纤薄,我们将空调系统结合落地书架设计,排烟方式也采用顶部自然排烟,屋面仅保留必要的做法并将三角形网格结构完全暴露在空间中。散布在屋顶通23-456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地景观舒展的体型白桦密林间的冰雪博物馆城里的“山”总平面图剖面图123456106过消防联动开启的自然排烟口同时兼顾夏季通风功能,可有效地排出聚集的热气。2 所见即结构所见即结构是指结构构件在建筑空间表达中所呈现出的真实状态,混凝土的可塑性可以让构件在满足受力的情况下应对形体的复杂逻辑关系,并将其直接暴露而不做二次装饰。作为构建内外空间界面的混凝土肋柱,这种真实性不只体现在其作为力学支撑体和兼具空间视觉表达的双重特性中,还体现在其结构、保温一体化的构造体系,以及依靠传统现浇手工艺打造的清水混凝土毫米级的表观质量方面。为了达到这种近乎极致的真实,在设计阶段需要将肋柱形态、构造和工艺纳入到整体结构体系中综合研判。2.1 结构与形态看似非结构尺度的肋柱,在室内侧被用梁拉结,形成可抵抗侧推力的整体排架,进而在外立面形成与白桦林相映成趣的纯粹竖向线条。为了避免立面上横竖交织的网格化构图过于单调,我们将肋柱间的构件与玻璃分格一一对应错缝布置。78107同时为了从室内看上去尽可能不明显,构件居肋柱中心线设置,尺寸也缩小至 150mm150mm。肋柱的轮廓从下至上呈阶梯状退台,这种看似非刻意而为之的形态也与受力特征相关。肋柱根部沿深度方向加宽,扩大了与基础的有效接触长度,可将汇集于此的应力均匀释放。由于肋柱向内倾斜,下宽上窄的收分还可以降低结构自身的重量,以更直接地传递屋面荷载。为了使肋柱相互叠加后从侧面呈现犹如劈开的山石肌理效果,我们借助参数化软件调整其组合形态,通过程序建立的客观生成逻辑能提供更细腻、更微妙的感知和形态,让肋柱轮廓的参差错落呈现出自然生长的韵味。2.2 气候界面肋柱从室外一直延伸到室内,看上去是一个整体,其实是内外两根肋柱的空间组合结构,中间填充保温材料,目的是让被肋柱隔断的玻璃形成连续且密闭的气候界面,以解决严酷的冬季气候条件下对自然光和保温看似矛盾的需求。内外肋柱间隔2m通过混凝土梁连接,并与两侧肋柱一次浇筑成型。考虑到幕墙安装空间和构造尺寸,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结构构件,将里外肋柱的间距由150mm调整为200mm,使玻璃在肋柱之间以顺应倒伏的趋势旋转、倾斜。同时,为了达到隐框的效果,联系里外肋柱的构件沿厚度方向各向内缩尺100mm,以隐藏固定玻璃的铝槽。玻璃埋件均采用可调节的滑动装置,既可有效抵消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尺寸偏差,又可在安装玻璃时有足够的调节余量。安装后用同色的金属扣板与混凝土表面密封平整,最终形成了内外贯通的效果。除此之外,项目中还有部分作为气候界面的墙体,为了追求清水混凝土的真实效果,我们未采用常规的内保温做法,而是采用了CL体系(现浇装饰墙+保温层+现浇结构墙)。与传统CL体系的构造逻辑稍有不同,内外两层200mm厚的墙体均承担了结构作用,并通过梁拉结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2.3 清水混凝土为了实现斜肋柱表面与室内垂直清水墙统一的水平蝉缝效果,模板的划分采用了非常规的平行四边形,由于肋柱倾斜角度不同,彼此形体转折处的夹角均存在细微差别。尽管模板的加工都是依据数字模型生成,但数控机切割的模板与现场尺寸依旧存在偏差,只能依据实际情况对不同部位的模板二次手工修边、磨角,再将其严丝合缝地拼装起来,对工匠手艺和耐心都是不小的考验。原本计划肋柱由底至顶5片为一组一次浇筑成型以减少分段浇筑可能产生的偏差,但也由于现场工作面局促而无法实现。为了保证肋柱整体施工精度不受影响,模板加固只能以强度更高的铝合金构件来替代常规加固木模板用的木方。同110121513131313131211143324557899966123456789101112131415公共大厅贵宾门厅贵宾室序厅冰雪展厅奥运展厅互动展厅环廊办公多功能厅库前区展品库房设备机房半地下车库庭院910-1112面向群山的冰锥轴测图博物馆展厅两馆共享大厅转折的墙既是结构也切分空间博物馆层平面图789101112108时,为防止向内倾倒的混凝土将模板挤压变形,底模也由常规的单层加厚至双层。随着立面脚手架被拆除,轻巧的构架随即呈现。清水混凝土表面保留了施工模板的孔痕和蝉缝,对浇筑时不经意间产生的自然肌理也不做过度修饰,尽可能呈现原汁原味的状态。当光线与之相遇,长短不一的暗影在肋柱间游走,所见即结构的趣味在光影的流转中悄然显现。3 融入生活的生态地景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我们希望将这处依山傍城的场地打造成城与山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既有大山的野趣,也不失城市的理性,并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多元化的城市生活。3.1 广场位于用地中心的城市广场,围合于建筑从大地隆起的庞然体魄与逐渐向中心汇聚的层层白桦林带之间,林下的山花和草丛勾勒出纵横交织的慢行步道,将人流从四面八方引入广场。原本设计了一些磨光料石点缀在广场中,随着光线和视角的变化,地面上便会形成斑斓闪烁的肌理,夜晚在灯光的映射下,效果更为明显。但考虑到磨光的石面在雨雪天会异常湿滑,最后只好放弃,继而改为白色和深灰色毛面花岗岩石板的搭配混铺,虽不及原来变幻的视觉效果,但也勾画出灵动的笔触,进而形成了雪涡的趣意。考虑到每逢大型活动,广场中间就会搭起舞台,我们便将错落有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