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冲突
整合
试论窑神
文化
变迁
意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第22卷第4期2022年12月Vol.22 No.4Dec.2022收稿日期:2022-06-21基金项目:2021年浙江工匠培育工程之第四层次“浙江青年工匠”培育项目(2021-111)作者简介:黄 照(1996),男,温州苍南人,本科,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瓯窑艺术;吴凌杰(1994)男,湖北荆州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礼制史。Doi:10.3969/j.issn.1672-0105.2022.04.013冲突与整合:试论窑神文化的变迁及意义*黄 照1,吴凌杰2(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2.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2075)摘 要:中国古代的窑神文化由来已久,通过梳理窑神的数量与种类,初步分析主要窑神产生的大体时间、事迹、影响,探讨官方政府对窑神文化实施的政策及目的,可以发现古代官方通过对窑神文化的整合与构建,官方政府权力便能不断影响窑神文化,进而加强对窑工的思想控制,促进双方政治文化的交流。关键词:窑神文化;地方神祠;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105(2022)04-0063-04On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Kiln God CultureHUANG Zhao1,WU Lingjie2(1.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 325003,China;2.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2000,China)Abstract:The ancient kiln god culture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Through sorting out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kiln gods,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time,deeds and influence of the main kiln gods,and discussion of the policies and purposes of theofficial government on the kiln god culture,we can find that the ancient government can continuously influence the kiln god culturethrough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kiln god culture,and then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trol of kiln workers,andpromote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Key Words:kiln god culture;local shrines;cultural studies窑神作为行业神,与传统的先灵崇拜基本无关,两者的区别在于:先灵崇拜主要是古人对天地山川等自然存在的文化,而窑神则与行业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陶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逐渐学会使用火去形塑泥土,进而锻造出自己需要的器皿,对窑神文化也相应产生。那么先民具体是何时完全开启窑神文化的呢?有学者如李毅华、杨静荣等先生从耀州窑的窑神庙的修建出发,探讨了该窑神庙在唐初就已经重修,就此认定窑神文化诞生于北朝。110我们认为这个结论较为可靠。同时又据张弛先生的考察,现今最早记载有窑神的庙碑,是宋元丰七年(1084)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结合耀州庙神碑,基本可以断定,至少从中古时期开始就存在成体系性的窑神文化。18现存有关窑神的史料记载较少,其分布较为琐碎,这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难度。本文即以此为题,试对上述问题做出探讨,以供方家批评。一、窑神文化的流变:以温州瓯窑为例温州古称“东瓯”,亦称“瓯越”。“瓯”之一字,形从“瓦”,大体指代碗、盂、钵之类的器皿。由此可知,早在远古时期,生活在温州此地的先民,即擅长制作陶瓷器物。现代考古发掘证实,在整个瓯江地区大约存在着三百余处的旧窑址。窑名多依据地名而定,故温州本地的瓷窑被后世称为“瓯窑”。211瓯窑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学界证实,瓯窑成体系化的窑址成于东汉。20世纪90年代初,来自江西的文物考古学家,对东汉时期残存的瓯窑标本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瓯窑青瓷胎质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较高,氧化铝含量较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2月低,使得整个瓯窑瓷色呈现出淡青色;到了东晋南朝时期,瓯窑受到了越窑影响,瓷色多为青色,此时则多以含铁釉料作为色料,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使得色区釉层呈现出青色。28隋唐以来,随着景德镇等大型窑厂的出现与发展,瓯窑不断没落,最终到清代完全消亡。如前所述,持续数千年之久的瓯窑,其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瓯窑文化相传久远,有必要考之。(一)赵慨师主有关窑神文化的最早起源当追溯到晋朝时期的赵慨。他不仅是瓯窑文化体系中的第一位神灵,也是整个陶瓷业的“师主”。现今位于永嘉笔架山外有一座赵神庙,供奉的便是赵慨的神像,有关赵慨的事迹,较为完整的记载于明人詹珊重建救封万硕侯师主枯陶庙碑记中3211。所谓的赵师主,便是指的是赵慨,相传他曾经出仕晋朝,当了一个小官。而“师主”的称谓,应该源自于赵慨道士的身份,相传他的道法,能够通济神明,朝廷也因为他的道法深厚,在他死后赐封侯爵、品秩万石。实际上,在中古时期,道士与皇权交织并不罕见,特别是天师道、五斗米道对魏晋官员与朝政的影响,可谓深入,此点往日已为陈寅恪先生所论述,在此不复赘述。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赵慨生前的官职并不大,为何能死后封侯、品秩万石呢?我们怀疑此种描述,应该为明人基于想象的追溯,而非现实。碑文也没有清楚的写出为何赵慨能成为窑神,不过从“陶司于火,非神之功,其曷能济”的描述来看,表明在明人的思想世界里面,开窑炼瓷需要火力充足,赵慨的“道法”加持,往往会使得窑内火力加深,使得瓷器的锻造变得更加顺利,这让赵慨不仅成为景德镇陶瓷业的行业神,而且成为瓯窑的窑神。中古时期民众的思想世界,向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大量出土的敦煌文献、碑刻墓志展示出当时人们拥有一个与今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谶纬之学层出不穷,各种法力无边的窑神屡见史书,上述的赵慨事迹,便是典型。那为何偏偏会是他成为窑神的源头呢?有学者认为这与当时瓷器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指出赵慨代表着浙江等地先进的陶瓷制作技术,他将这种技术传入到景德镇,所以得到了景德镇陶工们的尊敬;但此时赵慨的神灵文化还没有被官方所认可和褒扬,也只是景德镇当地的神灵而已。414如若此观点成立,那么赵慨文化的传播,最初应该在浙江等地发展,即产生于瓯窑、越窑等浙江窑口,进而传入江西,成了景德镇窑神文化的缘起。由此,我们认为虽然赵慨文化具体的传播路径,还需要史书碑刻的进一步发掘,但至少从瓯窑来看,受神秘主义思想统治下中古时期的窑工群体,对窑神信仰的文化便已出现。(二)风火仙师童宾相比于西晋时期的师主赵慨,明代风火仙师童宾,因距今较近,故其记载更为丰富,相关史料散见于清督陶官唐英所著火神传 龙缸记 火神童工小传,年希尧所著重修风火神庙碑记,以及童氏宗谱中定心公神腹记和铭十五公长子宾公等文。有关童宾的生平经历,大体可知,他字定新,相传为祖籍雁门,经过屡次迁徙,从雁门迁到浙江而后又迁到江西。童宾早年学习儒家典籍,但因父母早亡而中断学业,江西本地便有制作陶瓷的习俗,于是此后他便以学习陶艺为生。万历年间,童宾作为陶工被派役为皇家烧制龙缸,但连月的劳作加上苛刻的暴政,使得他十分疲惫,烧制过程也极为困难,最终出于愤怒之下,跳入火炉,自殉于瓷窑。童宾的自殉激起了窑工们的不满,他们联合叛乱,致使这场民变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后来朝廷改换政策,取得了与窑工的和解,在后者的强烈要求下,朝廷特在窑厂设立名为“陶神庙”的神龛,祭祀童宾。明清易代,康熙时,督陶官在窑工们的推动下,认定童宾是护窑神,上书朝廷,重新为童宾设立祠庙,康熙四十九年,朝廷恢复了童宾的神龛。雍正七年督陶官年希尧、唐英等人,主持重建风火神庙,在朝廷官方的极力推动下,童宾文化上升成了整个瓷业共同的文化,并成了现今影响最大祭祀最广的神灵之一。实际上,历史上有关投火自殉、死后成神的故事并不罕见,它们不仅是行业的事迹,而且也是所有瓷器冶炼业的共同故事母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干将莫邪为铸剑以身殉炉之事,而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也记载了“孝娥投炉”的故事,再后来明代的遵化“金、火二仙姑”、清代的广东“涌铁夫人”都属于这一故事母题下,分化演绎的各种案例。如在神垕古镇中人们传颂“金火圣母”的事迹,其故事内核大体与童宾案例相同,相传明武宗梦到一对如朱砂一般鲜红且晶莹透亮的瓷瓶,64第22卷 第4期此后他派大臣寻找梦中的花瓶,得知神垕镇可以烧制出类似的瓷器,于是下旨令窑工制作,但瓷器烧制变化万端,难以掌握,加之当时生产技术的落后,难以成功。这使得武宗大怒,下令倘若烧制不出便将窑工们处死,有窑工之女名为嫣红,自幼与父辈学习烧制瓷器,面对皇帝的圣旨亦感到压力,一日梦见鹤发童颜的老者,用树枝在她面前写下“气血”二字,这促使她感悟,于是决意以身殉火,纵身跳进窑里,最终烧制成功。由此可见,在陶瓷冶炼业有关“以身殉火”的故事连绵不断,其基本内核大体一致,那么为何窑工要投火自殉?概源于古代锻造器物时,所用的可燃物多为木头等植物,使得火炉内的燃点不够,进而在冶炼时,无法达到融化器物的温度标准。人的体内具有丰厚的脂肪,脂肪的燃烧,可以提高炉内的温度,促使器物的快速成型,这也许是各种投火自殉故事的缘由。往日我们对中古丧礼的研究,也证明了投火自殉与中古知识文化的联系。572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使用火去冶炼各类物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陶瓷烧制便是典型。在陶瓷烧制时,人工创造是主体,但却并不能完全决定烧制器物的成型,也不能烧制器物时,在某些重要的环节对物品给予保障,故在造物上常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之语。以身殉炉、死后成神作为古代陶器烧制的文化源头,它包含了工匠对烧制完美器物的渴望,通过祭拜先圣神灵,祈求在烧制物品时,神灵能给予帮助,提高成功率。(三)华光神在瓯窑文化中,华光神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即便它的重要程度远不及童宾。据永嘉县志云:“五王庙在里仁都,祀华光神”6116。所谓的“五王”,并非如我们想象指五个王,而是对“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这一长串头衔的简称。由于史料的残缺,我们现今也很难考证华光神到底属于什么神灵体系,不过在明朝人余象斗修撰的南游记中,有过对华光神奇异生平的记载,其故事蓝本大体为:华光神本为如来佛祖跟前的仙童,一次因失手杀死独火鬼,遭到如来佛祖的鞭笞,并多次转世投胎,最终成为萧氏之子。但萧氏在其出生后便消失不见,华光神于是决定云游四方,寻找母亲,在经历了一番上穷碧落下黄泉、大闹鬼神人三界后,华光神终于救回了母亲萧氏,他的孝举感动了如来,玉皇大帝于是赐予他华光神的称号。永嘉县志附有诗云:“五显灵官大帝,佛书所谓华光如来,显迹婆源久矣,岁岁朝献不绝。”6116为何与窑工看似无关的华光帝,能成为瓯窑所供奉的窑神呢?现今史书中对此缺载,不过通过永嘉县志记载瓯窑设立有三个神位,其有一个名为“五显帝”6147指的就是五王,也就是华光神。可知,从明代开始,江西与京城各地的陶瓷生产地,均设有五显祠,来供奉华光帝。清人曹天枯指出陶工们在制作陶器时,火光喷涌,烟雾缭绕。这也许能为我们的疑惑提供回答,即因为陶瓷烧制中,受到烟火的熏陶,所以使得当时的窑工对烟雾缭绕的火炉产生了敬畏,认为烟雾缭绕的火炉中,生活着华光帝,供奉华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