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3171848

大小:1.05MB

页数: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6 浙江省 高考 地理 试卷
2016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份.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4分)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4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如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4分)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4分)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7、8题. 7.(4分)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 8.(4分)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4分)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于⑩ 10.(4分)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11.(4分)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13.(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2016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份.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4分)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分析】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位置移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结合图中冰盖的范围的变化进行判断. 【解答】解:甲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低。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知识.   2.(4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分析】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解答】解: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3S的主要功能,适当识记即可.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分析】主要考查了人口流动原因及其影响.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解答】解: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人口流动原因及其影响.   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分析】主要考查了人口流动及其影响.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解答】解:A、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故不符合题意; B、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C、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故正确;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城乡间人口流动”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如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4分)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分析】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判断.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 【解答】解: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到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及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6.(4分)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解答】解:从题干信息来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甲处沉积物为粘土,丙和丁地位置高。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7、8题. 7.(4分)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 【分析】本题首先要读懂题意,明确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然后读图比较即可. 【解答】解:A、从图中Y轴信息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故不符合题意。 B、从Y轴信息看,上海高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Y轴信息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于江苏。故不符合题意。 D、从Y轴信息看,广西低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具备读图、析图能力.   8.(4分)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分析】首先读懂题意,明确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然后读图分析即可. 【解答】解:A、从图中看,山西的万元能耗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故正确。 B、从图中看,广西的万元能耗最低,但能否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取决于广西的产业基础和方向。故不符合题意。 C、上海、江苏较低,但适宜发展高技术产业。故不符合题意。 D、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从题干和图表中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4分)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于⑩ 【分析】主要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解答】解: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   10.(4分)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分析】主要考查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充足的信息.提取水平气压梯度力、天气系统等地理知识核心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解答】解: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收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11.(4分)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分析】主要考查了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解答】解: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当地时间为12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24日2时52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方时的计算.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青稞(小麦) 、 水稻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高山草甸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对比.自然条的比较主要从气候(降水、光照、热量)、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 (2)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及成因.主要分析海拔与坡向对自然带的影响. (3)本题考查河流含沙量高的原因.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从图中经纬度位罝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髙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折.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印度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濯溉水源充足.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而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充足;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从地理位罝、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 (2)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丁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自然景现的差异. (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状态明显. 故答案为: (1)青稞(小麦);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全面,难度适中,选拔性较高.农业区位因素对比分析,涉及知识难度大;对自然带的考查难度较小,易于掌握;河流水文特征中的含沙量问题分析思路明确,可以作为以后答题模板.   13.(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分析】(1)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要从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其不利条件可从当地环境、交通等方面分析回答. (2)工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工业基础、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因素. (3)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解答】解:(1)从图1中地形看,甲区域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甲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人口少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有利于开发.但是,该地地形地质、交通、生态环境都对水能开发不利,而且该地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从图文信息看,重庆的汽车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科技比较发达,人才丰富;市场广;又有政策支持.有利于汽车生产基地建设. (3)成都与重庆之间在汽车产业中各有侧重,分工协作,能发挥各自优势,便于区域间的联系,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 聚效应;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 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 聚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等.   第16页(共1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