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计算:DT中国发展之基——云计算及阿里云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20160119.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计算 DT 中国 发展 阿里 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 影响 20160119
云计算:DT 中国发展之基 云计算及阿里云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二一六年一月 “人类已经从 IT 时代步入 DT(Data Technology)时代,我们正在努力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马云 摘要 一、IT 时代向 DT 时代的转变推动企业间竞争由“大鱼吃小鱼”的个体竞争变为“鱼群生态”的整体竞争,云生态商业模式加速从“二维链”向“三维网”升级,形成数据驱动、价值互补、共创利他的多边平台型生态体系。二、阿里云将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强大的计算资源变成普惠、普适服务能力,为生态圈中每个成员赋能,持续激发创新潜能,构建 DT 时代的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三、阿里云生态以“+”为核心,聚集行业、企业等资源和要素,形成“一横一纵”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以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构筑竞争新优势。四、阿里云每年节省消费者购物时间 115 亿小时,等同于创造了 920亿元 GDP 产出。五、阿里云成为“双创”(创新创业)的新型载体,2014 年企业通过阿里云创新成本降低近 70%,创新效率提升 300%,创新成功率提升一倍。假设全国 4200 万家中小企业都采用云计算开展创新,按照2015 年阿里云 29.7%的市场份额,阿里云可为中小企业节约创新成本 1500 亿元。六、2015 年,阿里云累计支持创业开发者超过 100 万,支持超过70 万家企业应用阿里云实现创业,节省创业成本 490 亿元。七、阿里云既是企业基础设施供给侧的“共享经济”,又成为支撑下 一代“共享经济”的孵化器,通过构筑强大、普适、弹性的“共享经济”平台,实现碎片化的市场需求与集聚化的供给资源的精准对接,大幅提升社会整体计算资源配置水平。八、阿里电商云成为全国扶贫范围最广、扶贫效益最大的互联网平台。2014 年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的卖家超过 29.27 万,销售额超过 119.3 亿元。国定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消费 1009 亿元,节约支出超过 200 亿元。近两年,阿里云影响贫困地区近 2000万人,开始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减贫。九、为推广政府领域云经济价值,建议进一步扩大云计算在政府采购目录中的范围,明确云计算在政府采购政策中的地位,建议全国按政务职能条线推广政务云应用平台。目录 一、DT 世界:中美云计算发展解密.1(一)云产业分析.1(二)云生产者分析.3(三)云消费者分析.9(四)云政策分析.11 二、DT 基础设施:阿里云生态系统解析.16(一)云生态系统概述.16 1、云生态系统:互赖共生的云经济体.16 2、云生态商业模式:“二维链”向“三维网”“升维”.16(二)阿里云生态系统.18 1、阿里云战略:打造 DT 时代的新商业基础设施.18 2、生态系统构建:电商云到生态云的成长.19 3、阿里云生态系统全景.22 三、DT 经济价值:阿里云生态价值.34(一)阿里云为电商用户每年节省 115 亿小时.34(二)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能.37(三)催生“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41(四)开辟扶贫减贫脱贫的新路径.43 四、DT 政策扶持:云生态发展政策建议.47(一)突出政策支持重点,明晰发展路径.47(二)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建立政策实施监督体系.48(三)强化政府采购的抓手作用,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和要求,尽快将云计算纳入政府 采购目录.48 报告作者及致谢.50 1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指出:“未来只需要一台计算机,这台超级计算机是在互联网上,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这台超级计算机可以跑任何应用,可以满足任何数据处理的需求。”普惠计算成为 DT 时代中国新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源动力。一、DT 世界:中美云计算发展解密(一)云产业分析 2014 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1528 亿美元,增长 17%,预计 2015 年将超过 1800 亿美元,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从全球公有云市场看,美国、西欧乃至全球市场 PaaS 技术创新持续发展,IaaS市场呈现赢家通吃局面,SaaS 市场规模远超 IaaS;中国、亚太、拉美地区正在基于稳定的 IaaS 大力发展 PaaS,在这一过程中,SaaS高速增长,PaaS 市场持续发展。图1 2010-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长示意图 683900111013101528180032%23%18%17%18%0%5%10%15%20%25%30%3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e)产业规模(亿美元)增长率数据来源:Gartner 2 数据显示1,69%的企业已在云端运行应用或基础架构,比 2012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投入速度快(39%)、成本低(39%)和系统迭代更新(35%)是企业转向云计算技术的三个主要原因。2014 年,大型企业在云计算领域平均投入 330 万美元,其中,业务及数据分析占比 19%、数据存储管理占比 19%,会议解决方案、内容管理系统和 IT 基础架构管理占比 16%,是企业云计算应用的主要类型。2014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约 36 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球市场规模的 2.3%,远远低于美国等云计算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云计算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特别是伴随着中国本土市场、全球海外商业相关市场的云计算需求蓬勃发展,中国的主流云服务商将会迎来发展黄金期,其商业模式、技术模式也会迅速创新迭代,市场态势不断变化,很有可能会迎来公有云市场的重新洗牌。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IaaS 市场高速扩张,传统 IDC 全面转型,云服务商大规模扩容;PaaS 市场加速增长,云服务商加大投资,增强平台易用性,提供更多开发套件(SDK)、成熟的应用接口(API)与丰富的开放平台服务目录;SaaS 市场趋于成熟,在企业级云应用软件(例如协同工作、客户关系、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与云基础设施管理软件两方面持续发展,企业用户市场空间广阔,企业将广泛使用公共云上的 SaaS 服务。1IDC 调研数据 3 (二)云生产者分析 云计算业务的高速增长有效支撑了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厂商的股价和市值上升,而以 IBM 和 EMC 为代表的传统 IT 厂商业绩和市值却遭遇断崖式地下滑。在亚马逊 2015 年前三个季度财报中,其AWS 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49%、81%和 78%,公司股价在 Q3财报发布后立刻上涨 11%,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亚马逊 AWS 业务的认可和信心。在微软公司 2016 财年 Q1 财报中,公司业务的诸多亮点都涵盖在云业务的价值链条中,Office365 收入增长近 70%,服务器产品及云服务收入增长 13%,微软云 Azure 业务收入和计算使用量增长翻番。截至 2015 年第三季度,IBM 公司已经连续第 14 个季度营收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软件增长不理想、服务优势不再,硬件下滑明显。截至 2015 财年第四财季,HP 公司已经是最近 17 个财季中第 16 个财季营收下滑,其虽然于 2015 年 11 月拆分为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两家上市公司,未来惠普企业将着力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但转型的阵痛期仍将持续。全球云服务生产者出现“两国三超”竞争格局:中美“两国”大力开拓全球云计算技术,并致力于云产业全面发展,Google、Amazon、阿里云“三超”(三个超级云计算平台)处于云计算技术领导者位置,通过三家企业自主研发云计算核心技术,催生、引领全球云产业发展。4 图 2 中美云计算发展对比图 来源:阿里研究院 1.1 美国“产生概念”阶段 美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至 2005 年,出现了“星际计算机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SUN)、“高性能计算(HPC)”、“开源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并行计算”、“虚拟化”、“软件 SaaS化”、“Hadoop 与 MapReduce 分布式技术”等各种理论与技术探索,经过近 50 年的 IT 技术、互联网技术积累孕育出了云计算产业。1.2 同期中国云生态 2005 年前后,国内企业正在密集建设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并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进行“大集中”(从物理集中向逻辑集中演进),云计算市场尚未启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关注 Web1.0 的兴衰、向 Web2.0 的转型,大型企业级技术以 IOE 架构(+J2EE)为主流,中 小 型 互 联 网 企 业 采 用LAMP开 源 架 构(Linux+Apache+MySQL+PHP)。2.1 美国“技术推动”阶段 2005 至 2008 年,美国凭借 Google 和 Amazon 两家互联网巨产生概念-05技术推动05-08用户开始采用08-11企业级用户11-学习美国07-09投资驱动09-12云服务落地13-15用户广泛采用15-18美国中国 5 头强大的技术持续创新能力,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2006年Google),同时基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资源陆续推出了 EC2、S3、SQS 等 IaaS和 PaaS 服务,并且持续迭代优化,为硅谷创客、美国广大开发者群体提供了快速、低成本的开发平台资源与应用运营环境,同时,互联网企业与传统 IT 企业(例如 2007 年 Google 与 IBM 合作,2008 年雅虎、HP 与 Intel 合作,2008 年 Oracle 与 Amazon 合作)联手将云计算服务(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支持)向美国高校、欧美研究机构率先普及。IBM、SUN 等传统 IT 企业推出探索云计算理念的“BlueCloud”、“BlackBox”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2.2 同期中国云生态 2005 至 2008 年,传统大型企业专注于“两地三中心”建设、SOA(面向服务架构)应用改造,以集中式处理为主。大型互联网企业由于业务量、用户量剧增倒逼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美国云计算技术理念,自主研发云计算相关技术,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层、高性能服务框架(分布式系统上的应用模块化解耦)等,针对某一垂直领域开始构造基于开放平台的软件服务生态体系,产生云计算的技术基础与商业雏形。3.1 美国“用户采用”阶段 2008 年至 2011 年间,云计算服务逐步被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用户接受,以 Salesforce 为代表的少数企业级 SaaS 服务登录美国市场(2008 年),以 Apple iCloud 为代表的个人级 IaaS 服务迅速普及,Gartner 等市场研究机构发布了云计算代表的突破性技术及产业发 6 展预测;云计算底层技术持续“进化”,仅在2008年一年中,Google推出了GAE(GoogleAppEngine),微软发布了Azure的公有云平台,思杰发布了“CitrixCloudCenter”云中心产品系列,2009 年思科与VMware 也推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2010 年 NASA 与 Rackspace、AMD、Intel、戴尔推出“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然而每家技术公司对云计算概念的定义都不同,众说纷“云”。3.2 同期中国云生态 2009 至 2012 年,伴随着美国 IT 厂商在中国热炒“云计算”概念,并建设自己的云计算中心,中国国内具有胆识的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纷纷构建、运营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平台,投产云计算中心,产学研的云计算协会也在陆续筹建。2009 年被称为是“中国云生态原年”全面激活产业市场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电子学会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中国互联网大会专门召开了“2009 云计算产业峰会”,中国电子学会举办了中国首届云计算学术会议,中国第一家云计算产业协会在深圳成立。中央政府发布对云计算的鼓励政策;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云数据中心。4.1 美国“企业用户采用”阶段 2011 年以来,美国政府和大企业用户开始把基础架构转向公有云,奥巴马总统与联邦政府 CIO Vivek Kundra 在 2011 年 2 月向公众表态“云优先政策”(Cloud First),并制定了一系列云计算扶植政策,鼓励创新、加大政府采购、积极培育市场、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截至 2014 年底,已有 300 多家政府机构和 1500 多家教育机构使用 7 了公有云服务,这为联邦政府每年节省几十亿美元开支。据 Neovise和Unisphere调查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美国企业使用公有云服务。4.2 同期中国云生态 2013 至 2015 年,国外云服务商在中国开始落地云服务(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IBM 公有云),以 BAT 为代表的本土云服务商加快自己的生态系统建设,两方从中小企业上云至大企业云迁移等多个不同市场细分领域短兵相接,并通过云服务合作伙伴快速扩张云生态版图,以更好的服务赢得开发者加入。表 1 中美典型云计算企业发展情况比较 企业名称 总体战略 产品和服务战略 渠道和合作伙伴战略 阿里云 建立通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各类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开发者都能够受益于云计算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实现各自价值的不断提升。未来将向建立DT 生态系统服务平台方向发展。聚焦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主要提供 IaaS服务和部分 PaaS 服务,提供数据库、中间件等云计算产品。服务对象从中小微企业向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拓展。推出“云合计划”完善云服务生态圈,拟招募 1 万家云服务商,提供资金扶持、客户共享、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合作伙伴从IT服务商向云服务商转型。2015 年,阿里云启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汇集全球合作伙伴资源为全球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云服务。微软 确立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发展战略,以Microsoft Azure公有云为核心打造云生态系统。提供 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服务,以及 Office 365、Dynamics CRM 等 SaaS 服务,客户主要面向中小企业。2015 年将云计算明确列为发展重点 Azure 和Office 365 产品成为重中之重。积极打造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构建和部署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制定云合作伙伴计划帮助合作伙伴吸引客户。对合作伙伴按三类业务模式区分和管理:第一类是分销服务商,大型传统集成商;第二类是基于项目的服务商;第三类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服务商,即原来的 ISV。亚马逊 主要发展 AWS 公有云服务,通过位于全球的多 个 数 中 心 向 全 球190 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提供云计算服务,包括在电商分布式基础设施基础上,搭建自己的公有云 系 统,并 以Web Service方式将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2015 年第二季度开始,推出了 AWS 合作伙伴网络(APN),这是一项全球性合作伙伴计划,分为咨询合作伙伴和技术合作伙伴两类,这些合作伙伴根据其与 AWS 的合作关系来获得不同等级的资格认证。8 企业名称 总体战略 产品和服务战略 渠道和合作伙伴战略 计算、存储、数据库、分析、应用及部署等服务。亚马逊实现了 IaaS 云服务的首次盈利。甲骨文 全面的云解决方案战略,在 SaaS、PaaS 和IaaS 三个层面为用户提供覆盖 IT 架构和云生命周期的全面云解决方案 提供跨 SaaS、PaaS、IaaS等服务模式的产品,并不断丰富云产品组合,帮助客户构建、部署和管理私有云和使用公有云、混合云服务 推出了 Oracle 云合作伙伴计划,帮助合作伙伴利用基于云的新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2015 年,甲骨文通过 Oracle Cloud Marketplace 持续、快速地扩展 SaaS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随着 Oracle SaaS 合作伙伴数量快速增长,客户可选择的第三方应用也随之增加。谷歌 最初的云计算平台是其私有的环境。近年来,大 力 发 展 App Engine 平台的 PaaS层服务、和 Google Storage 的 IaaS 层服务,重点发展公有云。在 SaaS 层,主要面向个人用的普通SaaS服务和面对公司和机构的企业级 SaaS 服务。在 PaaS层,推出 App Engine平台,提供一整套开发组件让用户轻松地在本地构建和调试网络应用。正在积极同合作伙伴构建生态圈,布局容器以及混合云等业务模式。允许合作伙伴为最终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计费管理。通过迁移,咨询和管理服务,合作伙伴能从中获利。2015 年,谷歌积极布局容器业务,与Linux 基金会以及众多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基于容器的云计算发展,并将加入 OpenStack 基金会,进一步加强生态圈建设。Salesforce 发展初期,公司重点加强对“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开发;步入成熟期,逐步向SaaS 供应商的基础架构平台发展 核心技术服务、增值技术服务以及生态圈工具产品三大部分,依托相关核心产品和技术,公司重点对外提供 SaaS 服务和PaaS 服务。旗下的 S 不仅提供技术和服务平台,还提供市场营销和分配渠道。AppExchange 提供按需应用程序共享服务,具有上百个预构建、预集成应用程序,可由公司客户、开发人员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浪潮 以数据为核心,以云中心、云服务、云数据、云伙伴为重点方向的云计算发展战略。具备提供涵盖 IaaS、PaaS、SaaS 三个层面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组织成立了以“云聚力量,智汇浪潮”为主题的云智联盟。云伙伴发展计划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发展合作伙伴200 家。2015 年末,启动构建云图计划,将从技术整合、解决方案开发和本地化服务三个领域入手,把系统级、应用级和服务级的合作伙伴拧在一起,形成云时代下紧密的浪潮生态联盟。华为“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云计算业务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将传统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结合坚持“聚焦”和“被集成”的战略,并保持稳定且持续优化的渠道政策,提升合作伙伴信心。9 企业名称 总体战略 产品和服务战略 渠道和合作伙伴战略 战略。SingleCLOUD 云平台解决方案,来实现分布式、网络化、虚拟化的产品和服务。至 2015 年,华为云计算合作伙伴达500 余家,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百度 关注个人用户的云服务。推行人工智能战略。逐步加强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其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面向开发者和个人用户,构建了包含 12 种 IaaS产品、1 个 PaaS 层运行环境和 3 大解决方案的公有云服务生态 围绕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开,主要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和移动互联网开发者。通过将自身的技术、品牌、流量等优势资源打包提供给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应用。2015 年,百度发布百度开放云,为合作伙伴提供开发-测试-发布-运维-运营-变现的全流程式服务,让合作伙伴尽享生态服务的平台化优势,使其专注自身产品的开发和运营。腾讯 主要瞄准普通消费者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打造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的公有云平台,主要提供云基础设施和行业解决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云计算服务产品和面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重视构建与开发者的良性互动,通过逐步的开放与良好的口碑吸引开发者来尝试腾讯云的服务。2015 年,腾讯推出了云+计划,与创投机构共同合作给早期创业者提供免费云服务扶持,投入 1 亿元协助创业者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满足政企客户订制化的需求。数据来源:赛迪智库(三)云消费者分析 据 IDC 统计数据显示,从云的垂直行业用户来看,行业客户从IaaS 起步,呈现“四大四快两强”的发展特点:“四大”是制造业、互联网、政府、服务四个行业云市场占有率最大,“四快”是交通、健康、零售、教育四个行业云增速最快,“两强”是金融、电信两个行业上云技术能力最强。10 图 3 2018 年主要行业 IaaS 市场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4 至 2018 年,制造业、互联网、政府、服务四个行业占据了大半 IaaS 市场份额,“四大”市场是目前云服务商生存壮大的必争之地:制造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用户来看,最值得公共云服务商关注。协作,CRM 和 HR 应用最容易采用云模式部署。互联网:希望降低预算支出,云对于互联网企业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是很好的方式,尤其是小型互联网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云服务,比如移动游戏公司。政府:从 2012 年起,政府开始鼓励应用云解决方案,并且投资购买云服务的预算在不断增加,未来会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服务业:通过云、数据、无线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产业资源配置,打造全流程服务网,创造更多新生细分服务行业。11 交通、健康、零售、教育四个行业以超过 4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爆发,“四快”成为云服务商的战略“卡位”重点。交通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打造全路网一体化智能交通体系,解决拥堵、停车难等“大城市病”。健康业:大量投资重构区域医疗云体系,汇通医疗、养老、美容服务资源,基于大数据、无线实现智慧医疗。零售业:全产业网上云,共建零售生态圈,重构供应链,实现C2B 转变,融合云上金融,提升流动性。教育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知识共享融合,社会化师资协同,个性化教学模式,重构产业。从图中可以发现,金融业、电信业在各种云环境中的迁云、集成交付云应用方面能力很强,“两强”凭借较强的技术能力,有意愿与云服务商合作共同开拓细分市场(例如共同设计技术架构、改造 SaaS应用等):金融业:金融业务的高要求打造了金融机构较强的云技术能力,由于更关注云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与合作伙伴在云迁移、云整合、云交付等领域拥有云技术优势,以云 IT 创新引领金融业务发展。电信业:IT 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基础,具备天然的技术实施优势与网络通讯资源,利用规模化资源实现云服务变革,推动传统通讯业务实现突破“管道化”困境,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四)云政策分析 我国和美国政府均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多种举措,12 促进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呈现诸多共同点:两国均将云计算政策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政府逐步开展云计算相关政策制定,并出台国家级战略规划,全面部署、推动本国云计算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如,美国于 2009 年设立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推出中长期云计算发展规划。2011 年出台 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云优先”政策,完善政府推进云计算发展的路线图以及管理架构。我国于2010年出台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云计算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2015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全面推进云计算创新发展。两国均建立了全面的云计算政策体系。目前,中、美两国云计算均已形成了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中央与地方联动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自201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后,云计算各类政策逐渐完善,如科技部、工信部、知识产权局分别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促进云计算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与此同时,各地因地制宜,相继制定了大量适用于本地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美国出台了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明确相关部门在发展云计算技术中的职责。在此基础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美国总务管理局、国防信息系统局等在标准制定、信息安全保障、数据管理等方面发布了多个政策文件,各州也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拟将云计算纳入现有的信息安全法。13 两国均将政府采购作为推动云计算应用的重要抓手。应用是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中、美政府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有效营造云计算应用环境。同时,为规范云计算应用,两国均积极推进云计算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建设。如,美国通过联邦云计算发展计划和“云优先”政策,以云计算改进政府信息系统,指导各政府部门业务向云平台迁移。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各政府部门要将云计算应用纳入到本部门的预算当中。我国同样以政府采购作为应用示范的重要抓手。2012 年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品分类目录(试用),增加包括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三类的“运营服务”,正式将云计算服务纳入政府采购。各地政府政策积极跟进,整合地方电子政务需求,推进政府云计算采购。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和完善政府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相关规定和配套政策。由于在国家政体结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成熟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美云计算产业政策在政策体系结构、内容侧重点、实施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政策体系结构方面,我国的云计算政策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美国的云计算政策横向延展特性较强。我国的云计算政策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政策为引领,自上而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各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均发布了相应的云计算政策。由此,我国的云计算政策可以从国家层面一直渗透到省级乃至市级层层推进,各省市在制定云计算政策时一般都会与国家政策一致,并体现出地方产业发展基础和 14 特色。而美国的云计算政策则侧重于与以前政策的衔接。如,2010年颁布的 改革联邦信息技术管理的 25 点实施计划 明确提出了“云优先”政策,而这一政策在 2011 年的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中也予以进一步强调及落实。在 2011 年之后的各种云计算产业政策、行动或项目中,美国也均按照联邦云计算发展战略中确定的既定路径不断发展。在政策内容方面,我国的云计算政策内容更加全面,美国的云计算政策重点更加突出。我国在制定云计算政策时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使得整个政策的内容兼顾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产业链的全面覆盖。以 2015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为例,该文件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六方面主要任务和七类保障措施,内容较为全面。与我国的云计算政策相比,美国的国家政策则重点更为突出,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支持。一是强化政府部门采用云服务。二是强调云计算标准体系的建立。三是非常重视云计算安全。在政策实施和监督方面,我国主要依赖于各地方政府对政策的贯彻执行,美国则从国家层面实施监督管理。从政策体系看,我国的云计算政策偏向于对宏观方向的把握,考核内容和指标不够详尽;而地方政策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在政策实施中,我国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实现政策落实,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持续跟踪和评测工作略显不足。美国在制定政策时,就已列出较为详细的量化指标。例如在政府部门的云迁移工作中,不仅详细列出了各部门需要 15 迁移的业务数量,还对迁移的时间点进行了规定;在各部门提交其迁移业务之后,美国将该信息向公众公布,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推动政策的落实。此外,美国还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长期的跟踪,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强化对政策执行的问责。16 二、DT 基础设施:阿里云生态系统解析(一)云生态系统概述 1、云生态系统:互赖共生的云经济体 云计算生态系统(简称“云生态系统”)由从事云计算产业的组织和个体组成的经济活动集合。集合由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引领,每一个成员承担不同的功能,这些成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形成互惠互赖、共生共创的生态体系。云计算生态系统中的组织和个人,以资源互补、利益共享为核心,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运营服务体系和技术平台,共同促进云计算生态体系良性健康发展。云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与整体系统同源共生,并以整体形式在全球市场上参与产业竞争。相对于单个企业和一般的战略联盟及产业集群,云生态系统具有远高于单体机构的竞争优势。云生态系统的每个成员专注某一细分市场领域的特定生态位,某一生态位的缺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成员之间的协同进化会在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维持动态平衡。2、云生态商业模式:“二维链”向“三维网”“升维”从以“单边计算链”模式的传统 IT 产业向以“云协同计算网”模式的 DT 产业转型,是云生态商业模式从“二维链”向“三维网”的“升维”。“烟筒计算”形态产业天然趋向于技术壁垒、商业垄断与利益独占,“普适计算”形态产业则提倡开放、平等、分享与利他,17 以生态共生环境为基础,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区别。全球以中、美、欧为首的“DT 经济生态圈”正在依托“云协同计算网”构建 DT 经济新常态的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形成 DT 经济繁荣。图 4 从“单边计算链”到“云协同计算网”示意图 来源:阿里研究院 传统“二维链”商业模式:业务离不开 IT 的支撑,但 IT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业务的快速优化与灵活发展。IT 组织耗费大量精力、财力、人力,从事大量重复性工作,随着基础设施发展架构越来越复杂,技术复杂度风险对系统可用性挑战高到难以承受的水平,IT 组织很难将主要精力集中投入于市场业务真正需要的创新工作中,必然出现 IT历史遗留包袱(技术负债)阻碍业务开拓发展的问题,企业将会因为IT 原因导致业务减速、创新停滞,甚至被淘汰出局。云生态新商业模式:IT 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企业租用云计算服务,弹性使用基础设施资源,可以将节省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为业务创造市场价值的创新工作中,聚焦市场机遇、业务革新、数据价值,使云服务真正成为业务团队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伙伴,激 18 活新的市场需求、带领业务快速进化。“三维网”新商业模式形成“鱼群生态”竞争方式。云生态系统形成的新商业模式,改变了企业零和博弈的态势,也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由此产生的“风口”机遇、时间窗口与对手反应速度导致了“赢家通吃”现象的出现,改变了竞争规则,“大鱼吃小鱼”的工业时代竞争规则变为“鱼群生态”的互联网时代共生法则,“云平台+服务商+应用商”形成价值互补的生态竞争力,成熟领先的平台孕育丰富的服务商、快速创新的应用市场。DT 时代,当线上线下市场融为一体,大众个性化需求越变越快时,对于企业业务的灵活反应速度要求极高,只有更快适配市场、更专注于创新业务、更精准地投入资产,才能保证利用有限的人力、资金、资产领先对手,率先创造出符合用户最新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云上的创业企业与大型企业享用同样领先强大的计算平台服务资源,科技创新的传统高门槛(资本+技术)已经不复存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与所属行业融合一体的平台型企业,慢速竞合状态的 IT 组织,必然转变为高聚焦(市场用户)、快迭代(应用创新)的 DT 组织,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所属生态的整体优势,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二)阿里云生态系统 1、阿里云战略:打造 DT 时代的新商业基础设施 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目前,阿里云作为支撑阿里巴巴电商、金融、物流、移动、数娱、健康等业务高速发 19 展的重要基石,将强大的普适计算能力开放分享给全社会,为所有拥抱创新的组织与个人赋能,计算经济独有的商业模式让梦想人人可及。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各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产业技术、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皆从 IT 转向 DT,数据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供需高效匹配、产业互联网升级、社会化降本增值、商业模式创新、跨界竞合中正在起到关键而深入的作用。要基于已有业务模式产生商业创新增值,唯有依托公共云计算,实现在线全息大数据的实时使用,跨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存通用”(共存、互通、共用)是关键。阿里云的定位是“打造社会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2,在 DT 经济时代,大数据日趋成为必不可少又随处可见的生产要素,只有通过云计算才能实现普惠商业价值。阿里云发展壮大的 6 年中,虽然不同阶段承载的发展目标不同,但始终大量投入平台研发、加速应用创新、丰富云服务生态,坚持“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发展原则。2、生态系统构建:电商云到生态云的成长 从 2009 年诞生至今,阿里云生态系统在不断地进化演变,整体上分为三个重要阶段。2马云致股东公开信全文,2015 年 20 图 5 阿里云生态系统构建历程 来源:赛迪智库&阿里研究院(1)电商云孕育期:2009 年 9 月至 2011 年 6 月 电商飞速增长的业务量,IOE 架构带来的 IT 成本飙升,让阿里云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初期以电商云支撑千万网商、服务商的日常运营、数亿买家的访问,通过每年“双 11”购物,世界级的交易/支付洪峰来倒逼云计算研发,架构不断迭代进化,构筑起 250 万行代码、85 项国家技术专利的云平台,并于 2010 年对外正式开放云计算服务,成为全球继 AWS、Google 之后的中国首个云计算服务商,形成以公有云为主体服务的业务体系。(2)通用云成长期:2011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 2011 年 7 月,阿里云公司网站开通,正式对外提供商业云计算、云存储服务,开启了阿里云业务的快速发展阶段。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特点,阿里云自研提供金融云、政务云、游戏云、医疗云、电商云、21 多媒体云、渲染云、物联云等多个重点行业的解决方案。阿里云在云计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 5K 云计算服务能力(单集群达到 5000 节点)的公司,自主研发的 ODPS 数据处理服务能够在 6 小时内处理高达 100PB 的数据(2015 年破世界纪录,ODPS 处理 100TB 数据仅用时 377 秒)。领先的技术驱动市场扩张,阿里云产业生态系统的雏形初现,东软集团等大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成为阿里云战略合作伙伴。(3)云生态壮大期:2014 年 8 月至今 2014 年 8 月,阿里云“云合计划”生态战略正式提出,阿里云聚焦底层云计算平台技术,具有行业经验、解决方案经验的合作伙伴专注于 SaaS 与 PaaS 应用创新,帮助企业客户完成从“硬件+软件”模式向“云服务+业务应用”模式的升维。阿里云在云生态系统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对合作伙伴的分工更加清晰,商业合作模式也逐步演进成熟。“云合计划”中,阿里云为合作伙伴提供多种选择的合作模式,包括解决方案合作、云服务合作、技术平台合作、渠道服务合作、云市场合作。阿里云国际化步伐开始加快,全球 9 个数据中心从中国向东南亚、美国、欧洲市场扩张服务。2015 年 6 月,“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为全球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云服务,首批国际合作伙伴包括英特尔、新加坡电信,迪拜 Meraas 控股集团、Equinix 公司、电讯盈科、LINKBYNET、香港名气通等技术型企业,全面覆盖北美,亚洲、欧洲和中东、北非等全球主要云服务市场。22 3、阿里云生态系统全景 阿里云致力于打造出类似淘宝电商的多方双边云生态产业环境:通过云计算技术标准、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多边市场网络管理,利用技术架构连接所有企业、政府、个人,基于开放平台整合所有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制定生态自治规则管理由云运营商、企业客户、服务商组成的多边市场。阿里云生态系统以“+”为指导原则:“+”中“一横”是用于所有行业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一竖”代表垂直行业和创业生态。阿里云定位是做“一横”,除了电商、金融、物流外,阿里云不做任何垂直行业。“一竖”所代表的行业是合作伙伴开拓的巨大空间。图 6 阿里云生态体系图 来源:赛迪智库&阿里研究院 23 3 年内,阿里云生态体系将吸纳 100 家大型服务商、1000 家区域与中型服务伙伴、10000 家小型云服务合作伙伴。(1)核心层 核心层企业牵头创建可供生态系统中各合作伙伴共同利用和分享的平台,从而使价值创造活动能够系统化地组织,是整个云生态系统的创建者、主导者和引领者。阿里云生态系统的核心层是指云计算 IaaS 平台服务商,即阿里云。阿里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以服务者定位,通过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输出技术和产品经验,为合作伙伴网络赋能,推动合作伙伴的商业成功和云计算生态的共同繁荣发展。阿里云主要提供弹性计算与网络服务、存储服务、数据库服务、大规模计算和平台安全等 IaaS 服务,以及应用服务、API、SDK 等基础 PaaS 服务。特色 PaaS 服务、SaaS 服务、解决方案、行业应用、IT 人工服务,客户化服务的空间都留给合作伙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