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地球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
吐鲁番盆地地处新疆东部,属于天山山间凹陷盆地。火焰山呈东西向分布于盆地中间,将盆地分为南、北两个盆地。盆地内年降水量约16 mm,年蒸发量高达3 000 mm。下图为吐鲁番北部盆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该盆地径流带水分亏损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
A.蒸腾 B.下渗 C.蒸发 D.排泄
答案 C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蒸腾导致的水分亏损较少,A错误;图示中盆地地下深处有隔水层,下渗亏损极少,B错误;据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年蒸发量高达3 000mm,蒸发量大,C正确;地下水排泄出地表后并没有流出盆地,D错误。
易混易错
本题易错误选择D项,原因在于不理解“亏损”的内涵。这里的亏损指径流输出后不再位于盆地内。
2.吐鲁番北部盆地,地下径流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段陷落带之上,径流主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补给量大,地下水从排泄带转为地表水量大,因此夏季地下径流循环最为活跃,B正确。
红碱淖地区位于陕北毛乌素沙地,降水集中于夏季,湖泊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每年3—4月最高,7—9月最低,近年来湖泊萎缩明显。下图示意该地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图例1、2、3分别表示地下水等水位线、季节性河流、地下水流向。等水位线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答案 C 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气降水对湖泊补给少,A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冬季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补给少,B错误;根据图示,湖泊周围地下水位均高于湖区地下水位,判断地下水流向湖泊,C正确;毛乌素沙地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地表径流的补给量小,D错误。
易混易错
本题易错选A或B项。原因在于受材料“降水集中于夏季”“3—4月最高”的影响,忽略了毛乌素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稀少。
4.影响该湖最低水位出现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 ②流域截流径流
③蒸发 ④引用湖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由材料可知,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但7—9月(夏季)却是湖泊水位最低的时段,说明夏季该地的多数降水并未经河流汇入湖泊,而是在地表径流环节“损耗”,因此降水不是影响该湖在夏季出现最低水位的主要因素,①错;结合该地气候干旱、夏季炎热、蒸发旺盛且此时农作物需水量大,该湖周边地区大量截留河流水灌溉,共同造成该地夏季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②③对;湖水为咸水湖,不能引湖水灌溉,④错。B正确。
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水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径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导致图中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下垫面 D.外排量
答案 C 图中传统开发模式因下垫面为硬化路面,下渗量小,径流量峰值较大;低影响开发模式因改变了下垫面性质,下渗量和集蓄利用量大,径流量峰值较小,与开发前接近。
6.对城市补水下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 )
A.雨水罐 B.蓄水池
C.渗透砖 D.下凹绿地
答案 D 对城市补水下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既增加下渗量又能提高下渗水利用率的下凹绿地。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降低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获量有较大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为( )
答案 A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会异常升高。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上升气流增强,下沉气流减弱;西部水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下沉气流增强。
8.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
A.分布纬度范围扩大
B.分布纬度位置不变
C.渔获量相对增加
D.渔获量相对减少
答案 C 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的纬度范围变小;分布的纬度位置低纬略有上升,高纬略有下降;单位渔区面积渔获量,厄尔尼诺年每天约1—2.1吨,拉尼娜年每天约1.3—4.6吨,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
名师点睛
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着表层海水运动的速度,拉尼娜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其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增大,导致东南信风增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拉尼娜现象引起亚洲东部地区西北风势力增强,冬季气温偏低,受离岸风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某研究人员收集了中南半岛水文气象资料、流域水系图以及行政区划图等,经综合考虑,对中南半岛水资源分区,共划分出7个一级区(如图)、17个二级区和138个三级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对中南半岛水资源进行划分分区,主要是为了 ( )
A.跨流域国际调水 B.预防洪涝灾害
C.高效开发利用水 D.开辟国际航运
答案 C 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分区,利于依据区域水资源制定发展方向,即目的是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跨流域国际调水主要受国与国之间水资源供需状况影响,洪涝灾害与地势高低、降水、排水等因素有关,国际航运主要受国与国之间河流径流量、落差、需求影响,均与水资源分区关系不大。
10.图示7个一级区的划分,反映该研究人员在划分时主要考虑的是( )
①流域水系 ②年降水总量
③地形类型 ④地理区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图示一级区以水系为单元,则主要考虑了流域水系、流域范围(地理区域)两个要素,故C正确。
下图示意2019年11月17日至2020年3月16日我国某河流某垂直断面处的径流量和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2019年12月8日前后几日,该河流垂直断面下游可能出现( )
A.河床干涸 B.水量骤增
C.河面封冻 D.含沙量骤增
答案 C 图示12月8日前后,虚线下降(径流量变少)、实线上升(水位升高),可能是下游河面封冻、上游来水难以下泄所致。
12.2020年3月14日前2~3日,该河流径流量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河道变宽 B.降水增多
C.地势变陡 D.冰凌消融
答案 D 图示3月14日前2~3日,虚线上升、实线下降,说明径流量增大,但水位下降;可能是大量冰凌消融,水体快速下泄所致。降水增多水位应上升;几日内河道宽窄、地势陡缓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名师点睛
冰凌是水在0℃或低于0℃时凝结成的固体冰,积冰为凌。
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间,但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海水深度,海水密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海水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影响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盐度 B.潮汐 C.洋流 D.纬度
答案 D 由图可知,该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60°S地区增大,由此推测表层海水密度差异主要与纬度相关,纬度越高,太阳辐射减弱,温度降低,密度越大,故选D。
14.与图中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密度偏高,其主要原因是甲海域( )
A.洋流影响、海水涨落
B.波浪汹涌、风暴潮多
C.压力大、温度低
D.盐度大、温度高
答案 C 由图可知,甲海域海水深度4 000米左右,乙海域海水深度不足1 000米,由于甲处于深海,其海水压力更大,且温度更低,因此密度更大,C正确,D错误;甲海域位于深海,受到洋流及风暴潮的影响相对较小,A、B错误。
名师点睛
从水平方向看,海水密度受纬度(温度)等影响,从垂直方向看,海水密度受水压等影响。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直接影响海水密度。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与研究。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
比较图中甲海域与乙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 差异:甲海域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输送的热量少。原因:甲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甲海域位于日本附近,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位于加利福尼亚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秦岭主峰拔仙台附近区域因地质时期冰川活动遗留大量砾石堆,堆积体远看形如冰川分布,被称为石冰川。石冰川堆积层下的水流被称为暗流,水量丰富,石冰川在暗流的影响下保持微弱下滑,在夏季与冬季滑动较为显著。下图示意拔仙台附近区域石冰川分布。
(1)指出该区域石冰川堆积层下暗流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
(2)简述该区域石冰川分布与地形的关系。(4分)
(3)分析该区域石冰川堆积层下暗流水量丰富的原因。(6分)
(4)说明该区域石冰川在冬、夏季向下滑动较为显著的原因。(4分)
答案 (1)湖泊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2分)
(2)多分布于海拔3 000m以上的山谷(或冰川槽谷区);(2分)沿谷地呈条带状延伸。(2分)
(3)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海拔高,冬季积雪丰富;(部分石冰川)上游有湖泊发育,提供较稳定径流补给;位于槽谷中,集水条件好;砾石粒径大,多空隙,地表水易下渗。(每点2分,答其中三点可给6分)
(4)冬温低,暗流结冰,减小坡面摩擦力,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易下滑;(2分)夏季大气降水丰沛,暗流流量大,石冰川下滑动能增强。(2分)
解析 (1)图示有些石冰川顶部有湖泊,同时石冰川海拔高、位于秦岭主峰附近,会有降水、降雪现象,据此可分析补给水源。(2)图示石冰川呈条带状,结合分布位置的等高线数值与弯曲形态,可知其位于高山的山谷中。(3)上述问题提及补给水源较多,同时砾石堆空隙大利于地表水下渗,位于山谷中利于地下水汇集。(4)石冰川堆积层下有暗流(水),冬季结冰而摩擦力小、夏季水流大且向下流动会带动堆积体下滑。
审题指导
(3)设问的本质就是在问地下水丰富的原因,则应从补给多、易下渗、易汇集等角度分析。
(4)下滑需要动力条件(自身重力、暗流带动),同时还受堆积体与下垫面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而堆积体的自身重力不同季节基本不变,则结合冬季摩擦力、暗流水量差异分析即可。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东部的阿纳德尔河发源于山地高原,以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上游河谷狭窄,中下游河流具有平原河流的特性,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河谷被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下图为阿纳德尔河中下游流域示意图。
(1)分析阿纳德尔河中下游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
(2)推测阿纳德尔溺谷的形成过程。
(3)阿纳德尔溺谷形成后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涝发生频率出现明显变化。请说明其变化特征及原因。
答案 (1)该河以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当地纬度高,融雪主要出现在春夏之交,当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因此该河春夏流量大;冬半年,气温低,受大陆性气团影响,融雪和降水少,河流流量小。
(2)前期,阿纳德尔河河口地区地势高,河流下蚀形成V形河谷;后期,河口地区地壳下沉,河口河谷被海水淹没形成溺谷。
(3)变化特征:洪涝发生频率上升。原因:溺谷形成后期,地壳下沉,中下游河段水位与海平面落差减小,流速较慢,排洪不畅;形成的阿纳德尔溺谷口大内小,涌潮现象明显,潮流水位升高,对河水的顶托作用增强。
解析 (1)该河流以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纬度偏高,回温时间漫长,所以在春夏交际时才会有融雪;该地区东临太平洋,夏季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带来较多降水,所以阿纳德尔河中下游的流量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节,该地区温度低,且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河流流量小。
(2)“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河谷被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说明在阿纳德尔河的入海口地区地势较高,河流流速快,向下侵蚀作用强,形成V形河谷;随着河口地区地壳下沉,河口的V形河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现在的阿纳德尔溺谷。(3)河流的中下游具有平原河流的特征,且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区中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阿纳德尔溺谷形成后期,河口地壳下沉,中下游河段水位与海平面的落差变小,导致河流排水不畅;由图中可知,阿纳德尔溺谷的形状为喇叭口形,即口大内小,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涌潮,导致河口的潮流水位升高,河流水容易堆积在中下游地区,进而导致阿纳德尔河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