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诊断
改进工作
高职
院校
教师
角色
转换
研究
109摘 要:全国诊改工作开展后,即成为各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而教师作为诊改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易出现对自己角色认识不清、无法及时转变等现象。本文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基于诊改视角,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在既定角色基础上,教师应按照PDCA 循环丰富、优化个人角色树,不断提升质量主体意识、深化服务认知,同时培养动态的信息研判能力。关键词:高职教师;诊改工作;角色转换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79(2023)02-0109-042023-03-01马帅(1996-),女,河北承德人,研究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讲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2022 年度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基于诊断与改进工作”(编号:X202205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项目名称: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职业教育工作中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质量内涵建设的大方向。2015 年12 月教育部职成司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后简称“诊改”)并正式启动相关工作,诊改制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开展试点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诊改旨在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不是要给学校戴上“紧箍咒”1。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套机制囊括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 个层面,其中教师层面的运行是学校诊改工作及其重要的一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和质量持续提升息息相关。但多年以来处于评估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师似乎将“教书育人”的角色固定化,但显然诊改为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适应新形势,加快角色重构与转变。一、高职院校教师既定角色研究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认为个体是在大型的地位网络中扮演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各种角色,而角色是指社会或某一群体中处于一事实上地位并按相应的行为模式行为的一类人2。从理论上来讲,“角色”源于西方,但是在角色的社会应用上中西方社会发展亦步亦趋,这其中也包括教师行为角色的发展与应用。社会学家比德尔将社会角色引入教育领域,认为恒久的社会属性是教师角色重要特征之一,包含行为、地位和期望三重厚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期教师角色研究可分为教师角色的一般性描述、建构主义的教师角马 帅(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基于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110色研究、教师角色期望的比较研究、实用主义的教师角色研究、人本主义的教师角色研究五个方面。我国学者顾明远认为,教师角色是一种处于教育系统中的行为模式。教师在社会中需要扮演很多种角色,ta 是父/母亲、子女、兄弟姐妹,但本质上讲教师是一种职业角色,而这种职业角色是教师承担的众多角色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这一角色甚至给予了教师社会地位,上述因素一起支配着教师日常行为。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总结来看,教师具有3 重既定角色。1.文化知识教授者文化知识教授者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第一重既定角色。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也是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第一角色和基本要求。而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实际上高职教师更是文化创新和传授者。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高职教师结合学生特质、专业性质、课程性质、岗位需要等因素,重新解构教材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使知识更易被理解,技能更加贴合该专业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综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2.学生发展辅导者学生发展辅导者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第二重既定角色。除了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还要扮演授业、解惑的学生成长辅导者角色。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生源类型较多,包含普高、中职、3 2、社会考生等,尤其在此阶段,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心理不够成熟,多样的学生类型对教师的考验就是因材施教能力。而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到的是“辨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因势利导地辅导学生学业、生活、工作的发展。因此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做好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引导者、辅导者。3.学生职业技能的锻造者学生职业技能的锻造者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第三重既定角色。高职院校最大特点是需要使学生具备“毕业即可上岗”的业务能力,兼具实践性、职业性和教育性。因此,高职教师不只是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具备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在学科的前沿理论成果,还能够用理论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工作素质。二、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即“职教20 条”,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向高质量发展,质量成为高职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而诊改作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是可持续的,是与以往评估模式的阶段性和临时性大相径庭的,是“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产物3。从本质上来讲,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5 层面形成共同认识,明晰诊改的性质和根本要求,在原有基础上,适时转变原来的角色定位。当然这里并不是讲高职教师既定角色不正确,而是如果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不能磨练质量意识,不能真正将自己纳入诊改的质量改进螺旋,以适应新要求和改变。1.质量主体意识淡薄传统的学校质量建设依赖于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外部质量保障,通常形式为“政府部门发布指导性政策文件高职院校按固定的标准和指标执行评估或检查后恢复常态”,这样的质量保证形态常常伴有强制性、周期性、非可持续等特征,检查评估似乎与整个学校的质量保证、“生存发展”干系不大。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被纳入质量系统中。但结合现代质量管理标准和诊改工作要求,学校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在保证全体人员参与的基础上,达到对顾客(学生)、社会有益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的质量形成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在不同制度下,教师的角色任务发生了改变,如果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工作,那么从思想决定行动的逻辑出发,必然会缺乏质量主体意识。质量管理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态度,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如前文对高职院校教师既定角色研究中的论述,评估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既定角色是教学任务的驱动者、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者、学生发展辅导者和职业技能的锻造者,这些角色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高职教师也确实应该如此,但这些角色中缺少了质量保证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成分。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即使在实施诊改工作后,一是由于以往的惯性思维,二是由于诊改短期内确实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甚至有教师出现排斥心理,更不用说将自己纳入质量保证建设的循环中,教师对自己111第28卷 第2期 马帅 基于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的角色定位并未出现明显的积极变化。2.服务认知不够深入从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 面 质 量管理理论来看,组织应该以顾客满意度为目的,倡导全员参与,考量与组织活动相关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收益,最终达到组织的长期成功。那么再结合诊改工作的质量理念,学校最主要的顾客应该是学生,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始于识别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家长等。我国学者杨应崧教授是展开“诊改”制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并产出了“今天质量”概念,提出依靠自身建立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且更重视“产品或服务对使用者或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程度”4。那么与“今天质量”相对应的“过去质量”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地为学生、教师、学校制定标准,其中师资质量是绩效评价中很重要的指标之一,但由于自上而下,其质量结果往往是标准趋于常规固定化、质量趋于静态化。“今天质量”重点强调“今天”,也就是强调是时间和实践的先进性。具体而言,相关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综上所述,如果学校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满意度,且利益相关方的收益得到保证,学校这个教学组织就能得到长足发展,由此也足见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诊改制度下的高职教育,教师应该处理好教育、管理和服务三者的关系,但教授、辅导和锻造其实都是传统意义上“教”与“学”,似乎没有看到“服务”的影子,在教授基础上的服务角色并没有得到重视。3.动态的信息研判能力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是诊改工作中十分被重视的环节之一。诊改制度致力于使各高职院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各校特色的智慧化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一站式操作与服务,包含教学和教辅等各个方面,实现对学校各类数据的动态监测预警。教师、学生作为重要的数据承载者,诊改机制希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平台采集教学活动动态信息,掌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并据此研判教学形势、优化教学服务,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陈寿根、任占营等都认为诊改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树立现代质量文化。但目前教师对于信息研判的认知普遍停留在这是教育专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将信息发掘、分析与工作相关联。实际上教学信息化、状态数据分析是一种发展趋势,教师要充分掌握授课节奏,离不开对于学生状态信息的分析。诊改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同样离不开周期性的自查自纠,自查自纠的关键在于数据信息的采集。由此,提升教师的数据信息敏感性和研判分析能力也是诊改工作的必要之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师在动态信息捕捉和研判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三、基于诊改制度的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策略诊改机制的设计、实施、运行与现代质量管理中的PDCA 质量循环有异曲同工之妙。PDCA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环节贯穿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在一轮运行结束后,重新制定计划,开始新一轮的质量管理和改进循环,新循环的起点位置高于上一个,因此经过不断改进后的螺旋质量将愈来愈好5。总体而言,高职教师角色转换也应遵循质量循环,在既定角色基础上,按照PDCA 丰富、优化个人角色树。诊改工作强调质量主体意识,在教师角色转换方面,应该将其对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和践行的作用、贡献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基于诊改工作的高职教师角色的内核应为“学校质量文化的构建与践行者”。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环节上,应该优化为知识传授者+教学改革的商议者、学生发展的辅导者+服务创新式教学实践者、学生技能锻造者+教学信息研判者、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者。详见下图。基于诊改制度的高职院校教师PDCA 角色转换示意图1121.提升质量主体意识高职教师应自觉将自己纳入教学改革中,做知识传授者+教学改革的商议者。这个商议者既包括所授课程的计划、检查、解决问题,也包括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专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至少要走出课堂,走向学校发展,通过学校正在做的事情了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知大势做小事,做一名商议者、协商者。诊改讲求的是持续性、常态化,教师应该从日常工作出发,做课堂质量提升计划、建设班级管理质量保证机制,参与课程专业建设制度文件的制订等等。学校可以以印发工作手册的形式继续深化教职工诊改理念学习,教师要能主动优化和转变角色,将诊改要求逐步转化为诊改价值。2021 年9 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编制并发布诊改学习手册,内容涵盖诊改政策文件、诊改理论研究、诊改基本知识以及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方案。其中“诊改重要词条&知识问答”模块共设置了30 个问题,从诊改基本概念到复核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发展,由浅入深设置知识问答,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升了学习效率。公开发布复核工作方案能够使每个人明晰诊改复核到底复核什么、学校在诊改复核方面到底是如何实施的,了解一件事物的始末对真正接受它大有裨益。这些灵活的方式都有助于教师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真正成为诊改工作中的一方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质量意识,做学校质量文化构建者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者。2.深化服务认知这里的服务不是身份认知,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都是角色认知。在诊改视角下,高职教师应该适时由教书匠向服务者转变。前文已经论述了很多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我们已经明晰教师可以将与学生的接触当作一次“服务”,如果质量一词产生在顾客和服务者之间,那么它的重要性将会被无限放大。这种“服务”可以是一个专业名词的讲解、一次违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的谈话、一次夜不归宿风波之后的心理疏导。“服务”中需要注重教学内涵的培养和提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中6。说到底服务认知是一种行为模式,具体的推行过程也可以遵照PDCA 循环,可以先通过培训初步认识,体会服务创新的教育理念,再挑选合适的班级推行服务创新教育,让教师通过亲身感受和接触深入认知,再开展执行和检查。3.培养动态的信息研判能力培养能力首先要树立意识,最好的方法是从日常工作入手,从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好所授课程、所带班级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再由浅入深,做专业的教学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学会“用数据说话”,把握数据背后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让大数据为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服务。其次,高职教师的数据化观测、分析也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信息分析和研判应该延伸向专业、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打破浅层教学,让深度学习落地生根。但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教学活动面临的是鲜活的个体人,不是被平均化的数字人。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宏观数据,做出趋势性的研判,也要了解不同“顾客”的真实需求,重视对学生个体数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参考文献:杨应崧,宗美娟.诊断与改进需要多一点豪气、勇气和真气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6):41-45.王向红,丁金昌.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8-173.陈寿根,等.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蕴、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6):15-18.何奕璋,石朝阳,蔡旸.基于现代质量管理理念的高职院校师资诊改模式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41-47+54.李晓.“诊改”制度视角下高职教师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教研究,2017,(6):100-103.解旭东.“诊改”制度视角下高职教师的角色转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60-61.(责任编辑:郭家铭)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