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
讲解部分PPT16
_1
讲解
部分
PPT16
高考政治,第七部分逻辑与思维专题十六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考点一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一、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特征:整体性、动态性。温馨提示: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和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是对立统一的。,2.分析与综合1)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2)综合的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二、理解质量互变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1)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2.把握适度原则1)适度的含义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度的意义: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易混易错: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2)掌握适度原则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三、推动认识发展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的含义: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的含义: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关系: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温馨提示: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感性具体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特点: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含义: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重要环节:分离(起始环节)、提纯(关键环节)、简略化(表述结果环节)、理想化(特殊形式)。特点: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3)思维具体含义: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特点: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地位: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易混易错: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考点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一、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1.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与特征1)含义: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2)条件: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3)特征: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4)创新思维“新”的表现,归纳总结:2.联想思维1)含义: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2)特征:跨越的联结性、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3)方法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二、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发散思维含义: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特征: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方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2)聚合思维含义: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特征: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功能:它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3)辩证认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1)含义: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2)逆向思维的主要路径:结构反转、状态反转、功能反转、因果反转。,3)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我们只有掌握了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合理有效地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正反补充有利于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产生创新性成果。,三、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1.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2)表现:“先知先觉”。3)特征: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2.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1)方法: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2)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3)意义: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培养超前意识,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知能一正确把握辩证分合1.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特征,2.全面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知能二理解质量互变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2.准确把握适度原则1)要“得中”而处之。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2)又不能局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特定的质时,就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量的变化,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3)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知能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议题 冬奥会开幕式:小火炬 深思维 大格局生活情境: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与激情。最让人难忘的,便是主火炬点燃的时刻。一说到奥运会主火炬,人们脑海中想到的首先就是一团熊熊烈火,不管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神来一箭,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观众已习惯了放在主火炬台上的“大火”。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一分钟,它都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不同于以往的盛大与恢弘,本次奥运主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奥运史上全新的一幕。/全部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构成了火炬台。经,过火炬手的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搭乘着这朵雪花升起在鸟巢中央,原来这就是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中间的火炬火苗虽然小,但是所有国家将它围在中央,共同保卫这个和平的火焰。/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代替“大火”,清晰地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生动地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北京冬奥之火点燃方式的创新之处。(6分)设问拆解:逻辑与思维的知识知识范围较大,需要结合材料缩小知识范围,确定具体知识。“阐述”说明类非选择题明确主体、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北京冬奥之火+点燃方式+创新之处主题“一起向未来”。材料分层:点明主题,强调以往奥运会的主火炬是“大火”,会造成资源浪费。指出本次奥运会主火炬与以往的不同。讲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台与主火炬的形式。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蕴含着深远意义。,材料解读:中“习惯了放在主火炬台上的大火”体现了正向思维的局限性。中“不同于以往的盛大与恢弘”+“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方式与往届截然不同体现了逆向思维的运用。中“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可联系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中“共同保卫这个和平的火焰”蕴含了世界人民对美与和平的期盼。“清晰地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可联系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突破正向思维的局限性,巧妙运用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采用区别于以往的方式点燃和展现主火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采用低碳环保的“微火”点火设计,实现了简约之后的更精彩。通过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选用雪花、橄榄枝等元素,生动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体现了世界人民对美与和平的期盼。,创新点拨一份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例(2022山东济宁期末质检,18)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为此,某校高二10班学生以“市当前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对策”为题开展了问卷调查,请你参与其中。【调查问卷】1.你在就业中遇到过哪些歧视?(可多选)A.性别B.年龄C.D.E.,2.你是否了解关于就业歧视的相关法规?A.是B.否3.如果遇到就业歧视你会如何处理?(可多选)A.无奈,继续找别的单位B.跟对方申辩C.找有关部门反映D.起诉维权4.,2.你是否了解关于就业歧视的相关法规?3.如果遇到了就业歧视你会如何处理?(可多选),【调查结果】1.你在就业中遇到过哪些歧视?(可多选),【调查建议】让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本报告提出四条建议:(1);(2);(3);(4)劳动者要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维权。(1)请你帮助该班同学完善问卷中“你在就业中遇到过哪些歧视”的调查内容,并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简要说明得到上述结果的思维过程。(9分)(2)结合问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补充完整调查建议。(6分),试题特点:1.本题以开展问卷调查为背景,试题情境新颖。2.本题设问要求补充调查问卷内容并说明思维过程,设问前后联系紧密;要求学生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补充完整调查建议,考查学生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3.将逻辑与法律结合,设计巧妙。,探究路径:(1)第一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可以从户籍、学历、毕业院校、婚育状况等方面完成问卷。第二小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第一小问作答结果,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思维分析确定问卷调查内容的思维过程。(2)本问属于建议类试题,具有开放性,可以紧扣“让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话题,分别从企业、政府、用人单位等主体入手,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