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二
特殊教育
提升
计划
实施
情况
调研
报告
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2篇
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篇1
根据《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先后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中心小学等校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截止年底,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所(含特教学校所),在校生人。根据教体局、残联统计数据,目前全市共有—周岁残疾少年儿童人,已入学人(已办残疾人证人,未办残疾人证人),未入学人(已办残疾人证),总入学率%。已入学的人中,就读特教学校的人(其中在市特教学校入籍人,在校就读人、送教上门人,在外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人,送教上门人。
已入学的人中,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言语障碍人,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多重残疾人。未入学的人中,智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多重残疾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1.注重特殊教育场所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年月,属公办学校事业单位编制,年月,与市实验小学合并办校,年月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学年、学年停止招生,年月,重新独立办校,校址设在津北小学校园内。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年月启动将原津南小学改造建设为市特殊教育学校工程,投入资金余万元。目前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已于年月份进行改造工程验收。相关教学仪器设备和康复训练设施设备正在采购当中,预计投入资金余万元。新校址设专用教室个,语言、感统、个训、等用于康复训练的功能室个,以及相应的管理、办公用房,可满足名智障儿童在校就读需求(当前在校学生数人,送教上门人),新特校于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年投资余万元,在小学、中心小学建立个资源教室,资源教室设施设备及软件资源配备达标,目前正常使用,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场所。
2.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明确了该段时期我市特殊教育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建立残疾学生数据档案,每年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摸底,做到数据信息准确,台账清楚。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让每一个有就学意愿的残疾儿童都有学上、能上学,且都要纳入学籍管理系统。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就读要求的,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能够达到特殊教育学校入读条件的,联系安排或指导其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由属地学校落实送教上门服务。
3.全力做好特殊教育保障工作。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逐年配备特殊教育专职教师,特教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津贴按基本工资%发放的政策落到实处。落实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两免一补”补助水平,自年开始,对在校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元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根据特殊教育实际,给予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按元/年给予资助。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年免费教育。
-年国家下达我市的特殊教育专项资金共计万元,除年的万元用于普通学校建设个资源教室,其他资金全部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
4.教育教学情况。年,特校使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培智学校支持性教育教材《快乐生活》,该教材包含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教材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层次高、生动有趣,但是更适合于发达城市智力残疾学生。根据本地学生特点,年月起特校将改用人教版教材。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出台后,特教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外出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进行有效学习。推行“一人一案”,实行个别化教学模式,形成学年初对学生进行评估--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备课上课--阶段总结--二次评估--完善计划--根据计划备课上课--三次评估--学年总结的教学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相对于残疾儿童少年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对于我市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特殊教育还存在很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主要表现在:
1.重视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其家庭的和谐稳定。但是从整体上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基础教育等方面。通过调研走访情况来看,部分居民甚至一些残疾儿童家庭不知道我市有特殊教育学校。
2.特殊教育的覆盖面不广。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待提高。根据市残联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市共有未入学的—周岁残疾儿童少年人,占总数的%。大多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因家庭困难或自身原因无力陪护到特教学校就读。虽然制定了《市开展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实施方案》,由于普通学校缺乏懂特殊教育的教师,还不能真正落实“一人一案”要求,送教上门工作推动进展缓慢。二是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有空档。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还在津北小学校园内,受场地限制,只有个教学班,学生多集中为智残儿童。视残、听残、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孩子的受教育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3.特教学校发展困难。一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特教学校经费主要是国家特教公用补助经费,来源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办学要求,特别是在专业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学校办学规模不大。目前只开设个教学班,即使改建的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也只能开设个教学班,无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按就读年级进行编班,且整体容量业有限,不能满足更多残疾就学需求。三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特殊教育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过少,仅名,其中人是聋哑专业,而现在学校没有聋哑学生。
4.特教学生救助体系不完善。相对于化解大班额、发展基础教育,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仍有一定比例的残疾儿童未能入学。同时,残疾儿童家庭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家长不愿送孩子鉴定,有的家长本身也是残疾人,无力顾及残疾子女。除此之外,大部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对于残疾儿童在校陪护就读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和生活压力都很大,目前虽然扶贫、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根据上级规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整体看,政策的优惠不多、力度不大,不能有效解决此类家庭的现实困难。同时,因为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关注度不高等原因,此类家庭也缺少社会关注和帮助。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实施好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我市特殊教育更好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大特殊教育政策宣传。按照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皖残联〔〕号文件要求,每年月份由市残联牵头组织开展本地户籍(-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及接受教育资助等情况,做好精准施策。在调查摸底登记过程中,依托乡镇、村主要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残疾人的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扩大特殊教育的社会知晓面。二是要加大对特殊教育成果宣传。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社会宣传,展示特殊教育的办学成果,宣传残疾学生和家庭中的优秀典型,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可度。三是要加大“爱心助残”先进事迹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残重教的优良传统,让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成为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以后顺利就业、融入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保障,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一是政府各部门通力配合,进一步准确核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未入学数据,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市教体局要加强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督查,规范送教上门实施流程,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让送教上门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制定三期计划时,应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规范性文件,增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执行力。比如送教上门教师的交通、意外险、伙食和工作补贴等。三是发展学前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卫计委、残联、教体局等部门要实现数据共享,摸清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数量,进一步科学论证建设特殊幼儿园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在已建有贫困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基础上,支持特教学校申报“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为学前教育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和教育服务。
3.突出帮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救助体系。一是完善政府部门救助体系。卫计委、民政、残联、教体、扶贫等部门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及家庭的帮扶救助政策,确保一人不漏、一户不漏。二是建立特殊教育社会救助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鼓励企业或社会公益组织捐赠特殊教育事业,发挥市红十字会的组织优势,协调各相关企业或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市红十字会对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事业进行定向捐赠,对愿意捐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适当减免。建立残疾困难家庭救助机制,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为残疾儿童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篇2
为制定“三期提升计划”做好准备。现就我县实施“二期提升计划”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做法等总结如下:
一、基本办学情况
目前,我县有一所集听障教育、智障教育和孤独症康复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有在籍学生243人,其中听力障碍学生17人,占总学生数的7%;智力障碍学生213人,占总学生数的87.66%;孤独症学生13人,占总学生数5.34%。学校有专任教师24人,均是特殊教育专业,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9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4人;教师平均年龄29.8岁,年龄结构趋年轻化。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力
为了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合法权利,我县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妥善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我县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按照“一人一案”要求按时完成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为了确保“三残儿童”应入尽入,县教育局制定核查专项工作方案,召开县直学校和各乡镇学区中心学校校长会议,夯实中小学校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措施及目标要求等。同时,将核查数据依照乡镇分类,要求各学区中心学校领取数据后向当地政府汇报,依据县教育局下发的残疾儿童名单,联合镇政府、行政村、派出所进村入户逐人进行信息核实,共同开展核查工作,为确保核查数据的准确性,涡阳县教育局与涡阳县残联密切沟通协同,把全县适龄残疾儿童数据与“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将比对后的数据分发各镇,提高了各镇核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联系不上的,学校将与公安部门进行对接,做到部门联动,并及时将学生名单上报当地政府。
(二)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1.进一步规范落实“一人一案”。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我县对因重病、重残导致无法入学的,组织涡阳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认定,建立免予学习名册,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实现送教内容向送知识、送政策、送康复等向多元化送教内容转变。
2.进一步落实送教师资保障和工作考核。特教学校和承担送交任务的学校都成立了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选派责任心强、热爱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同时校长担任送教上门工作的组长,并建立考勤、评估评价考核制度。
3.进一步规范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一人一案”的落实严格按照程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首先与监护人签订《送教服务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