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期末
易错题
专项
复习
算题
2022
2023
学年
四年级
上册
数学试卷
人教版
期末易错题专项复习:计算题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人教版)
考试试卷:80分钟
亲爱的同学,本学期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相信你已经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请认真分析下面的每一道题,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答卷!
一、直接写得数
1.直接写出得数。
750-280= 6.3+2.4= 30×80= 96÷6=
5.7-2.9= 200÷2= 60×50= 17×30=
279+7≈ 189×41≈
2.直接写出得数,带“≈”的请估算。
960÷60= 240×2= 0÷32= 417÷70≈
18×50= 85÷5= 80÷20= 98×102≈
72-48= 360+90= 2×78= 143÷20≈
3.直接写得数。
4.直接写出得数。
7.8-4.5= 3.5+2.3= 40×130= 50×30=
= = = =
5.算一算。
60×60= 125×8= 96÷4= 203×19≈
20×24×5= 360÷9= 103×30= 79×21≈
2400÷30= 920÷23= 163÷20≈ 802÷21≈
6.直接写出得数。
140×20= 960÷30= 640÷80= 70×80=
260÷13= 40×110= 480÷16= 25×30=
7.直接写得数。
88÷2= 900÷5= 50×14= 7.5-5=
420÷6= 33×30= 98×72≈ 3.7+8.3=
960÷3= 70×300= 362÷4≈ 10-4.3=
8.直接写得数。
9.直接写得数。
120+0= 200×50= 160÷4= 180×10= 6.8-6.2=
40×25= 400÷2= 5×250= 5600÷8= 0.9+2.7=
10.口算。
二、竖式计算
1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56+398= ※782-105= 286×12= ※861÷21=
12.列竖式计算。
685×19= 435-186= 560×5= 307×9=
13.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14×35= 106×47= *560×38=
*930÷31= 342÷36= *768÷32=
14.竖式计算,第(4)小题要验算。
(1)36×57= (2)918÷3=
(3)14.6+5.7= (4)604÷55= (验算)
(5)10.0-3.6= (6)78×82=
15.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08×45= 806÷25= 462×38=
996÷83= 825×36= 901÷53=
16.列竖式计算。(标*的题要写出验算过程)
49×52= 63×38= 45×76=
657÷98= 20÷3= *959÷9=
17.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380×24= 10.0-3.6= ★354÷9=
18.竖式计算。(带*号的写出验算的竖式。)
(1) (2) *(3)
(4) (5) *(6)
19.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
420×25= 9000÷600= 752÷26=
20.用竖式计算。
234×15= 570×38= 640×30=
三、脱式计算
21.计算下面各题。
120×38-1937 800-600÷20 350÷25×17 24×(517-489)
22.脱式计算。
①376×(149-139) ②450÷(375-350) ③576÷8÷9
23.脱式计算。
546-34×9 96×(348-146) 2800÷25÷4
24.脱式计算。
25.脱式计算。
(1)950-362-190 (2)32+17×3 (3)400÷8-45
(4)(92+28)×4 (5)105×(2×5)
26.递等式计算。
451-48×14÷24 (1348-16×28)÷30 25×21+19×34 45×23-(135+268)
27.脱式计算。
(603-457)×34 38×3×68 468÷2÷6
28.用递等式计算。
40×85+210 (420-42×7)÷3 208×[750÷(34-19)]
29.脱式计算。
426+594÷(264÷4) 720÷(31-22)×16 (510-42×7)÷9
30.计算下面各题。
902-17×45 360÷(246-228)×28 720÷[240÷(81-78)]
四、图形计算
31.已知∠1=36°,求∠2的度数。
32.如图,求的度数。
33.已知下图中∠2=20°,求∠1的度数。
34.求未知角的度数。
已知∠1=35°,求∠2、∠3、∠5。
35.如图,一条直线L经过直角的顶点把直角分成∠1和∠2,已知∠1=40°,计算∠3是多少度。
36.如下图,已知∠1+∠2+∠3=180°,求∠4+∠5+∠6的度数。
37.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个角折过来(如图),已知∠1=50°,求∠2的度数。
38.计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39.求和的度数。
40.如图,∠1=75°,求∠2的度数。
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已经完成本学期的学习答卷,请再一次认真检查已经完成的每一道题,一定会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
参考答案:
1.470;8.7;2400;16
2.8;100;3000;510
287;7600
2.16;480;0;6
900;17;4;10000
24;450;156;7
3.170;600;42;180
8;3200;9;240
3;101;120;28000
0;150;0;720
4;6000;180;6
4.3.3;5.8;5200;1500;
;;1;
5.3600;1000;24;4000
2400;40;3090;1600
80;40;8;40
6.2800;32;8;5600;
20;4400;30;750
7.44;180;700;2.5
70;990;7000;12
320;21000;90;5.7
8.1520;856;4500
5200;5200;5400
9.120;10000;40;1800;0.6;
1000;200;1250;700;3.6
10.7800;990;30;0;8.3;
0.7;90;0;600;70
11.854;677;3432;41
【分析】(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456+398=854 782-105=677
验算:
286×12=3432 861÷21=41
验算:
12.13015;249;
2800;2763;(竖式见详解)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详解】685×19=13015 435-186=249 560×5=2800 307×9=2763
13.7490;4982;21280;
30;9……18;24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乘法的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
【详解】214×35=7490 106×47=4982
*560×38=21280 *930÷31=30
验算: 验算:
342÷36=9……18 *768÷32=24
验算:
14.2052;306;
20.3;10……54;
6.4;6396
【分析】(1)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1)36×57=2052 (2)918÷3=306
(3)14.6+5.7=20.3 (4)604÷55=10……54
验算:
(5)10.0-3.6=6.4 (6)78×82=6396
15.13860;32……6;17556;
12;29700;17
【分析】(1)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308×45=13860 806÷25=32……6 462×38=17556
996÷83=12 825×36=29700 901÷53=17
16.2548;2394;3420
6……69;6……2;106……5;(竖式见详解)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计算20÷3时,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先从最高位除起,最高位不够除时,就用前两位数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详解】49×52=2548 63×38=2394 45×76=3420
657÷98=6……69 20÷3=6……2 *959÷9=106……5
验算:
17.9120;6.4;39……3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小数减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380×24=9120 10.0-3.6=6.4
★354÷9=39……3
验算:
18.(1)7600;(2)15640;(3)7600
(4)18;(5)4……12;(6)20……5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然后将两次的积相加即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用被除数前两位的数去除,如果前两位的数大于除数,商就在十位上,如果小于除数,商就在个位上,每次所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加余数,据此解答
【详解】(1) (2)
*(3) (4)936÷52=18
验算:
(5) *(6)
验算:
19.10500;15;28……24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整千数除以整百数,先将整百数看成是几个百,再将整千数看成是几十个百,用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最后如果有余数,要注意余下的是几个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除法可以用商×除数=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详解】420×25=10500 9000÷600=15 752÷26=28……24
验算:
20.3510;21660;1920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详解】234×15=3510 570×38=21660 640×30=19200
21.2623;770
238;672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详解】120×38-1937
=4560-1937
=2623
800-600÷20
=800-30
=770
350÷25×17
=14×17
=238
24×(517-489)
=24×28
=672
22.①3760;②18;③8
【分析】①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②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③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详解】①376×(149-139)
=376×10
=3760
②450÷(375-350)
=450÷25
=18
③576÷8÷9
=72÷9
=8
23.240;19392;28
【分析】(1)546-34×9,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96×(348-146),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3)2800÷25÷4,该式可运用简便运算,把25÷4用括号括起来变成25×4,由此解答;
【详解】(1)546-34×9
=546-306
=240
(2)96×(348-146)
=96×202
=19392
(3)2800÷25÷4
=2800÷(25×4)
=2800÷100
=28
24.148;168
108;16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
25.(1)398;(2)83;(3)5
(4)480;(5)1050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1)950-362-190
=588-190
=398
(2)32+17×3
=32+51
=83
(3)400÷8-45
=50-45
=5
(4)(92+28)×4
=120×4
=480
(5)105×(2×5)
=105×10
=1050
26.423;30;
1171;632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451-48×14÷24
=451-672÷24
=451-28
=423
(1348-16×28)÷30
=(1348-448)÷30
=900÷30
=30
25×21+19×34
=525+646
=1171
45×23-(135+268)
=1035-403
=632
27.4964;7752;39
【分析】(1)先算减法,再算乘法;(2)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603-457)×34
=146×34
=4964
38×3×68
=114×68
=7752
468÷2÷6
=234÷6
=39
28.3610;42;10400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减法,最后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再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详解】40×85+210
=3400+210
=3610
(420-42×7)÷3
=(420-294)÷3
=126÷3
=42
208×[750÷(34-19)]
=208×[750÷15]
=208×50
=10400
29.435;1280;24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426+594÷(264÷4)
426+594÷66
=426+9
=435
720÷(31-22)×16
=720÷9×16
=80×16
=1280
(510-42×7)÷9
=(510-294)÷9
=216÷9
=24
30.137;560;9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902-17×45
=902-765
=137
360÷(246-228)×28
=360÷18×28
=20×28
=560
720÷[240÷(81-78)]
=720÷[240÷3]
=720÷80
=9
31.54°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2组成一个直角,所以∠2=90°-∠1=90°-36°=54°,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2=90°-∠1=90°-36°=54°
所以,∠2=54°
32.
【分析】在图中标记∠3;
平角是180°,观察图可知,∠3和直角∠2和50°的角刚好构成一个平角,所以可求出∠3的度数;
∠3和∠1也刚好构成直角,进而也可求出∠1的度数。最后求出的度数。
【详解】
∠3的度数:180°-90°-50°=40°
∠1的度数:90°-40°=50°
=50°+90°=140°
【点睛】此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图形,找出图中已存在的直角或平角与所求角的关系,进而去求解。
33.∠1=7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90°=180°,因此∠1=180°-90°-∠2;依此计算。
【详解】∠1=180°-90°-20°
=90°-20°
=70°
34.∠2=145°;∠3=35°;∠5=5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180°,因此∠2=180°-∠1;
∠3+∠2=180°,因此∠3=∠1;
∠1+∠5+90°=180°,因此∠5=180°-90°-∠1;依此计算。
【详解】∠2=180°-35°=145°;
∠3=∠1=35°;
∠5=180°-90°-35°=90°-35°=55°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分类与换算,熟练掌握平角、直角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5.13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90°,因此∠2=90°-∠1;
∠3+∠2=180°,因此∠3=180°-∠2;依此计算。
【详解】∠2=90°-40°=50°
∠3=180°-50°=130°
36.360°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1加∠4等于180°,∠2加∠6等于180°,∠3加∠5等于180°,∠1+∠2+∠3=180°,所以180°乘3,再减去180°,即等于∠4、∠5、∠6的度数和。
【详解】180°×3-180°
=540°-180°
=360°
37.8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3,即∠2=180°—∠1—∠3,依此计算。
【详解】∠1=∠3=50°,
∠2=180°—∠1—∠3
=180º—50°—50°
=80°
38.36厘米;38厘米
【分析】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和的2倍。据此解答。
【详解】12+15+9=36(厘米),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
(13+6)×2
=19×2
=38(厘米)
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厘米。
39.∠1=35°;∠2=145°
【分析】∠1和∠2组成平角,∠1和55°角组成直角,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由已知条件结合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1=90°-55°=35°
∠2=180°-∠1=180°-35°=145°
40.∠2=10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180°,因此∠2=180°-∠1,依此计算。
【详解】∠2=180°-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