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_16-专题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x
下载文档

ID:3171085

大小:1.22MB

页数:27页

格式:PPTX

时间:2024-01-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_16 专题 十六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高考生物,新高考专用,第七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专题十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一、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注意: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还包括脑脊液等。,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疑难突破思考1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相比,药物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提示1,思考2O2从外界进入人体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膜?葡萄糖呢?提示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上皮等由单层细胞组成。(1)O2从外界进入线粒体穿膜层数: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肺泡出肺泡(2层)进毛细血管(2层)进红细胞(1层)运输到组织器官附近的毛细血管处出红细胞(1层)出毛细血管(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在线粒体内膜被利用),即至少穿过11层膜(如图所示)。,(2)葡萄糖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穿膜层数:多糖等在肠腔中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2层)两次穿过毛细血管(4层)进组织细胞(1层,在细胞质基质被利用),即至少穿过7层膜。,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与功能,2)组织液、淋巴液: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3)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疑难突破思考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多?提示因为毛细血管壁的单层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一般情况下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淋巴液。,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对水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虽然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的Na+和Cl-的数目远高于蛋白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知识拓展人体的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NaCl溶液。人体的低渗溶液:比血浆渗透压低的溶液,如0.5%的葡萄糖溶液等。人体的高渗溶液: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溶液,如10%的葡萄糖溶液、甘露醇(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等。,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其中含有HC、H2CO3、HP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利于维持人体内的酶活性。,三、内环境的作用,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注意:食物经消化吸收作用后,营养物质可进入内环境,食物残渣不进入体内,以粪便形式排出。,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2.某人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3.CO2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要排到体外,至少穿过9层生物膜。(),答案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尿液、血液、细胞液不是内环境。2.输入的生理盐水中的Na+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 mL。3.体内CO2浓度改变可调节人的呼吸频率,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5.尿素的主要排出途径及穿过膜的数量:组织细胞(1层)组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肾小球(实质是毛细血管球)壁细胞(2层)肾小囊壁细胞(2层)(进入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相通)排出体外,即至少穿过7层生物膜。,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一、内环境稳态(由坎农提出),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3.调节机制:主要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正常葡萄糖氧化分解正常发生,保证机体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4)代谢废物排出可防止机体中毒。,知识拓展因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故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高原反应)。,二、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维持,1.pH相对稳定的原因:人体内环境中有多对缓冲物质(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HC,H2P/HP等。,2.维持机制,三、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1.组织水肿: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能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的因素均可引起组织水肿:,2.稳态失调引起的其他疾病,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外界环境稳定时,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2.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壁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4.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相对稳定。()5.只有人体内环境存在稳态的现象。()6.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答案1.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人体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内环境保持稳态时若出现某些遗传病,人体也不一定健康。2.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pH不会明显降低。3.4.5.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6.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提升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生理过程的判断,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组分的判断1)2)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一般情况下,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知识归纳,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1)分析单箭头双箭头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3.判断某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及对应生理过程1)属于内环境的物质2)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3)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