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部分
word
09
第九
单元
走向
整体
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
第九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基础集训
考点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
1.(2021福建,12,3分)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 A
2.(2021浙江6月选考,17,2分)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答案 A
3.(2022北京海淀一模,12)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答案 A
4.(2023届湖南三湘联考,13)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系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的界限,从而使质疑与实验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两大利器。该学者意在说明,地理大发现( )
A.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D.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答案 A
5.(2023届广东六校联考一,11)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之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海”的理解相对准确的是( )
A.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不是很重要
B.近代以来地中海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
C.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
D.近代以来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
答案 D
6.(2023届浙江开学考,18)读下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
①大帆船贸易有利于中国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
②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经营
③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世界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④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考点二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2021广东,12,3分)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2.(2022全国乙,33,4分)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 A
3.(2018海南单科,15,2分)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 C
4.(2018江苏单科,15,3分)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 C
5.(2023届湖北随州联考,13)路德教派将世俗政权看作是上帝所赐,宣称世俗国家并不依附于天主教会,因而德意志“各地诸侯对新教均表示欢迎,他们接受新教即无异于使他们在其领域内变成精神上及尘世上之双重领袖”。这说明路德教派的主张( )
A.奠定了反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兴起
C.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D.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
答案 B
6.(2022湖南,12,3分)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答案 A
考点三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2020课标Ⅲ,33,4分)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 C
2.(2019江苏单科,16,3分)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 A
3.(2020江苏单科,15,3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答案 A
4.(2019北京文综,21,4分)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 B
5.(2022广东,14,3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答案 C
6.(2021广东,13,3分)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答案 C
7.(2018北京文综,21,4分)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A
8.(2020课标Ⅱ,34,4分)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答案 B
综合集训
知能一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
1.(2022山东潍坊4月模拟,11)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
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 A
2.(2022全国甲,33,4分)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答案 C
3.(2021全国乙,32,4分)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答案 D
知能二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内涵
1.(2021湖北,12,3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2.(2022江苏,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作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答案 C
3.(2019江苏单科,15,3分)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 B
4.(2020课标Ⅱ,33,4分)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案 A
5.(2019课标Ⅲ,32,4分)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 C
6.(2021山东,11,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 A
7.(2018课标Ⅲ,33,4分)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8.(2020山东,11,3分)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案 B
知能三 近代西方民主化道路对启蒙思想的实践及其共性规律
1.(2022山东,12,3分)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答案 B
2.(2019课标Ⅱ,34,4分)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 D
3.(2023届北京海淀期中,19)英国、法国和美国革命拥护“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但早期革命的领导人认为选举是一种特权而不是权利,理所应当受到一定资格限制,于是他们将选举权限定给拥有一定资产的白人男性公民。这一现象说明资产阶级革命( )
①实现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②以财产不平等取代出身不平等
③没有触及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④没有体现不同种族之间的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4.(2023届安徽蚌埠一模,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的启蒙运动震动了法国,也让法国人看清了自己的目标。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秉承洛克等人的思想,鼓吹共和,抨击专制,还把政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分,彼此分立,相互约束。伏尔泰宣传英国社会制度和自由思想。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人民有决定国家统治形式之权,并有推翻专制制度的起义之权。有了这样的思想启蒙就不难理解1789年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3年颁布《法国宪法》。至此,法国便走上了与英国相似的发展道路,这也就不难理解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在法国蓬勃发展。
——摘编自伍光良、吕乃基《启蒙运动
路线图及其意义——从知识论的角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材料中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性强)(12分)
答案 示例
论题:法国启蒙思想促进法国政治经济的发展(2分)
阐述: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民主自由、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反对封建专制等思想,这些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法国大革命中进行了实践,如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和1793年宪法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进程,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了法国政治民主化。同时,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也为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提,而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又促进了法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主张,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这些主张的实现,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8分)
总之,启蒙思想对法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可从启蒙思想主张在法国实践、启蒙思想的扩展等角度或思想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角度作答)(“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评分细则】
一等
(9~12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述;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8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0~4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知能四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走向
(2021北京,19,9分)“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9分)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参考示例
中、西方自画像的发展都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明清时期,自画像数量增多,写实风格明显,画中人物独立呈现,画家追求表达自我。这折射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出现了冲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思潮。
15—17世纪的西方,自画像数量增加,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画中人物独立呈现,写实风格突出,借助签名强调自我。这与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进步密切相关,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长,及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的时代特征。
单元集训
限时:55分钟/满分:7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辽宁,12)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答案 D
2.(2022海南诊断,12)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
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答案 D
3.(2022四川巴中“零诊”,33)在1500—1600年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欧洲其他地区价格上涨虽然缓和一些,但各地的变化也足以深刻打乱传统经济关系,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到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
A.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B.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剥夺了教会财产
D.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答案 B
4.(2020课标Ⅰ,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答案 A
5.(2022湖北,1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答案 D
6.(2023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9月测试,12)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民众利益得到维护
B.“教随国定”原则确定
C.世俗民族精神发展
D.“廉俭教会”普遍建立
答案 C
7.(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期中,10)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繁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转向( )
A.提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地位
B.助推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8.(2021海南,15)18世纪后期,北美的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而茶的消费量却在下降。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茶成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咖啡馆是革命者秘密集会的场所,喝咖啡成了爱国的表现。与这一历史现象联系最密切的是( )
A.1787年制宪会议 B.英法七年战争
C.1812年英美战争 D.北美独立战争
答案 D
9.(2023届辽宁鞍山一模,13)1819年,德意志商人和制造商联合会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
A.凯恩斯主义较为盛行
B.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答案 B
10.(2019天津文综,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11.(2023届河北省级联测,13)某学者认为:尽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但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而不是黑人的胜利。该学者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
A.以废除奴隶制为根本目标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剧了黑人和政府的矛盾
D.建立了统一联邦制国家
答案 B
12.(2019海南单科,16)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答案 D
13.(2021福建,13)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
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
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答案 D
14.(2020北京,13)19世纪70年代开始,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工业家的一致支持。德国的政策从“铁和血”转变为“铁和谷”,这一变化( )
①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②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推进
③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
④结束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15.(2022湖南,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C
16.(2020海南,15)据钱乘旦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20多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B.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普鲁士未占据帝国统治地位
D.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7.(2020山东,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
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答案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18.(2022辽宁沈阳一模,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奥斯曼帝国成为天主教的强劲对手。恰于此时,“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将“欧洲”概念与“基督教世界”等同的用法也流行起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征服。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优越性的确认。此后,“基督教世界”的概念在使用上相对减少,“欧洲”概念的使用则渐趋增多。并且“欧洲”与“文明”开始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1751年,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这是世界其他部分不知道的。”1830年,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
变迁:1492—1992》
根据材料,指出“欧洲”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答案 变化:“欧洲”观念由与“基督教世界”等同到世俗化;形成欧洲等同于先进文明的观念。(4分,说明: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第一点只写“‘基督教世界’概念使用减少”没有写出“世俗化”得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人建立了对自身文明优越性的确认;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的控制力减弱;启蒙运动为欧洲提供了共同的政治原则;专制王权的确立,民族国家的形成;工业革命进一步巩固了欧洲在经济上的优势。(每点2分,答出4点可得9分,满分不超过9分。说明:对原因的阐述不完整,如只回答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而没有说出其对“欧洲”概念变化的作用,则每点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