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_专题三第2讲.docx
下载文档

ID:3170560

大小:65.30MB

页数:3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_专题三 第2讲 专题
曲一线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1.(2018课标Ⅱ,7,4分)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 D 图中可以判断恩克斯堡岛位于70°S~80°S之间,处于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而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故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3课标Ⅱ,10,4分)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答案 C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 3.(2013课标Ⅱ,11,4分)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 D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疑难突破 本题要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判断出气候类型:一般情况,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4.(2018北京文综,7,4分)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 A 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情况,由图中北京和经度可以进行空间定位,亚欧大陆受高压系统控制,而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受低压系统控制,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应接近冬至,故A项正确。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5.(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该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D 本题主要以极地上空俯视图为背景考查经纬度的分布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根据图中经度的分布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即自西向东的方向,说明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图中所示半球为南半球。图中气压带全部向南偏移,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应该为冬至日,故答案选D项。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经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是哪一个半球,东经度是向东递增的。另外需知道不同节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二分日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上,夏至日位于赤道以北,冬至日位于赤道以南。 (2022广东,9—10,6分)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6.A 图中超强气旋生成总频数最多的区域大致位于60°N及其以北地区,其附近主要分布有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盛行西风带,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不可能影响到此纬度,A项正确。 考点二 气温与降水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2018课标Ⅰ,11,4分)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通过题干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受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 2.(2013课标Ⅱ,6,4分)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答案 C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岛局部,其东部为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从等温线的分布看东部气温低,呈闭合状,西部气温高,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 方法技巧 可以依据经纬网信息和等温线数字信息判断该地为局部小范围地区,其年均温地区差异最大达14℃以上,且为我国台湾省,东部有台湾山脉,因此断定是地形影响了气温分布。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Ⅰ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Ⅱ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3.(2016天津文综,4,4分)图Ⅱ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 C 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了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 4.(2014海南单科,4,3分)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答案 B 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故排除D选项。纬度较低,甲地各月气温变化不大,气温年较差较小,故选B项。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3安徽文综,30,4分)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 D 本题以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及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1月0℃等温线明显北移,表示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南侧是亚热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故A、C两项错误;垂直方向上,由于气候变暖,0℃等温线应向海拔较高地区偏移,B项错误;秦岭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项正确。 6.(2013安徽文综,31,4分)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 B 本题以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为背景,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能力。从图中可以分析出,0℃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该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地形为山岭;反之,0℃等温线向北凸出,表示该地为山谷,则甲地为山岭,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均趋于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C、D两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题。 7.(2014课标Ⅱ,10,4分)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内,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西南部降水丰沛,故A项正确。该岛附近西风漂流为寒流性质,故③错误;西风带内多锋面气旋活动,降水多,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故④说法错误。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0.(2013课标Ⅱ,7,4分)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A 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沿海,台湾山脉西侧,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由于地势低平,对冬季风抬升作用不明显,冬季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应是①地,故A项正确。 知识拓展 一般情况下,小范围局部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1.(2013课标Ⅱ,8,4分)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B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B项正确。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2019北京文综,3,4分)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 D 本题以“平顶山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材料给出“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这一信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选项的设置体现了从多个要素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读图中各观测点降水量分布状况和比例尺大小,可以发现较小范围内降水差异较大,结合材料信息,平顶山位于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则可以推断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条件,D项正确;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A项错误;图中各观测点并不完全是离海洋越近降水量越大,B项错误;各观测点降水量均较多,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植被覆盖率,C项错误。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下题。 13.(2015海南单科,1,3分)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14.(2015安徽文综,27,4分)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 D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吹来,为西部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5.(2015重庆文综,10,4分)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答案 C 本题考查降水的类型。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 16.(2014海南单科,5,3分)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 B 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项正确。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17.(2014天津文综,1,4分)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 A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主要是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所致。因此处于东南迎风坡的甲地年降水量最多,而处于西北背风坡的丁地年降水量最少。故选A。   读图,回答下题。 18.(2013天津文综,1,4分)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中反映甲位于山地迎风坡,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增加,并在某一高度降水量达到最大。乙位于山地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故由甲到乙,气温先降低后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故B项正确。 (2022辽宁,14—16,9分)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图6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图7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溫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据图可知 (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15.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16.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17.(2022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分)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4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17.答案  (1)位于西北(北)部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解析 (1)直接获取图1中干热风年平均日数信息,从位置、变化规律角度回答即可。 (2)围绕干热风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特点,结合材料受“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等成因,以及图2中5至6月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即可。 (3)可从大水漫灌耗水量大、会使土地积水形成湿涝,而小麦怕湿涝的矛盾出发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干热风多发时间为6月前后,可能持续期短,甚至不出现,由此可能造成没有必要的灌溉,也可能持续时间长,灌溉后持续干热造成盐碱化。 审题指导  第(2)问中的天气角度,主要包括气温、阴晴(降水)、风等方面。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 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8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9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 000米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 图8 图9 (1)依据图8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图9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6分) (3)如果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产生哪些生态效益。(6分) 18.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和冰川,其提供的水汽较多;海拔高,与5 000米高空相距较近。 (3)预防森林大火;增加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命题意图 本题以云含水量这一新概念引入设问,来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事物成因的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突出了对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1)审题指导 本题为特征描述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图,需重点关注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以及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程度和疏密程度。 解题思路 观察图8中的数值大小,结合经纬网方向,可明确数值的递变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观察图8中等降水量线的弯曲和疏密程度,发现其在有湖泊和冰川分布的区域,向低值方向弯曲,说明湖泊和冰川处的降水稍多,而且湖泊和冰川处等降水量线相对稀疏,说明这两处降水量数值变化小。 名师点拨 等值线图的分析,大多需要重点关注等值线图中的数值(包括大小范围、递变的规律、极值的分布等),还有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延伸方向和疏密程度等。等值线类事物特征描述,一般结合空间方位和图中出现的典型地物进行描述。 (2)审题指导 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对照图8和图9,根据坐标轴上的纬度值,找出云含水量峰值对应的大致区域;再根据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因素来分析。 解题思路 图9中两峰值对应的区域大致与图8中湖泊、冰川的分布区一致。根据等降水量线可判断湖泊和冰川所在地降水较多。根据大气水汽来源分析,下垫面应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当下垫面是水域(包括冰川)时,蒸发作用导致空气中含水量相对较大,所以湖泊、冰川上空云含水量表现出峰值。根据材料中“雪线高度为4 600米”,推测4 600米以上的冰川也是5 000米高度处云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名师点拨 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水域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土壤的水汽、海陆间水汽的输送。 (3)审题指导 本题难度一般,关键是抓住本区域的干旱特征,紧紧围绕生态效益来答题。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内陆,降水量较小,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地利用云含水量较高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首先可以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预防森林大火,维护生物多样性。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1、12题。 19.(2021浙江1月选考,11,2分)图中 (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0.(2021浙江1月选考,12,2分)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19.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中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培养考生的空间想象力,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甲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风向没有明显季节变化,A项错误;乙气流上升是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导致的,是热力因素,B项错误;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西南风,C项正确;丁为东南信风,对大陆西岸而言,为离岸风,不会带来充足水汽,D项错误。 20.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气候、洋流的相关知识,知识涵盖面广,要求考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图示的季节,然后分析此季节与选项中的现象是否对应。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错误;黄土高原正值雨季,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中游含沙量会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冷高压切断的季节是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图4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21—23题。 图4 21.(2021湖南,12,3分)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2.(2021湖南,13,3分)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3.(2021湖南,14,3分)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23.BAC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小海坨山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对赛事有影响的半山腰云为命题情境,考查气温与降水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体现了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21.审题指导 注意材料中“冬季”和“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及山脊线走向等信息,分析得出“冬季盛行西北风”“山脊线为东北—西南走向”。 解题思路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图中山脊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山脊线东南侧为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而山脊线东南方向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或东南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在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形成半山腰云,故B选项正确。 知识拓展 半山腰云的形成原因 当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小海坨山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脊后,空气在背风坡也就是山脊的东南侧下沉导致气温升高,当山脊东南侧出现沿山谷、山坡向上的偏南风或者东南风时,会抑制沿山坡向下运动的干暖空气,从而在背风坡上空形成悬浮逆温。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东南方向会有偏南风水汽输送,进入山谷的气流相对湿润,在爬坡抬升过程中形成半山腰地形云。 22.审题指导 解题关键点是分析得出半山腰云上下两侧气流的运动特点和性质。 解题思路 半山腰云的下部气流来自偏南风或东南风,为暖湿气流,而半山腰云的上部气流是干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峰或山脊的下沉气流,下沉后导致气温升高,因此气流是暖干性质,故A选项正确。 23.解题思路半山腰云是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因此云与气流(或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关,与气压变化无关,所以①正确,②错误;半山腰云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的水平运动对其影响不大,所以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 知识归纳 云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使水汽凝结的温度,三是要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充足的水汽、使空气冷却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核是云形成的基本条件。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图6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24—25题。 图6 24.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24—25.AA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越南沿海的“克拉香天气”为背景,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蕴含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 24.越南北部的偏东风受雷州半岛、海南岛阻挡而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则①正确;越南北部纬度高于南部而地面温度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或雨,则②正确,故A正确。越南沿海地势南北相差不大,则③错误;越南南北部均有来自海洋的气流,且南部温度高,空气湿度更大,则④错误。 25.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克拉香天气”应是暖湿气流在微风作用下遇冷凝结形成的。越南位于季风气候区,在季风强的冬季、夏季,因风力强而不易形成克拉香天气,克拉香天气应主要发生在季风转换时。由图可知,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为偏东风,应发生在冬末夏初,故A正确。 考点三  气候类型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9课标Ⅲ,6,4分)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2019课标Ⅲ,7,4分)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2019课标Ⅲ,8,4分)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答案 A D C 第1题,由“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故A项正确。 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使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增多,低洼的草地积水,大量转化为湿地,再加上冻土融化使地表产生融沉现象,也形成大面积低洼的湿地。故D项正确。 知识拓展 北极地区冻土融化过程:气候变暖使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被雨水和融水填充后成为水池、湖泊,之后湖水又会加速岸边和湖底冻土层的融化。 第3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土地蒸发量增大,再加上平地上的地表水汇流到洼地里,使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而平地上的耕地逐渐变干,从而转化为草地。故C项正确。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6课标Ⅲ,10,4分)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带及读图分析能力。经历三次冰期的果洛山应该最早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其次是经历两次冰期的雪宝顶,太白山最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 疑难突破 经历三次冰期,说明在三次冰期,该山高度都超过了终年积雪高度;同理,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该山只在最后一次冰期期间高度才超过终年积雪高度;则可得出结论,山峰经历冰期次数越多,说明该山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越早。 5.(2016课标Ⅲ,11,4分)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带。读图可知,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应该有过冰川。没有现代冰川发育,应该是气温升高,雪线升高所致,B项正确;点苍山位于抬升带,海拔不会更低,D项错误;日照长短与有无现代冰川发育关系不大,A项错误;植被对雪线影响不大,C项错误。 疑难突破 首先从图中可判断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而“无现代冰川”,说明冰川融化了,原因只能从气温方面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2016课标Ⅱ,6,4分)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答案 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温度与海拔有关;山地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因此降水量与海拔有关;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较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厚度大,因此积雪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7.(2016课标Ⅱ,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 D 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大风影响,冻害高发。 8.(2016课标Ⅱ,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C 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9.(2018天津文综,5,4分)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答案 D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水域面积的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A项错误;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湖水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气候及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改变,C项错误。 易错警示 高山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径流量增多,但这指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河流水量变化状况,该题表示的是多年变化情况,学生盲目利用原理易错选B项。 10.(2018天津文综,6,4分)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 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海拔会相应降低,A项错误;海平面上升是因为海水热膨胀和极冰融化,故两者均可以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依据,B、C项错误。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1.(2017天津文综,10,4分)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 由图可知,陆面和海面增温趋缓;近十几年来海平面变化曲线斜率与以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故可判断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上升速度相差不大;仅凭图中三个火山喷发事件出现的主要年份,无法判断火山喷发的频率变化,故选B。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2.(2017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 D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13.(2016浙江文综,1,4分)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升,故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项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北移说明气温上升,南移说明气温下降是关键。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2015海南单科,13,3分)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A 从材料中“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条件的是蒙古高原。 15.(2015海南单科,14,3分)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 B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甲 乙 16.(2015浙江文综,3,4分)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答案 D 北纬30°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地自然景观中有荒漠、绿洲,对应的是④;乙地自然景观图中有雪山、冰川,属于高山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较低,对应的是③。故选D。 17.(2015浙江文综,4,4分)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 D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高山气候,乙地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