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精神其志长存!__吴鹤松同志追思座谈会在京举行_钟纺.pdf
下载文档

ID:315767

大小:875.12K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承 精神 长存 _ 吴鹤松 同志 追思 座谈会 举行 钟纺
10 1 月 17 日,原纺织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吴鹤松同志追思座谈会在京举行。吴鹤松同志于 2022 年 8 月份在京去世,享年 93 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原副会长陈树津,国资委纺织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李战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段红以及行业媒体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夏令敏首先高度赞扬了吴鹤松同志对纺织行业的杰出贡献和家国情怀,特别是对其在纺织媒体建设以及行业信息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表示,吴鹤松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老领导。召开追思座谈会,一方面是要深切缅怀,铭记吴老对纺织行业的贡献,学习他对行业的热情和赤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一方面是要传承前辈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讲好新时代纺织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纺织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李战红代表纺织离退休干部局表达了深切哀思,并回忆了与吴鹤松同志的生前交往。她表示,吴鹤松同志是一位特别值得尊敬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党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一生都在为纺织行业发展殚精竭虑,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召开吴鹤松同志追思座谈会很有意义,深切缅怀吴鹤松勤勉敬业的一生,不仅要传承老前辈的精神,更可以激励年轻一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传承和发扬老前辈的精神,是对他最好的纪念。陈树津深切怀念了与吴鹤松同志一起工作的岁月。陈树津讲述,吴鹤松同志任办公厅主任期间按照纺织工业部党组的要求,筹备成立了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纺织报、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提出了很多纺织行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经济体制、经济法规等,研究成果形成用于实际的产业政策,比如在整个纺织系统实行“三个转移”,一是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移到保证国内市场的同时,着重抓出口创汇上来;二是出口纺织品要从以量取胜转移到以质取胜上来;三是从一般性生产转移到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最终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上来。陈树津表示,吴鹤松同志还主持了在全国首创的“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的工作,该学院不仅让上千名纺织企业和单位负责政工工作的干部学习传承精神,其志长存!吴鹤松同志追思座谈会在京举行原纺织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吴鹤松同志于2022年8月份在京去世,享年 93 岁。几个月以来,老主任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思绪和脑海之中。老主任整整大我二十岁,是我深深敬爱的老前辈。1978 年 3 月 25 日,我从天津纺织系统调到北京国家纺织工业部工作,第一位接见我的领导就是吴主任,当时他任纺织工业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从这天开始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十几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我的心目中,吴主任是一位具有相当高水平的领导。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设计了改革开放总体的方向、原则,但是具体到每条战线、每个行业、每个部门应该如何实行,完全有赖于各个战线、行业甚至单位本身的探索和创造。无疑,纺织工业这条路如何走好,作为全国纺织工业的领导机关,纺织工业部担负着历史的重任,而部里的政策研究室又有着特殊的地位。吴主任带领一批长期研究纺织行业问题的专家,为部领导担负起“智囊团”的作用。而作为“智囊团”的组织者,如果没有领略全局的视野,没有深厚的行业管理经验,没有对改革前沿动态的掌握和勇于创新敢走新路的精神,是组织不好这项工作的。这期间,吴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成立“纺织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振兴纺织业再度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把整个纺织系统的调研力量组织起来,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纺织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部领导决定成立“纺织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以办公厅原有调研力量为基础(1982 年政策研究室与办公厅合并),加上从各业务司局抽调的一批专家,组成以研究纺织业实际问题见长的研究队伍,由办公厅主任吴鹤松和资深经济学家俞鲤庭主持,同时,由部领导出面,聘请马洪、于光远、陶力、苏星、季崇威、郑戈恒、张彦宁、吴俊扬、董辅礽等三十多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为“研究中心”顾问,并请地方上纺织主管部门、纺织高校、经济研究机构等为“研究中心”成员单位,一起研究纺织行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经济体制、经济法规等,研究成果形成用于实际的产业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如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深加工,发展“三大类”最终产品,使之成为纺织业的三大支柱;在整个纺织系统实行“三个转移”,一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转移到保证国内市场的同时,着重抓出口创汇上来,二是出口纺织品要从以量取胜转移到以质取胜上来,三是所有一般性生产转移到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最终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上来;充分肯定乡镇纺织服装业特别是产业集中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扶持、行业管理、信息服务,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宣传“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的判断,使纺织业的生产和销售较早适应卖方市场新形势,取得主动等等。那十几年,每年都要开一次全国纺织厅(局)长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会议之前,部党组还要向党中央、国务院书面汇报一次工作,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势必要形成一个“汇报提纲”、一个“部领导讲话”,这两个文件起草任务都怀念吴鹤松主任 陈树津/文Attention关注11 到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工作水平,更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和职称。在陈树津的心目中,吴鹤松同志是一个把身心全部奉献给我国纺织事业的领导。吴鹤松同志退休后也没有离开纺织行业,他组织陈义方、张国和、薜庆时等老同志先后编写了多部反映中国纺织工业面貌、重要历史时刻的书籍。他们更是倾尽全力,花费几年时间,编写了反映中国纺织百余年历史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长达 81.2 万字,此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重点图书”。段红表示,虽然吴鹤松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体现出的老一代纺织人“不忘初心,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及“超越自我,不为名利”的勤劳自强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将这一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夏令敏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追思座谈会,就是要深切缅怀吴由研究室来承担(1982 年后由调研处承担),这些任务都是在吴主任领导下完成的。在我的心目中,吴主任是一位组织力极强的领导。1982 年国家机关进行一次精简机构的改革,部里政策研究室与办公厅合并,吴主任担任办公厅主任。办公厅有十几个处室,包括值班室、机要室、调研一处、调研二处、秘书处、财务处、档案处、信访处、基建处、接待处、保卫处等。除此之外,吴主任任职期间还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筹备成立了“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纺织报”、“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且都非常好地运转起来。吴主任还主持了在全国首创的“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的工作,这个学院使得上千名纺织企业和单位负责政工工作的干部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工作水平,而且还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和职称,前途充满了希望。这些都显示了吴主任超强的组织能力。八、九十年代的纺织工业管理体制是这样的:国家有纺织工业部,省级有纺织工业厅(局),地市级有纺织工业局,县级有纺织工业公司,各个机关都有综合部门办公室。而办公室主任大多是当地主管部门的栋梁,个个能文能武,尤以“笔杆子”著称。如上海市局施颐馨、江苏省厅庞群、山东省厅周铁民、湖北省厅王润生、河南省厅张鹤亭、辽宁省厅顾石民、北京市局张耀之、天津市局张连山等等。吴主任每年都主持召开一次“全国纺织工业厅局办公室主任会议”,每次开会各地都踊跃参加,一起研究交流行业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每次会议办公室主任都是感到收获很大,了解了许多新信息、新情况、新经验,对回去后指导工作,做好参谋助手,很有帮助。吴主任历来十分重视发挥中央新闻单位媒体记者的作用。记者到部里采访,他经常亲自接待,适当时机,他还把各路记者组织起来,搞成采访团,到全国主要纺织工业城市、基地或企业进行大规模采访,让记者们了解全国纺织工业的新动向、新经验,也包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那时新华社有“内参组”,专门通过“动态清样”和“内部参考”向中央领导直接反馈重大情况,吴主任与这些记者都很熟悉,如新华社陈日同志、张超同志、李安定同志,人民日报的李茜同志、莫新元同志等。纺织工业的许多情况就是通过这个渠道反映上去的,这也使得中央能及时了解纺织工业的情况。在我的心目中,吴主任是一个把身心全部奉献给我国纺织事业的领导。吴主任一直都是在想工作、干工作,没有休息日、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游山玩水的想法。我跟吴主任出差数十次(那时单位出差时间都很长,一般 10 天左右),印象中大概有三次休闲活动。一次是在湖北沙市调查国企改革情况,中间赶上一个星期天,我们看了一场沙市京剧团演出的红鬃烈马;一次是在杭州调研,赶上中间“五一”休假一天,我们在西湖逛公园,并在苏堤漫步时与陈云同志和几位随员相遇;还有一次在苏州调研,适逢周末,晚上看了一场苏州评弹演出,记得当时他和陈义方同志一边听一边点头,有时还开怀大笑,而我却是一头雾水(听不懂苏州方言),难得吴主任有这样的时候。吴主任退休后一直没有闲着,他组织陈义方、张国和、薜庆时等老同志先后编写了多部反映中国纺织工业面貌、重要历史时刻的书籍。特别是八十岁以后(四人均是如此),他们更是倾尽全力,花费几年时间,编写了反映中国纺织百余年历史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长达 81.2 万字,此书被国家出版署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重点图书”。吴主任是我人生中的榜样。(本文作者曾任纺织工业部政策研究室处员,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部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1998 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后曾任国家纺织工业局企业改革司司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鹤松同志,传承老前辈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我们新时期建设纺织强国的内动力。概括起来,一是专业精神,不断学习、笔耕不辍;二是奉献精神,无私忘我、爱岗敬业;三是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行业,特别是纺织行业媒体,才有了 0 到 1 的突破和创新,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新时期,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讲好新时代纺织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纺织、认识纺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纺织高质量发展。(钟纺)追思座谈会现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