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_19
专题
十九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专题检测题组 A组
1.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中均有免疫活性物质存在
B.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C.各种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均与病原体入侵无关
D.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均可发挥作用
答案 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中均有免疫活性物质存在,A正确;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有些自身免疫病与病原体入侵有关,如风湿性心脏病的起因是某种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该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不仅攻击病菌,也攻击心脏瓣膜,使心脏受到损伤,C错误;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2.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病毒入侵细胞,从而导致人患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S蛋白作为抗原会引发人体的体液免疫
B.感染病毒后患病说明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发挥作用
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
D.可以根据S蛋白的结构设计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
答案 B 奥密克戎的S蛋白可作为抗原,抗原能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A正确;感染病毒后,病毒突破第一、第二道防线后,入侵细胞导致机体患病,故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了作用,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正确;S蛋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可以根据S蛋白的结构设计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D正确。
3.如图为初次和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包括IgM和IgG)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某入境人员(甲)在三日内进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相应抗体IgM检测结果阳性、IgG检测结果阴性(阳性表示有检出,阴性表示未检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gM、IgG两种抗体分别由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分泌
B.IgM、IgG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
C.对比三项新冠检测结果可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
D.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提示其很有可能感染新冠但已经完全治愈
答案 B IgM、IgG均为抗体,抗体均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A错误;IgM在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时出现的时间均早于IgG,而在两次抗原刺激时,IgM抗体量均低于IgG,而抗体量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说明这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B正确;对比三项新冠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而且核酸具有物种特异性,因此核酸检测和IgG具有特异性,C错误;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存在抗新冠病毒的抗体IgM,但未检测到新冠病毒和IgG,若为治愈患者,则IgM为阴性,故其有可能为早期感染者,D错误。
4.根据采用的主要技术路径不同,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主要有核酸疫苗、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研制上述疫苗的关键物质是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推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使B细胞增殖并分泌抗S蛋白的抗体
B.对人体注射疫苗和注射抗体抵御病毒,两者的免疫学原理不同
C.疫苗可在人体中诱导产生记忆细胞,感染病原体时引发二次免疫
D.不可以用MS培养基培养奥密克戎用于疫苗的研发
答案 A 灭活的疫苗是一种抗原,抗原可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A错误;注射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能引发二次免疫反应,而注射抗体后,抗体能直接与病毒结合,因此两者的免疫学原理是不同的,B、C正确;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因此不能用MS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D正确。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会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由此进入细胞
B.抑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
C.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分别催化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D.HIV侵染后期,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
答案 C 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抑制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B正确;逆转录酶以HIV的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C错误;HIV侵染后期,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D正确。
6.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如图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细胞与B细胞的起源是不同的
B.图中C细胞可以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抗原成分
C.图中A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体细胞由于新冠病毒的大量增殖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 C 分析图示,A为辅助性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分泌的抗体可以识别抗原,B错误;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体细胞由于病毒的大量增殖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7.科研人员对4组小鼠进行不同处理,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
别
1
2
3
4
处
理
大剂量射线照射小鼠,杀死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使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很容易感染疾病
输入除B细胞和T细胞外的其他免疫细胞
同时输入B细胞和T细胞
输入
T细胞
输入
B细胞
注射某种抗原
A.本实验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
B.向组1中的小鼠注射某种抗原会引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C.组2和组3中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都能产生抗体
D.组4中的小鼠可能不产生抗体,与体内无T细胞有关
答案 C 本实验先让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然后输入不同的免疫细胞,可探究不同的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A正确;组1中的小鼠输入了除B细胞和T细胞外的其他免疫细胞,注射某种抗原后会引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B正确;组3中的小鼠没有输入B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不能恢复体液免疫,C错误;组4小鼠体内只输入了B细胞,而B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与之接触,且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刺激,故组4小鼠体内可能不产生抗体,D正确。
8.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性强并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科学家研发了一种Omicron疫苗,设计了图1的实验路线来检测该疫苗的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对照组小鼠体内不能产生抗Omicron的抗体
B.第二次检测,甲组抗体浓度比乙组大与二次免疫有关
C.接种疫苗剂量越多,体内产生抗Omicron抗体越多
D.该疫苗对Omicron感染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答案 B 注射Omicron后,病毒上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根据图2可知,第二次检测时对照组小鼠体内存在抗体,A错误;甲组接种了适量的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注射Omicron时能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该实验并没有研究接种疫苗的剂量和抗体产生量的关系,因此不能得出接种疫苗剂量越多,体内产生抗Omicron抗体越多的结论,C错误;该疫苗对Omicron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能作为药物直接治疗Omicron感染者,D错误。
9.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进行了大会报告,其团队研制的双非新冠疫苗,即非注射、非冷链的雾化吸入式疫苗,除了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可产生黏膜免疫。分泌型抗体IgA是机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可以在新冠病毒由呼吸道进入人体时迅速发起攻击,阻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吸入式新冠疫苗可刺激人体呼吸道的黏膜细胞产生抗体,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B.吸入式新冠疫苗的使用可导致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失去功能
C.某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可以避免变异新冠病毒感染已接种该疫苗的人体
D.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后可以有效降低同种病毒的空气传播感染风险
答案 D 黏膜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错误;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不会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而使其失去功能,B错误;新冠疫苗只能针对相应病毒起到一定的保护人体的作用,某种吸入式新冠疫苗不能避免变异新冠病毒感染已接种该疫苗的人体,C错误;接种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阻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可以降低同种病毒的空气传播感染风险,D正确。
10.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一种被修饰的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后杀死肿瘤细胞,结构如图1所示。EGFR蛋白在脑胶质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研究人员利用该靶点,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脑胶质瘤。
图1
(1)癌变后的细胞主要通过 免疫被机体清除,体现免疫系统的 功能。
(2)据图1分析,针对脑胶质瘤的CAR的功能是 。
图2
(3)为探究EGFR-CAR-T细胞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正常脑胶质瘤细胞(EGFR+)与EGFR基因被敲除的脑胶质瘤细胞(EGFR-),与两种T细胞分别共同培养4小时后,统计各组肿瘤细胞死亡率。由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3
②按照图3所示过程检测EGFR-CAR-T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
选取裸鼠的原因是其无胸腺,避免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组注射等量的 。实验证实EGFR-CAR-T细胞对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可能为 。
答案 (1)细胞 免疫监视 (2)抗原结合区特异性识别脑胶质瘤细胞表面的EGFR,传递信息至胞内信号区,激活T细胞 (3)EGFR-CAR-T细胞通过特异性作用于EGFR高表达的脑胶质瘤细胞,显著提高肿瘤细胞死亡率,抑制肿瘤生长 未经修饰(普通)的T细胞 随着时间延长,A、B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增大,C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增长幅度小或逐渐减小(或随着时间延长,A、B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大于C组)
解析 (1)癌变后的细胞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机体清除(直接起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2)根据图1分析,CAR-T细胞表面含有嵌合抗原受体,该受体的抗原结合区可特异性识别脑胶质瘤细胞表面的EGFR,传递信息至胞内信号区,激活T细胞。(3)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正常脑胶质瘤细胞(EGFR+)与两种T细胞共同培养后,添加EGFR-CAR-T细胞组的肿瘤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升高,而EGFR基因被敲除的脑胶质瘤细胞(EGFR-)与两种T细胞共同培养后,肿瘤细胞的死亡率较低,且几乎没有差异,因此可说明EGFR-CAR-T细胞通过特异性作用于EGFR高表达的脑胶质瘤细胞,显著提高肿瘤细胞死亡率,抑制肿瘤生长。②选取裸鼠的原因是裸鼠无胸腺,缺少T细胞,避免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组注射等量的未经修饰的T细胞。实验证实EGFR-CAR-T细胞对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则实验结果可能为随着时间延长,A、B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增大,C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增长幅度小或逐渐减小(或随着时间延长,A、B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大于C组)。
11.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手段。灭活疫苗是用高温或化学试剂将病毒灭活而制成的,而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2022年2月19日,我国发布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新方案:已接种两剂灭活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第三针加强针可选用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图2为我国某科研团队得到的序贯加强免疫实验结果。
图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灭活疫苗及细胞表达的S蛋白,均可以在人体内作为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最终诱发 细胞分泌抗体。
(2)①由图2可知,该科研团队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②图2表明,接种第3针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后14天,体内抗体水平也能提高约15倍,其原理是 。
③接种第3针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序贯加强)产生的抗体数量约是同源免疫加强的5倍,请结合图1分析其原理
。
(3)黄芩—金银花中药制剂已被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2021年12月8日,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新冠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Ⅱ-196)+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Ⅱ-198)联合治疗药物注册申请获批。现有科研团队拟以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分模型组和治疗组),以体内抗体水平(U·mL-1)和发热比例(%)为检测指标,探究黄芩—金银花中药制剂与BRⅡ-196+BRⅡ-198对新冠肺炎的联合治疗效果。请你帮助该团队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答案 (1)抗原 浆
(2)①将若干名已完成2剂灭活新冠疫苗免疫者随机分为2组并检测抗体水平,6个月后分别用1剂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并于14天后再次检测抗体水平 ②灭活疫苗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③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含有S蛋白的基因,可在人体内持续表达S蛋白,诱发机体持续产生抗体
(3)
组别
体内抗体
水平
(U·mL-1)
发热比
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模型组
黄芩—金银花中药制剂
BRⅡ-196+BRⅡ-198
黄芩—金银花中药制剂+BRⅡ-196+BRⅡ-198
解析 (1)灭活疫苗及细胞表达的S蛋白,均可以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2)①据图2可知,柱形图的横坐标包括加强免疫前和加强后14天两个阶段,处理是2剂灭活疫苗初免+1剂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加强、2剂灭活疫苗初免+1剂灭活疫苗加强,因变量是体内抗体水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且无关变量应一致,故据此推测该科研团队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实验的设计思路:将若干名已完成2剂灭活新冠疫苗免疫者随机分为2组并检测抗体水平,6个月后分别用1剂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并于14天后再次检测抗体水平。②接种第3针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后14天,体内抗体水平也能提高约15倍,是由于灭活疫苗连续接种相当于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刺激下,灭活疫苗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③由于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含有S蛋白的基因,可在人体内持续表达S蛋白,诱发机体持续产生抗体,故接种第3针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序贯加强)产生的抗体数量约是同源免疫加强的5倍。(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黄芩—金银花中药制剂与BRⅡ-196+BRⅡ-198对新冠肺炎的联合治疗效果,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可通过恒河猴体内抗体的水平及发热比例测定,实验还应设置对照组。
专题检测题组 B组
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
B.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肺结核患者只通过抗体的作用就能迅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恢复健康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D 唾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第一道防线,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细胞可以产生溶菌酶,B错误;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患者需要通过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作用才能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恢复健康,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正确。
2.当今世界,新冠疫情依然是需要关注的大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科研人员可利用基本培养基培养新冠病毒以制备疫苗
B.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有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被消灭
C.抗体可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注射疫苗可有效防疫,因为其诱导产生的记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 C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利用基本培养基培养,A错误;消灭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属于免疫防御功能,B错误;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
3.99.7%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引起。宫颈癌疫苗专用于预防HPV,人体接种宫颈癌疫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PV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HPV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C.注射HPV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HPV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答案 B 浆细胞可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但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增殖,A错误;HPV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感染HPV的宫颈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不能裂解病毒,D错误。
4.1974年,Jerne根据现代免疫学对抗体分子独特性的认识,提出了著名的免疫网络学说,该学说强调了免疫系统是各细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统一的整体,是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调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C.抗体不可以进入细胞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记忆B细胞能识别,是因为两者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
答案 B 免疫调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可受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调节,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抗体是蛋白质,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抗体不可以进入细胞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C正确;由于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记忆B细胞能识别,D正确。
易混易错
免疫活性物质不只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
5.(不定项)免疫受到很多基因、蛋白质以及细胞的影响,免疫失调会引起许多疾病。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其功能越强越好
B.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D.HIV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B淋巴细胞,使其数量大量减少
答案 BC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其功能不宜过强,否则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等,A错误;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B正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造成自身免疫病,C正确;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其数量大量减少,D错误。
6.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斥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D.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 C 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外来的组织或器官(异体皮肤)进入机体后会被当作抗原,进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即细胞免疫,此过程中,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为了避免发生排斥反应,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B正确,C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既可作为受体蛋白也可作为黏连蛋白,有助于膜片“释放”的细胞与患者自身皮肤的愈合,D正确。
7.(不定项)甲同学在医院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医生告知其接种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病毒灭活疫苗不能进入机体细胞,注射疫苗属于免疫治疗
B.第二次接种会刺激第一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分泌更多的抗体
C.在上臂三角肌外侧接种后,疫苗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进入血浆或淋巴液中
D.奥密克戎毒株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过程中均会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CD 全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和复制能力制成的,注入人体后病毒无法进入机体细胞,注射疫苗属于免疫预防,A错误;第二次接种疫苗会刺激第一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记忆细胞和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B错误;肌肉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在上臂三角肌外侧接种后(肌肉注射),疫苗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进入血浆或淋巴液中,C正确;病毒能够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过程中均会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等,D正确。
易混易错
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的是细胞外的病原体;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
8.(不定项)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如图为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Ⅰ、Ⅱ、Ⅲ、Ⅳ
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Ⅳ和Ⅴ
D.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
答案 AC 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包裹mRNA的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后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由Ⅴ(抗体)知,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Ⅰ)、B细胞(Ⅱ)、记忆细胞(Ⅳ),浆细胞(Ⅲ)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使体内产生了抗体(Ⅴ)和记忆细胞(Ⅳ),C正确;新冠病毒mRNA容易发生变异,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无法特异性识别变异病毒的抗原蛋白,所以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新冠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
9.mRNA疫苗需要进入细胞质中才能发挥疫苗的抗原作用,mRNA通常被制备成纳米粒子后主要进入树突状细胞,然后通过合成抗原蛋白,使树突状细胞携带抗原信息,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RNA纳米粒子最有可能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状细胞
B.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C.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信息只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
D.mRNA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的较大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
答案 C 在mRNA疫苗产品中,mRNA通常被制备成纳米粒子,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状细胞,A正确;据题意可知,树突状细胞可以携带抗原信息,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是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正确;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信息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C错误;mRNA疫苗发挥抗原作用不需要进入细胞核,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D正确。
10.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则②代表 。若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①代表 。
(2)由图乙可知,免疫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 与信号分子结合,若该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 。
(4)在大鼠实验中观察到,将羊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结合图甲分析,这个实例可以说明: 。经常处于悲伤郁闷状态下的人更容易生病,请根据图甲作出解释: 。
答案 (1)神经递质 甲状腺激素 (2)特异性受体 细胞因子 (4)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活动 悲伤郁闷时神经系统的调节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②是神经递质,①是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①代表甲状腺激素。(2)由图乙可知,免疫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若该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其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为细胞因子。(4)抗体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说明免疫系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悲伤郁闷属于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悲伤郁闷时神经系统的调节,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人更容易生病。
11.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病毒外壳由四个外壳蛋白(VP1、VP2、VP3和VP4)组成,图1为肠道病毒EV71的模式图。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图2。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的血清,测定血清中抗体与相关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表明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 (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判断依据是 。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 的影响。
(2)根据图1分析,EV71的四种外壳蛋白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 ,原因是 。
(3)科学家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物质,可以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这些物质被称为疫苗佐剂。为评价SA04疫苗佐剂能否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科研人员将VP1、VP1+SA04分别加入缓冲液中,以一定剂量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定期采血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请你指出本实验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并写出如何改进: 。
答案 (1)抗原的种类 不是 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VP1和VP2 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 (2)VP4 VP4包埋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3)不足:没有设置对照组;改进:增加只注射缓冲液和SA04+缓冲液的两组实验作为对照
解析 (1)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抗原的种类,因变量是抗原—抗体结合强度相对值。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VP1 和 VP2,可知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不是单一抗体。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注射疫苗后,疫苗中的相应抗原(VP1、VP2、VP3或VP4)可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EV71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可识别EV71上的相应抗原,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由图1可知,EV71的四种外壳蛋白中,VP4包埋在病毒内部,很难与记忆细胞接触,即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不适宜作为疫苗。(3)科研人员将VP1、VP1+SA04分别加入缓冲液中,以一定剂量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定期采血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本实验的不足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即没有排除缓冲液和SA04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改进的方法是增加只注射缓冲液和SA04+缓冲液的两组实验作为对照。
专题检测题组 C组
1.人体体液免疫中,B细胞同时受到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而活化,进而进行增殖与分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C.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
答案 A B细胞与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正确;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的基因种类不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B错误;活化的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但不能产生抗体,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识别抗原,也不能增殖分化,只能产生抗体,D错误。
2.接种新冠灭活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其过程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 1 是抗原呈递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呈递抗原
B.细胞 2 是辅助性 T 细胞,可以攻击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
C.细胞 4 是浆细胞,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
D.细胞 5 是记忆 B 细胞,二次免疫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 C 细胞1是抗原呈递细胞,可以识别并呈递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攻击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B错误;细胞 4 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大量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的参与,故浆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C正确;细胞 5 是记忆 B 细胞,二次免疫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
3.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RNA病毒,当机体感染该病毒后,若免疫应答过激,细胞会迅速产生过多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使新冠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能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
B.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并消灭抗原
C.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D.可通过单克隆抗体中和过多的细胞因子,防止新冠肺炎重症化和患者的死亡
答案 CD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增殖分化,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B错误;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从而使患者病情恶化,C正确;可通过单克隆抗体中和过多的细胞因子,防止新冠肺炎重症化和患者的死亡,D正确。
4.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是由免疫过弱引起的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
答案 C 分析题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导致重症肌无力,该过程中物质a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判断由物质a引发的题图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能与自身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题述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也可以来自记忆细胞,B错误;题述过程中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是由免疫过强引起的,前者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
5.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热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B.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
C.物质甲还可能促进其他细胞增殖分化
D.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A 分析题图,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该病毒,但不能特异性识别,A错误;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B正确;物质甲为细胞因子,其在细胞免疫中还可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据图可知,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6.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下分布有约50%的淋巴组织,组成了人体黏膜免疫系统(MIS)。鼻喷式疫苗模拟呼吸道病毒侵染,鼻喷式流感减毒活疫苗是我国首个只需要在鼻孔里喷一喷就能预防流感的新型疫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属于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鼻喷式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鼻喷式疫苗也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
D.与注射疫苗相比,接种鼻喷式疫苗可避免触痛、骚痒等不良反应
答案 C 皮肤和黏膜属于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鼻喷式流感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其作为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鼻喷式疫苗模拟呼吸道病毒侵染,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都不能感染细胞,所以鼻喷式疫苗不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C错误;与注射疫苗相比,接种鼻喷式疫苗可避免触痛、骚痒等不良反应,D正确。
7.接种新冠疫苗是阻断新冠病毒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经研究表明,在接种第二针疫苗6个月之后,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至保护浓度之下,应及时接种加强针。若提早或者延迟接种加强针(如提早或延迟3个月),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疫苗效果以抗体浓度为指标)。为了验证上述观点,请完善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材料和试剂:若干刚完成第二针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龄和性别的健康大鼠、新冠疫苗加强针。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与说明:抗体浓度检测具体方法不做要求;不考虑注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刚完成第二针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龄和性别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编号A~D, 。
②A组为对照组, 。
③每隔一段时间跟踪测定各组的抗体浓度变化。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与讨论:
过早或者延迟注射加强针对抗体浓度的提升效果都不明显,过早注射可能是由于体内抗体浓度较高,疫苗(抗原)被抗体大量结合,刺激B淋巴细胞(或者刺激记忆B细胞)的概率会下降;而延迟注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3)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