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 坚持 两个 结合 不断 推进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理论 内涵 实践经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雷 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陕西 西安 7 1 0 6 0 0)中图分类号 D 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8 2 7 9(2 0 2 3)0 4-0 0 1 1-0 3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时代要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新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理论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通过“两个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以1 8 4 8年 共产党宣言 发表为标志,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然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全球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资产阶级扩张和对抗及其不可持续性的逻辑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等规律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开放性和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1 8 7 2年 共产党宣言 的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对于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文化及其时代主题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内在逻辑性。(二)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更重要的是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表现的真理力量,是借助于它在中国的模式,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实现的。而坚持“两个结合”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经历各种失败,找不到出路之时,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首先要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即中国化,然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结合问题,即推进时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作为有5 0 0 0年文明史的人类文明大国,任何外来思想和理论的到来都必须完成中国化,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必不能长久。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说服教育中国人民,首当其冲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用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易于接受的文化表达,融入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维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112 0 2 3.4 理论学习与探索义息息相通;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思想交相呼应;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都表达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因而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在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从现实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精神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且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创造了新的具体理论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统一。二、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需要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过程直接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导,坚持“两个结合”的实践探索。一方面体现在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社会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持续吸收、融合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进而不断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使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这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双方优势结合、功能互补的逻辑过程和现实需要。(一)坚持“两个结合”是推动中华文明现代性转化的时代需要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历代先贤创造了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基本的思维方式、伦理关系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大众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部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性发展和改革性创新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时代需要。我们坚持“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维和社会关系特点,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内涵,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相协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接续发展,加快现代性转化。(二)坚持“两个结合”是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结合中国实际、时代要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理论及话语权等方面的竞争必然会愈发激烈。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构建和诠释方面已经相当完备,并且围绕新时代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路径,但我国身处国际资本主义包围的客观实际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要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服力和话语权,用中国的逻辑思路和话语体系表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获取经验、探寻答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讲前人没有讲过的话,总结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必须从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拓展哲学纵深,丰满理论体系。这也是我们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服力、话语权及影响力的现实需要,也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时 代 化 的 现 实需要。三、坚持“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探索从理论发展维度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坚持“两个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212 0 2 3.4 理论学习与探索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一点什么时候坚持得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遇重大挫折。(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论断。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等重要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给出了中国这种落后的农业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答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新实践新问题,不断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内涵,分别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必然会产生诸多新问题、新矛盾及新挑战。新的时代主题必然提出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同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实践和新课题相结合;同时深刻挖掘中华千年文明,不断从优秀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一方面立足国内,加强对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结构变化等问题积极探索,总结规律性认知,在探索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指导新历史阶段的新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胸怀天下,进一步把握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变化形式及其内在矛盾,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社会结构分化及意识形态演化等方面的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贯彻“两个结合”,就一定能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报 告 N.人 民 日 报,2 0 2 2-1 0-2 6.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3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2 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4 陈培永.“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特质、架构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 0 1 8(2).5 何中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J.党的文献,2 0 2 1(3).6 韩庆祥.全面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J.马克思主义研究,2 0 2 1(1 0).7 姜晶花.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J.科学社会主义,2 0 2 2(3).8 林雅华.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J.党建,2 0 2 2(8).(作者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讲师)责任编辑:孟祥春312 0 2 3.4 理论学习与探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