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的一致性与差异性.pdf
下载文档

ID:3104960

大小:1.5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及物 构式形 义演 一致性 差异性
第 卷 第 期 年 月湘 潭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申小阳(长沙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摘 要:文章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从语序、入句动词以及子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细致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特点得出如下结论:从古至今二者的优势语序皆为 但是汉语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是构式成分重新排列组合的语序创新 入句二者的动词均经历了数量递增、语义类型扩展、语义内涵愈加抽象的演变但比较来看汉语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多于英语 汉英双及物构式都发生了构式化但是前者的主要演变机制是类推而后者是概念隐喻诱发二者发生构式化的主要动因也存在差异:汉语是“双音化”而英语是“屈折标记的消亡”和“基本语序由 到 的演变”关键词: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一致性差异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双及物构式历来备受语法学界关注近年来就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探讨 分布式形态学理论框架下袁毓林和徐杰 从 语壳结构视角汪昌松 则以方式状语为切入点分别对汉英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汉英双宾结构的差异在于动词词根引入的语法界面不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张立飞 基于使用的理念张懂 则从构式搭配分析法的实证角度分别对汉英双及物构式的本质差异进行探析研究结论却惊人的一致都认为二者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汉英民族对“给予”事件概念结构的不同识解方式语言类型学框架下邓思颖 通过比较英语、汉语普通话、粤语话语角色动词的语法异同提出双及物结构的跨语言(或方言)差异主要由个别语言的个别词语所拥有的特征决定信息结构理论范式下朴珍玉 先后从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特征入手指出双及物构式具有特殊性:直接宾语必须是数量式间接宾语是更具话题性的话题范畴 毕罗莎和潘海华 则重点对不同子类的双及物构式的句法构造和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与解释已有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汉英双及物构式的认识但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和统计数据对比二者历时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基于自建的英汉双及物构式语料库以构式化理论为框架采用综合历时考察的视角统计汉英双及物构式各个语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用频率对比二者在入句动词语义类型、子类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以及主要演变机制和动因等方面的异同揭示异同背后的深层原因二、汉英双及物构式的优势语序从古至今皆为经考察统计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汉语双及物构式语序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所示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申小阳()女湖南邵阳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汉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现代汉语否定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表 汉语双及物构式语序的历时使用情况 语序时期()频次频率频次频率频次频率频次频率合计()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表 显示不同历史阶段 的使用频率分别为:.(“”意指“演进方向”)也就是说虽然双及物构式的语序种类从 种锐减至 种但是在整个发展历程中语序的使用频率始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汉语双及物构式从古至今的优势语序为 接着我们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各个语序的历时使用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具体见下表 表 英语双及物构式语序的历时使用情况 时期语序古英语中世纪英语早期现代英语现代英语合计频次频率频次频率频次频率频次频率频次./././././././././././././././././合计 表 显示在古英语时期虽然语序 的使用频率只占总使用频率的.但仍居主导地位 发展至中世纪英语时期双及物构式的语序种类骤减(从 种减少至 种)但是语序 的使用频率却猛增(从.提高到)到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语序种类进一步减少(仅剩下 种)但是语序 的使用频率却持续增加(攀升至)到了现代英语语序种类上只保留这 种使用频率也就是 概括来说英语双及物构式在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最高频语序都是 综上可见汉英双及物构式的语序演变既存在共性也具有差异 共性包括:)二者的语序种类均经历了从繁多锐减至单一的过程)从古至今二者的最高频语序始终都是 差异在于:在语序类型上古英语双及物构式多于古汉语()但是汉语双及物构式的语序却比英语更早趋于稳定、固化 数据显示中古汉语时期的双及物构式已经只有 种语序而中世纪英语时期的双及物构式仍旧有 种语序三、汉英入句动词均经历数量递增、语义类型扩展和语义表达日趋专门化进一步考察统计入句动词的历时使用情况发现入句上古汉语时期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基本全是单音节仅发现 个表“获得”的双音节动词:“征讨”和“侵夺”发展至中古汉语入句动词慢慢双音化新发展出入句双音动词如“寓食”“输遗”等但为数尚不多 到了近代汉语入句双音动词的数量骤增如动词“亏负”“资助”“求借”“接受”“酬谢”“赍助”等都是新扩展的 除此以外还另外扩展了一种新型三音节动词:“双音节 与给予标记”例如:()难得近处一个财主见老身这般说布施与我一套衣料(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惭愧!原来是九天玄女娘娘传授与我三卷天书”(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近代汉语时期入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从双音发展至三音既是一种语义的充实也是一种降低命题内容之严肃性的体现多见于对话或口语如实例()()都用于对话 到了现代汉语时期原来加“与”构成的三音节入句动词走向消亡给予标记词“与”的用法几乎被“给”全然顶替当下“与”的“授受”功能只在一些方言中使用 如邵阳方言的“把乞与、把得与、把赐与”随着“给”之“给予”标记义的衍生发展出一种“单音节动词 给”的新型动词即“给”例如:()“所长好不好先支给我一点资本呢?”()出嫁以后才由她的丈夫像赠送博士学位似的送给她一个名字 韵梅例()和例()表明部分入句动词从近代汉语的三音节演化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 该演化之所以会产生其最主要的诱发动因就是齐普夫提出的最省力原则“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表现在词汇上就是词长和词频存在一种协同关系词频越高词长越短 入句近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三音节动词在高频使用的情形下逐渐产生与之对应的双音节词词长缩短鉴于上述分析可知入句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从古至今经历了“单音节 双音 三音 双音 单音”的演变过程(“”表示演变方向)入句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从单音到双音再到三音体现了一开始走形式繁复、语义充实的路径后来其又由三音演化至双音再至单音则体现其化繁为简、语义高度凝练的进阶发展进一步考察入句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的历时情况发现:第一其书写形式渐趋由复杂演变为简单 以典型“给予”义动词“”为例古英语时期大多带动词前缀如“”或“”等但发展至中世纪英语时期“”或“”逐渐被语法化程度更高、形式更简洁的动词后缀“”或“”所替代 到了现代英语时期这些简化的前后缀也都完全脱落使得入句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书写形式愈加简洁第二这类动词的同义表达由繁多发展为单一 仍旧以“”为例现代英语中它仅有“”这一种书写形式在古英语或中世纪英语时期它却有“”“”“”“”“”“”“”“”等多种表达形式 其他动词皆同此理不必赘述基于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入句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语义类型的历时情况发现二者各自经历了如下的发展变化:图 英语双及物构式入句动词语义类型的演变图 英语双及物构式入句动词语义类型的演变图、图 显示从古至今入句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之语义类型总体上都在不断扩展 汉语:种 种 种 种英语:种 种 种 种 局部上二者的语义类型有增有减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上古汉语时期入句双及物构式的最典型动词为“祭祀”义动词却在中古汉语时期不再进入双及物构式但新扩展了“发送”义和“委任”义动词入句发展至近代汉语“委任”义动词不再允准入句却扩增了“感谢”“持拿”“收拾”和“使动”等语义动词 到了现代汉语新增“帮助”“服务”“击打”“惩罚”以及“情绪安慰”等语义动词入句)英语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同样经历了扩展 具体表现为:古英语时期入句动词集中在“给予”“信递”“承诺”“创造”“剥夺”“持拿”五类到了中世纪英语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新增了三类:“偿还”“欺骗”和“驱逐”发展至早期现代英语“欺骗”和“驱逐”两类不再允准入句但扩增了“命令”“赐予”“移动”和“损耗”四类到了现代英语时期则进一步新增了“帮助”“放置”“吃喝”“谅解”“消费”和“投掷”等六类动词入句语义内涵上入句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都变得愈来愈抽象 主要体现在:)入句早期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大多为表“供给”“嫁娶”“赠送”等含具体实义的动词 越靠近现代越扩增了一些语义内涵抽象的动词入句如动词“感谢”“惩罚”“辱骂”“服务”“帮助”“谅解”和“消费”等)始终可以入句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的语义逐渐虚化如汉语的“与”“给”英语的“/”等用语法化链条表示分别呈现如下图 所示:“与”(“给予”全实义动词)“hath”(表“拥有”的实义动词)“与”(“致使”义半实义动词)have(表“致使”义的半实义动词)“与(给)”(表“致使关系”的无实义助动词)have(表“致使关系”的无实义助动词)图 汉英给予标记词“与”和“”的语法化路径综上分析可见在数量和规模上入句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远胜于英语其最终允准扩容的动词的语义类型也比英语丰富但是在语义表达清晰度上汉语不如英语 随着屈折标记的完全脱落英语屈折标记系统走向消亡也使得入句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语义的清晰性增强而汉语由于部分入句动词兼表“给予”和“获得”两义若不结合具体语境很明显兼表“取”“舍”两义的汉语入句动词的语义清晰性低于英语 概言之入句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均经历数量增多、语义类型扩张、语义表达愈加专门化的演变过程四、汉英双及物构式三大子类中能产性最高、图式性最强的皆为“给予”类构式具有“能产性”“图式性”和“合成性”三大特性 学界主要用“能产性”表达下列两种情况:)指语言使用者可以借用句法规则的能产性来产生它前所未有新句子的能力)论元结构构式吸引现有的或新的动词进入该论元构式的能力 第一种实际上就是对能产性的下义概念“规约性”特征的详细阐述第二种则是对下义概念“延展性”特征的阐释 本部分论述的“能产性”主要是指第二种具“延展性”特征的“能产性”根据 能产性涉及构式的活力()主要体现在类符频率()与例符频率()两方面即特定构式所容纳的不同表达式的数量和相同表达式的使用频率 也就是说构式的类符频率与构式的能产性密切相关该如何计算构式的类符频率呢?曾做过精彩的论述:“类符频率是指一个语法构式的开放语法槽内出现的可以互相替换的词汇项目的数量该语法构式可以是词语层面的屈折形态构式也可以是体现词语间关系的句法构式”简言之类符频率是通过计算相同的结构模式之出现次数的方式来鉴别的 下面就结合上述计算方法对历时的汉英双及物构式的类符频率分别进行统计 统计之前先以构式语义为依据将二者进一步划分为“给予”“获得”和“移动”三大类 表、表 是其类符频率的情况:表 汉语双及物构式三大子类的类符频率双及物构式类型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给予”类()“获得”类()“移动”类()表 英语双及物构式三大子类的类符频率双及物构式类型古英语中世纪英语早期现代英语现代英语“给予”类()“获得”类()“移动”类()仔细观察表、表 可知在汉语和英语的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汉英双及物构式三大子类的类符频率始终遵循这个序列(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给予”类 “获得”类 “移动”类 即从古至今汉英双及物构式的三大子类中类符频率最高的都是“给予”类“获得”类居第二“移动”类最低 根据的论述“类符频率主要影响和决定构式的能产性:语法构式的类符频率越高其能产性也越高越能适用于更多的新的语言表达”可知类符频率最高的“给予”类双及物构式也是能产性最高的构式构式的图式性指的是构式的形义结合体的抽象程度 顶层最抽象的宏观构式一般是从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型构式的集合中抽象概括而得的上位图式因此往往是图式性最强的中层较抽象的中型构式是从与之密切相关的构式构体的集合中抽象出来的上位框架因此其图式性居中底层最具体的构式实例(即构体)的图式性则最弱 根据“构式的能产性同构式的图式性休戚相关趋同一致”的观点可知能产性和图式性是构式的两个面高图式性暗含高能产性反过来高能产性也隐含高图式性 基于这一点可将汉英双及物构式三大子类的图式性等级绘制如下两个视图(图 和图):图 汉语双及物构式各子类的图式性等级差异图 显示汉语双及物构式内在网络中的三大子类构式之间的图式性存在程度差异 图左“给予”类的图式性最高图中“获得”类的图式性居中图右“移动”类的图式性最低 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给予”类 “获得”类 “移动”类 下面再考察英语双及物构式各个子类的图式性情况图 英语双及物构式各子类的图式性等级差异结合表、观察图 可知:在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三个子类中类符频率最高、能产性最强的“给予”类图式性也最强 因为构式的固化程度、能产性、图式性以及吸纳新形式的能力等与其类符频率正相关类型频率次之、具有部分能产性的“获得”类的图式性也居中类型频率最低、能产性也最低的“移动”类图式性最弱鉴于上述分析可知在汉英双及物构式的三大子类中能产性最高、图式性最强的构式皆为“给予”类五、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汉语是类推而英语为概念隐喻考察分析历时语料发现汉语双及物构式的演变主要历经了:从 到 再到 又到 还到 最后到 的语法化路径 观察可知汉语双及物构式发生了从“形式旧 语义旧”到“形式新 语义新”的构式化变化与更新导致汉语双及物构式发生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是类推 具体分析见下图:图 汉语双及物构式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图 显示在双音化初期入句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两个单音节动词虽并置在一块但融合得尚不紧密人们心理上仍然倾向于把它们看作两个动词这让包含它们的双及物构式与同时期的连动式具有了一个共同点:都包含两个动词 正是这一共同点促发了两个构式之间的类推首先在连动式的句法环境里发生了 后移的用法 接着中古汉语时期的连动式“”由于被高频大量使用而促使新格式“后移构式”建立 这一变化对同时期同样包含两个动词的部分汉语双及物构式产生类推影响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双及物构式“”形式上更新为“”语义上由于广泛大量使用语序“”中的“”渐渐发生了语音弱化和语义虚化等演变 甚至有些“”的语义虚化为无实义的“致使”标记词如近代汉语的“与”和现代汉语的“给”由此可见近、现代汉语的“”已高度融合成了一个词 因此我们说现代汉语的“”虽然句法形态上与古汉语的“”相同而事实上它们各自的语义内涵构式的概括性、规约性和延展性都大不一样 相比古汉语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语义内涵更为丰富、概括性更强、规约性更大、延展性更广 概言之从上古汉语末期渐渐发展起来的双及物构式语序“”得以演变成新语序“”的根本原因是中古汉语时期高频构式连动式的类推进一步考察语料发现英语双及物构式的演变属从古英语至中世纪英语这一转型时期最为显著因为这一时期不但经历了基本语序自 至 的演变还见证了丰富的屈折标记系统从繁盛走向消亡 这两大因素对该时期英语双及物构式的演变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使得其句法愈加紧密、语序更加稳定)作为屈折词头或词尾消亡的补偿独立的小品词日益增多)使主宾语论元的语义大大地扩展不再局限于具体的空间域和时间域更多拓展至抽象的情感域、关系域以及观念域根据 提出的语言管道隐喻:)“思想或意义是物体”)“语言表达式是容器”)“信递是传送”再结合英语双及物构式的构式义为“正向传递”本文认为导致英语双及物构式中的主宾语论元从具象的“现实世界(具体的给予物)”转向复杂抽象的“超现实世界(情感、观念及关系等)”的主要演变机制是概念隐喻 具体说来就是说话人将“个人的情感”“个人的观念”等抽象的概念放在词语这个容器中让它们通过被视为“管道”的语言表达式传送给听话人听话人再从词语/容器中把情感或观点当作“物体”一样取出来例如:().()例()中的说话人通过英语双及物构式这个管道将“命运让我们成了敌人”这个观念传递给了听话人综上分析可知汉英双及物构式都发生了构式变化和构式化只是导致二者发生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存在差异:汉语是类推而英语是概念隐喻六、构式化的主要演变动因:汉语是“双音化”而英语是基本语序由“”至“”的演变和“屈折标记的消亡”考虑到汉语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特征属从上古汉语至中古汉语这一阶段最为显著英语则属从古英语到中世纪英语这一阶段最为突出因此本部分主要聚焦于汉英双及物构式最显著演变阶段的演变动因进行挖掘与探讨分析语料发现入句上古汉语时期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多为单音节且包含动作的“行为、方式、结果或地点”等方面的复杂信息语义 例如:()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战国策燕策三)()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到了中古汉语时期由于受到汉语双音化的影响许多动词发生了双音化而原先那些附着于动词的“方式”义、“结果”义等都一一脱落 脱落的语义主要由双音化动词中的“”承载 反过来并不是所有单音节动词都可以受双音化的影响而合并在一起通常受到一定的制约 一般说来动词双音化的条件主要有二:)每一个动词都能单独用于双及物构式)两个单音节动词的语义极其接近 只有两个条件都符合的才能够合并属于动词的叠加或融合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汉语双及物构式主要演变过程的动因绘制如下图 所示:上古汉语:“S+V1+Oi+Od”(V1蕴 含 小 品 词 意义,即动作的行为、结果、方式或地点等信息)汉语双音化中古汉语:“S+V1+V2+Oi+Od”(动词V1复化、原先表“动作的行为、结果、方式或地点”等信息语义脱落、构式义专门化)图 汉语双及物构式入句动词的双音化过程图 表明从上古至中古汉语双及物构式发生了“动词复化”“附着于动词的动作结果或方式等附加信息脱落”以及“整体构式语义的专门化”诱使这些显著演变产生的主要动因是汉语的双音化趋势再来看英语上文提到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属从古英语至中世纪英语这一转型时期最显著:不仅基本语序由 变为 其屈折系统也从鼎盛走向消亡 这两大因素给处于此环境的英语双及物构式带来极大的影响 具体分析参见下图:古英语S+Oi+Od+VS+V+Oi+OdOd+S+Oi+V中世纪英语S+V+Oi+Od基本语序由SOV演变为SVO屈折标记系统从丰富走向消亡基本语序为SOV屈折标记丰富语序自由却混乱构式语序多样SVOiOd占 比 优 势不明显基本语序为SVO屈折标记消亡语序排列受限但渐趋稳定“to”“for”等 独 立 介 词 激 增SVOiOd占比优势明显图 英语双及物构式从古英语到中世纪英语的演变过程图 显示中世纪英语时期屈折标记的消亡和基本语序由“”变为“”对双及物构式的演变带来深远影响 具体表现在:)部分英语双及物构式变为介词与格构式 到了中世纪英语时期屈折标记系统走向衰败作为补偿大量独立介词涌现这一演变催生了部分英语双及物构式演变为介词入句的与格构式)较之古英语中世纪英语时期的双及物构式语序更稳定 受丰富屈折标记的影响古英语时期的双及物构式语序自由、类型多样 到了中世纪英语时期语序在“屈折系统消亡”和“基本语序由 变为”的双重影响下变得受限亦渐趋稳定综上可知诱发汉英双及物构式发生构式化的主要动因存在差异:前者是汉语的“双音化趋势”后者为“屈折标记系统消亡”和“基本语序由 变为”的共同作用七、结论本文从语序、入句动词、不同子类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综合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研究发现一致性主要包括:)优势语序都是)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都经历了扩展)能产性最高、图式性最强的构式皆为“给予”类 差异性主要在于:)语序种类上古英语时期的双及物构式多于古汉语)演变机制上汉语主要是类推而英语为概念隐喻)演变动因上汉语主要是“双音化趋势”而英语为“基本语序由 变为”和“古英语屈折标记系统的消亡”本研究基于大规模历时真实语料为语言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量化分析质性分析则突出语序、句法和语义三因素在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进程中的交互作用突破以往仅对单一语言的双及物构式展开历时考察或只是静态对比汉英双及物构式的藩篱有助于对汉英双及物构式本质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形成新的认识参考文献:袁毓林徐杰.双宾结构的句法分析与 语壳结构理论析疑.汉语语言学第二辑.汪昌松.从方式状语看汉英双宾结构的构造.外语教学与研究().张立飞.“给予”事件的概念结构和英汉语双宾构式的差异.外国语().张懂.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双及物构式原型语义模式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邓思颖.话语角色动词与双宾句.外语教学与研究().朴珍玉.非作格双宾句数量宾语的信息结构特征分析.汉语学习().朴珍玉.“取类”双宾式宾语的数量特征.汉语学报().毕罗莎潘海华.信息结构理论与汉语双宾结构的内部差异.外国语().齐普夫.最省力原则.薛朝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万莲姣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