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_习题部分word-0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习题 部分 word 07 第七 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 时代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基础集训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023届辽宁名校联盟10月联考,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  ) A.推翻国民政府  B.驱逐西方列强 C.巩固人民政权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答案 C 2.(2021河北,10,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 A 3.(2023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9月测试,7)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 A.召开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实施“大跃进” B.统一全国财经 参加日内瓦会议 C.实施“一五”计划 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C 4.(2019课标Ⅰ,31,4分)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 D 5.(2022天津河西区二模,7)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D.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 答案 B 6.(2022北京海淀一模,10)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在向亚非会议提交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对这次发言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为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创造条件 ③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④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7.(2022海南,8,3分)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答案 C 8.(2019江苏单科,12,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答案 B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023届湖北九师联盟10月联考,9)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同年,刘少奇在谈到私营企业问题时明确指出:“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些思想的提出旨在(  ) A.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答案 B 2.(2021广东,10,3分)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答案 A 3.(2021湖南,11,3分)下表所列活动(  )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 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 8月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 1月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 12月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答案 A 4.(2020江苏单科,13,3分)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答案 C 5.(2023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1)1964年4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有关这一举措,评述正确的是(  ) 工业过于集中。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提高国防能力,改善工业布局 D.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答案 C 6.(2019海南单科,12,2分)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答案 B 7.(2021江苏,10,3分)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答案 B 8.(2022江苏,11,3分)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挂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答案 A 9.(2022北京昌平二模,9)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又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 A.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C.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答案 B 考点三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023届湖北三校联考,24)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公报有以下内容:“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七千人大会 答案 B 2.(2022辽宁沈阳二模,10)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依据之前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设备建厂并销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政策的转变   B.中美建交的便利 C.营销策略的成功   D.人民群众的需求 答案 A 3.(2021福建,10,3分)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  ) 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 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 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答案 D 4.(2022浙江6月选考,15,2分)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答案 D 5.(2022山东,8,3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 D 6.(2023届福建漳州一模,1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全会(  ) A.注重扩大企业自主权 B.决定彻底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C.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 D.要求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7.(2022天津河西区期中,13)这一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该决议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答案 C 8.(2022北京东城二模,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  ) 时间 条文及修正 1982年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93年 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 1999年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 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④法律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9.(2023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3)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国内生 产总值 (单位: 亿元) 粮食 产量 (单位: 万吨) 货物出口 总额 (单位: 亿美元) 货物进口 总额 (单位: 亿美元) 1978年 3545 30 477 98 109 1985年 9016 37 911 274 423 1990年 18 668 44 626 621 534 2012年 518 942 58 958 20 487 1818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B 综合集训 知能一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1.(2023届河北沧州开学考,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  ) 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D.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答案 C 2.(2018课标Ⅰ,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D 3.[2023届湖北七市(州)联考,9]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的社会主义类型,不同于资产阶级类型。我们的宪法,就是比他们革命时期的宪法也进步得多。”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突出体现在(  ) A.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等充分权利 B.人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 C.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自治区 答案 C 4.(2022北京,9,3分)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 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 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 A 5.(2018课标Ⅱ,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 6.(2022海南诊断,8)上海大隆机器厂公私合营后,资金利润率由1953年的11.8%上升到1957年的25.57%,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1953年的1896元增加到1957年的6203万元。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资本家工作热情提高 C.国家资本主义的推行 D.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 答案 D 7.(2021全国乙,31,4分)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下表所示。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 工人 劳动 农民 转业 军人 个体劳 动者及 一般市民 学生 资本家 上海 35.52 12.95 2.69 18.75 16.08 5.94 天津 39.13 14.27 3.27 12.29 19.44 3.70 陕西 26.26 27.99 8.32 8.67 22.95 0.52 新疆 16.16 25.47 23.19 18.18 19.05 0.23 据上表可知(  )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答案 A 8.(2021全国甲,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 国别总 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 人民民 主国家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其中: 苏联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 西方 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其中:西 方国家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8分) 答案 (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知能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2023届吉林一模,15)1952年4月,中央政府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代表团回国后,在各自所在县乡作报告,代表团成员们向人们宣传了一幅苏联“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图景。这种宣传(  ) A.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变革 B.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C.有力地展示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 D.巩固了农村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 答案 A 2.(2020海南,12,2分) 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农民净货币 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 收入(亿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上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答案 C 3.(2021辽宁,10,3分)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答案 A 4.(2020天津,8,3分)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答案 C 5.(2021全国甲,31,4分)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知能三 全面认识经济体制改革 1.(2021江苏,12,3分)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 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2.(2019课标Ⅱ,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3.(2020课标Ⅲ,31,4分)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答案 A 4.(2020课标Ⅰ,31,4分)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答案 D 5.(2023届河北省级联测,10)下表为我国某一时期的经济数据表,其变动是由于当时我国(  ) 年份 产值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28.2 47.9 23.9 1984年 32.1 43.1 24.8 A.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城市经济活力的凸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答案 C 6.(2022全国乙,31,4分) 上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 B 7.(2022全国甲,31,4分) 上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答案 B 8.(2018课标Ⅲ,31,4分)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 输业 商、饮、 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 A 9.(2022山东,9,3分)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答案 D 10.(2021海南,13,2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答案 A 知能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1.(2018北京文综,19,4分)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 A 2.(2019海南单科,11,2分)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答案 D 3.(2022广东,10,3分)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了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B 4.(2021山东,8,3分)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  )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答案 D 5.(2019北京文综,19,4分)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 B 6.(2023届河南百校9月联考,16)1980年,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由此可见,中国政府(  ) A.坚定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走上反对霸权主义的道路 D.科学判断国际战争与和平问题 答案 B 7.(2023届河北唐山摸底,10)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累计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 (  )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 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C 8.(2020课标Ⅰ,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答案 (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因: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 (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 知能五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发展阶段 1.(2020课标Ⅱ,31,4分)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答案 B 2.(2023届河北百校9月联考,10)据统计,“七五”计划期间(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  ) A.改革开放的有效推进 B.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C.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答案 A 3.(2023届河北沧州摸底,10)下图为1977—1990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趋势。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 D.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答案 D 4.(2022湖北,10,3分)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答案 C 5.(2022海南,9,3分)下图中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国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全球经济增长的五大贡献国,1980—2019年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计算) A.体制机制创新  B.生产要素增加 C.产业结构优化  D.信息技术推动 答案 A 6.(2020江苏单科,22,14分)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 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5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