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_4.专题十三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_1_4
专题
十三
遗传
人类
遗传病
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
专题十三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
1.(2022江苏,11,2分)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 D 摩尔根利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F1互交,F2白眼仅出现在雄蝇中,摩尔根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蝇的表型及比例与预期结果相符合,A、B、C与事实相符。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与事实不符。
2.(2022广东,19,12分)《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 。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 ;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 枚,理论上可获得 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如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Ⅰ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
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 (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协同进化 (2)3/64 50 (3)①常 ②bbZWB ③Ⅲ组所得黑卵壳孵化的雄蚕的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ZBZ,产生含bZB和bZ的两种配子,其与白壳卵雌蚕(bbZW)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均存在黑壳卵和白壳卵,不能根据卵壳颜色分离雌雄。
解析 (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设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基因型为TtYyMm(虎斑、黄茧、敏感),由于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T_yymm)的比例=3/4×1/4×1/4=3/64,8对杂交亲本共产卵8×400=3 200(枚),其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纯合家蚕(TTyymm)的比例=1/4×1/4×1/4=1/64,理论上可获得TTyymm个体数=3 200×1/64=50(只)。(3)①Ⅰ组统计的黑壳卵雌雄比约为1∶1,说明其遗传与性别无关,故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Ⅱ组统计的黑壳卵均为雌性(ZW),说明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基因型写作bbZWB,与白壳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③Ⅲ组统计的黑壳卵均为雄性(ZZ),基因型为bbZBZ,其与白壳卵雌蚕(bbZW)杂交,子代中黑壳卵家蚕基因型为bbZBZ、bbZBW,白壳卵家蚕基因型为bbZZ、bbZW,后代雌雄个体中均存在黑壳卵和白壳卵,不能根据卵壳颜色分离雌雄。
考点二 伴性遗传
1.(2022山东,5,2分)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n。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
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答案 D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且亲本中s基因与M基因(灰色)在一条染色体上,所以杂交后代中含M基因的个体(灰色)含有s基因,为雄性,而不含M基因的个体(黑色)不含有s基因,为雌性,A正确。若存在基因型为MsMs的个体,则亲本应均含有Ms基因,而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双亲不能全为雄性,B正确。雌性亲本mmXX产生的配子为mX,雄性亲本MsmXO产生的配子为MsX、MsO、mX、mO,F1为MsmXX(XXY'型)∶MsmXO(XY'型)∶mmXX(雌)∶mmXO(致死)=1∶1∶1∶1;F1产生的雌配子为mX,雄配子有4种,为MsX∶MsO∶mX∶mO=3∶1∶3∶1,F2为MsmXX(XXY'型)∶MsmXO(XY'型)∶mmXX(雌)∶mmXO(致死)=3∶1∶3∶1;分析可知F1至F2,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至1/4,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1/3增至3/7,C正确,D错误。
2.(2022全国乙,6,6分)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 C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这表明芦花为显性性状,且芦花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正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芦花♀)×ZbZb(非芦花♂)→ZBZb(芦花♂)∶ZbW(非芦花♀)=1∶1,反交组合的亲子代为ZbW(非芦花♀)×ZBZB(芦花♂)→ZBZb(芦花♂)、ZBW(芦花♀),A、B正确;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ZBZb×ZBW),所产雌鸡有芦花(ZBW)和非芦花(ZbW)两种类型,C错误;正交组合的子代中芦花鸡均为雄性,非芦花鸡均为雌性,D正确。
3.(2022河北,7,2分)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 红眼(♀) × 奶油眼(♂)
F1 红眼(♀∶♂=1∶1)
F2 红眼(♀) 红眼(♂) 伊红眼(♂) 奶油眼(♂)
8 ∶ 4 ∶ 3 ∶ 1
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答案 D 由亲本红眼果蝇和奶油眼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只有红眼果蝇(“有中生无”),以及F1互交得到的F2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红眼为显性性状;F2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形,说明F1雌雄果蝇为双杂合子,且眼色性状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正确。F2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一对等位基因(设为B/b)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图示遗传实验可推知,P为红眼雌蝇(AAXBXB)×奶油眼雄蝇(aaXbY),F1为红眼(AaXBXb、AaXBY),F2为红眼雌蝇(__XBX_)、红眼雄蝇(__XBY)、伊红眼雄蝇(A_XbY)、奶油眼雄蝇(aaXbY),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__XBX_)共6种,B正确。综上可推知,携带XB(__XB_)即为红眼,携带A且不携带XB(A_XbXb和A_XbY)为伊红眼,只携带a和Xb(aaXbXb和aaXbY)为奶油眼;F1红眼雌蝇(AaXBXb)与F2伊红眼雄蝇(1/3AAXbY、2/3AaXbY)杂交,后代中aa占1/6,A_占5/6,XbXb占1/4,故得到伊红眼雌蝇(A_XbXb)的概率为5/6×1/4=5/24,C正确。F2雌蝇有6种基因型,若用基因型为XBXB的雌蝇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则后代全为红眼,D错误。
疑难突破 由于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的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考虑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F1雄蝇中不会出现红眼性状,故可推测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2021全国甲,5,6分)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答案 A 设翅型由基因A、a控制,体色由基因B、b控制,眼色由基因D、d控制。依据题意可知,眼色属于伴性遗传,翅型和体色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依据图示分析可知杂交后代中长翅∶残翅≈3∶1,已知翅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由此可推测亲本果蝇M、N都是杂合子,有关翅型的基因型都为Aa。杂交后代中灰体∶黑檀体≈1∶1,且体色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灰体为显性性状,由此可推测果蝇N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果蝇M表现为黑檀体,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依据以上分析可知,B、C、D正确。杂交后代中白眼∶红眼≈1∶1,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N为红眼,推测果蝇M、N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可能,即XDY(果蝇N)×XdXd(果蝇M)或XDXd(果蝇N)×XdY(果蝇M),故果蝇M可能为白眼杂合体雌蝇,也可能为白眼杂合体雄蝇,A错误。
5.(2022浙江1月选考,28,10分)(10分)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受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翅和小翅受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1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研究遗传机制,以纯合个体为材料进行了杂交实验,各组合重复多次,结果如表。
杂交
组合
P
F1
♀
♂
♀
♂
甲
星眼正常翅
正常眼小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正常翅
乙
正常眼小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小翅
丙
正常眼小翅
正常眼
正常翅
正常眼
正常翅
正常眼小翅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考虑A、a和B、b 两对基因,它们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 。组合甲中母本的基因型为 。果蝇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杂交实验中,为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统计,在子代处于蛹期时将亲本 。
(2)若组合乙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则F2中星眼小翅雌果蝇占 。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影响性别,如XYY或XO为雄性,XXY为雌性。若发现组合甲F1中有1只非整倍体星眼小翅雄果蝇,原因是母本产生了不含 的配子。
(3)若有一个由星眼正常翅雌、雄果蝇和正常眼小翅雌、雄果蝇组成的群体,群体中个体均为纯合子。该群体中的雌雄果蝇为亲本,随机交配产生F1,F1中正常眼小翅雌果蝇占21/200、星眼小翅雄果蝇占49/200,则可推知亲本雄果蝇中星眼正常翅占 。
(4)写出以组合丙F1的雌雄果蝇为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
答案 (1)自由组合定律 AAXBXB 移除 (2)3/16 X染色体 (3)7/10 (4)
解析 (1)已知甲、乙、丙杂交组合中的亲本均为纯合个体,根据星眼和正常眼杂交得到的子代全为星眼,可判断控制星眼和正常眼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星眼为显性性状;根据乙、丙杂交组合中正常翅和小翅杂交得到的子代雌、雄表型不同,可判断控制正常翅和小翅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翅为显性性状;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组合甲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果蝇的成虫和蛹容易区分,若子代从蛹变为成虫,其会和亲代混杂在一起造成统计困难,因此应在子代处于蛹期时将亲本移除。(2)组合乙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星眼小翅雌果蝇(A_XbXb)所占比例为3/4×1/4=3/16。组合甲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产生了1只非整倍体星眼小翅雄果蝇,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bO,原因是母本产生了不含X染色体的配子。(3)该纯合亲本群体中,雌性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雄性基因型为AAXBY和aaXbY;设雌性中aaXbXb占m,设雄性中AAXBY占n,则雄性中aaXbY占1-n;aaXbXb和AAXBY杂交产生星眼小翅雄果蝇占49/200,则m×n×1/2=49/200;aaXbXb和aaXbY杂交产生正常眼小翅雌果蝇占21/200,则m×(1-n)×1/2=21/200;综合计算可得出m=n=7/10。(4)组合丙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遗传图解详见答案。
6.(2022山东,22,16分)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1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 。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
(2)用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 。
(3)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
(4)若果蝇无眼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是由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且该对等位基因的长度已知。利用PCR及电泳技术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只以Ⅱ-3为材料,用1对合适的引物仅扩增控制该对性状的完整基因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通过电泳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理由是
。
答案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 3/8 (2)不能 无论正常眼是显性还是隐性,子代雌雄果蝇中正常眼与无眼的比例均为1∶1 (3)Ⅱ-2(或Ⅱ-1;或Ⅱ-4)与Ⅱ-3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 若子代全为正常眼果蝇,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代出现无眼雌果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代无眼果蝇全为雄性,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4)不能 无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PCR产物电泳后都仅出现一个条带,且对应的均为正常眼基因的长度
解析 (1)Ⅰ-2为无眼雄果蝇,但子代雌果蝇Ⅱ-1、Ⅱ-2均为正常眼,可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Ⅰ-3为无眼雄果蝇,但子代雄果蝇Ⅱ-3为正常眼,可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设为A/a)位于X染色体上,则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以正常眼雌果蝇(XAX_)与无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Ⅲ-1的基因型为XAY,Ⅲ-2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两者杂交,卵细胞基因型为3/4XA、1/4Xa,精子基因型为1/2XA、1/2Y,故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XAY)的概率为3/4×1/2=3/8。(2)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有三种可能:①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XaY,Ⅱ-1的基因型为XAXa;②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aa,Ⅱ-1的基因型为Aa;③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Aa,Ⅱ-1的基因型为aa。分析可知,三种情况下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的大量子代中雌性和雄性中正常眼∶无眼均为1∶1,故不能以此判断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可以确定,且不同遗传方式的遗传结果不同,故可通过一次杂交判断其遗传方式:①若无眼性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后代雌果蝇均为正常眼、雄果蝇有正常眼和无眼(即子代无眼果蝇全为雄性);②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中雌、雄果蝇中均有正常眼和无眼(即子代出现无眼雌果蝇);③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正常眼(即子代不出现无眼果蝇)。Ⅱ-1或Ⅱ-4与Ⅱ-3果蝇杂交同理。(4)结合第(3)小题分析可知,三种情况下Ⅱ-3(正常眼)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a和aa,其中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时,Ⅱ-3(Aa)的电泳结果为两条带,但无眼性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时,电泳结果均只有1条正常眼基因(XA或a)的条带,故不能通过电泳结果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
7.(2022海南,18,12分)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体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第二隐性灰卵
a
12号
第二多星纹
b
12号
抗浓核病
d
15号
幼蚕巧克力色
e
Z
(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 。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
(3)正常情况下,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 条W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 。
(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 (1)伴性遗传 (2)a基因 (3)28 0或2
(4)DdZEZE (5)实验思路:选用不同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有鳞毛雌性×无鳞毛雄性,反交:有鳞毛雄性×无鳞毛雌性。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代表型一致,且与性别无关,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若正反交子代表型不一致,一组子代雌雄个体各为一种性状,另一组子代雌雄个体性状相同,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子代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
解析 (1)决定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2)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基因与b基因均位于1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3)正常情况下,家蚕(2n=56)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28条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雌家蚕(ZW)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0或2条W染色体。(4)不抗浓核病黑色雄蚕(D_ZEZ_)与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则该雄蚕体色基因型为ZEZE,后代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蚕不抗浓核病的基因型为Dd,故该雄蚕基因型为DdZEZE。(5)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常选用雌雄个体为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详见答案。
8.(2021全国乙,32,10分)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 ,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 。
答案 (1)
(2)3∶1∶3∶1 3/16
解析 (1)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子一代雌果蝇(XAXa)与亲代雄果蝇(XaY)果蝇杂交,即可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遗传图解见答案。(2)黄体残翅雌果蝇(XaXabb)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杂交,F1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Bb、雄果蝇基因型为XaYB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果蝇中长翅∶残翅=3∶1、灰体∶黄体=1∶1,故F2中灰体长翅果蝇(1/2×3/4)∶灰体残翅果蝇(1/2×1/4)∶黄体长翅(1/2×3/4)∶黄体残翅(1/2×1/4)=3∶1∶3∶1。F2中灰体雌果蝇占1/4,故F2中灰体长翅雌果蝇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
9.(2021浙江1月选考,24,2分)小家鼠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尾变成弯曲尾。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表。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杂交
组合
P
F1
雌
雄
雌
雄
①
弯曲尾
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②
弯曲尾
弯曲尾
全部弯曲尾
1/2弯曲尾,1/2正常尾
③
弯曲尾
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4/5弯曲尾,1/5正常尾
注:F1中雌雄个体数相同
A.4/7 B.5/9 C.5/18 D.10/19
答案 B 根据上述分析,可设小家鼠的尾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①②③组杂交组合分别为:①XAXa×XaY→XAXa、XaXa、XAY、XaY;②XAXa×XAY→XAXA、XAXa、XAY、XaY;③(XAXA、XAXa)×XaY→XAXa、XaXa、XAY、XaY。根据第③组子代比例可知,第③组雌性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XA∶Xa=4∶1;第①组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比例为XA∶Xa∶Y=1∶1∶2。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F2中雌性弯曲尾(XAXA、XAXa)个体所占比例为14×45+14×15+14×45=920,F2中雌性弯曲尾杂合子(XAXa)所占比例为14×15+14×45=520,综上所述,F2中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20÷920=59。
4.(2021辽宁,20,3分)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中此条染色体仍是失活的。雄性小鼠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甲乙杂交产生F1,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
B.F1中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相同
D.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1/16
答案 ABD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甲为发红色荧光雄鼠(XRY),其与发绿色荧光的雌鼠(XGX)乙杂交得到F1,F1中基因型有XRXG、XRX、XGY、XY,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小鼠是多细胞生物,在每个细胞中失活情况不同。F1个体中发出红色荧光的小鼠一定是雌鼠,A正确;基因型为XRXG的小鼠有的细胞中XR染色体失活,表现为发出绿色荧光,有的细胞中XG染色体失活,表现为发出红色荧光,所以该小鼠个体同时发出红绿荧光,其在F1中所占比例为1/4,B正确;只发出红色荧光的小鼠,发光的细胞是随机的,C错误;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雌配子为XR∶XG∶X=2∶1∶1,雄配子为XG∶X∶Y=1∶1∶2,只发出一种荧光的小鼠基因型有XGX、XRX、XGY、XRY、XGXG,概率为1/4×1/4×2+1/2×1/4+1/4×1/2+1/2×1/2+1/4×1/4=11/16,D正确。
10.(2021山东,6,2分)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
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2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
答案 D 设控制星眼和圆眼的基因为A/a,控制缺刻翅和正常翅的基因为B/b。根据题意可知星眼果蝇和星眼果蝇杂交的后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说明星眼为显性性状,圆眼为隐性性状,且基因型AA致死。由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可知,后代雌性有两种表现型,因此亲本雄性的表现型必然是隐性性状,亲本雌性必然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而子代的雄性基因型为XBY和XbY,由于子代雄性只有正常翅,因此基因型XBY致死。由于基因型AA、XBY致死,因此亲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中星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星眼缺刻翅果蝇(AaXBXb)所占的比例为2/3×1/3=2/9,圆眼正常翅果蝇(aaXbXb、aaXbY)所占的比例为1/3×2/3=2/9,A正确;由于基因型AA致死,因此F1中雌性果蝇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bXb,所占比例为1/3×1/2=1/6,B正确;F1中雄性果蝇存在一半致死,而雌性果蝇无致死,因此F1中雌性果蝇的数量是雄性果蝇的2倍,C正确;F1中XBXb∶XbXb∶XbY=1∶1∶1,因此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5,D错误。
11.(2021山东,17,3分)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型为XYS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鼠杂交得F1,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则F2小鼠中雌雄比例可能为( )
A.4∶3 B.3∶4
C.8∶3 D.7∶8
答案 ABD Y染色体上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故雄性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YS、XXS和XSY。若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XYS,则F1小鼠基因型为1/3XX(♀)、1/3XYS(♂)、1/3XY(♀)(YYS的受精卵不发育),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F2受精卵的基因型为3/4×1/2XX(♀)、1/4×1/2XY(♀)、3/4×1/2XYS(♂)、1/4×1/2YYS(死亡),F2中雌雄比例为4∶3,A正确;若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XSY,则F1小鼠基因型为1/3XSY(♂)、1/3XXS(♂)和1/3XY(♀)(YY的受精卵不发育),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F2受精卵的基因型为1/4×1/2XX(♀)、(1/4×1/2+1/4×1/2)XY(♀)、1/2×1/2XXS(♂)、1/2×1/2XSY(♂)、1/4×1/2YY(死亡),F2中雌雄比例为3∶4,B正确;若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XXS,则F1小鼠基因型为1/4XX(♀)、1/4XY(♀)、1/4XXS(♂)和1/4XSY(♂),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F2受精卵的基因型为3/4×1/4XX(♀)、(1/4×1/4+3/4×1/4)XY(♀)、3/4×1/2XXS(♂)、1/4×1/2XSY(♂)、1/4×1/4YY(死亡),F2中雌雄比例为7∶8,D正确。
12.(2019课标全国Ⅰ,5,6分)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 C 本题借助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试题融合了伴性遗传、致死现象等知识,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演绎与推理要素的考查。因含Xb的花粉不育,故不可能出现窄叶雌株(XbXb),A正确;宽叶雌株(XBXB、XBXb)与宽叶雄株(XBY)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宽叶雌株、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B正确;宽叶雌株(XBXB、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只有含Y的花粉可育,子代无雌株,C错误;子代雄株的叶形基因只来自母本,子代雄株全为宽叶,说明母本(亲本雌株)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13.(2017课标全国Ⅰ,6,6分)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首先判断亲本中雌、雄长翅果蝇控制长、残翅相关的基因型均为Bb,所以F1雄蝇中残翅的概率为1/4,而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故F1雄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可知F1雄蝇从母本得到白眼基因Xr的概率是1/2,由此可判断亲本中雌果蝇控制眼色相关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亲本雄果蝇(白眼)的基因型为Xr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B_)雄蝇的概率=3/4×1/2=3/8,B错误;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均为1/2,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bbXrXr)可产生基因型为bXr的极体和卵细胞,D正确。
14.(2016课标全国Ⅱ,6,6分)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 D 本题借助果蝇杂交实验,结合致死现象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考查学生对特殊情况下杂交实验现象的把握和理解。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GXg、Xg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GXg、XgXg、XGY、Xg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G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由此可推测G基因纯合时致死。
15.(2014安徽理综,5,6分)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杂交1 ♂甲 × 乙♀
雌雄均为褐色眼 杂交2 ♀甲 × 乙♂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 B 根据杂交1和杂交2的结果可推知,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中必定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题干可判断,A、D错误;若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C中的AAZbZb和aaZBW,则其子代雌雄个体眼色表现不同,与题中杂交1子代的结果不相符,C错误;故B正确。
16.(2013山东理综,5,4分)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