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业
转型
背景
我国
高职
人才
供给
结构
经济
适应性
研究
赵竟楠
-164-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专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2021年,我国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技能中国行动,尽快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的目标。2017年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增强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输送高技能人才和专用型人力资本的储备库,与高职毕业生一起构成技术人才供给侧,而产业链与就业链又组成人才需求侧1。对于人才供给侧来说,能否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能否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高技能人力资源的需求,是衡量其经济适应性最重要的标准。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围绕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经济适应性展开研究,文献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其一,理论分析我国高职人才的经济属性,对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的体制机制发展提出改赵竟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2488)摘要:随着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专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高职人才供给结构能否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劳动力需求,成为衡量我国人才供给侧经济适应性的重要标准。通过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结构偏离度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基于两系统(产业结构升级系统、高职人才供给系统)内部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水平和两结构(产业结构、高职人才供给结构)间的偏离指数分析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经济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高职人才供给质量在近十年间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在教学规模和成果产出方面尚有进步空间;产业结构高级化是近两年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失调步入优质协调区间,高职人才供给水平的提高拉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与高职人才专业结构间存在失衡,第一、第二产业高职人才供给不足,第三产业则相对过剩。因此,应持续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职人才原创技术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依托区域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产业需求重心,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型高职人才,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的产业升级趋势。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高技能人才;耦合协调度;结构偏离度中图分类号:F061.3;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22)12-0164-09产业转型背景下我国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经济适应性研究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22.12.021收稿日期:2022-11-09基金项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项目“区块链技术应用及政策建议研究”(TZBJ2019008)作者简介:赵竟楠(1994),女,河南濮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文与教育探索】2022年第12期(总第330期)产业转型背景下我国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经济适应性研究/赵竟楠-165-革建议与政策反思。例如,李宁针对产业链发展视角下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培养产业化的学科人才、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等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2;肖化移等对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容体系和实现路径提出建议,认为可从政策融合、专业融合、战略融合、文化融合四方面推进3。其二,实证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区域发展差异,衡量其与产业结构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协调程度。例如,蒋梦诗等利用20082019年全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量化研究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互动关系与适配性,发现其关联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先上涨后回落的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4;叶冲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测算,发现两系统高度关联但并不协调,省际发展等级差异明显5。总体而言,现有文献成果在研究视角的选择上较为宏观,部分研究主要聚焦在对高职教育的功能性探讨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上,人才类指标往往作为高职教育系统中的一类二级指标出现,没有对整体的人才供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部分研究则停留在对高职人才与经济发展或产业发展关系的现状研究和事实性描述上,对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分析较少,对中微观层面组织结构内部各项指标和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关注较少,有的文献成果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存在指标体系较单一、数据采集不全、所选时间序列不完整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专业结构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间的传导机理,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20102020年间高职人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系统(产业结构升级系统、高职人才供给系统)在多维指标表现上的协调性和相对发展关系,结合高职人才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分析,从系统性和结构性两个层面探究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经济适应性问题。二、机理分析(一)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与传导机制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曾指出经济的增长往往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6,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可以切实反映出宏观经济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不仅仅与经济增长的数量相关,也与经济增长的质量相关。一方面,结构性的变化和彼此间的交互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内部协调性的差异会决定整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持续性上的表现;另一方面,结构性的矛盾鉴于其复杂性和滞后性,往往也会带来经济增长的“停滞”甚至“困境”,可以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决定经济体发展成败的关键7。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引致生产要素的禀赋发生变化,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带来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资本的边际效率也在逐渐下降。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主导者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地位提高,单纯依靠物质资本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空间被不断压缩。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来说,之前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生存方式和支柱性行业会面临较大冲击,企业的竞争压力上升,原有盈利模式受到需求结构和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很难维持原状8。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体必须吸纳更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以作为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新发展环境的支撑,各结构间的传导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在新发展阶段,劳动力知识技能的提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高职技能型人才供给水平的提高会直接作用于就业需求与产业需求,间接影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带动新行业的出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经济发展向内生化增长迈进。(二)适应性、耦合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适应性(fit)理论起源于生态学,以“协同学”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物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术领域。对于经济结构主体来说,升级转型所依赖的体制机制既需要与组织结构内部的要素资源相适应,又需要与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组织结构相适应,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这种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No.12.2022(Cumulatively,No.330)-166-适应性的分析还需要与供给和需求的概念相结合。对于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经济适应性来说,其影响因素既有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等要素间的冲突与耦合,也有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外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冲突与耦合。“耦合”的概念始源于物理学,作为一种测度方法被广泛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可以表示两个子系统(或类)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协调发展程度。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作为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子系统,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度,可以观察到两系统在各个子维度上的关联协调性和适应性,结合结构间的偏离系数,可以进一步定量描述人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失衡状况,对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的经济适应性问题进行合理评价。三、研究方法(一)数据处理1.数据标准化处理。首先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假设数据样本的覆盖范围为n个年度,共选取了m个数据指标。在第i个年度的第 j个数据指标使用体现(i,n;j,m),对各年度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以消除差异化问题,公式如下:正向指标:/xxMin xMax xMin xijijijijij=-()(1)负向指标:/xMax xxMax xMin xijijijijij=-()(2)其中xij的历年内最大取值使用通用符号Max(xij)表示,xij的历年内最小取值使用Min(xij)表示,数值越大对经济发展越有利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小对经济发展越有利则为负向指标。2.指标权重选择和综合评价模型。为了明确各个二级指标在两系统内的权重,运用熵权法进行四步骤计算,计算公式依次为:/Pxxijijijin1=(3)lnlnenPP1ijijijin1=-=()(4)ke1ijij=-(5)/Wkkijijijim1=(6)其中,Pij可以体现出特定年份下某个指标的数据特征和贡献;eij表示第i年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的大小说明指标值的离散程度;kij所求为差异系数;Wij为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法分别对高职人才供给结构和产业升级结构两个系统进行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公式为:,UWPW1tijijjmijjjm11=(7)鉴于本研究建立的指标系统为两个,所以公式(7)中的Ut可以区分为U1和U2以代表高职人才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评价指数。(二)耦合协调度模型参考徐晔等学者经严密推算且验证后的模型形态9,可以得到U1和U2两系统间的静态耦合关联度C(0C1),静态耦合关联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系统间的作用关系,计算公式如下:图1 新发展阶段各结构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效率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行业结构转变高技能人才企业生存和盈利模式变化人口总量结构变化资源环境恶化资本存量变化技术进步能力变化创造需求节约资源新技能增长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新专业结构新技能课程经济增长要素禀赋变化人口过渡原理可持续发展资本积累作用市场估值影响 产业转型背景下我国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经济适应性研究/赵竟楠-167-/CUUUU2/12121 2=+()(8)静态耦合关联度C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无法对两系统总体的协调程度作出评价,比如当高职人才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也较为滞后时,二者均处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耦合关联度C可能也会呈现较高水平。因此,可将二者看作一个复合系统,结合两个结构的演进速度和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中所占比重,得到公式(9)和公式(10):TUU12a=+(9)DCT=(10)公式(9)中,T是高职人才供给系统U1和产业升级系统U2的综合发展指数,和是待定系数,指两个系统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中的重要程度。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定义=0.5,即将两系统放在同等评价比重的视角下进行考量10。公式(10)可以求得两系统的动态耦合协调度D,较好地避免了两系统均处于发展低位时运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取值依然为0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则说明二者的动态耦合协调度越高,两系统间的适应性越好。耦合关联度C和耦合协调度D的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表1所示,其中U1和U2的大小可以看出两系统的相对发展情况,若U1U2则高职人才供给结构相对滞后,反之则产业升级结构相对滞后。(三)结构偏离度模型为探究两系统结构间的匹配问题,本文引入结构偏离度模型11,可以进一步定量描述出产业结构和人才专业结构之间的失衡状况,设定结构偏离度(DEV)公式为:/DEVYYXX1jjjmiiin11=-=(11)其中,Xi是第i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产业结构中共有n类产业,Yj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应的三次产业专业j的招生数量占整个专业数量的比重,反映市场新增高职人才的供给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别m与产业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相对照。基于i和j存在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偏离度(DEV)和0值间的关系评估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当偏离度大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