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民居
空间
要素
现代
转译
酒店
祁桦桦
1352023.02/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建筑遗产保护建筑融于环境的过渡性空间和建筑内部的流动性空间两方面进行研究,并以彭州市小石村溪边酒店为例,通过对其建筑空间的解析,探讨现代建筑应如何体现传统民居空间要素,体现现代建筑的“在地性”。2 传统川西民居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川西民居作为巴蜀建筑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发展成了极具特色的民居体系2。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的影响下,川西民居造型轻巧通透,建筑整体和自然环境融合,有着鲜明的空间特色。本文将从建筑融于环境的过渡性空间和建筑内部的流动性空间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2.1 建筑融于环境的过渡性空间“过渡性”从概念上大体包含三大内涵:一是中介性,二是转换性,三是衔接性。过渡性空间可以看作一个边缘的、交融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区域空间3。川西民居位于四川西部,周边环境大多为山川河流,建筑本体与自然环境的空间过渡是川西民居的空间特色,这种空间过渡让建筑更好地融于自然并引入自然。在川西民居中,檐廊、天井及庭院提供了衔接和转换的空间,从而使得建筑和外部环境实现了有机过渡,构成了从室外空间到半室外空间,再到室内空间的横向层次感。2.1.1 檐廊川西地区檐廊形式来源已久,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环境和商业文化两个方面。檐廊最初的兴起是因其川西地区木材种类丰富,气候环境炎热多雨,为了保护建筑主体和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功能需求而设置。后来在巴蜀场镇商业贸易的发展下,逐渐成为满足交换行为而存在的外部空间4。檐廊因其屋顶的延伸形成的半室外空间,也是川西民居建筑本体与外部环境融合过渡的主要因素。檐摘要川西民居作为四川建筑类型中的一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空间特征,深入研究传统川西民居具有的空间要素,为传统川西民居空间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溪边酒店为例,探析传统川西民居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寻求传统民居空间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正确表达形式。关键词川西民居;空间;现代转译;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4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892/ki.csjz.2023.02.38Abstract As one of the architectural types in Sichuan,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estern Sichuan have formed their uniqu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patial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estern Sichuan and modern architecture.This paper takes Xibian Hotel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house space in western Sichuan in modern architecture,in order to seek the correct expression form of traditional folk house space elements in modern design.Key words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estern Sichuan;space;modern translation;architectural design1 引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建造和建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多元化的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下,现代设计师在建筑活动中开始更多地满足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和现代审美要求,通过高效率的重复进行快速建造,使得传统建筑要素开始逐渐流失,出现了城市面貌与建筑特色趋同化的现象。因此,回归乡土,体现建筑的“在地性”开始成为现代建筑师日益关注的话题。如何把传统建筑要素在现代建筑中进行转译和表达,也是值得现代建筑师探索的话题 1。本文以传统川西民居空间的构成要素为出发点,从作者简介:祁桦桦(1997-),女。研究方向:传统建筑、城市史和发展史。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传统川西民居空间要素的现代转译以溪边酒店为例The Modern Translation of the Spatia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estern Sichuan:A Case of Xibian Hotel祁桦桦 雷洪谦 Qi Huahua,Lei Hongqian13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2廊的存在使得外部自然空间和建筑本体空间产生了空间叠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间的边界感,使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相互渗透,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受,从而使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中。2.1.2 天井及庭院天井及庭院空间是川西民居空间的另一构成要素。天井及庭院是道教“天人合一”和等级秩序思想在建筑上的转译与体现,也是传统川西民居的典型围合形式和空间形态5。由于川西炎热潮湿的地理环境,天井及庭院的设置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的通风和排水问题,调节川西地区民居的室外热环境;天井和庭院两旁的厢房大都采用隔扇窗,为室内引入了光线。天井及庭院空间的产生使外部自然环境内含于建筑内部空间之中,相对于檐廊空间所产生的建筑融于自然,天井及庭院空间则达到了建筑整体在融于自然的同时又引入自然,实现了内外空间的交错。2.2 建筑内部的流动性空间20 世纪初期,密斯凡德罗提出了流动性空间的概念。与以往封闭或开敞建筑空间不同,它指的是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新的空间概念。川西民居建筑围护界面及内部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亦是流动空间在早期建筑实践上的重要体现6。一方面,与北方寒冷气候不同,川西地区大多为潮湿炎热的气候。为了满足建筑散热和通风的需求,建筑外部围护结构多采用竹编与泥土混合的填充墙和槅扇窗结合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木材,又满足了建筑隔热和空间划分的需求。与此同时,槅扇窗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引入了光线,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互相渗透,打破了实体墙带来的空间感官上的压抑和沉闷7。另一方面,在室内空间中采用轻盈通透的花牙子、花罩、挂落等木构架进行室内小空间的划分,满足了部分空间的私密性要求,也可以进行自由的拆卸和组合 2。在这种设计手法下,产生了既分割又连续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具有了流动感。3 传统川西民居空间要素在现代实践中的转译 3.1 溪边酒店项目概况溪边酒店项目位于四川省彭州市金城社区小石村,基地处在一个相对陡峭的河岸边,背山面水,且场地内部有高差;基地周边有一片竹林,环境优美;场地一侧紧邻一座桥,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口。因其位置处于四川西部的山村,周边建筑大部分为传统川西民居形式。该项目基地原有建筑为乡味坊。在乡味坊建筑主体落成后,由于小石村的快速发展,村上的产业布局也在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因此将原有建筑改造为溪边酒店使用8。新的方案需要重新梳理原有建筑大量的开放生产空间、展示空间及休闲空间,在改造为民宿的同时,并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建筑特色相融合,旨在为当地村民营造具有乡土特色和适应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空间形式,延续当地的文化传统。3.2 改造概况在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后,形成了最终的布局。整体设计把客房、亲子体验区和餐厅设置在一层靠近溪边区域,利用周边自然景观形成视线上的交流。在建筑一层,把原有的入口空间和隔断打通,扩大前台接待空间。一层邻近庭院区域,把原有的生产车间改造为大堂水吧和亲子休闲区;二层通高的设计将公共空间向上延伸,利用了坡屋顶下的空间,同时采用落地玻璃窗的做法更好地利用了自然景观(见图 1)。3.3 设计策略分析3.3.1 建筑融于环境的过渡性空间营造(1)对檐廊空间的处理溪边酒店檐廊的设计既适应当地的气候,也是传统川西民居空间要素的实际应用。由于彭州小石村位于四川西部,大多为炎热潮湿的气候,夏天太阳高度角比较高,且雨水较多。檐廊的设置可以阻隔一定的太阳辐射,在檐下形成部分阴影区,同时可以利用檐口引导雨水。在空间感受上,溪边酒店在改造时结合周边地形考虑,采取了双坡屋面的做法,从视觉上平衡场地内部高差,在临溪一面屋檐挑出形成檐廊。檐廊形成的灰空间,使得建筑内部住宿和交流空间与小溪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有机过渡,消除了建筑主体与周边环境的边界感。住宿者可以在此交流,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见图 2)。(2)对天井及庭院空间的处理溪边酒店项目基地门前临溪后背靠路,且基地内部临溪面高差较低。面对特殊的基地环境,建筑师在设计时保留了基地内原有的古树,结合自然的地形高差,选择在临溪界面设计围合庭院,在溪边低地设置庭院空间。一方面,庭院的设置可以模糊建筑与溪水的边界感,为室内居住空间和外部环境提供缓冲区域;另一方面,庭院的设置可以为一层部分交流空间提供良好的景观视野,提高空间的趣图 1溪边民宿鸟瞰图(图片来源:时地建筑工作室“檐下百味集”:耐人寻味的溪边酒店 EB/OL2021-9-28https:/ and Rest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建筑遗产保护味性。庭院空间和古树竹林的结合提升了酒店公共空间的品质,营造了幽静的空间氛围9。在屋顶的处理上,采用部分镂空的方式引入光线。天井及庭院作为当地传统地域建筑的独特要素,其空间的转译不仅是为了营造建筑与环境的过渡空间,而且是对传统乡土记忆和空间体验的重塑。通过对天井及院落空间的重塑,构建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见图3)。3.3.2 建筑内部流动性空间的营造与传统民居空间不同,酒店的空间处理要更加注重人的空间体验和品质。由于溪边酒店背山面水,周边环境优美,因此在空间处理上,溪边酒店更着重于室内公共空间的流动感和与室外环境的渗透感,塑造静谧的室内空间氛围。在设计时,把亲子体验区置于中心位置,并通过设置落地窗把庭院及小溪景色纳入室内,营造了室内空间的流动感(见图 4)。亲子体验区做了二层通高的空间设计,与二层的室内走廊相结合产生了视线交流,塑造了空间的层次感。楼梯的上方通过部分架空的设计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流动感,使建筑真正地融入自然并引入自然(见图 5)。4 结语 溪边酒店的设计通过传统川西民居空间的现代转译唤醒当地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历史记忆,获得了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地体现了建筑的在地性。面对建筑全球化对我国传统地域建筑的冲击,在现代建筑实践中,建筑师应回归本源,回归乡土,在对传统建筑特征充分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营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和审美要求的建筑空间或风格,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传承和延续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这也是现代建筑获得真正生命力的关键所在1。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四川卷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 李先逵四川民居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 范跃虹,赖奕堆,李紫妍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特征研究:以岭南建筑为例 J南方建筑,2021(02):132-1394 晋兆东巴蜀地区传统场镇沿街檐廊空间初探 J建筑与文化,2017(08):234-2355 黄河天井的解析 D重庆:重庆大学,20166 倪韬建筑空间流动性探讨 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237 邓添星,田凯川西民居的空间流动性 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 出版者不详,2018:11-158 时地建筑工作室“檐下百味集”:耐人寻味的溪边酒店 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