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优...—基于成都市Y区的实证调研_谷敏.pdf
下载文档

ID:316357

大小:1.93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市 基层 公共 文化 服务 路径 基于 成都市 实证 调研 谷敏
8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优化研究收稿日期 2022-10-25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22)06-0087-11基金项目:2021 年度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委托一般课题“关于十四五期间优化成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建议”(W-2021-17)。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成都市 Y 区为具体个案,调查分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符合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未来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提高并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乡邦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公共文化治理格局。关键词: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成都作者简介:谷敏(1977-),女,湖南耒阳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历史学博士,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时代统一战线文化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张小琼(1968-),四川广汉人,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馆员;王薇薇(1981-),女,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非遗保护部,馆员。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优化研究基于成都市 Y 区的实证调研谷敏张小琼王薇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1100)“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现代的新概念。2005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这是“公共文化”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的正式文件之中。2006 年,国家通过“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在此之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许多不同称谓,如“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它们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大致都是指政府或其他民间机构或个人向全社会提供非营利性文化产品及非营利性文化服务的行为,同时这种产品和行为又是有利于全社会整体发展的,符合全社会成员整体利益的。8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6(总第144期)所谓“公共文化”,在外延方面,主要是指具有群体性、共享性等外在公共性特征的文化,其特征是指国家或民间组织、个人以公共文化场所为依托,借助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发展群众参与性、资源共享性的文化;在内涵方面,公共文化是指在文化的精神品质上具有整体性、公开性、公益性、一致性等内在公共性特征的文化。公共文化除具备文化整合功能,也具有社会整合功能2。公共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民参与共享和非营利的性质”3。因此,今天我们所谈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为主体所进行的非营利性的,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向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行为的总称。它涵盖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网络、文艺演出、文博等诸多领域。具体来讲,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音乐厅、文化站、文化室、其他民间组织或个人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等,主要内容是看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公共文化鉴赏、文化素质培训、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同市场化的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一起构成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4。一、文献梳理与分析整体来看,2005 年“公共文化服务”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之前,该研究领域主要以一线的文化工作者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向服务型政府不断转型,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较为可观。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推出,除了文化工作者,公共管理、城市建设等诸多学科的专家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其关注重点各有特色,使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领域开始向纵深发展,并被赋予不同的学科背景。基于不同的视角,海外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是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学者们认为文化不仅只是新的生产方式,也是新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反映。二是经济学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机制和私人机制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寻求新的途径。三是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公共管理(包括公共文化管理)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理应以尊重公民权、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政府与民众的平等对话。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单体城市、区域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近年来,单体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逐渐展开,并不断走向深化。一是以时间为轴,研究者在对单体城市进行建设史或文化史研究时,会涉及公共文化服务部分。以北京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例,李建盛的北京文化 60 年,重点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8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优化研究60 年来的文化建设情况,其中北京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章,讨论了北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建设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情况5。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方面,一些研究专著对此进行了讨论。周鸿主编的北京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6在第一卷凯歌行进的新北京中,以“科教文卫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题,回顾了北京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建立领导公共文化的工作机构、接管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并根据时代需要建设工人文化宫和公共体育场馆的过程。二是以当代单体城市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研究著作或调研报告中,也有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论述。如上海市政府文化经济与管理政策调研小组编纂的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7、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编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究8,收录了多篇涉及上海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文章,对上海20世纪末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变迁有较为深入的分析。三是单体城市的规划志、文化艺术志,都较为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受到志书的体例限制,这些书籍主要侧重于对历史过程的简要描述,缺乏系统深入的学术分析,不过,它们仍然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变迁历史提供了大量基础史料。以成都为例,成都市志城市规划志,详细记载了成都的城市性质是如何由“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和轻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转型成为“省会、历史文化名城、省的科学文化中心”9。成都市志文化艺术志,则对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经费设施、主要活动开展进行了概要叙述10。成都市群众文化志是在成都市志文化艺术志基础上加以扩充的成果,史料更为丰富11,较为翔实地叙述了成都群众文化的历史面貌,是研究成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四是专门的单体城市、区域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论著、报告。如李建盛、陈玲玲主编的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惠民工程建设一书,深入讨论了当代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是如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12。徐杰的寓教于乐:19491965 年北京城市群众文化生活初探一文13,对当时的档案、报刊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并采取口述史的方式,对 19491965 年的北京市普通群众公共文化生活进行了生动呈现。(二)专题类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一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益性和均等性,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和关照,因此农民工问题成为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有关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关于农民工如何能被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接纳,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沙占华的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14、唐踔的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与举措15、滕丽娟的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原因分析16等。二是城市公共文化阵地研究。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承载平台,也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傅崇兰、白晨曦、曹文明等著的中国城市发展史以专章撰写了城市公共广场史17,但由于关注点的不同,作者较为关注广场中所开展的活动,对广场中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机构、活90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6(总第144期)动开展的主客体都谈及甚少。三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勃兴,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理形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主要依靠文化馆(站),转为下沉到社区,更多地依托社区与社区中的社会组织,使得各类文化活动更加灵活地开展。在此领域,主要研究成果有袁兰的城市社区的文化生活与公共文化服务18,吴理财、邓佳斌的公共文化参与的偏好与思考对城乡四类社区的考察19,芦苇、张立荣的依托社区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基于组织输送的视角20,庄飞能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区化转向基于宁波后大街社区的调查与思考21等。其中,公共文化参与的偏好与思考对城乡四类社区的考察 一文,将城市中心社区、城郊社区与农村集镇社区、村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偏好、参与偏好、评价偏好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比较,对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在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展开了深入思考。柯平的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机制22、李国新的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23等文,则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展开了初步讨论。四是城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档案馆发展史研究。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档案馆是公共文化的主要服务载体,伴随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这些服务载体的发展史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马炎编著的中外图书馆发展史概论24第三章新中国图书馆事业,不仅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而且对 21 世纪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彭泽民的中国文化馆(站)发展之路25一书,梳理了中国文化馆(站)的渊源流变和发展轨迹,对我国文化馆(站)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文化部文物局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26、裴桐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27,分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博物馆和档案馆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研究随着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热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研究论著也日益增多。例如,张帆的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渊源、现实背景以及部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和代表性问题,并列举了国内外多个案例进行分析。乔越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有的成果,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生产供给体系和设施网络体系不完善、资金人才保障体系不到位、组织支撑体系不协调、评价监督体系不健全等。朱光磊在其主编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28一书中,设专节讨论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及建设意义。该书指出了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差距,认为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未来“第三部门”应该成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建设力量。该书对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构体系进行了概要梳理,但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发展以及国内公共文化政策的变迁论述仍有可进一步探讨之处。91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优化研究从学术回顾中可以发现,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学术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涌现出了不少极具学术价值和特色的成果,但仍有许多空白之处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研究者一般性的论述比较多,深入、扎实的实证分析不够,有相当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类文章仅为档案类资料。本文以成都市 Y 区为具体个案,调查分析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