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_4.专题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_1_4
专题
十六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
专题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1.(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血浆中约90%为水,还有少量无机盐、血浆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等)、代谢废物(如尿素)、各类激素等。故B、C、D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常见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结构蛋白、各种胞内酶、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2.(2021山东,7,2分)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答案 C 兴奋在神经中枢中的传导速率主要和神经中枢中神经元的数量有关,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所含的神经元的数目比缩手反射神经中枢所含的神经元的数目少,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高级神经中枢能抑制膝跳反射的发生,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利于水分的排出,因此不能减轻组织水肿,C错误;该疾病主要和氨基酸的代谢发生障碍有关,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的摄入以防止机体内有过多的氨基酸,D正确。
3.(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本题以物质交换为知识载体,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稳态与平衡观等要素的考查。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少数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D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
4.(2015课标全国Ⅰ,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 A 本题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以及科学思维中的因果推断。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
易错警示 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是双向的;Na+、K+分别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内,以维持渗透压。
5.(2015江苏单科,5,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答案 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由于代谢利用浓度也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B正确。
易错警示 细胞外、内渗透压分别主要来源于NaCl、KCl,但细胞内外总渗透压相对平衡。
6.(2015海南单科,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易错警示 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不同。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作用主要是运输氧气,只有红细胞破裂时,血红蛋白才会进入血浆。血浆蛋白由抗体、蛋白类激素、淋巴因子等构成,存在于血浆中。
7.(2014课标全国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 A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进入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浓度不同,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8.(2013海南单科,17,2分)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答案 B 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
9.(2012海南单科,12,2分)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 C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知识。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0.(2011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 D 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C正确;CO2、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
11.(2017课标全国Ⅰ,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本题通过问题探讨的形式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稳态与平衡观要素。(1)当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大量饮用清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为细胞提供了生存的液体环境,同时可为细胞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并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2.(2014课标全国Ⅰ,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 (1)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1.(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 D 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正确;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D错误。
2.(2022湖北,19,2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 A 由题干信息“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可知,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应由R型向T型转变,即氧分压相同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故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液pH降低,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应由R型向T型转变,降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便于氧与血红蛋白分离,为骨骼肌细胞代谢提供氧气,A正确,D错误。R型与氧亲和力远高于T型,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应由R型向T型转变,以利于血红蛋白与氧分离,为肾脏细胞代谢供氧,曲线应由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应由T型转变为R型,以利于血红蛋白结合更多的氧气,曲线应由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B、C错误。
解题反思 本题不仅应提取出题干中血液pH、体温变化对血红蛋白T型与R型转变的影响的信息,还应能分析出R型、T型与氧亲和力的差别对血红蛋白“加氧”与“卸氧”影响的隐含信息。
3.(2011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 D 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C正确;CO2、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
4.(2017课标全国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 C 本题重点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l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错误,C正确。
审题方法 抓住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是人体的等渗溶液,其不改变机体血浆渗透压来作答。
5.(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 B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C错误;肾小管细胞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D错误。
6.(2014课标全国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 D 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易错警示 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利用的是丙酮酸。
7.(2018浙江4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 A 本题以内环境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试题通过对内环境化学组成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稳态与平衡观要素的考查。心肌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O2以简单扩散(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因此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肿胀,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溶解有氨基酸、激素、无机盐、葡萄糖等,D正确。
8.(2018浙江4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 A 本题以内环境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试题通过对内环境化学组成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稳态与平衡观要素的考查。心肌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O2以简单扩散(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因此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肿胀,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溶解有氨基酸、激素、无机盐、葡萄糖等,D正确。
9.(2017课标全国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 C 本题通过问题探讨的形式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属于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稳态与平衡观要素的考查。0.9%NaCl溶液是与人体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发生改变,但机体血浆量会增加,A、D错误;当机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的水平,B错误,C正确。
10.(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 B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C错误;肾小管细胞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D错误。
知识总结 人体寒冷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散热量及尿量大小对比
人体散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环境的温差大小。炎热环境中人体与环境温差较小,故散热量较少。因人体只有在产热与散热平衡状态下,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大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因寒冷环境中人体物质氧化分解快,即物质氧化产水多,而排汗少,故寒冷环境下尿量大,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低。
11.(2014课标全国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 D 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易错警示 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利用的是丙酮酸。
12.(2012江苏单科,3,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了稳态失调的相关知识。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进入淋巴管,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下肢水肿;人体血液中Ca2+过少时会出现抽搐,而血钙过高时则会引起肌无力;首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D不正确。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