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以Y大学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3118102

大小:16.40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现代 产业 学院 高校 创新 创业 教育 实践 模式 研究 大学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四期总第九十期收稿日期:20230124项目基金:2021年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20101130);2021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1234实践育人工作体系(项目编号:xjxg2021-17)作者简介:杨超(1992),男,吉林吉林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谢文涛(1998),男,江苏扬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重建、创新创业教育。周琴(1997),女,江苏海安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1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Y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批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力求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开拓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简单来说就是为大学生未来创办公司等创业活动而专门开设的创业技能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学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意志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教育,该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大学生培育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全面性人才。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面临的瓶颈(一一)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存在鸿沟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存在鸿沟教育系统决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教育系统一般由政府所主导,将学校作为育人主体,以培养各类人才作为目标;而产业系统作为社会盈利型组织,通常以营利作为出发点,由市场所主导,将各类企业作为产业系统的主体。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各自的主导对象、主体和目标难以统一,难以实现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深度融合,从而寻求效益的最大化。高校对人才培养体系有着明确的标准,对社会人才需求有着较为灵敏的把握,而产业学院恰摘要:现代产业学院为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提供了平台。Y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依托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一体两翼三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懂创新,能创业、适应快、发展前景广”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尤其是工科特色院校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4-0024-05DOI:10.3969/j.issn.1674-5078.2023.04.007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以Y大学为例杨超,谢文涛,周琴(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校 企 合 作24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四期总第九十期恰相反,虽然对于产业系统有明确认知,但是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2(二二)高校课程体系及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高校课程体系及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高等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随着社会日益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优化是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进行不断完善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高校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一般都滞后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产业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然而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去赚取短期利益,不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技术研发,常常与国家战略要求和未来远景目标背道而驰,在育人方面也是如此,不愿投入过多。因此,校企合作建立的产业学院在育人和管理模式上将带有企业原有的逐利性和效率性,存在较大缺陷,无法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削弱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初衷目标和育人效果。(三三)高校所提供的校内外平台水平尚待提高高校所提供的校内外平台水平尚待提高长期以来,高校的高层次平台往往是源于理论研究的,和产业要求的应用需求存在差别,其高端科学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产业系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用于产业,从而做到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诉求常常是创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资源,而高校在校内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规模不够大,缺乏创新性,并且趋于表面化;高校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的过程中,很多是浮于表面的,无法提供实质性的技术援助;高校人才与企业应用也存在脱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一体两翼三环”的概念模型来解决相关问题。二、“一体两翼三环”模型的理论框架Y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理念、实践平台、管理机制、课程体系。(一一)基于人才培养理念基于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基于正确、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将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贯彻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长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二)立足校内外平台构建立足校内外平台构建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构建校内外平台,促进学生在实践阶段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或科研课题需求,借助实验室和研究所等平台,通过参观学习和训练实习,完成自己的课题目标和任务,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另外,通过建设多层次多方位的“双创”实践平台,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三三)依托管理机制依托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管理体制大致有“独立式”“联动式”和“嵌入式”三种,“独立式”自成单位,配有独立的管理体系;“联动式”由学校主导,并与各部门相互联系;“嵌入式”可依托已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以确保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四四)扎根课程体扎根课程体系系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扎实的课程体系是理论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构建人才基础知识储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不能和传统教学一样只注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实践、应用并进,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再从强化提升到成果转化,科学的课程体系应作为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模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基于以上四个特征的Y大学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建设,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三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一体”是指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贯通式培养,一体互助,实行“研本1+1”引领计划,达到“双促进、共收益”,取得创新要素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成效,达到“1+12”的成效;“两翼”是指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双向良性互动;“三环”是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石,以创新创业课程为支撑,以组织管理为保障,环环相扣,为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重要支撑,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保证未来长远发展。(见图1)图1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一体两翼三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示意图校 企 合 作杨超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25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四期总第九十期三、“一体两翼三环”模式的要素分析Y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素由三个主体构成,而三个主体又是围绕六个点来进行的,以下为其具体要素的分析:(一一)坚持坚持“研本研本1 1+1 1”引领计划引领计划,人才培养一体人才培养一体贯通贯通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解决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主体之间的孤岛问题,有利于取得创新要素和主体的相互协同效果。3按学科调整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创新创业导师担任支部书记,与按专业设置的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引领本科生树立远大理想,深化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刻苦钻研精神。深化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与本科生科协等创新创业活动组织耦合,推动研究生与本科生由单向交流转变为相互合作探讨、由短期交流转变为长期紧密联系、由浅层交流转变为深层次科研学术探讨,构建求知、友爱、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学风氛围。4(二二)发挥发挥“两翼两翼1 1+1 1”育人作用育人作用,平台功能良性平台功能良性互动互动1.聚焦宽领域、多层次、全时段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学资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着力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仪器使用效益。实现集约化、共享化、规范化,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5重点建设“普及理论层、提升实践层、创新孵化层”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打造配备有“创客咖啡吧”、互动交流空间、路演大厅以及具有线上预约、器材存储、刷卡进入的24小时开放的智能创新工场,将创新创业辐射到大学生所有学习生活场所,为创意者们提供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的场所,营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创”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学术论坛、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将创意转变为现实,打造“活动实践项目创新创业赛事成果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营造教有所思、学有所创的氛围。2.搭建校企共建真实技术环境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院与企业集团深度合作,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集聚效应。大学生在校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后,进入企业完成工程技术课程学习和工程项目训练。6企业学习期间,实行导师组联合培养与管理,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企业导师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需求和问题转化为大学生课题,实现真题真做,进而打通大学生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学院与地方企业对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提供“创意创新创业”全链条扶持。学院聘请校外技术专家来院讲座,进行企业典型工程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管理和考核等形式跟踪扶持优秀创业项目孵化和合作项目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现校企合力育人。(三三)建立建立“三环三环1 1+1 1+1 1”协同机制协同机制,孕育双创新孕育双创新生态生态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基础之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优化与更新,学院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现教学模式的重构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孕育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面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修订专业建设方案。着力推进新工科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7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8坚持需求导向、实践能力导向和特色导向,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式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智能装备复合型人才,使大学生教育与就业顺畅对接。根据行业发展、科技前沿等现实背景持续修订大学生培养方案。以强化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校企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形成教学与实践相互协同的复合型机制。结合产业需求,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学科竞赛与产业创新结合、企业需求和科学研究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与龙头企业的教学科研合作,打造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面向区域产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一套分层递进、贯通融合、启发创新、项目牵引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后实践,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工作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和岗位情怀,真正实现“学”和“做”的无缝对接。2.开发课程资源,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重点之环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国际视野、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9健全产业教授聘任制度,引进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派出相关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由专业教学委员会制作符合标准的校 企 合 作杨超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26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四期总第九十期专业剖析材料,提供技术操作及实施的标准信息,融入智能制造装备的元素,凸显专业的个性特色。建立多个课程模块的典型案例教学资源库。立足融合育工匠,构建“立体覆盖、层级传导、常态运行、特色鲜明”的育人资源模式。通过课程设计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序融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引入实践案例提升大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认知程度与实际工作能力。3.强化组织管理职能,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保障之环学院构建了理事会主导,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打造“共建共享”模式建设教师队伍。校企共建教学团队、联合管理;学校和合作方有关人员编制共用;学校和合作方共同考核,共同付薪,提供一批优质的专职创新创业导师。10搭建全生命周期开发平台,构建产业真实环境课程,开展适度的市场化运作、“三维一体”的管理机制,实现“开发、产业、市场”一体化。搭建“研究设计制造产业化再研究再设计再制造再产业化”螺旋式上升的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开发技术平台,以开放式创新创业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面向真实工程环境的体验式课程模式。以适度的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做好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平衡,11始终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重心。四、“一体两翼三环”模式的应用成效现代产业学院在贯彻落实“一体两翼三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后,在研本双创人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本1+1”引领计划精品项目及大学生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增长,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2019年到2021年现代产业学院的研本双创人数连年增长,这就意味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在“一体两翼三环”模式的引领下逐年增长。(见图2)图2研本双创人数2021年现代产业学院科创立项共计96项,申报国省级项目11项、校重点项目立项6项、校一般项目9项、校立项不资助项目39项、院“研本1+1”科创项目31项,国省级立项比例持续提升。(见图3)图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情况与2020年相比,2021年现代产业学院举办的“研本1+1”引领计划精品项目在宣传报道数、学科竞赛获奖、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增长,尤其是发表论文情况相较于 2020 年提升了 5 倍。(见图4)图4“研本1+1”引领计划精品项目成果汇总2021年现代产业学院大学生竞赛获奖数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包括1项国际获奖和58项国家级获奖,省级荣誉和校级荣誉若干,效果显著。(见图5)图5现代产业学院大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学校加强现代产业学院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以一流的育人环境为载体,使创新发展驱动创业进程,创业需求反哺创新教育,打造“一体两翼三环”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员参与创新创校 企 合 作杨超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27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四期总第九十期业教育的新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培优树典等方式,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整合校外企业、实践和导师资源,孕育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初步形成具有新工科特色的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参考文献:1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J.教育科学论坛,2020(27):6-9.2 万明,刘树聃.基于产业学院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观察,2021(14):29-31.3 廖秀花,阙明坤.民办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14-21.4 李春成.完善区域创新主体多元共治机制的六个着力点 J.科技中国,2020(2):56-58.5 金福春,张慧.“研本1+1”引领互助特色项目初探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7):697-698.6 顾玉萍,许金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85-88.7 孙文福,王东旭.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教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中国冶金教育,2016(5):27-30.8 张卫丰,邢云凤.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校企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J.高教学刊,2021(23):77-80.9 袁瑞霞,刘战剑,王微,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探索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75-176.10 卢德生,陈雅婷.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统计分析基于20012015年CNKI收录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计量分析 J.成人教育,2016(8):23-28.11 卢坤建,周红莉,李作为.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14-17.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College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Taking 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YANG Chao,XIE Wentao,ZHOU Qi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127,China)Abstract:As anemergingschool-runningmodeinwhichbothschoolsandenterprisescarryoutthe integration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timulate industrial progress in the new era,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providesa platform for in-depth exchange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cultivating talents,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natio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dustry colleges,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YUniversity has built a“one-in-one,two-wing,three-r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school-running mode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high-quality talents who“understand innovation,can start a business,adapt quickly,and have broad developmentprospects”,and explores a new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specially for engineering college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talent cultivation校 企 合 作杨超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2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