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pdf
下载文档

ID:3105680

大小:1,007.38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色 文化 融入 研究生 大思政 工作 三重
第5期 总第7 7期2 0 2 3年1 0月研究生教育研究J o u r n a l o f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N o.5O c t.,2 0 2 3 文章编号:2 0 9 5-1 6 6 3(2 0 2 3)0 5-0 0 9 1-0 7 D O I:1 0.1 9 8 3 4/j.c n k i.y j s j y 2 0 1 1.2 0 2 3.0 5.1 3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程 霞a,周燕来a,田 聪b(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研究生院,西安7 1 0 1 2 6)收稿日期:2 0 2 3-0 3-1 4作者简介:程霞(1 9 7 9-),女,山西平遥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周燕来(1 9 6 8-),男,陕西合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田聪(1 9 8 1-),女,陕西渭南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摘 要:把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塑健康人格。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工作实效:全面深度挖掘并整合全国红色文化本体资源,建构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搭建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平台,以构建“问题链”为核心开展思政课堂革命;把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思政,在“再造”专业课程中渗透红色基因;利用“行走的红色课堂”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观照历史与现实中强化红色基因认同。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研究生;大思政中图分类号:G 6 4 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两个大局”深度联动带来的时代变革,尤其是东方与西方之间制度与结构的双重摩擦对我国带来的发展和安全的双重挑战,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和实施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出了明确指向和现实要求。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和精神传统的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继续走好新长征路的力量源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是创新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料。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高度契合融通性,剖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并探究相应的提升路径,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和融通性。把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变”“求变”的需要,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场域,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效,有助于夯实高层次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守土固根”重任和要求。(一)有助于增强“四个自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语境下,国际力量对比、世界格局、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相比本科生,尽管研究生见识更广、阅历更多,社会化程度更高,主动性、参与性更强,但面对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生活,面对线上线下融通的平台,面对高科技发展形态下日新月异的生存环境,面对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现象,他们认识判断问题和事物的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依然不足,呈现出一种阅历多见识少、似成熟而又不成熟的“消化不良”现象。人生不确定性和生存的不安定感,加上全球范围内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带来了思想和价值的碰撞,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反智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的传播扩散,使研究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在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方面出现偏移,容易导致这一群体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中国发展模式、道路选择、指导思想、文化取向的随机性、非理性、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3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与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高度理论抽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中的巨大贡献和精神气象,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指导思想、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等,内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红色文化这一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研究生提取红色基因遗传密码,深入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一科学论断,进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弘扬革命传统,塑造良好的政治心理,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蚀,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4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以提升效率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改革,在物质文明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理想信仰缺失以及人文情怀的迷失。原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体系被多元文化冲突和社会的改革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被市场经济激发出的“经济人”品格,使得社会世俗化加快,消费主义盛行,产生了对信仰与道德“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怀疑,大大消解了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有些研究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出现了分化和困惑,有的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只关心个人利益和自身的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集体利益,形成病态的“消费主义”和“颓废主义”,一度流行“佛系”“躺平”“摆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高度凝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内蕴的浓厚家国情怀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精神追求,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统一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因此,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我们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站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起点上,把红色文化这一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领研究生汲取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红色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择业就业观,激励他们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使命,积极有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三)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国际大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世界大变局不期而遇,世界科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颠覆性29程 霞,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科研范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依然突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威胁加剧,基础研究积累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1研究生是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肩负着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引导广大研究生弘扬科学家精神、投身科技报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5。红色文化串联起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红色文化资源印刻着无数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长期的斗争和建设中孕育积淀下来的红色精神谱系,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西迁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等,都蕴含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爱国为民、奉献牺牲、英勇不屈、敢闯敢拼、严谨求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等丰厚的精神品格。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科学家精神高度契合。把红色文化这一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使研究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勇担时代赋予的强国重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锤炼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服务“国之大者”,应对大国博弈的严峻挑战,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四)有助于形塑健康人格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是其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6。要培养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塑造其健康人格是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健康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7。研究生健康人格具体表现为“乐观的人生态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满意的心境、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协调的社会关系”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期待。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生源结构趋于复杂,就业压力增大,加之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暴露出了一些培养质量的短板和问题,例如培养粗放、“学位注水”、评价标准单一、心理健康问题等9。一些研究生往往遭遇人际关系、性格情绪、学业压力、个人发展、情感婚恋等问题,对其健康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有实证研究表明,1 6.3 1%的博士研究生可能需要心理疏导或干预;学业类事件、经济类事件和职业发展类事件是影响程度最高的三类压力源,发表论文、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数据采集/写作是影响程度最高的压力事件1 0。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形塑健康人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研究性学习的客观挑战,充分激发主体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使基于兴趣的快乐学习成为研究创新的重要动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等精神内核,为培养研究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提供了生动教材。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感性体验、情感烘托和理性认知,研究生可以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养分,在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等优秀榜样的示范、引领和感召下,把红色基因内化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再进一步上升为实践的原动力,教育研究生理性对待各种压力,提高心理韧性,磨练过硬意志品质,从而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因此,把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教育引导研究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正确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抵制泛娱乐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侵蚀,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二、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近年来,高校普遍认识到了红色文化助力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积39程 霞,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极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诸多高校往往把重心放在本科生群体,对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实践工作中存在一些棘手难题。对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境进行综合考量和观照,从实践维度剖析制约因素,是探索优化提升实践路径的前提和基础。(一)对红色文化的学理性研究不足,削弱了融入的可行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者从内涵属性、形态变迁、功能价值、传承发展等方面就红色文化展开了积极探索与研究,产生了大批研究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推动着红色文化的价值衍扩。但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成果偏重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和精神拓展,侧重于纯理论性的“宏大叙事”,对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性红色文化没有形成完整的图谱和链条,鲜有关于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各层次进行融合的研究,具体到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果更为欠缺。一些相关教材和专著在分析论证的深度、广度、厚度和温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红色文化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论证不够严密,对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关系的深入剖析比较欠缺,对这一文化样态的历史沉淀和时代反思缺乏与时俱进的分析,也未能就中国历史上红色文化与其他形态文化进行详实的比较研究。当代研究生多为“9 5后”,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主要源于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现代生活体验和网络平台,由于思维定势影响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有些同学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往往还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和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层面,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和制度层面,都缺乏深层次的体悟。这就造成研究生无法形成对红色文化整体系统的理性认知,容易带来对红色文化心理层面的“主动排斥”和“浅层接受”,进一步影响到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对红色文化本体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在运用红色文化作为载体,面向思想较成熟的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时,面临融入的可行性被削弱的问题。(二)教育场域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弱化了融入的实效性要使红色文化在研究生的精神世界牢牢扎根,必须激发其内生的认知需求。红色文化只有融入研究生的日常生活领域,与现实生活密切“对接”,实现教育生活化,才能使研究生真切感受到其理论和精神的魅力,真正使之内化为理想信仰和行为准则并努力践行。综观当前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多数呈现为“课堂灌输式”“课外主题活动式”“红色场景现场体验式”“文艺赏析式”等。这些形式对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教育场域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入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教育效果更多停留在研究生对红色历史、红色故事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对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有短暂的表层触动,离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动还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之受到市场经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逻辑、后现代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崇高性的解构、红色文化话语权缺位的影响,这种表层短暂触动很容易被日常的消费行为和凝视文化所消解。如果红色文化融入流于形式,只是教条式地“自圆其说”,与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就很难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更谈不上真正的信服和认同。那么,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无法真正彻底实现。这种教育场域与日常生活的疏离,一定程度上弱化或消解了融入工作的实效性。(三)传播方式的低效和滞后,制约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助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在新时代“守土固根”的历史重任,实现其有效传播非常重要。目前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党内学习传达、学校教育传播、社会活动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实现,传播载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但我们更要看到,红色文化的传播沿袭传统“教条式”的方式多,而能够结合网络新媒体新技术采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少。也有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创新,采用知识竞赛、红色微视频、红色音乐剧、红色话剧等形式开展诸多活动,但教育影响面窄,局限于少数积极分子。一些高校虽然很重视红色网站的建设,但缺乏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动态把握,没有凸显自身特点,在栏目设计、内容编排、呈现样态上还存在同一性重复、吸引力不够、时代性不强、生活气息不足等需要完善的地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高校校史馆和博物馆多以静态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为主,机械地输出叙事性信息,缺少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性信息输出,教育效果有限。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为明显。如果红色文化传播不合他们的“胃49程 霞,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口”,也难以对研究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生硬说教、强制灌输、可接受性弱、覆盖面窄等问题,造成了传播的低效和滞后,弱化了红色文化的导向力,从而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提升路径提升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实效,促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全面、立体思维,遵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深入到生动活泼的育人过程与环节,将相关要素和环节紧密联系,进行整体性顶层设计,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全面深度挖掘并整合全国红色文化本体资源,建构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现有资源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整体性的整合。国家相关部门应牵头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系统,协同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从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加快挖掘整理相关遗址踪迹、历史文物、文艺作品、文本文献、设施设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等资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将各地特色资源纳入,完善形成权威、系统、规范的红色文化文献资源数据库,并不断补充新的素材。高校校史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鲜活教材,高校应组织校史馆、博物馆、档案馆做好红色校史物质和精神资源的征集和整理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离退休人员、知名校友等就红色校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开放红色校史档案文献资源并实现电子资源共享利用。现实中一些人对红色文化存在去形上化、去真实化、去正向化、去情感化等视界困限和偏离1 1,冲击研究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严重影响到红色文化的传承。鉴于此,在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应推出系列精品研究成果,打造研究高地。首先,以高校为主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学会和研究会的作用,选拔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研究水平强的专家学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研究队伍。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多维度开展研究,融合时代特色守正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等有机结合,兼顾“宏大叙事”和“具体而微”,从政治、文化、历史、文艺等维度开展深度阐释,开展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为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和理论支撑。(二)搭建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平台,以构建“问题链”为核心开展思政课堂革命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根”和“魂”。要有效实现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必须立足立德树人,面向育人实践,把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找准红色文化与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融入点”,实现理论话语体系向教育教学话语体系的平滑转换。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层面的红色文化智慧教育平台,设立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专门模块,通过项目支持的方式,构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教研系统。出台全国统一的红色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专题设立一批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教研基地。研究编制红色文化进研究生课程教材指南,编制红色精神、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优秀讲义出版工程,打造教学重难点案例库,持续推出一大批优秀课件、重要参考文献、教学配图、微视频、虚拟仿真等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发高水平在线示范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公开课,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为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持续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 2。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以构建“问题链”为核心开展“课堂革命”,在讲深、讲透、讲活道理中传承红色基因,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价值和教学理念再造和创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生必修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及“四史”和红色文化选修课教学中,要着重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以教材为主要蓝本,通过设计研究性专题,将红色文化核心内容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引导研究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撬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型。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大时59程 霞,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代的宏阔视角,把大问题、大道理、大逻辑作为“课之大者”,针对研究生思想困境和心理需求,以高屋建瓴凝练问题、深入浅出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找准“教学切入点”“思想触动点”和“价值渗透点”,精心设计红色叙事,深入挖掘思想内涵,使红色文化真正走进研究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标。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所在地域、行业和自身红色底蕴,重点挖掘富有特色的红色基因质料,以培养研究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坚定“四个自信”、立志科技报国、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担当为侧重点,抓住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兼顾内容优化与形式创新,适当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让“高冷”理论“潮”起来,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1 3,促进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日常生活。(三)把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思政,在“再造”专业课程中渗透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 4为此,要区分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和优势,对标育人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信仰信念基因、忠诚担当基因、奋斗创新基因、奉献服务基因等本质精髓深度渗透和融入,从课程所涉学科、行业、时代、国际、人文、历史等角度,在“再造”专业课程中实现红色基因的隐性渗透,提升其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功能。首先,注重在专业课程教材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尤其应加强在理工类专业课教材中融入红色文化。教材编订中,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要协同分析研究,细分知识模块,将承载着红色文化核心精髓的红色诗词、主旋律文艺、伟人传记、科学家故事和学科发展史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体系。其次,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从研究生需求出发,树立学科思政意识,积累相关素材,着力从培养研究生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勇攀高峰的使命担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健全向上的良好人格、德才兼备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精心设计专业课程研究性导学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研究生开展自主性探索研究,使其在专业问题的创新性探索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德性、提升境界,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四)利用“行走的红色课堂”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观照历史与现实中强化红色基因认同红色基因的传承史,就是一部标识精神推动实践的戮力奋发史。要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和育人价值,必须回归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利用红色纪念场馆、革命遗址、校史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开展研究生实践研学,构建“议题建构-在场实践-理论反思”实践教学模式,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历史、体味红色情感,实现对红色文化认知和身心成长的升华。高校应组织相关教师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精心策划研究生实践研学主题,突出时代性、沉浸式、学理性,将实践体验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充分结合,体现问题意识和探究特色。要为研究生红色研学实践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理论分析、调研实践、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现场体验、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增强对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理解认识,既叩问历史,又感知时代,实现思维、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升华。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注重总结、评价、反馈和交流,指导研究生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活动视频、发表研究论文,并进行实践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感悟分享,从而为研究生搭建朋辈互助成长、锻炼科研能力、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此外,还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红色文化主题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引导他们在追寻革命前辈和时代楷模伟大而艰辛的足迹中,汲取并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作风,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战,在观照历史与现实中强化红色基因认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4 4,1 6,3 5.2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 0 1 7:7.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6:6.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1 8 0.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弘扬69程 霞,等: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大思政”工作的三重向度科学 家 精 神 加 强 作 风 和 学 风 的 意 见 E B/O L.h t-t p:/w ww.g o v.c n/z h e n g c e/2 0 1 9-0 6/1 1/c o n t e n t_5 3 9 9 2 3 9.h t m.6冉亚辉.中国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论纲J.研究生教育研究,2 0 2 0(4):7.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9 2 7.8柏昌利.浅析研究生的现代人格及其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 0 0 1(5):1 5.9洪大用.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新主题、新担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 0 2 1(9):2.1 0孙俊华,汪霞.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江苏五所高校的调查数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 0 2 1(7):5 0-5 8.1 1江峰.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1 2-1 4.1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 0 2 2-1-2 6.1 3张 立,金 新 亮.红 色 基 因 传 承 机 制 变 迁 与 当 代 建 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0:1 9 8.1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 0 2 0(1 7):1 6.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 o f I n t e g r a t i n gR e dC u l t u r e i n t o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CHE NGX i aa,Z HOUY a n l a ia,T I ANC o n gb(a.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b.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X i d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X ia n7 1 0 1 2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t e g r a t i n gr e dc u l t u r e i n t ot h ep o s t g r a d u a t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w i l l h e l p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o n f i d e n c e i nt h ep a t h,t h e o r y,s y s t e ma n dc u l t u r e,c u l t i v a t e a n dp r o m o t e t h e c o r e s o c i a l i s t v a l u e s,c a r r y f o r w a r d t h e s p i r i t o f s c i e n t i s t s,a n ds h a p eh e a l t h yp e r s o n a l i t yo f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T h i sp a p e rp r o p o s e s t h a tw e s h o u l df o c u so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 f o u r a s p e c t s t o i m p r o v e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o u rw o r k:f u l l ya n dd e e p l ye x p l o r ea n di n t e g r a t et h eo r i g i n a l r e dc u l t u r er e s o u r c e sn a t i o n w i d et ob u i l da ni n d e p e n d e n tk n o w l e d g e s y s t e m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a n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r e dc u l t u r e;b u i l da r e s o u r c ep l a t f o r mf o r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 t or e c e i v er e dc u l t u r ee d u c a t i o n,a n dc a r r yo u t a n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l a s s r o o mr e v o l u t i o nw i t h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p r o b l e mc h a i n a s t h ec o r e;i n t e g r a t er e dc u l t u r ee l e m e n t s i n t ot h ed i s c i p l i n e-b a s e d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 i n f i l t r a t e r e dg e n e i n t o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a n dm a k eg o o du s eo ft h ew a l k i n gr e dc l a s s r o o m t oc a r r yo u tr e s e a r c h-o r i e n t e d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a n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dg e n e s i no b s e r v i n g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K e y w o r d s:r e dc u l t u r e;i n s t i t u t e s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p o s t g r a d u a t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上接第4 1页)P o s t g r a d u a t eA c a d e m i cW r i t i n g:H o wt oT r a n s f o r mf r o m“F o l l o w i n g t h eT e x t”t o“C o n t i n u i n g t h eT o p i c”AN W e i f u1,YANGG u a n g m i n g2(1.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S h a n g h a i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2 0 0 2 4 1,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8 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c u r r e n tp r o b l e mo fp o s t g r a d u a t ed e g r e e/a c a d e m i ct h e s i sw r i t i n gi st h a ti t i sd i f f i c u l tt oa c h i e v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f r o m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t o 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r e f o r e,t h ek e y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a c a d e m i cw r i t i n ga b i l i t yo f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 l i e si nd i 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