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刍议
课程
背景
高职
护理
医学
人文
教育
张乳霞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山东省 年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规划课题“互联网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编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乳霞(),女,山东威海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曲丽莉为通讯作者。第 卷第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 教育探索刍议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张乳霞,赵茜,孔瑞雪,曲丽莉(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校区护理系,山东 济南 )摘要:护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着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育人资源,课程思政与医学人文都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深入探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拓展医学人文育人的广度与深度,以增强护生的职业使命感及医学人文素养。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思政;高职护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病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关怀”成为弥合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号)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在此大背景下,以医学人文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医学人文的内涵医学人文是一个医学与人文学相互交叉,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卫生人才。医学人文强调对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人格与尊严的重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是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讲授、环境的熏陶、实践的体验等多种途径传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医学人文素质,使受教育者自觉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医学实践的人性化。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价值引导于专业知识能力传授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弥补思政课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医学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与医学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并行,形成育人功能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教育虽然在专业领域、教育内容、评价标准方面有所不同,但二者都是培养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需要将内在的道德修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规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时间积累过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理解,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爱岗敬业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这其中就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其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也是医学人文素养的内容。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相辅相成,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保障。高职护生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立德树人的必然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工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对立德树人工作出明确指示。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DOI:10.16279/34-1214/z.2023.01.019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年教育部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性。护理职业的应然性医学是研究人类疾病转化规律的科学,是以人为服务对象。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的机会也最多。护士的岗位职责决定着其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利益出发,方能提高护理质量。“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这段文字体现了医疗技术自身是有局限性的,需要人文关怀去弥补。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等现实问题对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随着社会发展,民众要求获得具有更多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医学有必要强化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妥善处理医学情景与病人情景的冲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医学人文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疾病,轻病人的意识,医学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日渐凸显。临床医学人文关怀是在照护病人的过程中体现的仁爱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真实的临床场景,加之医学人文相关内容很难在理论考核中体现,导致教育观念认知偏差,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使医学人文教育浮于形式,学生认可度不高。教学上没有形成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合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精通专业知识,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对课程思政建设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匮乏与浅显,对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认知不足,导致育人动力不强。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谨性,对课程思政教什么,如何教,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导致课程思政与课程“两张皮”。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教学方法生硬课程思政内容与岗位胜任能力融合不够紧密,说服力不强,内容单调、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降低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课程思政教学与医患关系脱节,学生没有从病人及其家属的视角考虑问题,缺乏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关爱病人,往往仅限于口头宣教,浅尝辄止,职业道德教育很难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教学方法以强制性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医学人文及课程思政因其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一的终结性考核评价,不能准确反映学生过程性学习状况。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为评价主体,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发挥考核应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提升医学人文修养能力途径明确培养目标,创新育人理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强调:“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教师要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摒弃以往职业教育重专业知识、轻价值观塑造,重理性教育、轻情感教育。把“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认识医学人文教育不是医学教育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浸入医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立德树人教育落到实处,让医学教育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依托名医典范,助推职业精神养成围绕价值引领,选取中外名医的行医经历,如众所周知的张仲景、孙思邈、南丁格尔、林巧稚、白求恩、钟南山等人,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名医大师的思想言行中折射出来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彰显了医者敬畏生命、崇善求真、注重实践、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将抽象的人文精神与生动的案例故事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具体的案例中感同身受,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建立医学伦理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随着基本医学常识的普及及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逐步增多,医患矛盾张乳霞,赵茜,孔瑞雪,曲丽莉刍议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日渐凸显,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其原因除了与医疗水平、技术水平以外,医患沟通不足、医德医风问题也是医疗纠纷频发不可忽视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案例将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解决方法等穿插课堂教学中,使其对相关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加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病人的困境、痛苦和选择,学会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的诉求、尊重其价值观念及文化背景,履行告知义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从而增加医患间的信任,缓解医患矛盾。建立人文素养案例库,丰富教育资源以提升岗位的胜任能力为出发点,在组织架构上包含: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法律法规、护理伦理和护士职业素养四个层面。从“家国情怀”“敬佑生命”“大爱无疆”体现医学价值观;从法律法规角度,探讨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从尊重、有利、不伤害、公正的原则审视护理伦理;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慎独精神探讨职业素养。案例素材来自新闻媒体的社会热点话题、文献检索、图书及影视作品等。呈现形式有: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颗粒化教学资源,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加深理解的学习素材和临床场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设计上积极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时间、空间对学生学习的限制。课前让学生搜集、观看学习资料;课中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互相学习;课后让学生撰写感想。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注入思辨、评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构建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认同。在实训教学中,通过模拟临床中的真实情景,直面医疗保健服务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在角色扮演中自主构建对病人的关爱之心、保护隐私的意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唯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搞好教育必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突破创新。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培养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更新理念,学习医学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让专业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识,深刻认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拓展相关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思想政治理论及医学人文知识等;三是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参加思政教学培训及参加教学大赛等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监控教学评价具有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体现在课堂报告、实训课、临床案例讨论等过程性考核项目中。在课堂报告中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反映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在实训课中考核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沟通能力,爱伤观念。临床案例讨论重点考核学生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设置考核权重时可以适当提高对医学人文的考核比重,引导学生对医学人文修养的重视。结语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通过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使专业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置于和专业知识同等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于各门课程中,医学使命与担当潜移默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从而提升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考文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曾灏,李亚伦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医学人文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王喜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澄清 中国医学伦理学,():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医学与哲学(),():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巩茹敏,霍跃 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