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8
公司
管理制度
适用于
食品
欢迎共阅
各项管理制度
一、质量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有质量活动场所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以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有关质量活动的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
3.1 行管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2 质检部负责技术性文件的控制。
3.3 各使用部门应加强对文件的识别和保管。
4、文件的管理
4.1文件的起草
4.1.2作业指导书由质检部组织起草。
4.2文件的审核、批准和发布
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由起草部门经理审核,行管部组织会签,公司负责人批准发布。
4.3文件的发放
4.3.1有效文件的发放按分级管理原则,行管部负责将文件分发至部门,部门分发至各有关岗位。
4.3.2 有效文件发放对象及数量由行管部在文件适用性审核时填制的“有效文件适用性审批及需求分配表”确定,由质量负责人签署发放。
4.3.3发放有效文件时,行管部文件管理员填制“公司有效文件领用登记表”供签收。部门内如实行分级发放,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4.3.4不属文件发放者,确因工作需要,可向行管部文件管理员借阅,应建立借阅文件登记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印,或向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的人员,特别是公司外部人员提供有效文件。
4.3.5文件破损影响使用时,可由部门文件资料员向行管部申请置换,以旧换新,补发完好的有效文件。
上交的破损有效文件行管部负责销毁。
4.3.6文件丢失应向行管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补发。丢失的文件一旦找回,应立即上交行管部并销毁。
4.4文件的更换和换页
4.4.1由提出修改的部门填写“有效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理由,交行管部领导审核,经原批准者同意后,按本程序4.2和4.3的规定执行。
4.4.2各部门负责按“部门有效文件领用登记表”收回需更改的文件,交行管部换发更改后的有效文件。
4.4.3行管部应及时更改“有效文件清单”,做好更改情况记录。
4.5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4.5.1有效文件经多次修改或经内部评审需大幅度修改时,可进行换版。原版次有效文件相应作废。按原发放范围、发放程序换发新版本。
4.5.2换发新版时,原版次有效文件由部门收回交行管部作好标记并及时销毁。需作资料保留的,由部门填写“旧版文件留用申请单”交行管部领导同意经登记并加盖“作废”印章后方可留用。
4.6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4.6.1有效文件发布后,由行管部进行归档。归档的有效文件也需列入公司“有效文件清单”。
文件的存放,要设有专用文件档案柜分类存放。
4.6.2所有存入软盘的有效文件应进行适当标识、编目,由行管部指定专人保存。更改或换版时及时修正。
4.7外来文件的控制
4.7.1上级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应由行管部负责控制其有效性。
4.7.2直接引用的各类外来文件,其归口职能部门按本程序受控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控制其有效性,并报行管部备案。
4.7.3客户提供的资料或文件,由各主管部门参照本程序确定自行管理办法,控制其有效性,并报行管部备案。
二、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等清洗、消毒制度
1、、目的:制订《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制度》,强化清洗消毒制度的贯彻执行,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污染和对产品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实施。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接触的各种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等。
3、职责:
质量监督员负责该制度的起草。
经理负责该制度的审批。
生产车间负责该制度的实施。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该制度实施的监督。
4、工作程序
4.1、生产设施的清洗、消毒。
4.1.1凡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设施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清洗和消毒,清洗和消毒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分区或分机包干。车间负责人要经常检查该工作的落实情况。
4.1.2对生产设施清洗、消毒的要求
所有生产设施都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不允许出现带“病”工作的现象,所有设施都要满足《食品生产许可证细则》和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需要定期消毒的设施都要定期消毒。
4.2、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
4.2.1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要由专人负责,并标牌明识。对于与原材料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要重点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特别要注意机内残留物,如有,必须清洗干净,才能开机。
4.2.2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生产设备的正常状态。生产设备上不允许存在污垢、锈点、灰尘等现象。
4.3、容器的清洗、消毒
容器要保持干净,定期刷洗,定点妥善存放,不允许乱扔乱放,容器刷洗后,必须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用清水冲刷干净。
4.4、工具的清洗、消毒
凡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工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的各种工具都应按规定使用,专具专用。使用后的工具经清洗后放在指定的地点。
4.5、各消毒池的消毒液(CLO2:1:500)每三天更换一次。
4.6、生产车间的清洗消毒每次生产前后都用消毒液清洗一次。
4.7、工作衣要求清洁卫生,每周清洗一次,特殊情况随赃随洗。
4.8、记录
对于食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等在清洗、消毒后,操作人员应做好记录,车间负责人对记录经常进行检查。
三、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管理,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以下状态,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1、建立检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为: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操作规程;必要的计量检定证书等,检测设备档案由质量技术处保管。
2、化验人员经常对检验设备维护和保养,保持检测设备正常干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化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文明操作,严禁违章违规操作。
4、化验人员在操作中,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有效措施,确认设备正常时,准予操作。
5、计量器具要根据检定周期做好计量检定工作,计量检定工作要由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化验员负责加贴检定标志。质检部负责全公司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负责计量器具台账的登记。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法定计量测试部门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投入使用。计量器具按照使用场所不同,必须设有专人进行管理。使用计量器具必须按照其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不允许做其它使用,以保证器具的精度。在使用中,发现计量器具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使用,送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再使用。对计量器具要定期保养,防止生锈或降低精度。计量器具的送检工作由质量监督员负责。
6、检测设备有化验员统一管理,非化验人员不经过质量技术处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动用检测设备。
7、有特殊环境要求的检测设备要配备必要的检测设施,并经常记录环境条件。
8、要保持化验室的通风、干燥,化验室内不准抽烟、不准打闹、不准存放有腐蚀性物质等,以防损坏检测设备。
四、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等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岗位。
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或调离接触直接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管理,按编号顺序存放。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随意调动或转借。
五、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1、新进公司的工人必须经生产部进行安全操作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技术和检验部门,制定出对每个操作工的具体操作、维修、保养技术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大家的工作技能。
3、结合生产工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技术分析会,以实际操作为案例作分析,提高大家的工艺水平。
4、结合生产的淡旺季,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人员给大家授课。
5、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坚持认真学习有关工艺操作,新工人必须有一个月的学习操作时间,由师带徒,月底进行的实习考试由生产部安排。
6、工人每年由质检部进行专业学习教育10-20天,学习后进行测验。
7、中级技术人员应由工程师辅导学习,学习后进行测验。
8、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应送有关部门,取得资格证书。
9、各种学习考试和资格证书要妥善保管。
六、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所有试药,试剂,样品,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允许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容器盛装食物,也不得用茶杯,食具装药品,更不准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严禁试剂入口,不得用嘴吸取酸,碱及毒性药品,严禁用鼻子接近试剂瓶口以鉴别试剂。
4.、凡使用有毒,有刺激,易燃,易爆试剂,或能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按规定戴好防护工具,工作完毕要洗手漱口。
5、开启易挥发的试剂时,尤其在夏季,不使瓶口对人,最好先把试剂瓶放在冷水管下冲几分钟,以防气体冲出伤人。
6、化验过程中对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加热时,应在水浴中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等明火加热。
7、高温物体如灼烧的坩埚或蒸发皿等,不得放在容易起火的试剂旁边,不得在烘箱内烘烤易挥发,有腐蚀性的物品。化验室严禁吸烟。
8、无菌试验用,常活性的培养物应灭菌处理后再清洗,防止感染。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伤人。。
10、使用电器应注意安全,不得湿手或湿物接触电源开关或电器。
11、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边加热边搅拌,温度高时应等温度冷却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注入硫酸中。
12、离开化验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查看水,汽等阀门是否关闭。
13、化验室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安静,不得在化验室内高声喧哗。不得穿戴工作衣帽出化验室。
七、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搞好检验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检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预防和报告作用,以保证出公司产品都能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3、按照标准和订货合同,负责从原料入公司到成品出公司全过程的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工作,签发合格证,严把质量关。
4、生产过程中严把生产工艺操作技术关。要求员工严格操作规程上机,坚持做到上下工序相互配合,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下工序为上工序把关,绝不能把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到下工序中。
5、负责产品的例行检查,如对产品进行计量包装,保存期、卫生标准等检查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
6、负责计量管理工作,搞好量值传递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以确保量具、仪器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7、负责质量检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作,编制检验报告。
8、认真做好不合格品的标志,隔离和存放工作,防止不合格品混淆。
9、质检人员在履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时,按常规检验标准要求,独立履行工作职责。
10、质检人员在主管领导的督导下只对质量负责,并签属相应检验报告。
11、质检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进行操作。
12、保持检验室的清洁卫生和设备的正常保养。
八、化验员管理制度
1.化验员必须遵守公司规定,按时上下班,不能无故迟到早退,旷工,如有违者视情节大小按公司规定罚款。
2.每个化验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于每项检验结果做到谁检测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对于出现有异常结果的应随即复检,如因不负责任而引发争议或造成一定损失的则有检验当事人负全责。
3.化验员必须及时为生产车间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如有因准确性而引发的争议,化验员必须进行复检。
4.化验须熟知每一项检验操作规程,对于因不熟悉而导致结果有误的,按事态大小根据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罚款,并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5.对于在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提供假检测数据的,则对其处以最低100元罚款,甚至开除出公司。
6.工作期间严禁化验员聚堆谈闲话看杂志小说,如有违者每次对当事人处以30元罚款。
7.化验员依据公司规定进行调休,调休时化验员必须妥善处理如自己的工作问题,不能因此影响正常工作,如找别的化验员顶替自己的工作后向主管领导汇报,得到认可后方能调休。
8.化验员必须爱护化验仪器设备及用具,不得故意损坏,对于易碎的玻璃仪器应小心使用。
9.工作期间不得会私客,外出找人闲聊,如有违者则一次处罚30元。
10.对于异常情况,须立即向有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汇报。
11.化验员应及时的做好原始记录,做到谁检验谁签名,为了避免出现差错,作一项化验时应尽量自己作记录,不要让别人帮忙写纪录。
九、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考核办法
1、目的:完善生产过程管理,使生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通过考核,改进工作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的综合能力,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
2、范围:适用于对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为生产过程质量考核组长,负责组织生产过程质量的考核和评价。
3.2各部门主管为考核小组成员,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的具体考核和评价。
4、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和考核要求
4.1人员卫生考核:1)检查岗位操作人员着装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工作帽;2)检查岗位人员的个人卫生,是否留长指甲、穿拖鞋、带首饰,是否保持个人清洁,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3)检查岗位人员的洗手消毒和工作中的动作行为,进出车间时,是否按要求更衣、洗手消毒,是否有在车间内吸烟、吃零食、吐痰等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4.2环境卫生考核:1)检查工作场所的环境状况,是否有与工作无关的杂物、蜘蛛网、苍蝇蚊子蟑螂等昆虫;材料及产品摆放是否有序;2)检查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情况,是否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和频次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是否按时开启紫外线杀菌;
4.3生产设备运行状况的考核:1)考核设备操作员是否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使用。是否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消除异常。2)考核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检查是否按照卫生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所负责的生产设备周期性地进行清洁消毒;3)考核员工是否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按规定的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确保工艺参数符合生产要求。出现工艺参数偏差是否立即向主管人员反映。
4.4生产操作的考核:1)考核操作员是否严格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2)检查操作员的自检意识,询问是否熟知本岗位的产品验收标准,对生产的产品是否能主动进行自检,以检出不良品,当质量异常时是否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3)检查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物的杀菌情况,考核员工是否能按规定的杀菌程序进行操作,有否减少工序或减少杀菌的时间。
4.5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考核:1)检查车间化验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过程的检验,操作员自检合格的产品是否存在不合格的隐患;2)综合考核岗位质量状况,考核期内是否出现批量不合格或可能导致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
6、考核评分及奖惩办法:
6.1成立由质量负责人为组长,各部门主管的参加的质量考核小组,每月针对生产岗位的每位员工进行一次生产过程质量考核,并填写“生产人员质量考核记录”。
6.2考核依据为本文4.1~4.5条款的规定,考核不作得分评分,只记录扣分评分并汇总。奖惩以扣分总分为依据。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责任部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罚责任部门50元/项。
6.3扣分在2分以内的,在班组会上口头批评,扣分在3分至5分的,每扣一分罚款5元,扣分在5至10分的,每扣一分罚款10元,罚款10分以上的应重新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不合格予以辞退。
6.4季度考核(连续三次)未扣一分的员工,由质量考核小组提出,总经理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奖励50元的奖励,年度考核未扣一分(连续12个月)的员工,经质量考核小组提出,总经理批准后可评为公司优秀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的物质奖励.
十、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
1、为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厂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3、生产前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做好生产现场的整理、清扫、清洁和消毒等工作,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卫生清洁情况进行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使食品生产过程环境卫生达到要求,为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4、做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建立和保存食用出库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及时向品管部门反映。
5、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质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认真填写每批次产品的生产投料记录,质量关键控制点记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形成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生产探讨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6、因设备、停电或其他原因中断生产时,该批产品要视情况分别处理,产品经在加工后可达到合格标准的,允许再加工;产品经过再加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的,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7、成品的包装应在良好状态下使用,防止将异物带进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完好无损。
8、生产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校正。
十一、仓库管理制度
1.原辅料出库时,由各生产线原辅料领取人员根据生产通知填写出库领取表,再由各线班长签名后,交给仓管员。仓管员收到领取表后,照单如实发放合格的原辅料。原辅料数目及质量由发货人员和领取人员双方共同确认。
2.原辅料出库后,仓管员在出库领取表上签字后交给生产部、财务部。
3.原辅料退货
3.1对仓库退货:生产线各原辅料领取人员将需退回仓库的原辅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填写在《退货通知单》上,注明退货原因,经仓管员确认后退回仓库存放,并作好“退货”标示。
3.2对供应商退货:不合格品由现场退回仓库后,仓管员将“退货”不合格品合理存放在仓库。采购人员将需退货的不合格品先告知供应商,待供应商送货时,仓管员如实填写退货单,注明原因,由供应商确认签收。而后将退货单交给生产部、财务部各一份。
4.成品入库
4.1成品入库时由现场缴库人员如实在成品入库单上填写当天生产的品种、规格、数量,仓管员确认后在成品入库单上签字。成品分批入库时必须由缴库人员和仓管员双方确认后才能拉回仓库,不得擅自拉入仓库。
4.2成品入库后,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成品合理摆放在仓库,成品入库单经主管、财务部签字后交生产部、财务部各一份。
5.成品出库
5.1根据订单,生产出成品经检查合格后即按出库处理,并做好货物标示,开出成品出库单,经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而后交生产部、财务部各一份。
5.2合格品出库必需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出库的产品均是合格品。
十二、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检验验收制度
为加强对各种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验收,把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厂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制定《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制度》。
1、各种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厂后,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未经质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一律不准入库,更不能用于生产。
2、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验收工作由质量部门负责,供应部门协助。
3、公司使用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主要有:面粉、食盐、包装袋、纸箱等。
4、验收依据: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证明材料或企业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
5、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一般采用外观检查和质量证明验收合格的方式进行,必要时送化验室或当地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6、外观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包装质量是否完好、标识内容与要求的质量要求是否一致、产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等。质量证明验收的主要内容为:产品出厂的检验合格证、标签、有效检验报告及其他有效质量证明。
7、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情况由质量验收人员及时分别填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
8、《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内容至少要包括:物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执行标准、生产日期、进货日期、进货数量、索证情况、合格数量、验收人员姓名、验收日期等。
9、《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由质量监督员保管。负责人要经常对验收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进行检查。保管员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办理物品入库手续。
10、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证明资料由质量监督员妥善保管。
11、需要送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的样品,由质量监督员负责抽样、送样和检验。
12、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由供应公司负责作出退货的决定,并负责实施。
十三、关键过程控制制度
1、为确保食品安全,使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科学的确定关键过程并对其加以控制,最终使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安全法》特制定本制度。
2、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生产状况的生产工艺,在生产工艺中确定对食品安全有最大影响的关键工序即关键过程,为了控制过程,应对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加以确定和识别,作为关键过程的控制参数。
3、关键过程一旦确定,所有影响食品安全的重大因素都应制定控制措施,包括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与设施,控制参数,操作人员等都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随意降低标准。
4、对关键过程制定控制措施,如生产工艺,生产规范应有完整的作业指导书,控制措施应能涵盖关键过程,控制措施应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
5、关键过程应有明显标志,注明“关键过程”标志中应表明该过程使用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应该控制的参数,注意事项以及操作人姓名等。
6、对关键过程有控制记录,特别是参数的控制记录要准确可靠。操作人员要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不得出现漏记和错记现象。
7、车间负责人或质量管理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关键过程记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8、关键过程记录保存三年。
十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管理制度
1、车间生产过程中要使用清洁卫生、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严禁不经消毒在生产中使用。
2、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每天下班前必须把滞留物料清理干净。
3、设备长期停用时,应将设备设施清洗消毒清理。
4、设备操作人员一般情况下每周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清理,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应及时进行清理或擦洗干净,并做好清理记录。
5、设备操作人员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对周转容器进行清理。
6、消毒使用国家规定的消毒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空间消毒使用的紫外灯在上班前开启30分钟后关闭,工人才准进入车间工作。
7、操作工必须经过认真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保证对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8、操作工对所使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修、会排除简单故障)。
9、维修工对设备负有使其正常运转的责任,要定时上岗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处理。
10、操作工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应立即停车检查,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并报班长和通知有关人员,同时做好运行记录。
11、不定期的对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清洗消毒进行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坏的批评,问题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处罚。
十五、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污染、损坏或变质管理制度
1、在原材料运输过程当中由人员失误造成原料被污染或损坏的应提供原料人员负责调换货或者退回厂家处理。
2、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不得与其他物品同车运输,以防污染。
3、在产品出厂应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如:
①、司机技术不过关(驾驶技术差、安全驾驶规章执行不严、事故处理应急能力差等)。
②、司机不安全行车状态(带病行车、过度疲劳等)。
③、装车人失误(超重装载;超高装载;过量充装)。等导致产品被污染或损坏变质的应由公司与运输人员协调处理。品均是合格品。
十六、产品标识可追溯性
1、目的
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防止混用、在有要求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各阶段的产品标识及实现产品可追溯性要求。
3、职责
质管部归口管理产品标识和追溯性。
4、程序概要
公司制定并实施产品标识的可溯性控制程序。
采购物资的标识。
A类物资(面粉.食盐)部负责标识,注明名称,品种,数量,巨化指标,分承包方等。
B类物资(包装袋,设备配件及其它零星采购物资)由曰关采购部负责标识,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
标识采用填写产品标识卡的办法,挂在产品或贮存区的明显位呈。生产设备由生产部采用厂家铭牌标识,丢失时,由生产部追溯并补作铭牌。
成品标识在包装袋上,注明名称,净含量,厂名,厂址,等级,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等
5、产品标识的控制
各部门,单位对相关产品标识每周检查一次,需补作标识时,向质管部申请。
质管部每月一次对各类产品标识检查监督,作好产品标识检查记录。
6、产品标识的可追溯性
适用于以下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
合同中明确规定或顾客有要求时,为顾客提供产品追溯的服务;
公司内部查找不合格原因,追溯某批次不合格的原始和生产状态。
产品标识的追溯,由质检部组织实施。
十七、不合格品的召回制度
1、目的
对交付后产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其他原因需召回时,对召回过程进行控制,
保证公司标志产品在任何时候需通知有关相关方和(或)实施市场回收时都尽可能有效、快速进行,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标志产品通知有关相关方或从市场召回时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有权启动召回。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提出有关通知和(或)产品召回意见,并对召回产品提出处置措施。
3.3销售部负责产品的跟踪、信息收集、数据整理、通知相关方、产品召回和产品
3.4质管部负责产品鉴定,配合追溯、召回和调换。
3.5销售部有权申请调换货。
3.6质管部负责产品检验和(或)处理产品意见,并对调换产品提出处置措施。
4.程序
4.1当交付后的产品可能发生食品安全危害、出现其它特殊情况需通知相关方、实施产品召回或其他原因需调换时,应及时启动召回程序,少批量的可进行产品的退换货。
4.2通知和召回系统的建立
4.2.1一质检部负责对产品标签内容作出规定,所有产品必须标明产品的种类、规格、保质期、生产批号等详细标识,具体执行《产品标识和追溯性控制程序》及GB/T8946-1998的要求。
十八、消费者投诉受理管理制度
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荣誉。特制定规定如下:
1、接受消费者投诉,实行首问责任制,无论谁受理均需陪同到底,直到有处理结果,不得相互推诿。
2、接受消费者投诉需礼貌接待,态度和蔼,语言文明。
3、受理投诉须做笔录,问清来龙去脉及当事人情况处理结果。
4、受理投诉较简单的或金额较小的,可陪同当事人到摊位(或营业房)交涉、退款,较复杂的要请双方当事人到市场办公室调解处理。
5、属经营户违章的,在调解处理后,再根据情况作行政处罚。
十九、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为确保产品质量,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检验批次:同一投料、同一班次生产的同种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次。
3、对生产的产品必须进行批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公司。
4、出厂的检验项目为:要按照生产许可证审检细则规定做到批批检验。其他的出厂检验项目按《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协议》的要求每半年检验一次。安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由质检部负责及时取回并存档。
5、化验员应严格按检验标准要求负责取样、密封样品,并保证样品的适检性和真实性录。应严格按规定的批次逐批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及时存档。
6、产品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对产品做出合格标识,定点堆放。对检验不合格的要加倍进行检验,若仍不合格时及时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质量负责人汇报,并按不合格产品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7、积极参加各级监管部门组织的比对试验,以提高化验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每年不少于两次的与县检测中心的比对试验。
8、为了控制产品质量,使生产的产品合格,应加强过程检验。要对每个关键控制过程,每一个小时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9、对检验的样品应保留到产品已销售完为止,或保留半年。
二十、不合格产品处理规定
为了加强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特做出如下规定:
1、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库中、不使用,谁进的货谁负责退货。
2、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4、因设备发生故障、停电或其它原因造成生产中断时,质检员严格检验该批产品,如该批产品不符合标准,质检员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单》。
5、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属一般性问题,要及时排除,属严重质量问题,作销毁处理。
6、对所有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理时,应有处理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处理方与被处理方签字、日期等。
7、违反以上规定要视其情节对违规者罚款200-500元处理。
8、质检员要做好记录,以备考查。
二十一、不符合管理办法
为了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制订订本规定:
1、质检部负责不符合信息的收集,组织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2、本规定的不符合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出规定值;
B、管理过程中工作不符合规定时;
C、考核时发现不符合时;
D、不符合报告;
E、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不符合;
F、各岗位人员不按规定操作;
G、其它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
3、不符合判定的依据:
A、本公司质量手册、规定及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
B、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法等;
C、合同、合同评审结果及顾客要求。
4、对出现的各种不符合,由质检部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中填写“不符合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制定纠正措施,限期整改,质检部负责对不符合纠正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实施结果。
二十二、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本制度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的的控制;对供应商及服务商进行选择、评估和控制。
1、供销部负责编制采购计划和采购单,并执行采购作业。
2、经理负责审批采购计划、采购清单和采购合同。
3、质检部负责提供采购物资的技术标准,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进货验证。
4、检验员对采购物质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采购员要索取对方有关证明质量的资料。
5、仓库根据对采购物资的检验结果,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进货数量的验证。
6、供销部对本公司所须主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编制《合格供方名录表》。
7、对现有的供应商或服务商,供销部负责尽量收集供应商的相关资料,以验证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或服务能力是否能满足本公司的要求。
8、采购人员根据采购物质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进行采购时,必须对供方的质量严格把关,而且要建立供方档案,通过对质量、价格、供货期限、售后服务等进行比较,填写《供方评价表》。
9、对于长期供方或大户供方,如果两年以上都评为优质供方应该优先考虑。
10、对于第一次的供方,必须严格把关,有必要时取样回来检验,而且马上建立他的档案资料。
11、如果供方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取消供货资格。
12、对供方的评价采用百分制,质量评分按50分,价格按20分,交货期按15分,售后服务15分,评定总分高于85分的评为优质供方,采购的优先考虑,评定总分低于60分(质量评分低于40分)为不合格的供方,应取消供方资格。
13、由供销部长负责人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数,编制采购计划,由经理批准后交采购员进行采购。
14、采购员根据批准《采购计划》和《采购单》按照采购物质的技术指标在合格的供方进行采购。
15、对批量进货的,需与供方签定合同,合同中要注明品种、数量、价格、技术指标、交货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盖上单位印章等,经经理批准后生效。
16、供销部采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后,应及时通知仓库,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入公司时,仓管员必须认真核对数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表是否被损坏,并马上通知化验员抽样检验。
17、化验员根据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认真做好记录,并填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送交仓库。
18、仓管员根据验收情况及《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认真填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公司记录》,送交质检部签出意见是否同意入仓,再根据意见办理手续。
19、质检部负责人必须对每批进公司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是否同意入仓都要签出意见。
20、对不符合要求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不能入仓,由供销部处理。
二十三、文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的有序发展,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各级领导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公司的相关安全规定,并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坚持"两手"(抓安全、抓生产)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有计划地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2、生产技术副经理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车间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各级安全成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3、车间安全员,协助领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相关劳动保护政策、条件和规定,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编制安全生产组织措施计划,并监督按期实现。对工人积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遇到紧急情况和不安定因素时,任何人有权制止,停止作业,并产即报告公司采取相应措施。
4、班组安全员的职责: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检查维护措施,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制止违章作业现象,发现不安定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预防措施。
5、安全卫生工作要充分依靠职工,公司、车间有安全组织,班组有安全员,各环节都应站在全局立场,对各自范围内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尽职尽责。
6、在经常检查和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每年、每季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大检查,车间每日班组前进行一次安全班前会,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堵塞漏洞、积极防范,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十四、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生产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并存入档案,以便定时定人检查;不合格人员给予替换或辞退。
2、进入车间人员必须先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并且带健康证方可上岗。
3、职工头发不得外露,不得染指甲、涂指甲油;以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车间、公司区卫生要分工到人,定时检查,天天评比。
5、进公司人员禁止吸烟和吃食物,更不能随地吐痰。
6、对车间、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清洁的条件,并且要定期消毒;
二十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展和扩大,减少对国家财产和公众身体健康的损害,并积极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食品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食品企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食品企业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接收调查处理。
3、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企业和个人不得隐瞒、撒谎、缓报,不得毁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