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5
浙江省
高考
地理
试卷
201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4分)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分)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3.(4分)如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4分)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
5.(4分)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如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4分)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4分)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在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如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9、10题.
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11.(4分)如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 B.43° C.23.5° D.21.5°
二、非选择题
12.(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第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咋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13.(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 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201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4分)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分析】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
【解答】解:读图,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增强贸易灵活性,④对;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上风浪大,不能减少货物破损,③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4分)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分析】根据材料,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读图,从浙江宁波出发,整个航线航向偏南徧西.东亚行船顺风是东北风,南亚地区是东北风,所以最佳季节应该是冬季.
【解答】解:A、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纬度太低,不利于夜观北极星定向,故不符合题意;
B、冬季,乙处吹东北风,船上的人可能会在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故正确;
C、冬季是枯水期,丙处不能见到河水的暴涨,故不符合题意;
D、丁处沿岸是沙漠区,不能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判断.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3.(4分)如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分析】30°N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4分)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分析】主要考查了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量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地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解答】解:A、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故不符合题意;
C、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
5.(4分)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分析】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解答】解:A、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故不符合题意;
B、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故不符合题意;
C、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故正确;
D、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分析】图中岩层序号代表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易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出为沉积岩,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沉积岩层切断.
【解答】解: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岩石的成因等相关知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如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4分)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分析】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解:A、读图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
B、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但丁地一直是林地,不能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推断出”;仔细读图,由图中可知丁地位于河流源头附近,应该地势较高,且一直是林地可以推断出C说法不正确。
D、丁地地势低平,以林地为主,耕地开发条件差。
故选:B。
【点评】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
8.(4分)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在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主要考查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解答】解: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如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9、10题.
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分析】主要考查了逆温现象及特征.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 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
【解答】解:A、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故正确;
B、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C、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故不符合题意;
D、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逆温现象及特征.
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分析】主要考查了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 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
【解答】解: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11.(4分)如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 B.43° C.23.5° D.21.5°
【分析】读图可以判断,乙大于0°,该地没有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甲与乙位于温带范围,太阳高度角之差为47°,由此计算乙位置太阳高度.
【解答】解:甲、乙分别表示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其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一定不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即不可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该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之应为47°.设乙位置太阳高度为H,则甲位置的太阳高度为(H+47°),列式可得H+(H+47°)=90°,经计算H=21.5°。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二、非选择题
12.(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第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咋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1)读图2,甲地: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判断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即能知道水位特征的成因.
(2)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描述.
(3)读图1,根据纬度(40°S以南),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利于辐射松生长.自然优势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读图2,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以上,全年水位高.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根据图1,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沼泽湿地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读图1,乙地位于河流源头附近,说明海拔较高.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乙地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有利于甜瓜种植业发展.
(3)读图1,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利于辐射松生长.丙地的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所以有利于林产品发展.
故答案为: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点评】河流水位特征是指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位特征可以结合图分析,从全年特征、季节特征、变化幅度等方面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效益.
13.(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 北 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引排工程建设的原因,区域工业布局区位及原因,产业转移的条件及措施.
【解答】解:(1)江苏省是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需要众多引排工程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
(2)根据图2,长江江苏段北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读图2,北岸一级、二级岸线里程长,三级岸线较少.说明江苏段北岸环境容量较大,所以适宜布局在北岸.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该类工业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
(3)如迁移到安徽,则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降低.但迁入地区配套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如不迁移,则应采取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故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2)北.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3)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点评】根据问题找答案,建议引排工程,说明该地旱涝灾害较多,所以要分析旱涝灾害多的原因.另一较多是旱灾损失大,越是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地区,灾害损失越大.根据材料可知岸线等级的划分,读图时要通过图例分析出差异,也就容易判断工业布局区位及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第19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