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把握党的斗争精神主题党课材料汇编(4篇).docx
下载文档

ID:3168216

大小:64.65KB

页数:4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把握 斗争 精神 主题 党课 材料 汇编
把握党的斗争精神主题党课材料汇编(4篇) 从三重维度深刻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脉络、精髓要义和现实路径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敢于斗争”列入党的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揭示了斗争精神之于百年大党薪火相传的重要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入“三个务必”,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生成脉络、精髓要义和现实路径,对于在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维度——找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脉络 习主席指出:“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斗争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伟大斗争精神,历经血与火的淬炼,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一)伟大斗争精神孕育创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血与火的斗争中,成立之始就镌刻着斗争的烙印,伟大建党精神中就包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共一大提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强调阶级斗争是党的使命责任。在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重获新生并发展壮大。南昌起义后,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后,党得到恢复整顿,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总结斗争经验,形成一系列宝贵的战略战术思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促团结的方针,击退其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争取一切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同时积极开展思想领域斗争,推动革命事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 (二)伟大斗争精神继承发扬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中华大地呈现万象更新的局面。然而,新生的人民政权仍面临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许多困难亟待解决。面对敌对势力以及国内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中国共产党在各领域开展斗争,包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收官僚资本、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改革。这些斗争取得的成就,极大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打出了包括认清并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发展中国家和少数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平息多场边界武装冲突、科教文卫事业除旧布新等一系列漂亮组合拳。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虽然也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曲折,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及时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和魄力坚决纠偏,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重新步入正轨。这一时期,伟大斗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挑战、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 (三)伟大斗争精神丰富拓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如邓小平指出:“在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中,经过多次重大斗争的考验,证明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拓展了斗争精神的内蕴精髓,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讲求斗争艺术,既针锋相对又讲究策略,“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注意有理有节、层次分明、内外有别、内紧外松”。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在斗争中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倡导“不陷入冲突的漩涡,不成为矛盾的焦点”。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实行改革开放,丰富拓展了将改革视为第二次革命的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香港澳门回归、应对金融危机、抗击非典疫情、抗洪抗震救灾等重大胜利,坚决打击暴恐势力、分裂势力等破坏活动,在各领域斗争中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四)伟大斗争精神赓续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完整体系提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伟大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主席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性成就总结指出:“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回顾新时代十年,在伟大斗争精神的引领下,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首先,赓续以斗争求团结的精神,迎来党成立一百周年。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消除了党、国家和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通过自我革命,党内政治生态面貌一新,并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其次,赓续以斗争求发展的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靠伟大斗争,党的各方面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实现了各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再次,赓续以斗争求胜利的精神,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上下齐心,取得反贫困斗争伟大胜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新篇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理论维度——透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精髓要义 习主席指出:“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我们要善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把握斗争精神本质,从斗争精神内在机理分析精神特质,从中华文明传承中挖掘其中蕴含的强大基因。 (一)从哲学原理看,斗争精神是矛盾斗争性的外在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昭示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在矛盾统一体中,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在哲学领域,斗争性是一个内蕴丰富的哲学范畴,包含政治范畴的斗争及其斗争性,而且比政治范畴的斗争及其斗争性更加深刻。当然,矛盾的斗争性只是一种潜在性存在,当我们想将这种潜在性存在转化为现实性存在时,就需要借助后天实践力量加以培养锻造。斗争精神是对立统一思维的充分展开,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矛盾的深刻把握与主动回应。解决矛盾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既有来自事物内部原有因素的阻碍作用,又有来自外部因素的消极影响。如果没有一系列曲折斗争,事物性质就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本质上看,斗争精神是指在伟大斗争实践中需要发扬的一种“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精神。从属性上看,斗争精神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培养和实践中获得的。首先,斗争精神是一种理性思维,是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在对斗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在党的创新理论中形成的。其次,斗争精神是一种实践力量,这种实践力量使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善于斗争的气节,而且能够取得斗争的胜利。最后,斗争精神是理性思维与实践力量的有机统一。斗争精神属于意识,但我们不能让它停留于理性思维层面,而是要以对斗争精神的理性认知指导具体实践,并且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践行,让其发挥出应有的现实作用。 (二)从内在机理看,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自身就是在斗争中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与各类错误思想开展斗争的过程,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以“批判”命名,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和革命的观点,敢于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在同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不断解决旧矛盾、应对新挑战,不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历史实践表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敢于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随着斗争实际的不断变化,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理论,不仅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适应不同时期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习主席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这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党为谁斗争、为什么斗争的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经受着严格的思想淬炼与政治历练,在实践中淬炼出内蕴丰富、意义深远的斗争精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要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实现斗争实践与实效相统一,让伟大斗争精神助力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三)从文化传承看,斗争精神内蕴中华民族的强大基因。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离不开奋发进取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苦难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前进的强大基因。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一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各类灾害作斗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就体现出先民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抗争的进取态度。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数文化典籍积淀着华夏民族奋发向上、永不停歇的民族气质。以群经之首《周易》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代表,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挫折却仍不懈探索的坚韧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在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勇毅笃行、顽强拼搏民族精神的印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是镌刻在中华儿女基因中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永不言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带着极强的爱国主义色彩与使命感,以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为己任,展现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面貌。早期中共党员多数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早期革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深受影响。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成功孕育出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三、实践维度——践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路径 习主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社会发展进步总是充斥着各种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新征程上,我们必将遇到更加复杂激烈的斗争,将会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面对日益严峻的斗争形势和愈发紧迫的时代任务,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总结特点规律、站稳立场原则、掌握科学方法,做好迎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一)总结“发扬斗争精神”的特点规律。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斗争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把握斗争性的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斗争的成效。矛盾的斗争性表现为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量变过程,这一过程是矛盾双方之间相互斗争所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力量按照各自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达到临界点时,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发生质变,新的矛盾统一体才能得以产生,此时矛盾的斗争性才能得到彻底的体现。同时,不同的事物矛盾的斗争亦呈现不同的状况、不同的斗争形式,即使是同一事物矛盾的斗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不同的状况。随着矛盾对立面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总是从隐蔽情形发展为显现情形,这是矛盾斗争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矛盾更加复杂尖锐,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越要深刻意识到矛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多变性,才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有效应对和解决各类矛盾、抵御各种重大风险。 (二)站稳“发扬斗争精神”的原则立场。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而来,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和斗争内容。斗争的立场,就是坚持人民的立场。人心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大底气,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在赢得人心的丰富实践中,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实践中培养斗争精神,筑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更好地培育斗争精神。我们要与危害党的领导和国家主权与安全、威胁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切行为作斗争。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准确把握斗争方向。斗争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相统一”,即“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因此,斗争绝不是为了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中华民族利益、中国人民利益、国家根本利益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毫不手软。衡量党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是不是敢于担当,就要看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 (三)掌握“发扬斗争精神”的科学方法。发扬斗争精神,要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科学方法。“有理”是指从事实出发,坚持真理,这是斗争的底气,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方法,为真正达到斗争效果服务;“有利”是指在开展斗争时要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有利于团结一心,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在斗争中谋发展、促发展,有利于在斗争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有节”是指要把握斗争火候,对于敌我矛盾要斗争到底,对于人民内部矛盾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过”和“不及”都不符合斗争原则。在斗争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在斗争策略问题上,要坚持讲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斗争效果问题上,要落细、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发扬斗争精神时,应因矛盾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对于危害我国核心利益、涉及原则问题的事件,属于对抗性矛盾,我们绝不能让步,要把握时、度、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对于属于非对抗性矛盾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采用教育、说服、疏导、化解等方法来解决。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斗争中尽量争取团结,在团结中更好地开展斗争;在斗争中谋求更大合作,在合作中更好开展斗争;在斗争中尽力实现共赢,在共赢中更好地开展斗争。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面貌和顽强意志,将自身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xx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为什么、怎么样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号召全党同志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和策略艺术,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一、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之所以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二十大开篇就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把发扬斗争精神写入新修订的党章。这既是深刻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的重要政治举措,又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对全党提出的时代要求。 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底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作为对立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会发生力量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的变化,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突破限制,引起根本的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斗争,在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中社会实现不断发展进步。马克思曾深刻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因其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所以比历史上任何社会革命更为艰难,要走的路也更为漫长。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显著政治优势。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在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和强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组织打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面对“台独”和外部势力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进一步掌握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面对个别国家极限施压,不畏强权,主动亮剑,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历史雄辩地表明,敢于斗争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敢于斗争,是新征程上的责任和担当。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必然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作用,新矛盾旧问题彼此影响,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必将接踵而来。可以预见,我们要在这样的形势环境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进,推进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现代化,任务极其艰巨,难度世所罕见。过去一百多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挑战,现实中确实有个别干部决心不够、信心不足,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得“软骨病”、患“恐惧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xx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新征程上的再赶考,共产党人的使命在肩,只有“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以“该斗争就要斗争”的勇气、责任和担当负笈前行,才能闯出生路、赢得尊严、求得发展,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二、善斗争、会斗争,掌握好斗争的本领和艺术 斗争需要勇气和决心,更是一门需要智慧的本领和艺术。有勇无谋,大事难成。与困难挑战和强敌对手博弈,仅有斗争意志而不讲章法,那是匹夫之勇,一上场就容易败下阵来,一把好牌也会打成烂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既要敢于斗争,勇于碰硬,又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这些论断的意蕴深刻,是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科学指南。 遵循斗争规律。规律是存在于事物中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矛盾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斗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规律的高度看待斗争,就不会陷于盲目斗争;从斗争的高度看待规律,才能更加积极和主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遵循规律实际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思考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这就从规律高度科学揭示了新时代进行斗争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把握好这“三个相统一”,新征程上我们既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也不能天天忧心忡忡,而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大方向,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既要围绕战略判断作出战术决断,善于从斗争态势的全局上、整体上对战术举措敢于拍板,又要根据战术决断适时调整战略判断,善于从局部的、具体的环节上观照斗争全局、调控斗争方向;既要坚持用实效指导和激励过程,使斗争更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又要在过程中不断检测目标任务的合理性和方法路径的科学性,使斗争增强效果、事半功倍。 用好斗争方法。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桥”和“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奥妙在于方法得当。被誉为我党“政工巨匠”的罗荣桓元帅,很讲究斗争艺术。土地革命时期,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工作“七步曲”,即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领导群众、训练群众、建立农工民主政权,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为做好革命群众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斗争有诀窍、讲究方法章法,才能真正把握斗争艺术的真义。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方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事物发展过程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必须应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强调“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这些重要论述把斗争的原理机理、方式方法融为一体,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高超的斗争艺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我们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也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势发力的软办法,只有用好用活这些真经法宝,才能以最优的方式方法取得最佳的斗争效果,更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讲究斗争策略。斗争策略是斗争过程中为了实现斗争目标任务并根据形势发展制定的行为准则。任何斗争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随着斗争的时机、地点、环境和态势发生变化,斗争策略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斗争策略的精髓要义在于“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新时代的斗争实践也离不开既往斗争经验的总结。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不同,党适时调整与不同阶级的关系,形成了“团结”“斗争”“又团结又斗争”等策略,实现了“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目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统一里有斗争,天下万物皆然。如果有人认为只要团结而没有斗争,那他就还没有学通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总结新时代斗争经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的斗争策略。强调“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大多数,搞好大联合,不要四面出击,不搞关门主义”“善于利用多边机制,更好利用国际体系的力量遏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等。这一系列逻辑严密的斗争策略,使我们开展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最终夺取胜利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三、坚持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 高超的斗争本领,是我们党进行斗争实践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寄予厚望,要求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要求年轻干部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烈火真金,练就一身硬功夫。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时代大潮与领袖人物总是交相激荡、相互造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斗争与战争在政治属性上是高度一致的。掌握斗争本领,就必须深刻把握斗争的政治属性,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从政治上把方向看问题、从根本上察大势抓大事,形成驾驭全局的高超斗争艺术。新的征程上,我们应紧密联系伟大斗争的时代特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信心底气。要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在斗争中更好发挥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要注重在砥砺初心、坚定信念、锤炼党性上下更大的功夫,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斗争中坚决听从指挥号令,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斗争经验和智慧。以史为鉴是提升斗争本领的有效途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座充满斗争智慧的宝库。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起了一整套关于斗争经验的优良传统和好做法。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在斗争中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党进行一切斗争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激发群众智慧,凝聚起开展斗争的磅礴伟力;坚持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斗争中根据形势发展特别是斗争双方力量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原则坚定是策略灵活的前提,而策略的灵活性是原则的坚定性的保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注重张弛有度,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底线思维,宁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一些;坚持把军事的一手搞得很过硬,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等等。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无论时空怎样变化,这些智慧和经验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掌握斗争本领,我们应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仅了解我们党的过去,也要了解中国和世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切实把历史变成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 注重在解决实践难题中练就真功夫。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新时代怎样才能成为好同志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应看到,新征程上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也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等等。这些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都是磨砺人才、增长才干的好地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挺起脊梁,始终战斗在斗争的前沿,主动担责,敢于扛事、愿意做事,干好每一件事;主动担难,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主动担险,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上一线,危急关口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在斗争中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品质,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不断向人民交出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必然也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只会眷顾勇敢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畏难者。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共产党人只要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就一定能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发扬斗争精神创造新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出我们党的伟大斗争精神,并提出了新时代全党同志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要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对于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基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全部矛盾的基础。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结合,造就了万事万物的运动与发展。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实现远大目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列宁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并且认为“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②毛泽东强调:“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③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④“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①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始终遵循矛盾和斗争的基本原理,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把人民的需要状况与人民需要的满足状况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解决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或者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伟大斗争。这些前赴后继的伟大斗争,本质上都是为了有效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和人类的大同。因此,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基因。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近代中华民族无尽的苦难催生和激发了中华儿女挽救民族危亡、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连绵不断的各种斗争。在各种斗争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悲惨命运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在总结前人各种斗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学说特别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启了具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伟大斗争实践。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