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书模块-(建筑).doc
下载文档

ID:3139594

大小:3.10MB

页数:758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标书 模块 建筑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 4 第三章 施工部署 7 第四章 施工准备 21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6 第六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09 第七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65 第八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735 第九章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52 第十章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755 第十一章 其他施工措施 757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第一节 适用范围 按照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设计图纸确定的各项招标施工项目。 施工过程中应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设计院要求而进行的设 计变更、技术处理等。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而必须采取的各类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艺。 施工现场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道的保护,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措施。 施工期间防洪、防雨、防火、防台风等措施。 同其它建设单位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配合。 工程完工后建筑物周边的场地清理及平整等。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该工程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该工程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组织、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安排、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工程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高效性。是确保工程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的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2.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以下几项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国家省市地区的相关法令法规及规定、国家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程、工程施工其他参考资料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等。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述 1、 介绍该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及周边环境情况。 2、 介绍该工程的总建筑面积、建筑类别、耐火等级、抗震等级、人防工程等级、防化等级、工程建筑耐久等级、工程总占地面积等工程重要指标。 3、 介绍该工程的规定工期(若招标书有规定)及其他招标限制条件。 4、 介绍与该工程有关的其他配套工程的施工情况。 第二节 主要实物工程量 依据工程招标文件、设计施工图纸等资料以表格形式反映该工程的主要实物工程量(如:钢筋、混凝土、模板、标准砖、镀锌钢管等)。 第三节 工程自然条件 2.3.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介绍该工程施工场地内各地层岩性情况、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各类力学指标)、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情况、地层渗透情况(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腐蚀情况等。 2.3.2 工程气候气象条件 第四节 工程特征 2.4.1 建筑特征 依据工程招标文件及工程建筑设计图纸,简述该工程的建筑特征: 1、 工程各主要部位建筑面积 2、 各类建筑特征指标(建筑单位工程类别及数量、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总占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占有率、住宅户型指标等) 3、 工程各部位建筑材料类型及主要施工做法。 4、 其他建筑特征。 2.4.2 结构特征 依据工程招标文件、结构施工图纸等,简述该工程的结构设计特征: 1、 主要结构部位的荷载指标 2、 结构体系及基础结构形式 3、 主要建筑材料技术指标(钢材、混凝土、砌体等) 2.4.3 给排水工程特征 2.4.4 电气工程特征 依据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图纸、资料等,简述该工程的电气工程特征: 1、 用电负荷等级 2、 供电电源及变配电系统 3、 配电线路设计 4、 设备安装方式 5、 防雷接地类别及设计特征 6、 其他特征 第五节 工程现场施工条件 1、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情况(施工现场用水、施工现场用电、施工现场临时道路) 2、 施工现场场地条件(施工生产、办公、生活场地情况) 3、 相关工程施工情况(简述与该工程相关的其他工程施工情况及进度) 4、 工程现场其他施工条件 第六节 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 从工程施工角度简述该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与技术难点,作为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时重点注意的事项并对相应技术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 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 3.1.1 施工组织机构 4. 为实现本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而奋斗,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体制。 5. 一、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 6. 1、形成有一定权威性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工程按要求顺利完成。 7. 2、根据本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立管理组织。 8. 3、采用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经济合同手段辅助以部分行政手段,明确各方面责、权、利。 9. 二、项目法施工 10. 在本工程施工中实施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等负全责。项目经理部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主轴,加强动态、科学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精心施工,大力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在创质量优良的同时,力争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在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同时,从文件控制、材料采购到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过程中,切实执行ISO9002标准和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达到创优质高效的目标。 11. 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行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指 12. 挥职能、全权处理项目事务,其下设技术组、经营组及材料设备组。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实行经济责任承包。项目内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行为准则来约束,共同为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地完成项目任务而努力工作。 13. 三、组建项目经理部 14. 本工程拟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委派我公司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选聘技术、管理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 15. 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材料主管、保卫主管、机械主管和后勤主管等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16. 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和经济计划。 17. 进度计划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设备供应进度计划,竣工验收和试生产计划。 18. 经济计划包括:劳动力需用量及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措施及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利润计划等。 19. 作业层人员的配备: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 20. 为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指令畅通有效,工作安排采用“施工任务书”的形式。要求签发人和执行人签字,项目经理层作为执行的监督者。施工任务书的工作内容完成后由签发人封闭并签字,如未能封闭必须找出原因并对执行人进行处罚。 21. 22. 四、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23. 工程部:由各分项工程工长组成,直接管理和指挥班组施工生产。 24. 设备部: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纪录。 25. 质量安全部:质量检查、安全检查、文明施工、生活卫生检查。 26. 资料室:资料整理,材料送检。 27. 水电部:水电施工现场指挥。 28. 材料部:材料采购、装卸、保管、发放。 29. 后勤组:现场保卫、食堂管理。 图1 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施工程序 3.2.1 施工流水段划分 30. 划分流水段的目的,是将单栋庞大的建筑物或几栋为一单元的建筑群,进行合理地分段,以适应平行流水作业的要求,做到均衡施工。 31. 建筑施工流水段的划分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2. 1、有利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如尽量将段的分界设在伸缩缝处或平、立面变化处。确需在整体结构处分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33. 2、各段的主要工种工程量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各施工段的主要工种劳动量大体上相近,便于组织连续作业,进行均衡施工。 34. 3、保证主要工种有足够的工作面和垂直运输机械能充分发挥台班能力:流水段的多少和大小,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和机械能力的发挥,对结构总工期也有很大影响。流水段过多,有可能延长结构总工期,施工流水段过少,又会引起劳动力、模板和机械过分集中,工序穿插过紧,造成施工混乱。一般情况下:单栋的大模板工程以每层4~6段为宜,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每层约6~7天,流水段以3~4段为宜,框筒结构施工每层8~12天左右,流水段以3段为宜;钢结构施工审水段不应少于3段,以5段为宜。 35. 4、各栋不等量的建筑群体,“应以量大的主要建筑为主,进行流水段的划分;各栋等量的建筑群体,可以按栋作为分段,但应考虑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转移等问题。 根据上述原则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流水段。 第三节 施工现场设施布置 3.3.1 施工房屋设施 一、一般要求: 1、 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厉行节约。布点适应生产需求,不占用正式工程位置,避开取土、弃土场地,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新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 2、 现场布置紧凑,充分利用山地、荒地、空地或劣地,少占用或不占用农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农田。 3、 利用施工现场或附近已有的建筑物,包括拟拆除可暂时使用利用的建筑物。 4、 必须修建的临时建筑,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合理选择型式,以便重复利用。 36. 二、生产性设施 37. 生产性设施主要包括现场加工厂、现场作业棚、现场机运站、机修间、停放场地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简述以上生产性设施的布置位置及占地面积。(具体可查阅资料库中的面积参考指标) 38. 三、物资储存设施 1、 仓库的材料储备量 (1)、建筑群(全现场)的材料储备量可按下式计算: q1=K1×Q1 式中:q1——总储备量 K1——储备系数。一般情况下对型钢、木材、砂石和用量小、不经常适用的材料取0.3-0.4,对水泥、砖、瓦、块石、石灰、管材、暖气片、玻璃、油漆、卷材、沥青取0.2-0.3。 (2)、单位工程的材料储备量可按下式计算: q2=(n×Q2)/T 式中:q2——单位工程材料储备量; n——储备天数(可查阅资料库中仓库面积数据参考 指标); Q2—计划期内需用的材料数量; T——需用该项材料的施工天数,并大于n 。 1、 仓库面积计算 (1) 、按材料储备期计算 F= q / P 式中:F——所需仓库面积; P——每平方米仓库面积上存放材料数量(可查阅资料库中仓库面积数据参考指标); q——材料储备量。用于建筑群时为q1, 用于单位工程时为q2; (2)、 按系数计算,适合于规划估算 F=ψ×m 式中:F——所需仓库面积(m2); ψ——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按系数计算仓库面积参考资料); m——计算基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按系数计算仓库面积参考资料)。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简述施工现场仓库布置位置及所占面积。 四、生活办公用房屋设施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简述施工现场生活办公用房屋设施布置位置及占地面积。 3.3.2 施工供水设施 一、 用水量计算 1、 施工现场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39. 式中:Q1——施工用水量(L/s); 40. q1——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 41. N1——各项工程量用水定额(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水参考定额); 42. T1——年(季)度有效作业天数(d); 43. t——每天作业班数(班); 44. K1——用水不均衡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表)。 2、 施工机械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45. 式中:Q2——机械用水量(L/s); 46. q2——同种机械台数(台) 47. N1——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可查阅资料库中机械用水 量参考定额) 48. K2——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表) Q2——计算的为整个工程全过程的施工机械用水量(L/s)。 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49. 式中: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50. P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施工人数(人); 51. P2——现场居住人数(人); 52. N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用水定额(一般为20— 60L/人*班,主要需视当地气候而定); 53. N4——施工现场居住人员用水定额(每一居民每昼夜为 100L-120L,随地区和有无室内卫生设备而变化); 54. t——每天作业班数(班); K3、K4——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表)。 55. 消防用水量Q4可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查阅资料库中消防用水量表。 56. 总用水量Q计算: (1)、当(Q1+Q2+Q3)≤Q4时,则Q=Q4+0.5×(Q1+Q2+Q3) (2)、当(Q1+Q2+Q3)>Q4 时,则Q=Q1+Q2+Q3 (3)、当工地面积小于5ha(公顷)而且(Q1+Q2+Q3)<Q4时,则Q=Q4最后计算出的总用量还应增加10%,以补偿不可避免的水管漏水损失。 二、 供水水源及配水管网布置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简述该施工现场供水水源选择及配水管网布置等情况。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是在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同时还应考虑在施工期间各段管网具有移动的可能性。一般可布置为环型管网、树枝壮管网和混合式管网。 三、 供水管径选择 (1)、计算法 式中:d——配水管直径(m); Q——耗水量(L/s); v——管网中水流速度(m/s)可查阅资料库中临时水管经济流速表。 (2)、查表法 为减少计算工作,只要确定管段流量q和流速范围,可直接查阅资料库中给水铸铁管计算表和给水钢管计算表。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施工现场总用水量及相应供水管管径,简述工程现场供水水源及配水管网布置等情况。 3.3.3 施工供电设施 一、 用电量计算 建筑工地临时供电,包括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种,在计算用电量时,从下列各点考虑: 1、 全工地所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其他电气工具及照明用电的数量; 2、 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施工高峰阶段同时用电的机械设备最高数量; 3、 各种机械设备在工作中需用的情况。 总用电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P——供电设备总需要量(kVA);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 cos——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在施工现场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K1、K2、K3、K4——需要系数,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用电需要系数(K值)表。 单班施工时,用电量计算可不考虑照明用电。 各类机械设备以及室内外照明用电定额可查阅资料库中施工机械用电定额参考资料、室内照明用电定额参考资料、室外照明用电参考资料等。 由于照明用电量所占的比重较动力用电量少得多,所以在估算总用电量时可简化计算,只要在动力用电量(公式括号中的第一、第二两项)之外再加10%作为照明用电量即可。 二、 供电电源选择 1、选择建筑工地临时供电电源时须考虑的因素: (1)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量和施工进度; (2)各施工阶段的电力需要量 (3)施工现场的大小; (4)用电设备在建筑工地的分布情况和距离电源的远近情况; (5)现有电气设备的容量情况。 2、临时供电电源的几种方案: (1) 完全由工地附近的电力系统供电,包括在全面开工前把永久性供电外线工程作好设立变电站; (2) 工地附近的电力系统只能供应一部分,尚须自行扩大原有电源或增设临时供电系统以补充其不足; (3) 利用附近高压电力网,申请临时配电变压器; (4) 工地位于边远地区没有电力系统时,电力完全由临时电站供给,常用的发电机组性能可查阅资料库中柴油发电机组性能表。 三、 电力设备选择及配电网路布置 工地由附近高压电力网输电时,则在工地上设降压变电所和若干分变压所把电压降至380/220V。变压所的有效供电半径为400—500m。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P等,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常用变压器的性能可查阅资料库中常用变压器性能表。 工地变压所的网路电压尽量与永久企业的电压相同,主要为380/220V。对于高压线路,用架空裸线,其电杆距离为40-60m,或用地下电缆。户外380/220V的低压线路亦采用裸线,只有与建筑物或架手架等不能保持必要安全距离的地方才采用绝缘导线,其电杆间距为25—40m。分支线及引入线均应由电杆处接出,不得由两杆之间接出。 配电线路尽量设于道路一侧,不妨碍交通和施工机械的装、拆及运转,并避开堆料、挖槽、修建临时设施用地。 室内低压动力线路及照明线路,均采用绝缘导线。 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变压设备位置及配电线路布局。 四、 配电导线选择 1、 配电导线型号种类选择 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导线类型,具体可查阅资料库中常见绝缘导线型号、名称、及主要用途表。 2、 配电导线截面积选择 配电导线截面的选择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导线必须保证不致因一般的机械损伤折断; (2) 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荷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 (3) 导线上引起的电压降必须在一定限度之内。 所选用的导线截面积应同时满足以上三项要求,即以求得的三个截面中的最大者为准,从电线产品目录中选择线芯截面。对于建筑工程由于建筑工地配电线路比较短,导线截面可往往由允许电流选定(即第二项基本条件选定),而对于小负荷的架空线路则往往以升机械强度选定(即第一项条件选定)。而对于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由于工地作业线比较长,导线截面积往往由允许电压降确定。 A、 按允许电流选择 三相四线制线路上的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二相制线路上的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I——线路上的电流值(A); K——需要系数,可依据供电线路布设及相应电气设备使用等情况合理确定(查阅参考资料库中需要系数表); P——供电设备需要容量(kVA) U——线路上的电压(kV) cos——功率因子,临时网络取0.7—0.75 制造厂根据导线的允许温升,制定各类导线在不同敷设条件下的持续容许电流表(可查阅资料库中各类导线在不同敷设条件下的持续容许电流表),在选择导线时,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不允许超过该表规定。 B、 按允许电压降选择 配电导线的截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S——导线截面(mm2); M——负荷矩(kWm); P——负载的电功率或线路输送的电功率(kW); L——送电线路的距离(m) ——允许的相对电压降(即线路电压损失)%;照明允许电压降为2.5%—5%,电动机电压不超过5%; C——系数,视导线材料、线路电压即配电方式而定,可查阅资料库中按允许电压降计算时的C值表 已知电压降即负荷距值,可查阅资料库中导线电压损失、导线截面与负荷距关系表,确定所需导线截面。 C、 按机械强度选择 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敷设条件,查阅资料库中导线按机械强度所允许的最小截面表,确定按机械强度选择的导线类型。 第四章 施工准备 第一节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7. 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内容和实际情况公司、工程处以及项目部共同制定施工的准备计划。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8.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中主要包括的工作项目有:实施性工程总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阶段)、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位、施工部分急需材料进场、施工劳动力进场与教育、单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砂浆及混凝土现场配合比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交底、施工质量安全交底 等。 59. 以上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又可具体分为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几个各部分。 第二节 施工技术准备 60. 对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必须细致、认真的进行,否则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施工技术准备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划分。 61. 一、在调查阶段,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料,以及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将其影响降低至最小。 62. 二、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 63. 三、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64. 四、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65.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长。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节 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 66. 施工工程中所需的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品种多、数量大,保证按计划供应,对整个施工过程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 67. 一、材料准备 68.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并对水泥、钢材、木材等各项建筑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进场。 69. 2、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70. 二、构配件加工准备 71.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提前做好加工、翻样、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表,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72. 三、施工机械准备 73.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 74. 四、运输准备 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 第四节 施工现场准备 75. 一、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校验 76. 会同有关单位做好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的移交校验工作,包括测量控制点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复核控制点。根据给定控制点测在施工现场内设立永久性标桩,并做好保护,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 77. 二、现场“三通一平” 78. 1、施工现场场地平整 79. 2、修建现场临时道路 80. 3、施工现场用水、用电 81. (1)、施工现场用水 82.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施工人数、施工机械等因素计算临时用水量。 83. A、现场施工用水量 84. 式中: 85. Q1:施工用水量(L/s); 86. q1:年(季)度工程量 87. N1:各项工程量用水定额(可查表) 88. T1:年(季)度有效作业天数 89. t:每天作业班数 90. K1:用水不均衡系数 91. Q1计算的为整个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用水量。 92. 93. B、施工机械用水 94. 95. 式中: 96. Q2:机械用水量(L/s); 97. q2:同种机械台数 98. N1: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可查表) 99. K1: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 100. Q2计算的为整个工程全过程的施工机械用水量。 101. 102. C、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103. 104. 式中: 105. 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106. P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施工人数(人); 107. P2:现场居住人数(人); 108. N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用水定额(可查表,取40L/人·班) 109. N4:施工现场居住人员用水定额(可查表,取100L/人·班) 110. t:每天作业班数 111. K3、K4:用水不均衡系数 112. 113. D、消防用水量 114. 可由相应表格查取Q4值 115. 116. E、总用水量Q 117. Q=Q4+1/2(Q1+Q2+Q3)=10+0.5×(1.77+0.12+0.592)=11.241(L/s) 118. (2)、施工用电 119. 施工现场用电可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 120. 施工机械用电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121. 122. 由于照明用电量少,故可在求得施工机械用电量后,另加10%的照明用电,即为所需的供电(变配电)设备总容量,即: 123. 124. 式中: 125. :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126. :施工机械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127. K1:电动机同时需用系数(查表); 128. K1:电焊机同时需用系数(查表); 129. :全部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kW); 130. :全部电焊机额定功率之和(kVA); 131. :电动机平均功率因素(查表) 132. 机械数量参照表14,计算施工机械用电量。 133. 134. 135. 136. 137. 三、现场排水 138. 由于该小区市政管网已经形成,为现场的排水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号路位置雨污水管已经铺设完毕,现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雨水的排放可以此为渠道。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 施工测量 5.1.1 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 139. 本工程由××市勘查研究院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四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地依据。四个施工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水泥沙子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140. 1、核算市勘查研究院测量报告中各施工点坐标(Y,X)于其边长(D),右夹角(β)是否对应。 141. 使用坐标反算法。 142. 公式: 坐标增量(ΔY,ΔX) 143. 144. 145.   边长D 146.   方位角φ 147. 右夹角βi=(上一边的方位角φi-1.i)-(下一边的方位角φij)+180° 148. 从反算结果得:各施工点坐标(X,Y)与其边长(D),右夹角(β)对应。 149. 2、现场校测施工点坐标 150. 四个施工点相互通视,用测距仪实测各边边长,用经纬仪测各点的右夹角,取实测值与通过报告计算的数值做比较。 151. 3、校测水准点 152. 根据××市勘查研究院提供的n个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n-1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3mm,可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153.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地方埋下永久水准点,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5.1.2 建(构)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 一、定位放线 154.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155. 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156.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每栋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157. 1、角度交汇法: 158. 已知条件:A、B、C坐标及要求P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1、γ1、β2、γ2角值。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A、B、C三个坐标点,测设β1、γ1、β2、γ2各角,方向线AP、BP、CP交点即为所求P点。 159. 160. 161. 角度交汇法示意图 162. 当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精度要求范围,取三角形重心作为P点的点位。 163. 164. 2、后方交汇法 公式:A=(XB-XA)+(YB-YA)ctgα △Y=-k△x B=(YB-YA)-(XB-XA)ctgα C=(XB-XC)-(YB-YC)ctgβ D=(YB-YC)-(XB-XC)ctgβ 165. 把交叉点投测在四面的基坑外的木桩上。 166.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167.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即有关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168. 二、基槽灰线的撒设 169.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170. 171.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 172. 1、基础放线 173.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174. 2、验线 175.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176.           长度L≤30M 允许偏差±5mm 177. 30M<L≤60M 允许偏差±10mm 178. 60M<L≤90M 允许偏差±15mm 179. 90M<L 允许偏差±20mm 180. 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181. 5.1.3 高层建筑中的高程测量 182. 一、测量允许偏差 183.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184.            30m<H≤60m ±10mm 185.            60m<H ≤90m ±15mm 186.            90m<H ±20mm 187. 二、±.000以下标高测法 188. 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水平打下长木桩,在木桩侧面钉下球帽铁钉,编好号码,并用油漆在桩边写清楚,用吊钢尺的办法,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水准点,测出球帽铁钉帽顶高程,对应编号做好纪录,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各铁钉帽顶高程,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在±5mm内认为合格。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处作校核。如图: 189. 190. 191. 基础高程测量图 192. 193. 3、±0.000以上标高测法 194. ±0.000以上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测量,一般高程建筑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步骤是: 195. (1)、先用水准仪根据两个栋号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测出启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米标高线) 196.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如果外墙整层有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时,在外架上用吊钢尺的方法,在装饰线以上测出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如图。 197. 标准层高层传递 198. (3)、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199. 4、实测中的要点 200.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01. 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量高差时,尺身铅直并用标准拉力,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202. 203. 三、高层建筑物竖向控制 204. 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增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施工中对竖向偏差要求较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与其适应,保证工程质量。 205. 1、测量允许偏差 206.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207. 30M<H≤60M ±10mm 208. 60M<H≤90M ±15mm 209. 90M<H ±20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