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语
事物
概念
表达式
文化
特征
探讨
第 卷 第 期 年 月湘 潭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汉语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文化特征探讨廖光蓉石姗嫣(湖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摘 要:汉语的文化可导致意合表达 导致事物概念意合表达的文化内容如下:独特的历法、独特的民俗、独特的避讳、独特的神话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 缘于独特文化的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的体验基础除了这个独特文化以外还有事物、关系和事件框架意合表达式的生成机制是依靠一个或多个框架通过转喻来突显和隐略元素转喻有简单、复合和复杂转喻复杂转喻又可次分突显的元素可位于框架逻辑结构的不同层级甚至不同的框架所隐略的除了框架元素外还包括整体与部分、领属、并列、修饰等关系因而语义透明度都不高有的还非常低关键词: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文化特征概念框架突显和隐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汉语意合的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界定我国语言学家把单纯通过词语或小句的直接组合来表情达意的结构方式叫作“意合法”意合法可分为高、低级版本两种 后者着眼于语法形式的不充分性具体指词语直接组合、不借助形态和虚词等语法形式手段来表示语法结构关系和有关的语法意义前者则是超出了语义组合性原理的语句组合方式其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形式的不完整性表现为词语或小句直接组合、缺省某些结构成分来跳跃性地表情达意“意合法”似是汉语组词造句时的一个特点即汉语的词句在组合时常常不用相关的虚词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非省略形式”的表达效果通俗地说成分省了语义的表达和效果却毫不逊色“意合法”是相对于印欧语的语法构造而言的 由于汉语的词类形态变化贫乏汉语词语组合的时候在不少情况下并不像印欧语那样既不需要相应的形态变化也不是非要使用相应的虚词关联而是直接组合这种现象不是局部的而是大面积的 汉语组合的“意合”特点造成了汉语句法结构形式简练但语义丰富复杂的状况 汉语中用意合法构成句法结构这种组合法的规则性并不强或者可以说缺少规则性 意合现象呈现出不对称、不均衡状况某些结构类型中比较突出而在某些结构类型中较为贫乏 对通过意合形成的句法结构(或者简称为意合结构)的组合规则的分析、解释是一个挑战 在双语教学中曾经有学者用“习惯搭配”或“习惯用法”的说法来解释汉语的意合现象但是这种解释的范围有多大?解释力有多强?如果所有的意合结构都可以用“习惯搭配”或“习惯用法”来解释那么我们只能说汉语的意合结构并无规律可言重意合就是不用严格的形态变化来体现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而是在遵守基本的结构规则外只要词义/概念角色)有某种联系就可以组合在一起 不像形态语言那样有丰富的词缀派生汉语构词法的主体方式是词根复合即语素意合 汉语同一语法结构即相同的词汇组合序列可表示不同的语法关系 汉语不带“被”的被动句例如“车停住了”更是汉语意合特点的体现 汉语复句表达灵活在上下文中关联词语、主语、动词、宾语、修饰语、中心语等均可省略 这是汉语意合特点给汉语语言结构带来的灵活性与简约性 汉语重意合语构文化特点还在于汉语语法不重形态汉语没有词形变化的语法范畴即名词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性、数、格的词形变化动词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时、体、态的形态变化 汉语词语没有词形变化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 汉语词类也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实词兼类多 汉语词类的功能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形态标记的词类性质与意义只能在具体语境中判断交际中并不会产生误会 汉语意合特点导致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像形态语言那样存在简单的对应的关系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廖光蓉()男湖南邵阳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医文化学方向博士生合作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中医文化学研究石姗嫣()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医文化学研究“意合”概念产生于 世纪的希腊语言主要是指句子中的语言接应意合现象可以不利用其他语言方式仅仅通过语义和语序等来连接各个语言成分使得整体更加的流畅偏重于语句意义上的连接 而和意合不同的是形合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一些连接性质的词语将各个部分完整的联系起来在这种形式之中关联词和形态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语义的表达和句与句的区别主要是通过他们来完成的汉语可凭借概念角色内在的、逻辑的关联来组词造句词语与句子的底层都有一种概念脉络这种脉络是汉语组词造句的灵魂简言之即“文以意为主”用体认语言学的话说就是依靠体验基础即事物、关系或事件概念框架通过转喻、转隐喻等组词造句此即意合 在汉语内部与意合相对的不是形合而是直陈也称组构统称为非意合 直陈即在常识范围内相对直接地(或称象似地)表达事物、关系或事件其目的和效果是使得语言表达更直接与事物、关系或事件结构的逻辑更一致或者说象似性更强反之即非直陈或抽象 组构即某一语言构块的语义由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决定反之即非组构 抽象是指表达一个事物、关系或事件时比较多地隐略其元素相应地语言单位也减少也即没那么翔实/具体 意合、非组构、非直陈和抽象作为概念化方式没有实质性差别(二)认知机制与描写体系语句意义的理解尤其是意合法造成的各种句子对其意义的识解端赖听说双方之间的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为意合法及其语义识解提供了心理、情感、认知、社会、文化方面的基础 主体间性及建基于其上的意合法具有坚实的认知和神经基础那就是孕于身体的认知和镜子神经系统 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经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 最初的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身的心智认知始终跟具身的结构及其活动图式相关联 人的认知是被身体塑造出来的“动作身体神经概念”配对和融合 语义也是一种对身体经验的抽象处理的结果依赖于我们跟外界事物打交道的身体经验 幸赖于此意合语法才可以大展身手 汉语意合语法可在基于概念结构的“词库 构式”互动的体系中予以描写、分析和解释 其中词库知识以谓词的论元结构和体词的物性结构为主句式知识以句子的骨架结构、时体结构和认识结构为主从而进行分层描写同时辅之以不同层次之间的互动机制(三)概念化方式早期注意到的概念化方式有省略和直接组合 运用意合这种概念化方式时会突显、隐略或转换事物、关系或事件中的元素手段包括转喻、转隐喻、隐转喻、整合体现在形式结构和概念结构对应上就是象似性差也即语言表达与事物、关系或事件结构的逻辑不一致本文基于前述研究走还原主义道路主要以概念框架理论为指导以意合表达式的还原形式和英语的平行表达式为参照因限于篇幅仅聚焦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的文化特征对其予以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更进一步逼近真相 意合表达式象似性一般较弱即与事物、关系或事件结构的逻辑欠一致可通过还原的办法相对归真 词/句法和语义可还原为深层规则/形式逻辑/人类认知体系等等音系和语音则会被还原为人类发音器官的运行机制概念是人脑对人所体验和认知的事物、关系或事件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是语义的基础概念可以分解得到的结果便是概念成分分为中心成分和限定成分一般说来成分也是概念 概念可组合在一起构成概念组合结构上至少有两个层次其表达式是大于简单词的单位 独立于语境的词义即词这种语言单位习惯上所表达/标记的事物/关系/事件可称为词概念 词只是最典型的语言单位其他的语言单位诸如词素、成语、俗语、谚语等也有其习惯上所表达的初始或称理性概念(包括命题)因而产生语言单位概念这一术语 当一个形式被用来表达一个客体(包括事物/关系/事件)而获得理性概念意义再通过语言社区的反复使用直到确认最终成为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的时候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就已产生随后逐步扩展 因此我们把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定义为:以最初的那个理性概念意义为起点的知识结构这个初始义也是框架里的中心元素从这个起点出发框架辐射式扩展、链条式延伸且如此往复结果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知识元素就聚集在这个初始义的周围这就是初始义即框架的中心的含义 框架里的元素包括事物、关系和事件概念/范畴是经验图式化的结果 框架还包括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语法功能、附加色彩等附加色彩包括情感、语体和象征色彩 事物可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关系包括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人际关系等事件大致可分为行为事件、出现事件、领有事件、存在事件和状态事件 关于它们的概念本身又是一个框架也即知识结构 框架里的元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激活随着人类经验日趋丰富里面的内容会逐渐地变化和增补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利用框架获得新的论断框架是知识表达的基本方式结构层次逻辑自成体系稳定又变化一事物就是一个系统 系统是相对的有母系统、子系统系统又由多种要素组成构成复杂的并列因素的综合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层次性 层次是指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划分出来的系统结构结构则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的组合和结合方式 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成分之间、事件框架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主体、基础、内容、方式、理念等要素组成 典型的行为事件逻辑结构第一层次最多有四个元素即施事、行为、受事和对象最少有两个即施事和行为第二层级有关于施事、行为、受事和对象的知识元素例如施事、受事和对象的属性特征等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本身、目的、时点、时段、场所、方式、工具、过程、状态、伴随事件、结果、起点、终点等第三层次是关于诸如行为构成要素的知识元素例如目的的具体内容、场所的种类、伴随事件的构成要素等理论上层次是很难穷尽的 典型的出现事件逻辑结构第一层次一般有两个元素即出现者和出现第二层级有出现的构成要素诸如场所、时间等以及出现者的属性特征等第三层次是场所的属性特征出现事件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但理论上层次同样是很难穷尽的 典型的领有事件逻辑结构第一层次必定有三个元素即领主、领有和所属第二层级有关于领主、领有和所属的知识元素例如领主和所属的属性特征等领有的构成要素包括领有本身、时点、时段、场所、结果等第三层次是关于诸如领有构成要素的知识元素例如结果的构成要素领有事件看起来比行为事件要简单但理论上层次同样是很难穷尽的 典型的存在事件逻辑结构第一层次一般有两到四个元素即存在物和存在另加场所或时间或另加场所和时间第二层级有关于存在物、存在、场所和时间的知识元素例如存在物和场所的属性特征等存在的构成要素第三层次是关于存在物和场所的属性特征与存在的构成要素的知识元素存在事件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但理论上层次同样是很难穷尽的 典型的状态事件逻辑结构第一层次一般有两个元素即状主/经历者和状态第二层次是关于状主和状态的知识元素例如状主的知识元素包括其组成部分、特征等状态的知识元素包括状态本身、程度等第三层次是关于状主的组成部分、特征等和状态构成要素的知识元素状态事件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但理论上层次同样是很难穷尽的 出现事件与行为事件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受力者即受事或者不明显状态事件与行为事件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力(包括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或更具体地说是致使行为的结果 所有的事件与其构成元素是整体与部分关系概念转喻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化方式是基于事物、关系或事件组成部分间的邻近性在同一个事物、关系或事件概念域或概念域矩阵中通过突显一个概念为进入另一个概念提供心理通道 的域义源自对源域义的比较详尽的阐释源域义不会消失而会成为的域义所依靠的概念结构的一部分 转喻可分为两大类: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指出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主要包括整体指代部分和部分指代整体两种情况 整体可以是具体或抽象事物、范畴、关系或事件甚至两个以上事物、关系或事件组成部分、范畴成员或事件元素之和部分则是事物、关系组成部分、范畴成员和事件构成元素 事物、关系的组成部分、范畴成员和事件构成元素之间也可能存在转喻关系 就事件而言一个事件就是一个理想认知模式()其事件构成元素之间可以转喻关联比如以行为代结果或以原因代结果且构成元素(原因和结果)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进入新的转喻关联 转喻还可分为单次转喻和连续两次以上的转喻 后者是指借源域先指代一个的域然后再指代一个可归纳为复合转喻(连续两次)和复杂转喻(连续三次以上)二、独特历法产生意合表达式古人把十二地支和生肖与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十二地支和生肖与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十二地支是古人根据木星来确定的因为木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十二年甲、乙、丙、丁从鱼而来而鱼是渔猎社会的主要生活资源后来补充了戊、己、庚、辛、壬、癸用来给国王、国主编年号给王排序以及计时 先有天干后有地支最后有甲子 干支纪年或记岁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一)本无语法标记可还原为“第十二/第十一/第十年”的意合表达式“猪/狗/鸡年”比前者少两/一个音节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猪/狗/鸡年”的体验基础是生肖历法和两个领有事件框架突显的元素是领主 领主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跨越两个事件隐略两个领有和所属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由于历法的专业性强又降低了语义透明度因而理解不易 两个领有事件框架分别为:“领有”事件框架:领主“猪/狗/鸡”“领有”所属“第/”“领有”事件框架:领主“年”“领有”所属“第/”简单转喻为:在十二生肖中猪/狗/鸡排在第/领主“猪/狗/鸡”代所属“第/”(二)原本就有语法标记.“乙亥年”可还原为“年的第十二年”的“乙亥年”历法独特形式结构不完整语法标记省略“乙亥年”形式上少五个音节/单纯词包括整体与部分关系标记“的”(即语法标记)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乙亥年”的体验基础是干支和生肖两个历法、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三个领有事件框架突显的元素是整体 部分(领主 领主)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三个元素跨越五个框架隐略整体与部分关系和三个领有和所属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由于历法的专业性强又降低了语义透明度因而理解不易 整体与部分关系框架:整体:甲子部分:第十二年 三个领有事件框架分别为:“领有”事件框架:领主“乙”“领有”所属“甲子”“领有”事件框架:领主“甲子”“领有”所属“年”“领有”事件框架:领主“亥”“领有”所属“第/”“领有”事件框架:领主“猪”“领有”所属“第/”“领有”事件框架:领主“年”“领有”所属“第/”复杂转喻为:首先整体(领主“乙”)部分(领主“亥”领主“年”)代整体(所属/领主“甲子”)部分(所属/领主“猪”领主“年”)然后整体(所属“年”)部分(所属“第十二”领主“年”)最后整体(所属“年”)部分(所属“第十二”领主“年”)代整体(所属“年”)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部分(所属“第十二”领主“年”).“白鸡年”可还原为“不祥之年即辛酉年”的“白鸡年”历法独特语出典故形式结构不完整语法标记省略“白鸡年”形式上少五个音节包括修饰关系标记“之”和解释标记“即”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白鸡年”出自“白鸡之梦”据晋书谢安传:“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 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 乘温舆者代其位也 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 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白鸡年”体验基础是两个类与种的关系、一个领有事件和一个状态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是所属/领主(状态 主状主)领主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三个元素隐略三个类与种的关系一个次状主一个领主和所属以及一个修饰关系标记“的”和一个领属关系标记“之”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类与种关系框架:类:“不祥之年”种:“本命年”类与种关系框架:类:“本命年”种:“辛酉年”领有事件框架分别为:“领有”事件框架:领主“羽毛白的鸡”“领有”所属“不祥”状态事件框架:状主“羽毛”状态“白”“白鸡年”复杂转喻:第一所属/领主(状态“白”主状主“鸡”)领主“年”代所属/领主(次状主“羽毛”状态“白”主状主“鸡”)领主“年”第二所属/领主(次状主“羽毛”状态“白”主状主“鸡”)领主“年”代所属/领主(次状主“羽毛”状态“白”修饰关系标记“的”主状主“鸡”)领主“年”第三所属/领主(次状主“羽毛”状态“白”修饰关系标记“的”主状主“鸡”)领主“年”代所属/所属“不祥”领主“年”第四所属“不祥”领主“年”代所属“不祥”领属关系标记“之”领主“年”第五类“不祥之年”代种“本命年”第六类“本命年”代种“辛酉年”三、独特民俗产生意合表达式(一)“鸡/狗/猪日”可还原为“农历正月第一/二/三日”的“鸡/狗/猪日”民俗独特形式结构不完整 古代每年正月第七日以前是为“说畜日”:第一日是鸡日第二日是狗日第三日是猪日第四日是羊日第五日是牛日第六日是马日 六畜排完了才轮到人即第七日“鸡/狗/猪日”形式上比前者少五个音节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猪/狗/鸡日”的体验基础是“说畜”民俗和两个领有事件框架突显的元素是领主 领主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跨越两个事件隐略两个领有和所属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两个领有事件框架分别为:“领有”事件框架:领主“鸡/狗/猪”“领有”所属“第/”“领有”事件框架:领主“日”“领有”所属“第/”简单转喻为领主“猪/狗/鸡”代所属“第/”(二)“开锁猪”可还原为“敬锁神的猪”的“开锁猪”比前者少两个音节包括修饰关系标记“的”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主动语态的动词短语作后置定语标记“”是必不可少的 该风俗为:生女后把名字写在红布上挂在屋里西墙的锁神柜内姑娘出嫁时由男方送猪来敬锁神取出该红布 这猪被称为“开锁猪”“开锁猪”的体验基础是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有目的 受事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结构逻辑层级差一个而且隐略施事、行为和对象与目的和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送”行为事件框架:施事“男方”行为“送”受事“猪”对象“女方”行为行为本身、目的目的“为开锁”“开锁”复杂转喻:第一目的“开锁”代目的标记“为”目的“开锁”第二目的“为开锁”代目的“为开锁”行为“送”第三目的“为开锁”行为“送”代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第四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代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对象“女方”第五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对象“女方”代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对象标记“给”对象“女方”第六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对象标记“给”对象“女方”代施事“男方”目的“为开锁”行为“送”对象标记“给”对象“女方”修饰关系标记“的”(三)“鸡坛”可还原为“以犬和鸡拜祭结盟的土坛”的“鸡坛”比前者少九个音节包括并列和修饰关系标记“和”“的”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目的和方式标记“”“”必不可少 据说郛卷六十引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 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卿当下”“鸡坛”体验基础是事物、关系和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是受事 场所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构跨越四个框架而且隐略部分、两个行为、行为构成要素方式与并列和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联合式名词短语整体与部分关系框架:整体:“犬和鸡”部分:成分“犬”、并列关系标记“和”和成分“鸡”“拜祭”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拜祭”行为行为本身、方式、场所方式“以犬和鸡”方式标记“以”场所“土坛”“结盟”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结盟”行为行为本身、场所场所“土坛”“鸡”复杂转喻:第一联合式名词短语部分“鸡”代部分“犬”部分“鸡”第二部分“犬”部分“鸡”代部分“犬”并列关系标记“和”部分“鸡”第三方式的受事“犬和鸡”代方式标记“以”方式的受事“犬和鸡”第四方式“以犬和鸡”代方式“以犬和鸡”行为“拜祭”第五行为“以犬和鸡拜祭”代行为“以犬和鸡拜祭”行为“结盟”第六行为“以犬和鸡拜祭”行为“结盟”代行为“以犬和鸡拜祭”行为“结盟”修饰关系标记“的”(四)“鸡血酒”可还原为“沥入宰鸡时放出的血的酒”的“鸡血酒”比前者少八个音节包括两个修饰关系标记“的”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其实还不是最左端的换言之是相对意合的)构式、被动语态和目的地标记“”“”必不可少 结盟者依次喝饮表示永远信守盟约“鸡血酒”的体验基础是三个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限定成分突显的是受事 受事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隐略三个行为和两个行为构成要素即时间和源头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杀”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杀”受事“鸡”“放出”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放出”受事“血”行为行为本身、时间时间“杀鸡时”“沥入”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沥入”受事“宰鸡时放出的血”目的地“酒”“鸡”复杂转喻:第一受事“鸡”代行为“杀”受事“鸡”第二行为“杀”受事“鸡”代行为“杀”受事“鸡”时间标记“时”第三时间“杀鸡时”代时间“杀鸡时”行为“放出”第四“杀鸡时”行为“放出”代“杀鸡时”行为“放出”受事“血”第五“杀鸡时”行为“放出”受事“血”代“杀鸡时”行为“放出”修饰关系标记“的”受事“血”第六受事“杀鸡时放出的血”代行为“沥入”受事“杀鸡时放出的血”第七行为“沥入”受事“杀鸡时放出的血”代行为“沥入”受事“杀鸡时放出的血”修饰关系标记“的”四、独特避讳产生意合表达式旧时的避讳是指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也可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可还原为“猪被屠宰后对其切分得到的肉”“猪肉”的“豚肉”“大肉”比前者少十一个音节包括被动语态、时间和修饰关系标记“被”“后”“的”“豚肉”“大肉”的认知操作复杂程度也均高于第二个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或运用简单形式“”由于明朝皇帝姓“朱”与“猪”同音明朝人为避讳把“猪”称为“豚”把“猪肉”称为“豚肉”或“大肉”如直译“大肉”又不加注则无法让目的语者真正理解“豚/大肉”的体验基础是三个行为事件和一个领有事件结构逻辑限定成分突显的是领主途径为转喻 意合表达式隐略成员与成员关系、三个行为和一个受事、一个领有和所属以及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屠宰”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屠宰”受事“猪”行为行为本身、结果结果“被屠宰了的猪”“切分”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行为行为本身、结果结果“肉”“得到”行为事件框架:施事“人”行为“得到”受事“肉”“领有”事件框架:领主“大”“领有”所属即功能“避讳朱”“豚/大”简单转喻:领主“豚/大”代所属即功能“避讳朱”“猪”复杂转喻:第一受事“猪”代行为“屠宰”受事“猪”第二行为“屠宰”受事“猪”代结果“被屠宰了的猪”第三受事“被屠宰了的猪”代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第四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代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行为“得到”第五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行为“得到”代行为“切分”受事“被屠宰了的猪”行为“得到”修饰关系标记“的”五、独特神话产生意合表达式(一)“玉犬/鸡”可还原为“玉帝养而成仙的犬/鸡”的“玉犬/鸡”少六个音节包括因果关系和修饰关系标记“而”“的”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和“”一起标记被动语态“”还是后置定语的标记这两个都必不可少“玉犬/鸡”的体验基础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和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是表达施事的定中式复合名词部分 受事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表达施事的定中式复合名词部分 受事这两个元素虽然处在同一结构逻辑层级但是隐略整体与部分关系、行为、行为构成要素结果和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很低 整体与部分关系框架:整体:“玉帝”部分:“玉”和“帝”“养”行为事件框架:施事“玉帝”行为“养”受事“犬”行为行为本身、结果结果“成仙”“玉”复杂转喻:第一定中式复合名词部分“玉”代整体“玉帝”第二施事“玉帝”代施事“玉帝”行为“养”第三 施事“玉帝”行为“养”代施事“玉帝”行为“养”行为构成要素即结果标记“而”第四施事“玉帝”行为“养”行为构成要素即结果标记“而”代施事“玉帝”行为“养”行为构成要素即结果标记“而”结果“成仙”第五施事“玉帝”行为“养”行为构成要素即结果标记“而”结果“成仙”代施事“玉帝”行为“养”行为构成要素即结果标记“而”结果“成仙”修饰关系标记“的”(二)“玉狗”可还原为“为玉皇守天门的狗”的“玉狗”少六个音节包括修饰关系和目的标记“的”“为”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标记动词作定语后置“”是目的标记这两个都必不可少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其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被视为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狗”的体验基础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和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有表达目的内容的定中式复合名词部分 施事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部分 施事这两个元素结构逻辑层级差两个而且隐略整体与部分关系、受事、行为构成要素目的和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极低 整体与部分关系框架:整体:“玉皇”部分:“玉”、“皇”“看守”行为事件框架:施事“狗”行为“看守”受事“天门”行为行为本身、目的目的“为玉皇”目的标记“为”“玉”复杂转喻:第一定中式复合名词部分“玉”代整体“玉皇”第二目的对象“玉皇”代目的标记“为”目的对象“玉皇”第三目的“为玉皇”代目的“为玉皇”行为“看守”第四目的“为玉皇”行为“看守”代目的“为玉皇”行为“看守”受事“天门”第五目的“为玉皇”行为“看守”受事“天门”代目的“为玉皇”行为“看守”受事“天门”修饰关系标记“的”六、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产生意合表达式可还原为“神鹰化成的笛”的“鹰笛”比前者少四个音节包括修饰关系和完成体标记“的”“成”用英语表达只能是非意合的“”从句作定语后置复指和完成体标记“”“”是必不可少的 塔吉克族传说中的鹰王献身成笛名之为“那依”到了汉语中就成了“鹰笛”“鹰笛”的体验基础是类与种关系和行为事件框架结构逻辑突显的元素是类 受事途径为转喻 突显的两个元素跨越两个框架隐略类与种关系、行为和完成体及修饰关系标记因而语义透明度很低 类与种关系框架:类:“鹰”种:“神鹰”“化”事件框架:施事“神鹰”行为“化”受事“笛”行为行为本身、完成体标记完成体标记“成”“鹰”复杂转喻:第一类“鹰”代种“神鹰”第二施事“神鹰”代施事“神鹰”行为“化”第三施事“神鹰”行为“化”代施事“神鹰”行为“化”完成体标记“成”第四施事“神鹰”行为“化”完成体标记“成”代施事“神鹰”行为“化”完成体标记“成”修饰关系标记“的”七、结语着眼于语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经济性原则即用最少的形式来表达客体无论是在词层面还是语层面意合都是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同一事件同一逻辑结构层级的元素组合同一事件不同层级元素的组合不同事件的元素的组合但不同的语言在所跨越的层级或事件数量、具体影响因素、多面性、转喻的复杂程度等方面会有差异 汉语事物概念意合表达的结果即名词性形式从其特征来看文化性甚为独特 接下来的研究还可聚焦同一客体非意合与意合表达式的语内和语际对比以及类型学视域下的比较参考文献:袁毓林.汉语意合语法的认知机制和描写体系.中国语学(日本)(号).罗琼周国光.关于汉语意合法的实证和思考.湖南社会科学().金枚.“意合”是汉语语构文化的最大特点略论.汉字文化().赵艳丽.英汉语言对比中的意合与形合.汉字文化().廖光蓉邢秋红.述宾结构“认 ”意合途径的体认语言学探讨.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王寅.体认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郅友昌赵亮杨丽芳.俄罗斯认知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外语教学().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廖光蓉刘嵩.“裸 ”中“裸”意义重构的体认语言学探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鸿安郜庭台王钟瑞.略谈事物转化的过程和层次.中州学刊().敬源崚.事物的层次与管理.自贡师专学报().范为启.论事物内部的矛盾结构系统.临沂大学学报().宋连胜董树彬.论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的构成要素.社会科学战线()./.(.).:.责任编辑:王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